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02 16:21:29 幼儿园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通用15篇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方形。

  2、愿意为图形宝宝找朋友,并按规则要求操作。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从中体验与同伴共同操作、游戏的快乐。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张。

  2、贴有圆形、三角形、方形标记的房子三间。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听音乐进场。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图形王国玩一玩,开心吗?那我们现在就出发了。(音乐:郊游)

  二、对圆形、三角形、方形的认识

  (一)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1、师:哇,图形王国里有这么多图形宝宝,大家想认识他们吗?那我们一起来互相打个招呼吧。教师分别出示三个形状卡片,以形状宝宝的口吻来自我介绍。

  (1)圆形。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你们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圆形的呢。

  (2)方形。师:嗨,我是方形,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3)三角形。师: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

  2、师:刚才三个形状宝宝介绍了自己,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你们愿意和图形宝宝做朋友吗?(请幼儿分别讲述三种形状的特征。如讲述有困难,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讲述)。

  (二)游戏:找朋友

  (1)先说说自己拿的是什么图形宝宝。

  师: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图形宝宝,它们藏在了你们的小椅子下面,快去把他们请出来吧!接下来我请几个小朋友说说自己取得什么图形宝宝。

  (2)师幼找朋友。

  A:圆形宝宝找朋友

  师:我这儿也有一些图形宝宝,它们想找朋友。(出示圆形)我是圆形宝宝,谁和我长的一样我就和他做朋友。请圆形宝宝站起来。好朋友挥挥手。

  B:方形宝宝找朋友

  师:我是方形宝宝,是方形的宝宝快过来,亲亲。

  C:三角形找朋友

  师:我是三角形宝宝,是三角形的宝宝快过来和我抱一抱。

  (3)同伴间找朋友。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听到音乐就去找跟自己图形宝宝一样的好朋友。你找到好朋友了吗?我来瞧一瞧。

  (三)图形宝宝找家

  1、师:图形宝宝累了,想要回家睡觉了。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家吧!

  2、出示贴有图形标记的房子,介绍:这是图形宝宝的家,看看图形宝宝的家里有几间房间?每间房间各住着什么图形?

  师:这是谁的家(圆形的家)请一个小朋友帮忙把圆形宝宝送到他家里,送的时候要对他说:"我把圆形宝宝送到圆形的家"。(方形、三角形)

  (四)结束分别请三种形状的孩子排队:我们一起开着小火车去郊游吧。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的语言还不够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在教具的制作上,我将图形标志做成有颜色的图形,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幼儿的思维。我会将这次一课伸延的教研活动,作为对自己的磨练。

  日常教学中,我会对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在教具的选择中,尽量考虑周到,排除不应该有的干扰因素。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使更多的幼儿融入到我的教学中,让孩子喜欢学习、爱学习、会学习。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2

  设计意图综述: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一个成熟的季节。秋天,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都成熟上市了,带给幼儿鲜美的味道及斑斓的色彩和各异的形态。本次活动根据秋天幼儿日常生活中可看到成熟的蔬果而设计,使幼儿在自然感受中探索秋天丰收的蔬果。另外,在多彩的秋天这一主题展开的过程中自然渗透数学排序知识的学习。

  活动目标:

  1、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2、进一步感知蔬果的外部特征。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难点

  重点:按ABAB、ABBABB的规律进行排序。

  难点:巩固、加深对蔬果外部特征的感知。

  教具准备

  水果排列图;按颜色、数量、形状准备相应的蔬果教具

  活动流程:

  一:教师出示水果排列图,请幼儿找出排列规律。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水果朋友,他们分别是谁,请小朋友们看看。

  1、教师出示图一(ABAB排列),说说这些水果是怎样排列的?(教案来自:www.教案网.)(图一任意画上颜色、形状不同的两种水果按ABBABB规律排列。)

  引导孩子观察第一个是什么,第二个是什么,第三个是什么,接下来又是怎么排的?让孩子自己发现这些水果ABAB的排列规律。

  2、出示图二(ABBABB排列),说说这些水果是怎样排列的?(图二任意画上颜色、形状不同的两种水果按ABBABB规律排列。

  引导孩子观察第一个是什么,第二个是什么,第三个是什么,接下来又是怎么排的?让孩子自己发现这些水果ABBABB的排列规律。

  二:教师示范根据蔬菜的特征进行排序。(用ABAB、ABBABB的排列规律)

