38岁考上硕士毕业求职遭年龄歧视

时间:2021-02-04 19:58:28 求职故事 我要投稿

38岁考上硕士毕业求职遭年龄歧视

来源:央视《大家看法》供搜狐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   硕士农民工之梦想边缘   记者:徐金琪   摄像:李 立   导视:   寒窗苦读,38岁的农民工考取硕士;   滕振国:走在大街上,很多人都说,你不是滕振国嘛。   记者:一下成名了。   滕振国:我说是,也瞒不住了。   手捧学历,42岁的滕振国重操旧业;   滕振国:直接年龄就把你卡死了,意思是说如果一个研究生35岁以上,你再有能力也不要,是不是?   从终点落回起点,从沸点降到冰点,梦想离他到底有多远?   《硕士农民工之梦想边缘》大家看法正在播出。   滕振国:考研当初最直接的想法或者说是动力,那就是说要找一个好的工作,改变作为一个农民工的命运。   解说:他叫滕振国,今年42岁,是家住河南的一个普通农民,在河南,滕振国可是个名人,他26岁自学大专,34岁自学本科,38岁时又考上了国家统一招考的硕士研究生,本以为可以就此改变命运,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硕士毕业以后他依旧是一个农民工。许多用人单位一听说他年龄超过40岁,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他。   腾振国:这种情况一直非常气愤,我也承认我自己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后来又打工,也可能受性格和能力的限制,我可能不适应高校工作或者是公务员的工作,我也承认,但是你用人单位你了解我吗,你知道我没有能力吗?我没有能力你怎么知道的?   演播室:这里是大家看法。滕振国考研的目的就是找到一个称心的工作,以改变他自己的命运,但是取得硕士学历后,他并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从前是农民工,现在依然是农民工,只不过,现在被别人称作:硕士农民工。   滕振国的妻子说:这书算白读了,三年学白上了,再说你想想,算一笔帐,你上学的时候还得花钱,又挣得少,你算算,一月就一千块钱,一年少挣12000块钱,三年也少挣三四万块钱。   解说:她就是滕振国的妻子冯俊梅。说起滕振国考研究生的事情,她就感觉很辛酸。丈夫虽然是硕士毕业,但是并没有对他及家庭的命运有什么改变,这是全家人所没有想到的。然而想想滕振国求学的经历,也真是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滕振国的妻子:那时候在农村,条件不好,我发牢骚,我说意思是你去外面赚点钱也行,老是看书。   解说:滕振国的妻子冯俊梅说,自打1995年她嫁入滕家以来,对丈夫的印象就是除了看书还是看书。当时,因为看书占用了很多干农活的时间,承受家里过多负担的妻子经常和他发生争吵。   滕振国的妻子:我们两个为这也吵架,我脾气不好,他脾气还好,不过我发脾气了,他也不作声,我是反对。   解说:面对妻子的反对,滕振国还是坚持着攻读自考大专学历,在1995年当年,滕振国拿下了自考大专学历。滕振国对记者说,他从小生活在河南汝州市的乡下,高中毕业后,他就一直在家种地卖菜,但是从心里讲,他不喜欢这种农家生活,因此他要坚持读书考学历,一门心思靠读书跳出农家院。   滕振国:因为我们始终是种菜卖菜,我什么时候不种菜,不卖菜了,而是我有工作,然后整天陪着老婆去菜市场买菜,那种生活那就是说那时候才叫命运改变了。   解说:然而,虽然取得了大专学历,但是很快他发现,手中的学历无法实现他的梦想,因为他想报考公务员的时候才发现,自考类的大专学历没有资格报考。于是在妻子冯俊梅苦口婆心地劝告下,夫妻还是以种菜卖菜为生。从1995年至2002年,七年的田间劳作让他心里隐隐作痛,他越来越感觉到这不应该是他的生活。   滕振国:我那时候戴个眼镜,个子又瘦,就是面黄肌瘦的,戴个眼镜在农田里干活那种情景。   记者:为什么那么难忘?   滕振国:很多人笑话,自己农田种得也不好,对比邻居来说,好象也是由于你这个地没种好,你的生活肯定跟邻居相比差别很大。   解说:2002年,滕振国夫妇通过同学介绍到江苏某高校的后勤服务公司打工,滕振国做起教学楼的物业管理工作。天天看着大学校园里学生,滕振国继续攻读学历的念头被激发出来。2004年,得知专科学历也可以考研,滕振国又开始计划用5年的时间考取研究生学历。当时,滕振国要考研的消息,引起许多人的冷嘲热讽。   滕振国的妻子:现在我有个同事在那边,也不知道是带笑话还是讽刺的口气,他要能考上研究生了,我去大饭店请他吃一桌,是不是有点讽刺的那种话。我当时是想,肯定不好考,我是这样想的,没想着让他考。   解说:妻子并不支持丈夫继续读书,但是滕振国却执意要去考学,两个人经常吵闹到一起。妻子说,她不是不支持丈夫上进,而是家庭经济状况拮据,自己一个人苦撑不下来。而且丈夫光顾读书,根本很少照顾她和孩子,让她很难感受到家庭温暖。   滕振国的妻子:人家别的男的,反正要是没事的时候,替老婆干干活,他从来不替我干活,有时候去外面买点菜,烧点饭。我们吃饭很简单,没有什么好的,吃饱就行。   解说:然而,滕振国还是坚决要考研究生。于是一边打工,一边求学。这是滕振国在自己博客上留下的一张照片,在不足10平方米的卧室兼办公室里,滕振国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没有书桌只能在床上看书。有时候,他甚至一连好几天都不出屋。为了省钱,他从来都舍不得吃肉。对于这个月收入不过千元左右的家庭而言,滕振国是顶梁柱。他不想办法多赚钱持家,反倒一门心思要读书考研,家里什么事情都扔到一边,这让妻子冯俊梅越想越生气。   滕振国的妻子:在家的时候,别人问我,都说过,我跟邻居们说他经常看看书,别人说趁他不在家,把他书给烧了,我想烧,心想也没烧,没烧,不过后来我把它给卖了,为那事我们两个还吵过架呢。   演播室:生活上的苦只是一方面,滕振国说,当年高考时落下了神经衰弱症,一直在折磨着他,每当学习压力一大,他就开始剧烈的头痛。看到丈夫那么执著地读书,妻子表面反对,实际上也在默默地支持着他。之后2005年,他报考海南大学研究生,失败。2006年,滕振国终于成功了。   解说:2006年,38岁的滕振国考上了重庆师范大学哲学系伦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公费研究生,终于圆了多年的读书梦。看到录取通知书,滕振国喜出望外,关心滕振国的人们也开始奔走相告。   滕振国:拿到之后,首先老师争着看,然后看了之后,很快领导又知道了,领导知道以后,事情就更热闹了,他们通知学校的宣传部,然后宣传部又马上给电视台报社打电话,那段日子。   《平顶山晚报》记者樊建伟:我们之前是同学,考上之后,我觉得一个农民工考上研究生很不容易,当时这样来报道了,报道之后,也有很大反响,当时报道以后,他在我们汝州,在平顶山,很多学校请他去演讲,一些失学的孩子,包括家长都认识到孩子辍学不对,又把孩子送到学校,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解说:38岁的滕振国,从一个农民工摇身一变,成为公费硕士研究生,消息一出,他一下就成为了当地的名人。