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0-11-20 18:09:5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正是配合当前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飞跃。新课程标准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 神的数学课程体系。要使该教材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应体现开放式教学。

  一、把社会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主关系,使学主放胆交流,敢于创新。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关注每一位学主的发展。新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确实落实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教材通过发现、探究及认知活动,使学生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组织有趣操作,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和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在教学中教我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

  4、建立多种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个学生的观点都受尊重。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我在课堂中经常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六年级《数学思考》教学反思

  《数学思考》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这一单元的一节教学内容,它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象思维、解题策略以及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节内容选取了三道极具代表性的例题,融合了整个小学阶段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

  规律的能力、分步枚举组合的能力及列表推理的能力。

  我执教的是例5:6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8个点呢?实质上就是让学生体验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里的规律的一般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一边画图一边探究与发现,以简驭繁,有利于学生对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系统的认识。

  教材给出的内容仅一页,其他信息也不多。结合教材的这些特点,我决定,在本课教学中突出体现如下几点:一是以学生为主体。把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验。二是将整理学生的思路作为重点。学生的思维方向也许正确,但在条理性、有序性上还欠缺,而这恰恰是进行数学思考所必备的思维品质,所以,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清晰理解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三是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带领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对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体验不一样的解题策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借班上课,学生与老师之间是陌生的,为了消除紧张情绪,使学生忽略距离感的存在,我特意设计了课前谈话的环节:以轻松的谈话方式引出“数学思考”这一课题,用讲故事的形式从学生的脑海中提取“规律”一词。因为所选择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所讲故事又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且巧妙地与本课学习内容衔接,所以通过谈话,孩子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数学思考状态。

  本课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游戏激趣,提出问题。6个点,每两个点连一条线段,看似简单,连线时却很容易出错,学生的结果也是五花八门。这样以一分钟游戏竞赛的形式提出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又为渗透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埋下了伏笔。我自认为本课教学的第一目标在此已顺利达成,接下来是带领学生分析“难”在什么地方,学生一致认为难在点太多、线太杂,易重复、易遗漏,在这一认识上激励学生:“有没有信心突破难点?”提示学生:“能不能先找到规律呢?”抛出问题:“用什么办法可以探究出其中的规律?”这样,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了下一个教学环节。

  本课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探究规律,解决问题。教材中呈现的探究方法是:从简单问题即两个点开始,逐个增加点数进行研究,找寻规律。通过对教材的再次解读与分析,我觉得仅此一种方案还不足以让学生深刻体验从无序到有序、从杂乱中找到规律的思维过程,还不足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探究的魅力和数学思考的奇妙。为了让这堂特别的整理与复习课更加厚重,我引入了另一种探究方法即:用每一个点与其它点分别相连,探寻规律。实践说明,这样做更利于学生对数学思考中的条理性与有序性的认识,也更利于学生清晰感受化难为易等数学思想方法。两种不同的方案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虽然异曲同工,但学生的收获却更多,他们体会到了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策略,体会到了作为研究者般的快乐感觉,他们思考的方向更加宽泛了,运用的策略更加灵活了。具体实施分三步完成:首先,鼓励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设计出探究规律的方案并引导学生交流。然后,由学生选择方案独立进行探究。最后,师生借助多媒体共同整理思路,揭示并应用规律。这一过程有效挖掘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规律,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利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教学的第三个环节:运用提高,拓展延伸。先是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然后结合具体图形探讨平面图形中存在的规律,最后引导学生发现课前谈话“有趣的数字”中呈现的规律。自始至终,孩子们都在体验“利用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的快乐与成功感,真正实现了在探究中学有所乐,在快乐中学有所获。

  纵观全课,我认为最大的成功在于充分体现了浓浓的“数学味”,同时将“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到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的探究有目标,学生的思考有深度,学生的交流有实效,学生对数学思考的认识更深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确有提高。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的我感受也不少:没有历年来“数学广角”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层层渗透,也就无法生成今天这堂综合复习课;小学老师的作用就是在学生感觉迷茫的时候予以点拨与指引;直观教学,数形结合,以简驭繁等都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想,不仅对学生的数学语言是一种提炼,更是对其他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是一位发现者,这种需求对于小学生尤为强烈,想办法满足孩子们这最本真的需求就是老师的职责……

  我的几点困惑:一是对教材中表格的处理,是否该发放给学生?如果让学生自己去设计,能顺利达到同样的目的吗?如果直接发送,是不是前功尽弃?又是否存在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嫌疑?最终我选择对表格进行加工以后再发送给学生,并提示学生作为参考。不知这样处理是否恰当?二是有没有必要深度思考而总结出解答同类问题的计算公式?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发现规律中的变化周期,没有要求总结出变化公式。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我选择提出了n个点连成线段总条数的计算方法,也提到了算法的优化,但对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却没有明确提出,可是有些学生已经会用,像这种情况下,我是该向其他学生说明还是一带而过呢?若说明,一时间又无法说清,不说明,又似乎显得有些潦草……

  总之,这堂课让我收获颇多,它引发了我进行许多深层次的思考。我相信,有思考,就有价值;有思考,就有提高。我乐意做一位思考者。

【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的教学反思01-16

数学教学反思范文11-27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1-20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1-19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02-22

小学数学的教学反思01-16

数学打电话教学反思11-22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范文11-19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范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