  师:看完水果们拍的队伍,我们再来给看蔬菜们排的队伍。(教师利用蔬菜卡片来根据蔬菜的的颜色形状进行排队)

  1、(1)根据蔬菜的颜色形状进行排队:1个红的(番茄),1个绿的(青菜)

  2、(1)根据蔬菜的颜色形状进行排队:1个红的(番茄),2绿的(青菜)

  三、请幼儿尝试按照ABAB或ABBABB规律排序。(教师自制按ABBABB规律排列的操作图,供幼儿按此规律画形状或图颜色)教师将幼儿操作的水果蔬菜卡片分发给幼儿,幼儿按ABAB或ABBABB的规律排列。

  活动反思:

  我在本班进行了科学教学活动,本次的活动名称是《水果排排队》目标是体验物体从大到小的顺序关系并能根据全范例,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按大小给5个物体排序,操作完后能整理材料,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活动一开始我用了情景导入,让小朋友们帮妞妞给果园里的果子排排队,小朋友们都非常有兴趣。我特别强调要从小红旗开始,可能是因为过于强调了,在说明操作规则时语言显得有些啰嗦,用词不够严谨。作为一名新教师,这一点我一定要多加注意,尽量减少无效提问的出现。说明规则后小朋友开始动手操作材料,大家都很专心在操作材料,小朋友很快就做完了,但是在换组的时候还有小朋友忘了收材料就到另一组进行操作了。最后是讲评,我显得有些急于收尾,没有等所有小朋友都收拾完我就开始讲评了,我应该耐心的多等一等,等所有小朋友准备好了以后再进行讲评。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当中的很多不足,也看到了其他教师的很多优点,我一定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多向他人学习。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3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发展学生能力,实现教育面向未来的需要。 大班数学活动中的游戏一般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数学游戏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如富于思考启发性的“猜谜"、富有情趣的“小猫钓鱼"、“种树"、“小老鼠拉砖头”“采蘑菇”等许多小游戏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学生形象的表演、好玩的游戏中借助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儿歌“2字像小鹅,圆圆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数字“2"的字形和书写要领。如“找姐妹"游戏,学生拿着数字卡片“5"说:“我今年5岁,姐姐比我大一岁,姐姐在哪里?"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比你大一岁的姐姐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开始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为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4

  《花灯会》是中班建构式教材上中班第二学期的一个复习活动。目标是

  1:目测数群,复习7以内的数量。

  2.注意倾听活动要求,并按要求操作。具体要求是通过按特征分类复习用7以内数字表示数量。

  围绕目标教师设计了看花灯、数花灯大环节,分层目标是

  1.能说出“几个谁用数字几来表示”;

  2.看标记数数并记录。操作材料中的教具是以图片形式出现的。其中是三个男孩,4个女孩;五个手上拿灯笼,六个拿烟花。幼儿操作材料是一张各种花灯的图片。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反思和调整。

  数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培养幼儿在数、逻辑、空间等概念的能力,这是数学活动无可厚非的重点。但是,孩子在活动中怎样才能更高效、更迅速地获得这些能力,这与幼儿的品质养成也有很大的关系。当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品质、思维品质,如:不会倾听、不会表达、不会自主思维、遇到困难容易退缩、解决问题思维不开阔、集中注意力时间较慢、思维灵活度差等等,就会大大影响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学习质量,导致活动低效、低质。

  1、确立隐性的品质目标

  数学活动固然要获得一些相关的数学概念,但是思维品质的获得是更为重要的。如在本次活动第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把数数活动的目标落实在幼儿灵活的思维能力的养成上,用不同的数数方法帮助幼儿知道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使思维更加灵活;又如在第二环节中可尝试记录,用不同的标志来概括对数量匹配的认知,提高思维的概括能力;而第三环节操作活动则更应帮助幼儿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隐性目标的达成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起初步的学习能力,从而使幼儿能够更好地获得知识。

  2、解决幼儿的分层培养:

  幼儿的发展是个性化的,这一问题在幼儿数概念、逻辑思维发展上尤为突出,突出表现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幼儿完成作品的快慢极不一致,有的幼儿在2-3分钟内就能完成相关的任务,而有的幼儿则需要几倍的时间也不一定能完成,有时甚至会产生“帮别人完成、抄别人的答案、”等等一系列现象发生。此时教师必须要关注不同能力幼儿的分层培养,可以给能力强的幼儿在完成基础任务的基础上给予更高的任务目标;可以给速度较慢但有能力完成任务的幼儿以独立安静的思考空间;更可以给能力弱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的幼儿单独建组进行培养。细致、灵活、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的应用可以进一步解决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各取所需、各得所长。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5

  《分一分》

  今天上的《分一分》,从内容上看,没有太大的难处,学生都知道是怎样分的,但最难得就是让他们说出是按什么分的。例题中出示的商店物体的摆放图,学生都清楚每一个架子上摆的是什么,但当问他们这些物品是按什么分类的,学生们就不知道了,我只好告诉他们是按用途进行分类的。

  “想想做做”第3题是要求连一连的,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你是按什么进行分类的,之后再连一连。由于叶子的个数比较多,连线比较多,为了美观还得要求学生不能将线连到一起去。在课上检查他们连线的情况发现每个学生的差异还是挺大的,有的学生能够画的又直又美观,而有的学生画的很乱。这道题目在进行分类后,将属于同一类的先放在一个盘子里,一个盘子一个盘子地画,这样就不会太乱。

  “想想做做”第4题,有多种分法,但在他们想不出分法时,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图,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地知道另一种分法了。

  在分类教中,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着分一分,并和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结果很多孩子的分法让我意想不到。他们除了按性别,按年龄,有的还按发型,按衣着,还有的按面部表情来分。这说明了这样的教材设计,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亲密性,易于学生接受。

  《数一数》

  一、创设情境,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和交流的时间。

  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学生易于理解容易于接受,就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这一节课,我运用创设情境,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和交流的时间。展示“美丽的校园”图之后,先让学生随意看、随意说,自由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指定内容,让学生“看看,说说”,全面了解画面的内容,并把尊敬老师、爱护同学等思想品德内容渗透在其中。然后让学生由数画上的物体的数量到数身边的实物的数量,体验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数一数”的学习动中,注意关爱每个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尤其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培养,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发现他们的进步和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到“我能行”,不断获得成功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身。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数一数”这节课,也是入学教育课。在上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美丽的校园”的画面资源,指导学生看图数数。由学生自由观察数数到有序地进行观察数数,让学生领悟观察的方法。由老师反复提问“还有什么?”使学生明白要认真、仔细、用心地观察。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画面中的学生在校园里看见老师时是怎么做的?”猜一猜“他们这时会说些什么?碰见同学时他们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来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到数数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受到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

  《比一比》

  《比一比》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回顾旧知引入新知。本课我通过主题的情境,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引向学习内容,教学自然巧妙,有水到渠成之感,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通过丰富的情景,引导学生用“同样多、多、少、大、小、长、短、高、矮”来描述事物之间的量的关系,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能主动地学数学。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建立起较强的数感。

  二、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见解,注重给予学生语言的鼓励,学生用词不当时委婉纠正。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合理的选择,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油然而生,学生逐渐地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了,提出的数学问题也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了。

  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长短、高矮的比较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的学习,而是一种体验的活动。本节课,我通过“初步感知——直观比较——操作练习”几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比较的方法。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虽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进行有序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都能积极的参与,思维的火花不时的出现。

  四、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习

  在实际生活中,比较大小、多少、长短、高矮是经常遇到的,学生也较熟悉。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观察、操作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从矮到高排队、判断铅笔的长短和寻找最近的路、看谁做得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五、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如:

  1、有些学生性格有些内向,在活动的过程中不够主动,我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忽略他们了。

  2、给学生思考的思时不够充足,老担心内容上不完。

  3、课堂的控制能力还有待提高。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6

  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加强,随着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幼儿会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与同伴教师的互动。由于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知识,他们喜欢用数字相互留下电话号码,喜欢用很多常见的字来相互留下地址,加强相互间的交往。这时,对数字概念的理解都还都处于零碎状态的幼儿,那些知识碎片就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和疑问,比如“我家是102,你家也是102,那我们俩不是住在同一个家里了么?”。