在故乡平顶山,他入选了当年的“感动鹰城十大新闻人物”、“汝州市十大杰出青年”。他的故事还被改编为小品,出现在当年汝州市的春节联欢会上。众多掌声和敬佩的目光聚集在滕振国的身上,这让滕振国夫妇的精神为之一振,他们似乎看到命运改变的那一天。   滕振国:报纸上反正也有新闻报道,电视台天天播放,因此我们汝州市可以说整个汝州市很多人,他们都知道。因此我到寒假回来的时候,走在大街上,很多人都说,你不是滕振国嘛。   记者:一下成名了。   滕振国:我说是,也瞒不住了。   滕振国的妻子:那时候就想毕业了,要是找个工作应该不成问题,那时候就有这种想法,我感动,已经成了十大杰出青年,是我们汝州市杰出青年,打着横幅就是向滕振国学习。   解说:在众星捧月之中,滕振国觉得这是自己人生一个重大转折,命运也许从此就会得到改变。当时他感觉就业形势还好,自己研究生毕业后去向应该不错,如果找了一份公务员或者大学教师这样的工作,自己和家人的梦想就算实现了。于是,带着全家人的希望,滕振国走进重庆师范大学。   滕振国的妻子:他去上学,一下子我们家又穷了,你想一想,我儿子跟我婆婆两个人在家上学,他去重庆上学,我一个人江苏,我那时候几百块钱。   解说:虽然丈夫考上研究生并且获得荣誉,成为名人,妻子也感到了脸上有光,但是,这段日子没有维持太久,现实生活的压力就让妻子犯了愁。在滕振国读研究生的三年里,滕振国的学业和一家四口的生活,都靠他妻子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勉强维持。滕振国的妻子知道丈夫不抽烟不喝酒,但是基本每个月还是要有几百元的花销的,于是她下定决心苦捱着这三年,苦盼着丈夫三年学成,走上社会,以缓解全家人的生活压力。   滕振国的妻子:你想我婆婆说过一句话,说的我泪都想下来了。她知道我们眼看着没钱,穷,她说我在家没事,只要有面粉吃就行了。   解说:正因为深知家人的不易,滕振国在学校读研非常努力,获得过学校的学术一等奖,也获得学校的奖学金。踌躇满志的滕振图准备毕业后到社会上大展宏图,然而,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他就发现,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已经悄然地发生了改变。   滕振国:那是因为我我第一年读研的时候,听说研究生毕业以后找工作,直接给安排科级干部,人家不用参加笔试和面试,后来听说免笔试直接进入面试,再后来既要笔试又要面试,再后来干脆就不招人了,对我们当地来说就不招人了,所以这种情况就是一年不如一年,这种就业状况。   演播室:滕振国说,按照他所学的专业,按理说,在毕业之后应该可以找到一份高校老师或政府公务员的工作。于是临近毕业之时,滕振国就家乡政府及河南境内的高校去打听招聘的情况。然而相关负责人告诉他,他不符合招录条件,最主要的原因是年龄原因。   滕振国:年龄问题他们说年龄偏大,还不是说很大,而是说的很委婉,年龄偏大,因为网上他们用人单位要求的是35周岁以下,有的要求是30岁以下,有的甚至还要求硕士毕业28岁以下。   解说:记者随机查询了河南省等地事业编制招聘的启事,发现各用人单位对年龄都有严格的限制,最高限一般为35周岁。正是由于年龄方面的限制,许多用人单位甚至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滕振国。滕振国感到非常迷惑,如果基于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考察他没有过关,他可以心服口服。但是基于年龄偏大的原因就对他一票否决,这让他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当家人和朋友得知滕振国的这种遭遇后,也深深地为他感到不平。   滕振国的妻子:有的部门招老师、公务员。都是说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你像我当时是这样想,当然我也有点抱怨,我心想,你比如说我考研究生的时候你给我限制的年龄是38,为什么我研究生三年毕业了,是不是41岁的人我已经老了,没用了,再说这社会是不是给每个人一个机会,每个人都有平台上。   《平顶山晚报》记者樊建伟:你规定40岁以前可以考研究生,你就不应该规定35岁这个就业门槛,这也耽误了他应该有个好工作的去路,这是政策上的不配套,更重要的是一些用人单位,从人家自身考虑,但是咱不能说人家用人单位有啥错,国家在鼓励大龄就业人员的政策上落实的不是很到位。   解说:滕振国认为,某些用人单位或者某些岗位对年龄进行一定的限制年龄或者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大部分单位对年龄进行绝对化的一刀切式的限制,这对人才的使用方面就显得非常不合理。   滕振国:我觉得好象我们国家和党的用人政策,就是说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现在没有一点灵活性了,直接年龄就把你卡死了,意思是说如果一个研究生35岁以上,你再有能力也不要,是不是?我跟你说任人唯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个人36岁了,意思是说你再有才也不要了,是不是?   解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滕振国硬着头皮与江苏某高校的领导商量,重新回到原单位重操旧业,继续做物业管理员。回到原岗位,滕振国感慨万千:自己奋斗了一圈,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   滕振国:那时候心里确实是不美,因为确实本身不想去,后来没办法了,又去了。去了以后呢,反正是想着别处也没有更好的工作,只有珍惜目前的工作了,大致的想法就是说老老实实地做好目前的本职工作,以后再等待机会。   解说:情绪低谷时期的滕振国在同学聚会的时候遇到老同学樊建伟,樊建伟是《平顶山晚报》的记者。当他听说滕振国的求职遭遇后,便以《农民工硕士的尴尬就业路 42岁滕振国重当学校管理员》为名在2010年7月30日的《平顶山晚报》上发表了出来。   《平顶山晚报》记者樊建伟:不是为了炒作他,一是同情,二是对现在的一些就业的门槛,其实对这个,我觉得一是不理解,二是想试图改变这个状况。不管年龄多大,他只要有想工作的热情或者说他的毅力,应该给他提供这个就业的机会,我的初衷是这个。   解说:在此之后包括中国青年报等各媒体都纷纷跟进,在社会引发了对硕士农民工现象的争议。很多媒体记者也毫不隐瞒他们对滕振国求职过程中所遭境遇的同情。   媒体记者:我觉得滕振国的遭遇,就是很多农村孩子的遭遇,很多高中毕业不了,高中毕业了,但是考不上大学,他们回去种地了,出去打工了,但是滕振国坚持下来了,只不过他在毕业以后一直没有好的机会,就是说这种坚持的精神很可贵,而且农村孩子所面临的很多问题就是说机会很少,如果有机会,他肯定能把握住机会。   解说:滕振国接受媒体采访,希望自己的问题得到重视。他不断鼓励自己,自己曾经越过许多困境,目前的困境也终将过去。   滕振国:其实今后我不论走到哪里,不论今后我的事业或者我的理想能发展到哪一步,我对我读书始终是无怨无悔,因为一个人,人生在世,他只有通过读书,才能逐渐地发现自己的价值。   