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供给侧改革资料

时间:2022-11-18 10:29:31 如意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资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什么是供给侧改革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资料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宏观经济学存在典型的长期和短期的区分,在短期注重需求面,长期注重供给面。在现阶段,世界各国相继出现短期经济衰退和长期经济乏力并存的局面,传统的长期和短期两分法失效,这就给宏观政策的制定造成很大的困难。为解决当前宏观经济困境,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无论是明确提出还是暗中实施,供给侧改革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选择。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意味着凯恩斯主义及西方高福利制度对长期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得到政策制定者的重视,长期经济增长而不是短期经济波动重新成为宏观经济政策关注的核心。

  翻开国内关于供给侧改革的专家论述,对于什么是供给侧改革、改革的要点是什么等等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问题并没有解释的很清楚,相反,各种矛盾的观点非常多。作为主流媒体的《人民日报》甚至发表评论,说中国的供给侧管理和西方的供给侧管理是不同的。尽管我坚信,所有的宏观经济政策能否有效实施和该国所面临的约束条件相关,但对于供给侧管理,在意涵和政策上应该有相似之处。尽管现阶段面临的经济形势和美国里根总统和英国撒切尔夫人所面临的经济形势明显不同,阻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也存在差异,这意味着在具体政策实施的重点上现阶段和美国里根总统时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但这并不影响供给侧管理的核心内涵,即激发经济体的供给面活力,为长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扫清障碍。其实要了解供给侧改革,只需要从生产函数的角度去思考。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僵化的高校教育和科研管理体制,成果转化的低效率等已经成为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化的阻碍因素,也是供给侧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此,中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改革措施,尽管其成效如何有待评价,但至少是把对了脉。值得强调的是,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技术与西方领先国家之间的差距已经日益缩小,从政策导向上看,基础研究,而不是应用研究是鼓励的重点,如果不能及时从追随者和模仿者向领导者转变,技术进步终将是一句空话,日本就是前车之鉴。

  企业家是引导和推动经济增长的灵魂人物,作为供给侧改革,激发企业家活力是其中的必要一环。对于企业家,存在众多误解,以为所有的企业家过的都是奢侈的生活,应该对其征收高额的税收以减少贫富差距。其实在市场竞争中,一个成功企业家的背后是无数个失败的创业者的血泪甚至是白骨,如果将创业和经营失败的“企业家”也纳入计算,企业家的回报真心不高,其所拿到的仅仅是其从事其他行业能拿到的报酬加上一点点风险报酬而已。过高的累进式的个人所得税会降低企业家的回报率,降低创业愿望,从而对企业家精神造成致命的伤害。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程度,对其创业行为降低税收,对企业减负,发展风投市场等是鼓励企业家冒出了的重要方法。值得强调的是,企业家只能自己冒出了,毕竟企业家从事的高风险高收益的事情,需要独特的市场眼光,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成为企业家,在任何社会企业家都是少数群体。对创业行为,尤其是某特定类型的群体,如大学生的创业行为进行财政补贴,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创业过度,在浪费财政资金的同时,将父母的血汗钱和养老钱变成创业失败的牺牲品,还浪费了学习的宝贵时间。对于资本市场比政府更有能力去识别谁是真正能成功的企业家这一点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资本是一种重要的投入品,但现在的中国从总量上将并不是一个资本缺乏的国家。中国有全世界最高的储蓄率,像巨额的外汇储备实际上也是中国借给其他国家的储蓄。为什么中国的民营企业会出现资本的饥渴症呢?关键在于资本配置的无效率。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商业银行贷款,高度集中于非利润导向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大量无效率的使用资金的同时,不断将无效率投资的损失交由社会去负担,大量的资本被无效率的国有企业糟蹋使用,使得民营经济,尤其是从事实业的民营经济,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扩大、甚至维持生产。供给侧改革应该改革资金的无效率使用方式,让民营资本在与国有资本竞争资金时,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程度能相对减少,尽管大家都知道民营经济得到完全公平的对待是奢求。