  为了解决幼儿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我们以门牌号码为切入口,将幼儿的知识储备进行挖掘、梳理和提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设计了《楼房与号码》这一数学活动,揭示数字和住址之间的联系,引导幼儿主动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生活出发,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正是幼儿园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

  1、在探索操作中尝试发现门牌号码的表示方法和排列规律。

  2、在主动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

  3、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材料:纸盒做的楼房材料人手一份,门牌插卡(用不同颜色区别层与间的数字)人手一份,多媒体课件,写有具体地址的信封若干,人物图像若干,彩色胶带卷(用于标示楼房位置)。

  环境:多媒体、幼儿操作学习的场地、桌椅、地垫人手一块。

  幼儿:一定的生活经验,了解自己的家庭住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幼儿对门牌的已有经验

  1、(师幼交流)徐老师第一次来东阳,发现我们东阳真是个美丽的地方,马路又宽又干净,不仅大街上都是高楼大厦,而且住宅小区建设得特别漂亮。请你告诉我你家住在什么地方吗?(幼儿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

  2、这是XX住宅小区,我们一起去参观。(播放多媒体,直观感受小区一栋一栋的住宅)

  3、这栋楼我们来数数有几层?(镜头到一个单元)让我们来看看这第一单元。这是一楼,(镜头到一个门牌)这是什么?(101)你知道它的对面一间门牌号是多少吗?(在幼儿有答案后出现对面的门牌号)它楼上呢?(同法)

  4、(镜头到小区人来人往的大门口)看来这个小区里住着很多的人哦。人越住越多,所以还需要很多的楼房才够呢。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工人叔叔造楼房好吗?

  二、尝试操作梳理幼儿对门牌知识

  1、造楼房

  我们造楼房用的材料是椅子和纸板,(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这里有造3、4、5层楼房的材料,喜欢造4层楼的小朋友可以选择这些,喜欢3层或者5层的可以选另外的一些。方法是:每个人拿一份材料,把材料折成楼房后套在你现在坐的椅子背后,把楼房正面展示给大家。

  2、编门牌

  楼房都有门牌。请你把造好的楼房按照一定的规律编上门牌。

  1)幼儿尝试自主编号。

  2)请你说说是怎么编号的。

  3)讨论:门牌号上各个数字代表的意义。

  教师小结:我们把最底下的层叫做第一层,把最左边的间叫做第一间,所以一般来说我们编门牌的方法是:从下往上,从左往右,第一个数字表示层,最后一个数字表示间,中间用0隔开,楼房的门牌号就是101、102、201、202等,

  4)请小朋友检查一下自己的门牌编对了吗?没有编对的调整过来。

  三、探究学习认识住宅地址

  (幸福小区)小区落成了,大家为小区的落成放个三响炮表示庆祝吧。“啪!”(集体击掌三下)

  1、探究楼号。XX小区里有几栋楼房?请小朋友来编号。

  2、探究单元号。观察第一栋楼房和第二栋楼房有什么不一样?(第一栋短,第二栋长……)第一栋楼房有三个单元,第二栋楼房有1、2、3,4、5五个单元。让我们从左往右数一数。教师逐一指各栋楼房,说说各栋楼房都有几个单元。

  3、探究栋、单元、层、间的关系。红红要住进这个幸福小区了,她拿到了她家的钥匙,钥匙上有她家的地址(出示及钥匙地址卡片2—3—301),你看得懂吗?你知道他家的地址是XX小区第几栋楼?第几单元?哪一间吗?

  4、巩固认知。如果请你也来这个新小区住,你希望住在那里,请在新家的阳台上插一枝花,并告诉大家你的新家住在第几栋第几单元几零几?(请幼儿指出具体住处并完整表述地址,并说“我的新家在XX小区XX栋XX单元XX室,欢迎大家到我的新家来玩”。)教师根据幼儿的选择分别板书。

  这个小区太漂亮了,徐老师也想把家搬到XX小区来,我喜欢这套房子,你能说说徐老师新家的详细地址吗?(XX小区第4栋第二单元501。)