解说:无论怎么样,滕振国说从不后悔自己当年考研读研的决定,他给自己博客取的标题也是“明天一定会更好”。滕振国借此想向外界表示,最终要实现梦想的决心。然而,面对变化莫测的职场,面对限制年龄的规定,他的这个梦想真的会实现吗?   演播室:如何看待“硕士农民工”滕振国求职尴尬的现象?   演播室:进入八月以来,随着媒体的报道及网络的争相转,滕振国的名人热度再度升温。人们在关注硕士农民工求职无门的同时,更关注他的命运走向。热心此事的媒体和人们也在积极为他在想办法。分析他处的困境,寻找途径,八月以来,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而之后发生的事情让他感到冰火两重天的感觉,进入八月来他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这些事情能够影响甚至改变他的命运吗?请明天继续收看大家看法栏目。   主持人张绍刚:滕振国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他按照国家规定的年龄线考了研究生,但是研究生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又被另外一条年龄线死死地卡住。让他连门槛都不能迈进一步。到底这位“硕士农民工”的求职尴尬,我们该如何理解?请导播帮我们接通两位:一位是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顾骏教授,另一位是中国政法大学的蔡定剑教授。喂,顾老师,“硕士农民工”滕振国的求职尴尬,我相信可能很多年龄大一些的求职者都遇到过:40岁了。但是现在滕振国想不清楚的就是,你允许我四十岁的人考研究生,凭什么找工作就限定三十五岁?您怎么解释这份尴尬?   上海大学顾骏教授:允许考研究生和市场招收人才员的年龄限制,这不是一个标准。   主持人张绍刚:不是一个标准。   上海大学顾骏教授:不是一个标准。国家考虑到公民有学习的愿望,所以放低了考研究生的年龄门槛。但是从企业来说它是独立自主的。它得从用人成本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主持人张绍刚:但是对于滕振国来说,他就是心里面想不通,那我考了,现在你再告诉我找不着工作了,那不白考了?   上海大学顾骏教授:关键就在于前面谁也没有告诉他,考了研究生就一定能够解决问题。事实上这么多年来,接受高等教育之后,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已经比比皆是。   主持人张绍刚:大有人在。   上海大学顾骏教授:尽管我很同情他。有一个观念上的问题就是他觉得,我努力学习,学完了之后就会理所当然地得到回报。或者说理所当然地就应该享受某种政策上的保障,但其实今天的时代已经变了。   主持人张绍刚:喂,蔡老师。   中国人民政法大学蔡定剑教授:你好   主持人张绍刚:对于滕振国来说,他似乎感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年龄歧视。那么,蔡老师这究竟是年龄歧视呢?还是用人单位的自主录用权?   中国人民政法大学蔡定剑教授:如果从目前中国的法律层面上讲,年龄歧视还没有被纳入到被禁止就业歧视的范围。现在我们中国的法律已经明确规定禁止了七种歧视:性别、种族、民族、宗教信仰、残疾、农民工、病毒的携带者。从就业歧视的概念上来讲,就业歧视就是说你这个单位用人应该是根据你的岗位的客观需要,而不应该根据那外在的、非能力的因素来决定用人。应该说从这个概念来讲的话,这个年龄歧视也作为一种就业歧视的种类。   主持人张绍刚:但是蔡老师,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比如说,我就说您吧,您想找一个助手帮您,您肯定是要找一个二十一二岁、二十五六岁的人,因为他年轻、活力、能干。   中国人民政法大学蔡定剑教授:那不一定。   主持人张绍刚:不一定吗?   中国人民政法大学蔡定剑教授:这是中国人的就业观念在这点上面有非常大的误差:“青春饭”。你看,都是用年轻人,其实年纪大的有更多的经验,能够更好地做那这个工作。中国人就是吃“青春饭”,使一个人感觉到,我三十岁,我四十岁,我就没有希望了,我就没有前途了。这个危害是相当大的。你看在一个用工平等的讲能的社会,我就看你能不能干好这个工作,这样的话,每个人都有希望。 [1] [2] [3] 下一页   function goto(n){var 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goPage").value;n = parseInt(n); if (isNaN(n)){return;} if (n<=0){n=1;}if (n>3){n=3;} u="../../news/2010-09/10671"+ (n>1 ? "p"+n : "")+".htm";location.href=u;}硕士农民工之冷暖八月   导视:   一篇报道,引发众人关注;   《平顶山晚报》记者樊建伟:这个稿子我没想到有五六万条的点击率。   千里奔波,彰显戏剧人生;   廖辉:我唯一看中的就是滕振国的这种永不言败,执着追求的这种精神。   媒体的关注能否改变他的命运走向?公众的期待能否让梦想最终变成现实?   《硕士农民工之冷暖八月》大家看法正在播出。   解说:今年42岁的滕振国来自河南汝州农村。这个看上去朴实本分的中年男人,却有着一段颇为传奇的求学求职的经历。从1988年开始,滕振国三度参加高考,三次失利。在家务农期间,通过自学,他于1995年取得自考大专文凭。2002年,滕振国在江苏某高校打工,做教学楼的物业管理员。2006年经考试被重庆师范大学录取为伦理学专业的公费硕士研究生。2009年毕业,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又回到原来的单位继续做物业管理员。   滕振国:物业管理不论领导和老师,都说这个工作最高学历,高中毕业也就能做了,很多初中有文化也能做,我在那里做有点屈才。   记者:是不是你在那里是学历最高的物业管理?   滕振国:是的。   解说:滕振国感到自己正面临人生非常尴尬的处境,变得无所适从。在一次同学聚会的时候,他向自己的高中同学、《平顶山晚报》的记者樊建伟说起自己的在求职方面的尴尬经历,樊建伟听说后,便以《农民工硕士的尴尬就业路 42岁滕振国重当学校管理员》为名在2010年7月30日的《平顶山晚报》上发表了出来。   《平顶山晚报》记者樊建伟:咱不是为了炒作他,一是同情,二是对现在的一些就业的门槛,其实对这个,我觉得一是不理解,二是想试图改变这个状况。不管年龄多大,他只要有想工作的热情或者说他的毅力,应该给他提供这个就业的机会。   解说:报道一出,滕振国取得硕士学位却遭遇求职困境,引来其它媒体的争相跟进报道,滕振国也被媒体称为“硕士农民工”,许多电视媒体也将邀请他走进演播室,讲述他的艰苦的求学经历和尴尬的求职遭遇。(隐黑)   解说:8月初,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栏目向滕振国发出邀请,请他参加演播室节目的录制,并说可以找一家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他做一个测试,以探知求职尴尬问题产生的症结。