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招聘选拔 > 招聘中的结构化面试

招聘中的结构化面试

发布时间:2017-09-05编辑:lqy

  面试因其实施简便、快速、运用广泛、收集信息量大的特点,已经成为人员招聘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招聘管理技术。但面试主观性大、面试官容易受认知偏差影响等缺点,让面试的效果一直广受争议。通过减少面试中的主观随意性和不一致性,结构化大大提高了面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所谓结构化招聘工作面试是指面试的内容、方式、评委构成、程序、评分标准及结果的分析评价等构成要素,按统一制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的面试。

  1、正确认识结构化面试

  不容否认,结构化面试改善了因非结构化带来的标准不一、以貌取人等现象,使得面试更加有效,成本得以降低,更为人所接受。但结构化面试比较机械,不利于发挥面试官的积极性,对求职者缺乏深入了解等问题同样存在。所以,对于结构化招聘工作面试自身所不能克服的一些问题,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实践中还需要结合其它测评方式使用。有研究者就发现,将结构化面试与认知测验相结合,面试的效果会有明显的提升。

  2、完善结构化面试的开展基础

  提高结构化面试的有效性,特别需要注意做好以下两个基础工作:一是加大对岗位的分析力度,将结构化面试建立在深入系统的工作分析基础上。招聘工作依据工作分析确定任职资格,从而针对性地选择测评要素。二是建立完善面试题库,加强结构化研究。面试题目设计要与岗位要求和工作实际紧密联系,招聘工作尽量采用行为描述性和情景模拟性问题,根据职能类别建立面试题库,保持动态更新。

  3、注意结构化面试过程的控制

  面试不是面谈,它涉及一个完整的过程。在面试前,面试官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对求职者的简历、应聘岗位的职位说明书、面试题目等资料要有事先了解。面试时,应从求职者可以预料的问题开始发问,做好必要的记录,不就问题与求职者讨论,招聘工作对行为描述性问题进行必要的深入挖掘。招聘工作如可以采用STAR法:S,事件发生的情景;T,行为的目标;A,采取了何种行为;R,最后的结果怎样。面试结束后,依据评判标准给出评价,如出现评分差异过大,有必要进行分析讨论。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