  四、巩固迁移尝试生活中的运用

  搬新家:小区建好了,很多住户要搬进来了。请你帮助大家一起搬家好吗?请你根据他给的地址帮助他们搬进新家。

  请一幼儿讲解他准备把新住户搬进哪里?为什么是那一家?最前面的XX表示第XX栋,中间的XX表示XX单元,后面的XX表示XX房间。(同伴间可相互交流)

  五、延伸活动:小朋友互相交换家庭住址。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活动制作楼房的时候非常的感兴趣。

  2、在刚开始编排门牌号时少数的小朋友会把楼数和号数弄混。

  3、在最后找地址的时候大多数幼儿都能真确的找到地址。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7

  【活动目标】

  1、学习分辨前、中、后的位置。

  2、学习听指令做动作。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三个海狮头饰。

  2、鱼的图卡。

  3、《动物真有趣》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5页。

  【活动过程】

  1、请三名幼儿戴上海狮头饰,扮演小海狮,面向扮演训练员的老师排队。

  2、请“小海狮”说出自己的位置,例如“我在(同伴的名字)的前面。”

  3、三名“小海狮”听老师的指示,模仿海狮做动作,例如:

  前面的小海狮拍拍手。

  中间的小海狮扭扭腰。

  后面的小海狮跳两次。

  4、动作表演完成后,老师表示要把鱼奖给小海狮,请幼儿注意听老师的指示出来取鱼的图卡,例如:

  中间的小海狮出来拿一条大鱼。

  在最后面的小海狮出来拿两条鱼……

  5、请其他幼儿轮流扮演小海狮,进行上述游戏活动,认识前、中、后的位置。

  6、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5页,请幼儿说说图中海狮的位置。

  【活动建议】

  老师可以通过调整游戏,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机会。如:请其他幼儿给前面的“海狮”送一条鱼,请幼儿与中间的“海狮”跳圆圈舞等。

  利用生活环节加深幼儿对“前、中、后”方位的认识,如:排队环节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本文扩展阅读:海狮(学名:Otarriinae)包括5属7种。分布北半球。体型较小,体长一般不超过2米。北海狮为海狮科最大的一种。雄性体长310-350厘米,体重1000千克以上。雄性成体颈部周围及肩部生有长而粗的鬃毛,体毛为黄褐色,背部毛色较浅,胸及腹部色深。雌性体色比雄兽淡,没有鬃毛。面部短宽,吻部钝,眼和外耳壳较小。前肢较后肢长且宽,前肢第一趾最长,爪退化。后肢的外侧趾较中间三趾长而宽,中间三趾具爪。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8

  设计意图:

  数字在孩子的生活中是经常碰到的,也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由于孩子刚刚进小班,对数字的概念有些模糊,但认识数字的兴趣很高.因此我选了有趣的“0”,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真正了解没有就可以用“0”来表示,从中也初步让孩子了解了1、2。教师始终是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发幼儿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学中乐,乐中学。

  活动目标:

  1、认识“0”,知道“没有”可以用 “0”来表示。

  2、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

  “0”“1”“2”数字卡片、一个空盒子、音乐磁带、一张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引题

  师:有一位数字宝宝要到我们小一班来做客,(老师出示一个盒子),它就藏在这盒子里,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想)

  教师打开盒子:咦,盒子里有什么东西吗?(没有),没有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呢?(没有就用数字”0”来表示),”0”宝宝来了!

  二、认识数字宝宝“0”

  师:我是”0”宝宝,小朋友你们好!(“0”宝宝你好)看看“0”宝宝长的怎么样啊?

  圆圆的象什么呢?(幼儿自由发挥)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小朋友把两只小手举起来,藏起来一只,再藏起来一只,现在小手还看的见吗?(看不见,没有了)师:对了,没有了我们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呢?(游戏再进行一次)

  师:现在“0”宝宝要和小朋友做游戏,我们看见一个“0”宝宝,小朋友就点点头,看见两个“0”宝宝就招招手,看见三个“0”宝宝就扭扭扭。

  教师再出示盒子,在盒子里放了一样东西,师:现在盒子里有什么呢?有几本书?(一本)那么现在能不能用“0”宝宝表示呢?(不能,要用1来表示)出示字卡“1”。再放一样东西,,师:现在要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呢?(“2”宝宝来表示)出示字卡“2”。