这让处于迷茫状态中的滕振国再度兴奋起来,择业碰壁的经历让他感觉他确实需要听听专家的看法,于是他满怀希望地来了北京。   演播室:这里是大家看法。有着农民工经历的滕振国希望自己考硕士的努力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由于没有找合适的工作的现实让他又重回原单位做农民工。此事一经报道,引起广泛关注,8月11日,他应邀来到北京,而北京之行将会为他带来哪些收获呢?   解说:在节目录制之前,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栏目的编导联系了国内一家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那里滕振国做了一个职业能力综合测评。职业能力综合评测主要测量被测对象的智力、性格、人格、能力倾向、职业兴趣、动机等等,据说,这种测评手段在现代社会的求职以及招聘中被广泛应用。那么,对于滕振国测试以后,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心理访谈》栏目录制现场)   张梅:在这个综合能力平分上,我们是0到100分,我非常残酷的可能要告诉你,你的分值在25分左右。   解说:在《心理访谈》栏目中,他又接受了专家其它方式的测试,希望专家的测试让给他指明将来择业的方向。   (《心理访谈》栏目录制现场)   张梅:你不要嫌眼前的这个工作小,其实我看来你现在的工作很适合你,我为什么说适合你呢,第一,你适合一个人完成的工作,而你现在的工作首先符合这个特征,第二呢,你不适合去节奏特别快的工作,而你现在工作又符合这个特征。   解说:专家劝告滕振国可以继续物业管理员的工作,因为经过测试这份工作对滕振国比较适合。对于专家的说法,滕振国似乎并不接受。   记者:你同意他这个说法吗?   滕振国:准确地说我不太同意。   记者:你的观点呢?   滕振国:因为物业管理与我研究生所学的专业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这等于说是学无所用。   解说:无论是否接受专家的意见,滕振国都觉得自己的北京之行还是有收获的,他对自己的择业思路也进行了反思,感觉自己当时的有些想法限制了自己的择业。   滕振国:我原来就是想找河南的,我也现实一点,无论哪里要我都行了。   演播室:北京之行,让滕振国有了很多的触动,再次陷入对自己择业问题的思考。然而,这时候,平顶山晚报的记者、滕振国的老同学樊建伟打来电话,让他赶紧回家,因为有一家用人单位通过媒体向滕振国伸出了橄榄枝,而且,这家用人单位的领导马上就千里迢迢地从厦门赶来。那么,这是什么样的用人单位?他出于什么目的要聘用滕振国?   施氏集团总经理廖辉:我第一感觉我就觉得这个农民工真的是很了不起,就他的这种执着的这种,怎么说呢,就为了他心里面的那么一个目标,就执着地追求了十几年。就单纯来说,就对这种学习、对这种读书的这种追求,这种执着真的让人很感动。   解说:她就是廖辉,一家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8月初,网上关于滕振国的报道引起了她的关注。廖辉总经理说,她对滕振国的事迹非常感动的同时,也对他的求职遭遇感到同情。厦门的一所职业学院就是集团下属的一所院校,于是她有一想法:建议学院聘用滕振国来厦门任职。   施氏集团总经理廖辉:其实他一生40多年,其实就抱着一个梦想,就是想改变自己的一个人生命运,其实就这么一点点的希望,就这么一点点的追求,我觉得这个社会应该去从正面鼓励他,应该给他这么一个机会。   解说:当总经理廖辉向集团和学院高层领导提出自己的想法,得到了两级负责人的认可。   施氏集团总经理廖辉:董事长说,那你要觉得,其实这么一个人,我们确实应该给他这个机会,你跟学校这边你们如果定的话,那你们就去做吧。   中德经贸学院副院长何长元:他既然修了研究生毕业,他的知识一定是有的,他是正规大学毕业的,像我们是民办大学,有这么一个人到我们民办大学来,我认为对学生也好,对老师也好,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促进大家多努力,多学习,不要管年龄。   演播室:既然集团和学院的领导层都这么认可此事,那么就让事不宜迟、马上行动,于是总理廖辉费尽千辛万苦找到了最早报道此事的《平顶山晚报》记者樊建伟,并想通过樊建伟告诉滕振国,她将8月13日亲自到河南跟他见面。   解说:为了了解用人单位的实力和自己将来是否有施展的舞台,滕振国上网详细查询了施氏集团及下属的中德经贸学院的一些资料。查阅之后,他感觉自己的机会到了。   滕振国:这个学校我上网做了详细的搜索,应该说是比较了解的,它这个集团呢,在国内外都有很多企业,就先从辅导员干起,然后就是争取早日做一个合格的教师,然后在做一个教师的基础上,再继续向更高层次发展。(隐黑)   纪实:车行,廖总下车:您好。   解说:廖辉千里探访滕振国,消息传出,引起了媒体新一轮的关注,两人所到之处,一直被媒体记者追逐着。   廖总:你想签几年啊?   滕振国:还是领导说了算吧   众:哈哈   解说:总经理廖辉解释,按照学院的规定,担任教师的职务必须先取得教师资格,由于滕振国没有教师资格证,因此只能聘任他暂时担任学院辅导员。用人合同一般来讲一年一签,而对特殊人才可以例外,她让滕振国自己来定任职的期限。滕振国最终决定与学院签署五年的合同。   滕振国:我本来想着,咱也不算啥人才,我当时跟他说的是想着签三年,他还有点不高兴,我说五年,他比较高兴。可见人家这个单位比较重视咱,人家想叫咱长期在人家那个学校干。   (廖总到滕振国家)   廖辉:大娘,你好!   滕母:你好!   解说:来到了滕振国家,总经理廖辉了解到滕振国夫妇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和奶奶在一起,虽然滕振国用在外打工用的两万元盖了很亮堂的砖房,但是,整个家里仍然显得很清贫。在全家人面前,滕振国流露出对自己儿子的学习有些担心,于是总经理廖辉决定帮助滕振国解除一些后顾之忧。   廖总:咱们俩拉个勾,好不好?只要你高中毕业,你必须给我拿下一个优秀的高中毕业证明,如果能考上大学我就奖励你,如果考不上大学就来找我,我保证负责将来给你找一个好工作,但是也是必须继续学习,但是我会负责你学习,到我学校去学习,到你爸爸的学校去学习,好不好?   儿子:好。   解说:这一天滕振国家洋溢着快乐幸福的感觉,全家人的心像开了花。历经各种坎坷,滕振国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滕振国:滕振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找到了你看,通过自己多年拼搏,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这是最直接的一种想法,通过学知识,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滕振国的妻子:这回感觉到知识就是能改变命运,书就是没白看,眼光跟原来肯定不一样了。   