  劳动与资本一样是一种重要的投入品。因受到过长计划生育时间的影响,中国的劳动力已经从过剩变为短缺,供给侧管理首先应该放开计划生育,以提高长期人口供给。此外,相对于欧美,中国没有形成劳工组织的卡特尔,在用工制度上相对灵活,这是中国产业竞争的优势。尽管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弹性不错,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存在阻碍劳动力市场有效运行的因素。如据最近的新闻报告中国有9个省提高了最低工资;劳动合同法尽管没有严格实施,但其已经成为套在中国经济上的一个紧箍咒等等。尽管劳动力市场弹性不一定能使供给侧改革成功实施,但成功的供给侧改革必然存在一个具有高度弹性的劳动力市场。

  土地市场相对比较复杂,这里不做论述。相对于生产层面,物流层面改革相对容易,这里也不做说明。

  总结而言,供给侧改革其实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政策是高度重合,其政策的目标是改革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只是像里根之前的美国,税率过高造成创新回报过低,企业家精神不足,因此其减税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相对而言,现阶段的中国问题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供给侧改革可能是全方面的,如此而已,没有什么神秘之处。

  拓展资料: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及原因

  一、什么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其目的是什么

  要了解农业的供给侧,必须首先明白什么是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可以说是经济的“需求侧”。劳动力、土地与资源、资本与金融、技术与创新可以说是经济的供给侧。以前我们提到经济增长,总是在扩大需求、刺激消费上做文章,过分强调了需求刺激,而忽视了供给。供给和需求就好比经济的两个端头,两头都需要,都要发展,要平衡发展,如果其中的一头强调的过了或者发展的过头了,经济就会失衡,就会出现问题,正如现在的产能过剩就是由于以前我们过分强调了“需求侧”,过分投资重复建设而导致的,产品出现了结构性的失衡和质量效率的下降,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这就好比过去我们致力于让更多的人来买蛋糕,现在则要努力把蛋糕做好、做精致、品种还要多样,让买蛋糕的人有更多的选择。所以,所谓的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力的效率,改善产品供给结构,从而提供优质高效和能够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产品。主要是通过结构的调整方式和手段来达到改革的目的。那么农业的供给侧改革是什么?就是通过改善农业供给体系的结构,通过农业供给体系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打造出符合目前消费者需要的有竞争力的农产品。一方面要生产出数量充足的农产品,同时其品种要多样化,质量也要绿色优质。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就是说我们的农业生产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而生产,就是说我们的农业生产要有针对性,要有目的性,要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适时地调整,就是要实现生产与消费的无缝对接。这种对接既是产品结构的对接,也是生产效率与质量的对接,就是既要有充足的数量,更要有品质的提高,要满足广大群众日益提高的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而这种对接的实现途径就是农业现代化,或者说是发展现代农业。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就是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就是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

  二、为什么要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

  为什么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因为农业的供给结构出现了问题。一是从总体上说供大于求;二是供给的结构配置不够合理;三是供给的质量和品种不能满足市场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总之一句话就是农业的供给体系和综合生产能力不能适应市场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从而导致了农业领域的高库存、高成本以及农业短板的问题。那么,农业领域为什么会出现高库存、高成本以及农业短板的问题?

  1、高库存。高库存是怎么形成的呢?高库存集中表现在玉米库存的增加。玉米库存为什么会大量增加?一方面从国内来讲,主要跟国家的收购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加上玉米的产量相对较高,于是农民大量种植,国家也大量收购;另一方面从国际来讲,整个国际的玉米进口到岸价格要比国内的价格低廉,于是又大量进口。同时,国内玉米的加工需求消耗有限。正是由于国际国内的这些因素,导致了库存的大量增加。

  2、高成本。高成本主要是指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这主要是指与国际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市场的需求而言。我们农产品的生产主要是以高投入和高污染为代价而进行的生产,比如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不但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也增加了成本。我们的化肥施用量大,但是利用率低。另外,我们的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不够高,生产相对较为分散。这些都无疑导致了农业生产成本的增高。从而影响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这些问题说到底,最根本的还在于体制和制度的问题。我们的经济还是一种管制经济,还带有很深的计划经济或者说指令经济的痕迹,市场并没有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农产品的种植方面,仍然深受政府指令的影响和左右,再加上信息的不够畅通,尤其是政府在信息服务方面的不到位,使得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与市场脱节。这些政策和制度性的约束因素抑制了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潜能作用的发挥,从而导致了农业供给结构的失衡和库存的增加,也导致了产品成本的增加。