  三、游戏

  师:(出示图片)“0”宝宝带来了很多朋友,要和小朋友玩捉谜藏的游戏,小朋友看看,“0”宝宝都躲在哪里?我们把它们找出来贴在身上,一起和“0”宝宝跳舞,好吗?(放音乐)老师与幼儿共舞。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9

  1、通过观察物体量的差异,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正、逆排序。

  2、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

  3、培养幼儿与同伙的协作能力。

  4、培养幼儿思维的可逆性和传递性。

  二、教学重、难点:

  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

  三、活动准备:

  大小和长短均不同的瓶子、小棒每人各5个;筐子每组2个。教学挂图《怎么排》。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不同”

  1、教师出示瓶子和小棒,让幼儿点数其数量。

  2、请幼儿找出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瓶子与小棒,并说出物品的差异(如最大或最小的瓶子和最长或最短的小棒)。

  二、物品排序

  1、让幼儿给大小不同的5个瓶子排队(如按由左向右的顺序排列),教师可启发幼儿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每组幼儿互相协作把若干根小棒按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3、想一想:将正排序变成逆排序时,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按顺序排列瓶子或小棒?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探索从一种排序方法改变为另一种排序方法时的最佳方案。如:改变5根小棒的排列顺序时,中间的一根不动,将第1根和第5根、第2根和第4根小棒对调,这种方法最快。

  4、活动结束时,要求幼儿学会整理材料,将材料分门别类放在两个筐子里。

  三、观察画面《怎么排》

  1、教师引导幼观察并讲述画面的内容。

  2、启发幼儿在画册上用点子的数量分别给粗细和厚薄不同的物品排序,并说出排列规则。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10

  一、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1、活动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

  2、活动环节紧凑,教学层次比较清晰,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活动时间分配合理。

  3、创设了找衣服、整衣服、穿衣服的生活化情境并以这一情境贯穿活动始终,能很好地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4、活动氛围轻松、和谐,师幼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互动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

  1、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本次活动中,最直接的数学概念就是双维排列,教师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活动的价值程度。所谓双维排列就是指通过一个双维度的排列表,培养幼儿进行多重分类能力的教学方法。它只是数学类概念教学中的一个方法而不是教学目标,其最终目的还是二维分类。因此,在实施本活动前,必须明晰分类、层级分类、多重分类等相关的概念。

  2、活动过程与活动目标相割裂。活动过程中,尽管教师按照导入复习、帮小绿人找衣服、整理衣服、穿衣服的程序展开活动,孩子的参与度也很高,但是,它与活动目标是割裂的。

  3、教师的控制意识强,幼儿主体地位不突出。在数学活动中,幼儿的知识是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而不是靠老师的全权传授。本次活动中的分类教学,教师应重点引导孩子观察双维列表的特征,让幼儿自主探索操作材料,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为幼儿进行多重分类做好知识经验的准备。也就是说,在本次活动中的操作活动中,应以幼儿的自主性操作为主,教师的指令性操作为辅。

  4、操作材料单一,层次性、目的性和干扰性不强。本次活动中,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只具有衣服的种类和颜色两个特征,对中班孩子来说层次性不强、干扰性不够,同时,因为本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二维分类的多重分类,孩子还有对同一批物体如长短、款式等不同特征的上衣、裤子进行分类的过程,所以在材料的提供上要考虑材料的目的性和层次性。

  5、活动评价没有针对性,评价的作用不明显。活动中,教师适时、正确的评价能起到鼓励孩子自信、提升孩子经验的作用。本次活动中,教师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以盖印章的方式对幼儿的“作品”予以评价,这样的评价针对性不强,评价在活动中的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11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椭圆形的名称,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不受椭圆形大小、摆放位置等的干扰,寻找生活中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圆形。

  (二)材料投放:直径为15厘米的圆形、短轴为15厘米的椭圆形卡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椭圆形卡片,初步感知椭圆形的主要特征

  (一)引导语:图形王国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椭圆形卡片)看,它像什么?引导幼儿对椭圆形的外形特征进行描述:两头都是弧线,像个蛋。

  (二)师幼共同小结,并给图形命名:没有角,由一条弯弯的它的名字叫椭圆形感知圆形和椭圆形的不一样的圆圈,它的名字叫椭圆形。

  二、比较、感知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一)引导语:每个小朋友拿一张圆形卡片和一张椭圆形卡片,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的办法发现椭圆的两头比圆形长一些。