解说:看到这些场面,在场的媒体记者都为滕振国感到高兴。   媒体记者:我觉得经过这么几年的跌宕起伏吧,这个故事总算有一个好的结局来说,总归是一个好事情。   演播室:看到了这个结果,大家都为滕振国感到高兴,故事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至于滕振国夫妇,更是满心欢喜,与总经理廖辉见面一周后,夫妇俩就迅速安排好家里的事情,满怀憧憬地飞向了千里之外的厦门。   解说:8月21日,滕振国夫妇乘飞机来到厦门,许多媒体的记者也跟随赶到,总经理廖辉亲自到机场接机。由于正值暑假,学生放假在家,欢迎会以学校的老师为主,在欢迎仪式上,校方领导、老师和学生的代表先后发言表示欢迎滕振国的到来。对于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滕振国显得有些激动。   滕振国在台上讲话:我现在从我今天的签合同,和大家对我这种欢迎,我现在觉得我自己虽然有,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我相信我会不断地超越自我,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解说:新闻媒体的报道使滕振国成为名人,看到滕振国出现在自己身边,学校的教职员工都感觉到新奇,尤其当时在现场的学生,感到十分兴奋。   学生:以前都是在电视、报纸、网络看到的人,突然在你面前出现了,你肯定会感觉到很靠近的感觉,特别是当你的老师,当你的辅导员,那种是说不出的高兴。   解说:在媒体发布会上,迎接仪式比较隆重,滕振国接受记者采访也非常配合,但是这一切反而让在现场的一些记者对学校的做法产生的质疑。   现场:   记者:为什么邀请腾老师到我们学校任教?是不是利用滕先生的名气?   廖辉:我们是希望以我们自身的一个做法,带动更多的企业、单位,对像滕振国这样的坚持不懈地努力的人,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的人,给他们实现梦想的一个机会、一个平台,让所有的有这种追求的人,都能得以实现。   解说:显然,总经理廖辉的回答并未完全消解公众对学校想利用滕振国扩大影响力的怀疑,因为,隆重的欢迎仪式和记者见面会,也确使学校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在之后的媒体报道中,学院的名字被多次提起。在没有证明滕振国具备相应的职场和岗位能力的情况下,学校只是跟滕振国见了一面就立即决定聘请他,到底是为了什么?   廖辉:就像人们说的,也许滕振国没有,既没有职场经验,也没有职场能力,也没有岗位能力,这些我也都承认,但是我唯一看中的就是滕振国的这种永不言败,执着追求的这种精神。   解说:为了减少外面的猜测,总经理廖辉也希望滕振国尽早进入工作状态。   施氏集团总经理廖辉:如果说我想用实际行动的话,那我可能很快就会停止所有的一切媒体对滕振国的采访,希望他能安心地工作,能尽快地是这个岗位。(隐黑)   纪实:廖总给滕振国带上校徽,大家鼓掌欢迎滕振国加盟中德经贸学院。   解说:戴上校徽,滕振国就正式成为这所学院的一名辅导员。第一天上班,滕振国的主要任务就是熟悉环境,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即将开始的新学期做好准备。教学楼、食堂、操场、学生公寓,这些学生们经常活动的场所都是辅导员必须熟悉的地方。   纪实:这就是学生宿舍?对,辅导员的工作之一就是每天晚十点都要到学生看看。   解说:对于滕振国的初期,集团和学院的领导都表示满意,他们相信滕振国很快便会成为学院的一名优秀教师。   中德经贸学院副院长何长元:全校师生都是热烈欢迎,他都表现的比较低调,这点是很难能可贵的,如果他在大学教育这一块,如果他今后取得教师证的话,他在讲台上,我认为他是一个很出色的教师。   《平顶山晚报》记者樊建伟:我觉得他应该,他今后的前途应该是很光明的,他只要继续沉下身子,不要为名所累,继续努力的话,我觉得他的前途应该是很光明的。   解说:逐渐进入状态的滕振国给同事们留了个非常好的印象。   同事1:腾老师一个很随和的人,他适应能力很强,很快就能进入到工作的角色里面。   同事2:他身上具备那种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求知,有这样的一种欲望,那么有这样一个求知欲望呢,应该是能够胜任他今后的工作   同事3:你知识储备够了,一个叫量变到质变这样的过程,他的事业我相信,他的未来应该是前途会更美好的。   (一组滕振国工作的画面)   解说:就这样,滕振国从汝州走进厦门,从中原大地走进了海滨城市。由于学校给自己租住的房子离大海很近,滕振国也会经常去领略不一样的海岛风情,看着大海,想着今年8月以来发生的种事情,滕振国感觉就像做梦一般。   滕振国:能找一个好的工作,今后人生的道路会越走越宽,我们想着厦门应该是一个好的归宿,后半生就定居下来,然后把老妈跟孩子接过来,就是这样想的。   张绍刚:被媒体称为硕士农民工的滕振国,现在终于被一家用人单位聘用了,有人说这个故事太好地证明了知识改变命运,但是也有人说这个故事太好地证明了有些企业是如何利用新闻热点做自我炒作,到底我们应该怎么理解滕振国这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请导播帮我们接通两位,一位是上海大学的社会学者顾骏教授,另外一位是媒体评论人石述思先生。喂,顾老师。   顾骏:对他本人来说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做到出类拔萃,然后寻找更好的机会,这也许比较现实。我们要明确一点,这个解决的是他个人问题,不是解决整个类型的问题,也就是其他的类似的农民工也好,其他人也好,到了一定年龄 还继续学习。我们非常,我们非常钦佩,非常钦佩,非常理解,也非常愿意他们这么做,但是他们一定要明白一条,文凭不能帮你解决所有的问题。   张绍刚:所以您说这次的职业,这次的工作,对于他个人来讲是个个案,但是咱们不要把他类型话,咱们不要把他推而广之。   顾骏:对,如果大家都认为,只要这么有人一关注,工作就能找到了,那么解决一个人可能,两个人可能,要解决一百、两百、三百个人,绝对不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学校会主动拿出这样一个岗位来。   张绍刚:喂,石老师。   石述思:绍刚,你好。   张绍刚:石老师好。你觉得这是好事,还是你有另外的解读?   石述思:我觉得这个事情,我们无从揣测企业的动机,我只看结果,我还是老的观点,从结果上,他在帮助一个大龄农民工研究生圆梦,我倒觉得这是善举,是值得赢得掌声的。而且这件事情,注意非常黑色幽默的一件事,就是企业伸出援手的时候,实际上是找不到滕振国适合的职位的,对吧 。只能让他去当老师,因为他学伦理学的,他的专业是严重不对口的,找到一个学院让他去学伦理学,这就说明其实真正的悲剧,不在于滕振国本身,也不在于这个学校,这个企业家,而在于其实整个的悲剧,其实我们是应试教育造成的。   张绍刚:好的,谢谢。谢谢石老师和顾老师跟我们电话连线。谢谢二位。再见。滕振国现在终于成了一家职业学院的辅导员,很多人看了以后觉得心里面一块石头落地,挺好的,大结局,很圆满。