  3、农业短板。农业短板主要是指农业自身存在的先天的不足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落后。由于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然条件,生产周期较长,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讲,其经济效益要低很多,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效益呈下降的趋势。从农民本身来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作为生产者(或者说市场中的经济人),他本身要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短时意识和短视行为;从国家层面来讲,也存在着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的问题,尽管这十多年国家每年都在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对农业的重视,并且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扶持农业的政策,但是对于农业的扶持主要定位在补贴方面,而对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则相对来说重视得不够到位,尤其是对新型农民的培养,现代农业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相对不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落后也是农业的短板。这些都是制约和影响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面对农业领域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进行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主要是加强农业基础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比如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农机装备水平相对较低、抗灾减灾能力不强等。在科技支撑能力方面,除了科技创新不强以外(比如优质农产品品种的研发),主要的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科研不能很好地和生产有效对接,在这一方面的主要障碍是体制制度性的障碍,转化的认证手续比较繁琐,关卡较多,阻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率较低,农民的整体素质较低,特别是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掌握较少,农业科技没有在农业中得到很好的应用等。

  三、农业供给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就目前来讲,主要是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为此要进行结构性的改革,要从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政策、制度等各方面入手。

  第一,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要从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转向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要把我国的农业放到整个国际大市场的环境中来考虑,要从国际大市场的角度来考虑我国的农业生产,要有国际的视野和市场的视野,不能老是停留于计划经济的视野和局限于狭小的国内视野,要有大农业的观念。

  第二,制度改革,包括土地制度的改革和粮食价格制度的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落实;二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三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四是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是在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以确定土地权属为基础,以放活经营权流转为目的,从而提升土地要素的流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是在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以确定土地权属为基础,以放活经营权流转为目的,从而提升土地要素的流动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属的落实,可以让农民有明晰的产权,农村宅基地和土地征收制度的改革,可以适当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推动放活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土地征收制度的改革,可以适当提高农民的土地性财产性收益,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粮食价格制度和收储制度的改革。近年来粮食领域出现的“三量齐增”的现象,即产量增、进口量增、库存量增,这“三量齐增”现象的出现与国家的粮食保护价格和粮食收储制度有着极大的关系,或者说跟这两个政策工具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保证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的前提下,要推进粮食最低保护价格和粮食收储制度的改革,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前提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决定性的作用,要让粮食价格回归市场和粮食储备回归市场。

  第三,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应该是通过结构调整的改革,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应的就是农业现代化,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农业结构更趋合理,就是要在结构合理的前提下,通过培育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现代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利用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就库存情况而言,目前粮食库存最严重的是玉米,而相对不足的是大豆。所以,就种植结构而言,对于非主产区的玉米要压缩,提高大豆种植,稳定小麦和水稻种植。要稳步提升农产品加工和市场化水平,加大防灾减灾力度,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以数量为主转向数量和质量并重,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注重品种的多样化,注重市场导向,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第四,补齐农业短板。一是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化肥利用率;二是应该加强农业科技职业学校的建设,由国家提供免费的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培养新型的职业农民,这是农业供给侧补短板的根本。因为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的出路就在于发展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的根本是要有一群具备现代科技知识的职业农民,没有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现代化将是一句空话。所以,补齐农业短板的根本是培养新型的现代职业农民。另外,在农机装备方面,还存在着实用性不够的问题,这是需要有待改进的。相关的研发人员应该深入农村和农业生产第一线,研发出更加实用的农机设备。

  第五,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真正让市场在原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给农民以自主的经营权。在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政府不应该对具体的农业生产进行干预,更不用强制农民种什么不种什么,甚至对农民空许愿,欺骗农民,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搞僵政府和农民的关系,把农民推向政府的对立面。政府要做到取信于民,真正当好“守夜人”的角色。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资料】相关文章:

供给侧结构改革什么意思02-22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内涵11-30

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改革04-14

什么是“供给侧”领导力?06-17

教育供给侧改革下大学英语教改路径论文04-28

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及建议10-21

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研究论文04-18

2017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举措06-09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模式研究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