  (二)引导幼儿分别将两个图形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引导他们发现折痕的长短不一样。

  (三)小结: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痕不一样长。

  三、幼儿分组活动,巩固对椭圆形的认识。

  (一)第一组:提供操作材料《找椭圆形》,引导幼儿看看图形组合里有哪些是椭圆形,数一数并用圆点记录。

  (二)第二组:提供操作材料《图形连连看》,引导幼儿找一找图片中哪些是椭圆形、哪些是圆形,将它们和对应的图形标志连起来。

  (三)第三组:玩“椭圆形变变”,引导幼儿任选一张椭圆形的图片,放在画纸上,用水笔进行添画。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投放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四边形等图片,引导幼儿添画。

  生活活动:鼓励幼儿在活动室、幼儿园里找到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有趣的图形和图形组合。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12

  一、活动生成:

  作为一线教师,管理班级物品不丢失是常规工作。到了大班后,随着孩子们能力的增强,我们经常会请他们帮忙来数数量较少的东西。虽然每次都是请一两个孩子,可总会有许多孩子积极地来帮忙。看到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便想到通过统计班级物品,让孩子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便于比较多少,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

  二、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数学的世界,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三、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四、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穿线板12个,小机器人9个,套筒7套;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白纸。

  五、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师:好几天没有清点我们最喜欢的玩具了,今天我请全班小朋友都来帮忙数一数,愿意吗?

  幼儿:愿意。

  2、感知探索,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1)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玩具的数量。

  师:不过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请小朋友认真听好哦:每组小朋友数一数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几个,然后把你数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2)交流统计结果,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请小朋友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记录结果:点点、照样子画下来、画对勾等。)

  总结统计方法:先画出标记,再记录出数量。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同伴的统计方法。

  我们刚刚的记录中哪种玩具最多?哪种最少?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张图上记录了谁的数量?怎么看出来的?它们各有几个?你怎么知道的?谁的数量最多?谁最少?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穿线板比机器人多几个?谁能不用点数就看出了套筒有几个?

  (2)讨论总结:这种记录表和你刚做的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记录表?这种记录表有个名字叫条形统计图。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2)幼儿自由选择任务,动手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为幼儿提供统计的物品有:幼儿的男女人数和客人老师数,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很棒!回到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吗?统计好了明天带过来贴到展示墙上,大家互相看看,讲讲。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13

  数学活动《打扮新年树》该活动我准备了一棵实物新年树,和许多礼物挂件,这样的情景创设着实让孩子们激动了一回。如此,孩子们在按数取物的环节,无论是操作者还是关注的孩子都十分的投入,操作的正确率也是比较高的。然而,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就有一些值得自己反思的细节了。看到孩子们在第一环节中的出色表现,想必孩子们是牢牢掌握了6以内数量的数物对应关系了。因此,我迫不及待地将人手一份的“新年树”操作材料投入集体操作活动,难点就是在每棵新年树的树干上写上了不同的数字,让孩子们根据新年树上的数字画上自己喜欢的礼物数量。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有些孩子画着画着,就忘记了先前的任务,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以图画为乐趣,礼物画得细致精美,但是数量却不符合事先核定的数量。我想中班上学期的孩子,有意注意时间不长,画礼物的形式使得孩子注意分散,不利活动展开,调整为贴礼物的环节就可以避免孩子操作中的不利因素干扰,从而真正为操作实效服务。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14

  一、紧扣幼儿的生活经验,凸显数学活动中的挑战性。

  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星期的周期性和序列性占了主要的比例,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发现,孩子们基本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只需帮助其提炼经验即可,如果还只是延续此类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对于幼儿来说,真正的学习动力来自于活动本身,想让他们稳定地沉浸在数学探索、操作活动中,就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有一定挑战性的,需要通过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情境,而这个挑战性又不能脱离生活,因此结合"昨天今天明天后天前天"的推算活动,能极大的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且此类推算也能为生活服务。