8月21号,滕振国和这个职业学院就签了合同,同时滕振国也表示我得好好干,一定要干出成绩来,一定不能辜负你们对我的信任,给我的机会。没想到,到了9月4号,滕振国主动地递交了辞呈,说他要继续回河南老家当农民。短短的两个星期,到底发生了些什么让滕振国把这个机会扔掉,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滕振国回到自己命运的起点。明天欢迎各位继续《大家看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function goto(n){var 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goPage").value;n = parseInt(n); if (isNaN(n)){return;} if (n<=0){n=1;}if (n>3){n=3;} u="../../news/2010-09/10671"+ (n>1 ? "p"+n : "")+".htm";location.href=u;}硕士农民工之辞职风波   导视:   14天前,他踌躇满志;   滕振国在台上讲话:我相信我会不断地超越自我,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14天后,他愁容满面;   滕振国:不来也不行,来也不行。   激情过后,梦想的脚步能否追得上现实的翅膀?   《硕士农民工之辞职风波》大家看法正在播出。   我带着复杂的心情不得不写这份报告,承蒙施氏集团董事总经理的关爱,使我想成为一名光荣人民老师的梦想, 在感激不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对此由此给学院带来的不便,我深愧疚,此生无以报答。   解说:2010年9月4日下午三点,被媒体称为“硕士农民工”的滕振国向他所在的职业学院递交了这封辞职信。在职业学院,记者找到总经理廖辉,想探明滕振国辞职的真实原因,总经理廖辉说,滕振国的辞职信让她感觉非常迷惑。   施氏集团总经理廖辉:这个可能确实是我百思不得一解的事情,我这两天问滕振国,到底是,是因为其他方面的困难还是因为什么原因,但是他一直都是,就是一个对不起,辜负了廖总的一片好   ,也辜负了,我无以回报,一直都是这样,其实滕振国真的是一个很厚道的人,也许他背后来自于他老婆的那边,也许确实有什么压力,但是我怎么问他都不说。   解说:滕振国能够来到厦门中德经贸学院就职,与学院上级单位施氏集团的总经理廖辉个人的努力是离不开的。当初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滕振国以农民工的身份考上了国家统一招考的硕士研究生,然而毕业后却无法找到自己称心的工作。对此,媒体进行了报道,引起了施氏集团总经理廖辉的关注。几经周折与滕振国取得了联系,并很快与他见面,颁发了聘书。8月21日,滕振国夫妇飞到厦门与中德经贸学院签订了劳动合同,正式被聘为辅导员。在欢迎仪式上,滕振国曾表示不辜负集团和学院的期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滕振国在台上讲话:我现在从我今天的签合同,和大家对我这种欢迎,我现在觉得我自己虽然有,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我相信我会不断地超越自我,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解说:自此,在研究生毕业一年之后,被媒体称为“硕士农民工”的滕振国总算在厦门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然而刚刚签约14天,怎么突然就要离开呢?廖辉总经理确实想不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记者拨通了滕振国的电话。   电话采访滕振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我老婆非要回家,面临这种困境,又是,我这一生我觉得老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解说:滕振国说,由于他的妻子冯俊梅坚决不同意他在学院继续工作,他在无奈之下才选择向学院提出辞职。然而而在当初,滕振国与学院签约的时候,妻子是非常支持的。   滕振国的妻子:既然这回人家都信任咱了,咱肯定也是有十分的力气还想使上11分,不给咱汝州丢人,也不给领导丢人,肯定会好好干,既然人家看起咱了,咱也得对起人家,我有这种想法,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演播室:这里是大家看法。正当大家为滕振国有了满意工作高兴时,正当大家希望他在将来的事业大有作为,没有想到后来院着火,滕振国的妻子坚决要回河南老家的农村。而曾经口口声声支持他工作的妻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解说:这就是滕振国在厦门的家,房子是学院为他出资租住的。记者见到了解滕振国的妻子冯俊梅,她一到记者就控制不住悲伤的情绪。   滕振国的妻子:原来我也没有这么烦过。我确实一点不想在这儿。   解说:滕振国的妻子冯俊梅说,他们夫妻俩一直很恩爱,虽然她曾经反对丈夫读书考研,但是由于了解丈夫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一直以来默默地支持着丈夫,这次她随丈夫来厦门,也打算继续支持滕振国干事业,然而来厦门的这几天她突然改变了想法。难道对学院有什么失望的地方吗?还是与学校存在着什么误解?为什么才过去不到半个月,原来支持丈夫到厦门就职的妻子就突然变得去意决决呢?   滕振国的妻子:当然了,我们来厦门这个学校,真的对我们确实很好,你看给我们安排了房子,我们是农民,让我们来,我们也非常感激,就像廖总,廖总那人我也感觉非常好,你说摆在面前的现实不容我们在这儿,我也没办法,你说是不是。   解说:滕振国的妻子冯俊梅承认学院对他们夫妇很照顾,的确让他们很感动,但是她提出让丈夫辞职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梦想中的厦门像一座幸福的天堂,然而,她来厦门首先感到有些水土不服。接下来,对留在老家的儿子牵肠挂肚的'思念让她产生了强烈的回家念头。由于滕振国常年专心苦读,他的儿子7岁起就一直待在农村老家,由滕振国年迈的老母亲照顾。在孩子上学、成长的关键时期,他都在一心求学,没有给孩子应有的教育和关爱。儿子现在已经15岁了,正处叛逆期,而年近八旬的老人也管不住他,学习成绩在下滑,而且经常在外打电子游戏不回家,这让滕振国夫妇感到忧心忡忡。   滕振国的妻子:老师说他还经常逃课,放假的时候他考的不好,他出去三天连个电话也没有,心想两个人就那一个小孩子,万一丢了,小孩子也是重要的,万一他丢了,他出点什么事,我们在外边别说没赚到多少,就赚再多的钱还有什么意义呢?   解说:滕振国的妻子说,自己到了厦门以后非常想念自己的儿子,想想自己儿子也真可怜,作为农村一个留守儿童,一直缺少父母的关怀和监督,而现在马上就要上初三了,仍然沉湎于电子游戏。