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招聘选拔 > 人员招聘面试过程中的兵法运用

人员招聘面试过程中的兵法运用

发布时间:2017-11-19编辑:ZMR

  我们常说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社会,自然,怎样吸引人才,选到人才,用对人才,也就成为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的一件大事。

  发展到今天,招聘面试理论已经有了很多方法,无论是STAR还是BEI,亦或是基于胜利力素质模型的面试方法,大多都已是耳熟能详的了。但今天和大家讨论的是古代先人们如何的查人,识人。

  李靖曾说,天下之事莫有大过战争的。一场战争的胜败往往取决于统帅的将军,那么先辈们是如何选用大将的呢?在兵法当中有很多言论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以一个简单的面试流程为例,首先当与面试者初次见面,对此人的第一印象便已开始影响我们的判断,此即为首因效应。

  "朴其身躬,恶其衣服,语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利,此伪人也" "奇其冠带,伟其衣服,博闻辨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 <六韬>中先哲提示我们,对于那些衣着不合时宜,或者不修边幅,或者奇装异服的人,都要加以关注,此类人大多性格比较鲜明,沟通较难,不易被控制,如果公司文化是比较传统、保守的,更需斟酌。

  当然这里面也经常会有外表与内在才华不相一致的情况,《六韬》中列出了其中的十五中情况:"夫士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十五:有贤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有精精而无情者,有湛湛而无诚者,有好谋而不决者,有如果敢而不能者,有而不信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有诡激而有功效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肃肃而反易人者,有而反静意者,有势虚形劣而外出无所不至、无所不遂者。天下所贱,圣人所贵,凡人莫知,非有大明,不见其际,此士之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也。"接下来,双方的较量就要开始了。面试的过程其实就是两个人智慧的比拼,是一场无形的战争,在双方博奕的过程中,高手与高手的比试是最为精彩的,如果实力相差悬殊,则会存在一边倒的可能,战争也很快就会结束。

  "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孙子答曰:"以轻卒尝之,贱而勇者将之,期于北,毋期于得。为之微阵以触其侧。是谓大得。"——《孙膑兵法》双方落座,不要急于询问,可加以寒暄,从环境、路况、天气等着手,一方面可以降低来者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又可试探出部分有用信息,在不经意间,便摸得对方的虚实。

  记得《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司马懿与孔明派来的使者谈话时,问了一句"孔明寝食及事之繁简若何", 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由此得出了孔明命不久矣的结论。可见,只要我们的问题设计足够巧妙,火候掌握足够老到,于只言片语中仍能得出有用的信息。

  知人知面不知心,随着交谈的深入,我们了解到的信息越多,我们就越要做出自己的判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对于识人太公提了八种验证方法:"知之有八征:一日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后世的孔明在其《将苑》一书中也提出了异曲同工的七种方法。

  这些方法在面试过程中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比如我们问之以言,看他是否知道的详尽清楚,继而用STAR穷其词,去追问应试者的回答,甚至有时候要设置一定的压力问题,看他的反应,观其变。有的时候又要明知故问,看看其是否诚实、品德如何。当招聘职位可能面临一定的困难和压力,我们又可以将困难事先告之,以观其勇。

  以下有几点值得加以注意: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