  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凸显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很多时候,我们会简单地认为,用教语言的方法来教数学,尽量多讲,多操作,多练习,孩子自然就会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依靠自己的经验,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而这种主体的理解必须基于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整个活动,我都是以童趣的手法,引用了星期妈妈和她的宝贝,小猪送蛋糕等形式,让孩子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教与学其乐融融,相得益彰。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15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教育要即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通过房子的形象来引导幼儿认识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让幼儿感知对生活中与它们相关的物体的认知和了解,并且能够通过在给小动物换房子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启发幼儿对数学产生兴趣。

  活动目标:

  1.认识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知道其对应的基本特征2.能够把不同体型的动物对号入座不同的形状

  3.能积极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有去过动物园的经历或者认识大部分常见的动物(基本了解他们的体型)

  物质材料准备:小动物形象卡片(大象、长颈鹿、河马、小狗、兔子)和小动物住的楼房贴纸若干套。

  活动重点:认识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活动难点:通过房子的形象来认识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

  活动过程:

  1.互动导入,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那你们觉得动物园里好玩吗?那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们?动物园里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了自己去动物园里看到的小动物,这几天动物园里新来了好多小动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吧!2.展示图片,通过房子认识四边形。

  师:动物园的园长为了迎接它们的到来,特意准备了几间房子。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个房子是什么形状?(自由回答,引导幼儿回答四边形)

  师:动物管理员给小动物都已经安排好了住所,但是他们并不喜欢,他们觉得这个房子一点儿也不漂亮,所以动物园的园管理员只好又给他们找了一套新房子,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3.展示新房子图片,认识三角形和圆形。

  通过各种漂亮的房子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和圆形

  师:这次房子虽然很漂亮,但是小动物们还是不喜欢这套房子,大象说这个房子太小了,我都住不进去。长颈鹿说这个房子太矮了,我都脖子缩着真不舒服。

  这可让动物园的园长为难了,那可怎么办,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它想想办法吗?

  4.幼儿分组操作,给不同体型的动物对号入座不同的形状的房子。师:小朋友们都非常棒,换房子之后,大象的房子变大了,长颈鹿的脖子也伸直了,每个小动物都很满意他们的新房间,你们满意吗?

  5.播放歌曲,结束活动。

  小动物都很满意小朋友们安排给他们的新家,他们都很感激你们呢!现在他们要回家了,让我们最后在这欢乐的歌声中和小动物们说再见吧!

  活动反思:

  1.整堂课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直接出示房子图片让小朋友猜(房子的形象也不太鲜明),而并不是提前教幼儿单独认识三种图形并讲清楚概念,导致幼儿对三种图形产生混淆,结果课堂内容与目标偏离,没有到预期效果。

  2.没有把握好时间。中班的一堂课应该控制在25分钟左右,不宜超过30分钟,这堂课明显超出了30分钟,主要浪费的时间在两个方面(1)重复的提问和多余的口头语言,反复的提问和重复无用的语言是导致时间超出的一大原因。(2)分组操作的时间浪费,比如说:材料不充足,三个小朋友要用一卷胶,那么这之间就有等待的时间。还有没有强调好游戏规则,也会导致幼儿拿到材料通常不知道做什么。这些都会导致课堂上时间的浪费。

  3.语言不够简练和富有技巧性。(1)设计教学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在讲课的时候说到的每一句话,“为什么要说这句话?这句话啰不啰嗦?够不够简单明了?”自己对教案要熟悉,啰嗦重复无用的话全部去掉,那怕一个字也是多余的。(2)避免消极性的提问“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这一类无用的提问最好少用,因为根本没有意义。(3)多使用技巧性的语言,讲课中的语气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自由的转化,比如:急促、紧张的环境就加快语速和强调重音,安静舒适的环境就放缓语速和减小声音,用趣味性的语言去创造一个良好并且适合教学的环境。(4)合理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去鼓励幼儿,一是要保证适量,二是要保证新颖有趣。

  4.缺少教学经验。教学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这堂课我就没有考虑到幼儿在应该先认识图形再去通过房子认识,这是教学经验的缺乏,如果多试讲几次可能就会避免这个问题了。

  总结:无论今天讲课的结果如何,再怎么不理想,但收获的特别多,我特别感谢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会虚心倾听并且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12-11

幼儿园教学反思数学10-22

对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反思12-01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精选07-22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06-09

优秀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12-19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12-16

【热】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06-16

【推荐】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06-16

【热门】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