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还是不在孩子身边,那孩子的学业可能就从此荒废了。除非把孩子接到厦门,然而,这本身就是一个有难度的事情。   《平顶山晚报》记者樊建伟:马上给他孩子安排也不现实,现在学校安排你滕振国做辅导员,包括你妻子、你儿子,学校并没有安排的义务,对不对?   演播室:儿行千里母担忧。滕振国妻子思念儿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虽然说为滕振国的儿子办理转学手续并不是学院的义务,但是为了让滕振国安心工作,集团总经理廖辉得知情况后,还是决定想尽一切办法办理好孩子的转学手续。然而,拿到转学手续就让滕振国夫妇回心转意吗?   解说:集团总经理廖辉说,她本身就是一名母亲,她理解滕振国妻子那颗做母亲的心,当拿到孩子可以转学厦门的后续时,以为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便找来滕振国告诉他这个消息,然而,听到这个消息后,滕振国还是愁眉不展。   滕振国:也不仅仅是儿子的问题,如果我儿子来了,我妈也要来,她说的是如果都来了,那么我们还养活不起他们,不来也不行,来也不行。   解说:滕振国告诉廖总经理,如果儿子来,年近八十老母就会自己在家,无人照顾。如果一家四口都来的话,别说房子不够住,仅凭每月2600元的工资也养不活家人。   廖辉:坦率地说这些问题都是应该,之前的时候,这些问题都是已经考虑过的问题,我相信你也不是没考虑过。   滕振国:考虑过了。   廖辉:当初那时候你考虑的时候,肯定也会把这些都计划好。   滕振国:是的,我都打算把他们都接过来,是这样考虑的。   廖辉:那你们现在的问题是说,你现在即便把他们两个都接过来,又面临着说你们自认为养不起嘛,或者说生活不下去嘛,这不是又出了新问题,你们当初那个时候怎么考虑去养活?当初想把他们俩都接过来的时候,想没想过怎么生活的问题?   滕振国:这些问题有考虑过,当时考虑的,其实应该说是不成熟,时间很紧,考虑的不是那么成熟。   滕振国的妻子:你比如说房子,现在是租人家的房子,厦门这边的放假,说几万块钱一个平方,那天我们在说笑话,跟别人在聊天说,我爱人干了一年能买这么一点平方,你说那现实不现实?就是那,我还是回家,不论以后的路怎么弄,我反正就一个,我跟我爱人是这样想了,这社会找不来工作就不要找了,我们家反正农田饿不死,小孩吧,就一个,慢慢供他上大学,以后就好一点了。我还是说了,我不要像有的人发大财了,做多大的官了,我看也不现实。   解说:滕振国承认,他一直以来就跟妻子的观点不一样,比如考研究生的时候,妻子把他的书都当废品卖过,这件事夫妻发生过口角,比如找工作的时候,妻子让他安心于物业管理的工作,他以为自己应该还有更好的机会,而这次他对妻子的话却有着深深的认同。   滕振国:虽然我老婆她没文化,但是她说的话很实在,很耐人寻味,以前呢,我总觉得她没文化,所以我自己做什么事呢,就由着自己来,即使她反对,我也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就好象说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但实际上现在看来,我老婆说的话呢,都是一些非常非常实际,很值得考虑的事情。   解说:而对此,《平顶山晚报》记者樊建伟感觉通过他的了解,他有自己的猜测。   《平顶山晚报》记者樊建伟:他老婆觉得一是厦门房子太贵,他也许暂时买不到房子,现在全国人都知道房奴,他一是这个压力,再一个,更重要的是,也许这一段的宣传,让他老婆或者是滕振国觉得他应该有更高的报酬,我想着应该是这个。   解说:廖辉总经理理解滕振国的苦恼,但是她认为,像房子、户籍等许多现实问题的解决得需要一个过程,这也不是一个集团公司或者学校一下子就能解决的,他希望滕振国应该继续发挥自己当年求学的劲头,将这些生活目标逐一实现。   廖辉:但是这都需要一步一步来,谁也不可能一步登天,谁也不可能一步就达到梦想,都是经过了,包括很多成功人士、企业家也好,他也不是说一天就到了这个地步,那也是经过十年、二十年,跟你追求你的知识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解说:滕振国说,年轻的时候,他可以为找到一份有体面的工作而远离家人、远离家乡,而现在,如果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年、二十年,才能在厦门这个新环境达到应有的现实条件,那么,对上无法赡养年迈的母亲,对下无法教育未成年的儿子,相比而言付出的代价太大。何况人到中年之后,滕振国夫妇已经开始厌倦在外乡漂泊的生活。   滕振国:我这个人就是一直的追求心中的梦想,我觉得现在面对现实的时候,应该是要冷静地考虑一下,我觉得一个人如果是不停地,在一生当中不停地追求,这也是一种错误。你追求的东西,有一些是一些空的东西。   滕振国的妻子:心里很不舒服,说穿了,我们在这里就像背井离乡一样,因为你房子买在这边了,哪怕是个家,你说有点不像家,我一点不想在这儿。   解说:滕振国对记者说,他以前还没有特别深刻认识到一个男人应该对家庭所应承担的责任,人到中年以后,他感觉再也不能单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从现在开始他要顾及家人的真实感受。而滕振国的妻子觉得,如果梦想远离了现实,就不会有真正的幸福。   滕振国的妻子:人总共都有梦想,人生我感觉,有的人说快乐、平安那才是福,我在这里,就是第一有点不快乐,你说那还叫福啊,我感觉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那才是福,你说在这里,我心情一天到晚感觉这事那事,婆婆、妈、儿子,就这环境感觉,反正心情一点都不好,你说。   演播室:辞职或许不是滕振国的本意,但出于现实的压力,滕振国决定和妻子回老家农村去。集团总经理廖辉感觉非常遗憾,她还是想劝说滕振国留下来继续工作。   廖辉:但是你想没想过你要回去,你面对的这些压力?   滕振国:这个问题我就不再想了,我首先要负起家庭责任,然后平平淡淡地,不再对任何人,当然了,不是说任何人,媒体基本上不再见。   廖辉:媒体也都是说之前是因为你的问题,大家得到同情,然后大家希望你能有一个好的结果,那现在给你好的结果了,结果你放弃了,那别人谁还会,再从哪方面报道你呢。   滕振国:本身就是没报道,也没必要报道。   廖辉:对,没错,你的社会价值没有了,你总不能真的当一个反面教材吧。   滕振国:这种平淡的日子,田园生活就这样过了,现在会做一个更好的男人。   解说:集团总经理廖辉想到最先报道滕振国的《平顶山晚报》记者樊建伟,作为滕振国的老同学,也是全过程报道此事的记者,施氏集团总经理廖辉希望他能够说服滕振国留下来。   廖辉:你还愿意跟樊建伟再通个电话吗?   滕振国:不再通了,以后有合适的时间了我们再聊,至少现在没有什么共同语言,现在我的什么问题都不想谈了。   廖辉:你也不想听他。   滕振国:不想再听他的高见   廖辉:这是你儿子的入学接收,红章都已经盖上了,但是现在对你没用了。孩子学校问题已解决,但已无用。   解说:这一次,廖辉同滕振国在一起又是商谈了很久,但是结果还是双方不欢而散。在千里之外的河南省平顶山市,当听说滕振国要走,滕振国的老同学、最早报道滕振国新闻的《平顶山晚报》记者樊建伟就被吓了一跳。他不理解滕振国的决定,在他看来,滕振国选择回农村老家的做法不可取。   《平顶山晚报》记者樊建伟:他再回农村的话,我觉得他几乎就没有机会的话,他再回来的话。他一没有创业的资金,二,他学的知识在农村用处也不是很大.   解说:各方的劝告并没有改变滕振国辞职的决定。在采访的过程中,他反复向记者表示他内心深处一直对集团和集团总经理廖辉怀有深深的愧疚,希望他们理解自己的情非得已。   滕振国:我应该说是这种心情呢,就是我特别感激施氏集团的廖总对我的期望,另我也是太感动了,我要是走的话,我真的觉得对不起廖总,对不起中德经贸学院。   解说:自从接到滕振国的辞职信以来,总经理廖辉的情绪一直处于低落状态,她感觉到自己虽然好心却没有把这件好事做到底,她还在做着滕振国的挽留工作,她感觉,如果滕振国真的离开厦门,这件事将会成为她自己心中的一块隐痛。   廖辉:没错,实际上,可能也许像滕振国这样的一个性格的人,也许他是在用自己的这样的一个行为,去向社会说,想说明一些东西,其实我相信如果他真的放弃的话,他内心会是非常痛苦的,我也说过,我不管你是想用你的一生去赌什么,但是你这个代价都太大。   解说:自从9月4日滕振国递交了辞职书后,滕振国在等待着集团和学院方面的最终答复,然而他的内心仍然不停地在纠结。   腾振国:如果我回去了,等于说是我这一生都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因此我的心情现在非常矛盾。但是如果说我老婆非要走,你想想,她非要让我回家,如果我不按她的意愿去做的话,那我就会落一个妻离子散,也可能就是连对母亲的那种孝道也尽不了。   记者:这个经历之后,你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滕振国:这个感慨一言难尽,没法用语言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感慨就不说了吧。   主持人张绍刚我们连续三天讲到了“硕士农民工”滕振国的故事,一波三折。很多人说,在这个故事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有欢喜、有无奈、有兴奋、有沮丧,可能很多人在自己的生活里都多少少有过类似的心情的跌宕起伏。现在当我们再次关注滕振国的时候,有一些问题一直在我们头脑当中萦绕:滕振国回家了,回去以后的状况怎么样?回去之后就能踏踏实实地待下来吗?滕振国会不会还继续自己跟自己纠结请导播帮我们接通一下滕振国的电话。喂,滕振国。   滕振国:你好。   主持人张绍刚:我是张绍刚,你好!很高兴能够和你聊天,因为我们已经连续三天在关注你的故事。回去之后怎么样?   滕振国:回来以后,我们在家里休息休息。   主持人张绍刚:休息一下。   滕振国:因为这一段时间有些事情还没想清楚,新的事情就发生了。   主持人张绍刚:就是光在路上赶了,脑子反而是越来越乱。你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现在想清楚了吗?   滕振国:像我这个年龄,应该说是在某一个大一点的工作,应该说总是心里踏实一点。像我这个年龄,跟现在的年轻人还不太一样,总觉得还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大的单位,比较稳定一些。   主持人张绍刚:有没有自己的目标?   滕振国:目标就是想着,如果是进像公务员这种不可能,所以我就想进到如果是国营企业里面,国营企业办公室也行。   主持人张绍刚:其实滕振国你在找工作方面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对不对?   滕振国:这个没问题!   主持人张绍刚:谢谢!谢谢你跟我们连线!   滕振国:谢谢!再见!好。   主持人张绍刚:滕振国充满着自信,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分析滕振国目前的这种心态?应该给他一些什么样的建议?请导播帮我们来接通一下著名的心理分析老师曹芬元的电话。喂,曹老师。   心理学专家曹芬元:我觉得呢,就是当然了,咱们社会呢,给大家造成了一种感觉,或者说一种错觉,就是好像是你的学历越高,你可能离幸福越近,我觉得这真的只能是一个错觉。就是说他呢,原本是农民工,然后他读硕士,他以为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当然他有这个梦想很好,因为这个梦想,毕竟促使他完成了学业。   主持人张绍刚:是。   心理学专家曹芬元:但是呢,并不是说我学习了我就应该得到或者是什么工作或者是多少钱,这两者之间是不相等的。   主持人张绍刚:咱们说得简单点,曹老师,就是你上的那个学不等于直接能换钱。   心理学专家曹芬元:对。   主持人张绍刚:然后也不等于直接能换城市户口。   心理学专家曹芬元:对,就是说这一点给他的梦想,他想的就是把这些连接起来。我觉得这个社会是很现实的,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实际上他现在面临的是这样。但是我觉得呢,实际上这件事情对于他还是有好处的。他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问题,他就会去学习,他想到办法去解决,这是对他最实际的。但是他如果要是永远纠结在这里,觉得我读了硕士还是这样好像白读,他要纠结在这个中间,他再跑出去的话,那么实际上他又会碰壁回来。   主持人张绍刚:又会是一个循环,然后很有可能一次又一次地从终点回到起点。   心理学专家曹芬元:对!   主持人张绍刚:所以曹老师您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您说其实滕振国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应该是学习的能力。如果滕振国把这个事想清楚了,可能生活才能改变。   心理学专家曹芬元:对!学习就是力量,学习就是财富。这是真的。   上一页 [1] [2] [3]    function goto(n){var 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goPage").value;n = parseInt(n); if (isNaN(n)){return;} if (n<=0){n=1;}if (n>3){n=3;} u="../../news/2010-09/10671"+ (n>1 ? "p"+n : "")+".htm";location.href=u;}

【38岁考上硕士毕业求职遭年龄歧视】相关文章:

应届毕业生遭就业歧视03-12

求职故事:中美求职性别歧视04-10

金融硕士毕业回国求职经历06-23

女子应聘模特疑遭求职陷阱03-12

华科硕士毕业生求职故事06-24

非专业IT硕士毕业生的IT求职路03-14

名人求职故事:丹尼尔求职谷歌遭拒的亿万富翁02-26

女硕士求职故事03-12

南开硕士求职故事03-06

硕士求职经历及感悟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