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助理医师儿科考点:新生儿硬脂肿症病机

时间:2020-10-10 11:57:19 中西医结合助理执业医师 我要投稿

2017中西医助理医师儿科考点:新生儿硬脂肿症病机

  儿科学的任务是不断探索儿科医学理论,在实践的'基础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水平。为帮助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同学们更好复习儿科学,yjbys小编为大家分享儿科重要考点——新生儿硬脂肿症病机相关知识,一起来学习吧!

  新生儿硬脂肿症是一种以全身皮肤或局部肌肉发凉发硬,体温不升,或兼有水肿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常见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早产、体弱儿更易罹患。本病中医称“胎寒”、“五硬”等。

  【病因病理】

  本病的发生,是因先天禀赋不足,元阳虚弱,感受寒邪所致。小儿体禀不足,形气虚弱,元阳不振,护理不当,复感寒邪,无以温煦肌肤,致寒邪阻滞经脉,血脉不足以营于四肢而致病。

  【诊断要点】

  1.多见于寒冷季节,出生后一周左右,尤以早产儿多见,多有保暖不当病史。

  2.局部皮肤僵硬发凉,不能用手捏起。伴反应低下,不吃,不哭,体温不升等。严重者关节强硬,口唇及指端青紫。

  【辩证分型】

  1.寒凝血滞症状:初生后不久,面色紫暗,肌肤欠温,肌肤硬肿不易捏起,臀部腿部及趾部色暗,青紫或红肿,指纹紫暗,唇舌暗红。

  证候分析:寒主凝滞,寒邪内侵,气血运行不畅,不能温煦肌肤及四末,故全身欠温,四肢发凉,皮肤硬肿,不能捏起。寒邪凝滞,血脉瘀阻,故皮肤色暗红紫或红肿。面色紫暗,唇舌暗红,均为寒凝血瘀之象。

  2. 阳气虚衰症状:生后3~5天内,体温不升,面色灰暗,僵卧少动,多睡少哭,吮吸无力,肌肤发冷发硬,皮肤水肿,按之凹陷,硬肿范围较广,音质淡,苔白或无苔,指纹淡滞。

  证候分析:小儿阴寒内盛,元阳微弱,故见全身冰冷,僵卧少动,多睡少哭,吮吸无力。寒主凝敛,寒凝血滞,故肌肤发冷发硬。舌淡苔白,面色灰暗,均为阳气虚衰之象。

  【分型治疗】

  1.寒凝血滞治则:温经通络。

  主方:当归四逆汤加减。

  加减:皮肤瘀紫,加五灵脂6克、川芎6克;肢冷畏寒,加补骨脂6克、杜仲6克、仙灵脾6克。

  主方分析:本证为寒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当归四逆汤其性温,能温煦气血,通畅经脉。故可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

  处方举例:

  当归6克 芍药6克 肉桂3克 细辛1.5克大枣3枚 鸡血藤6克 桃仁3克 红花3克仙灵脾6克 甘草6克。

  2.阳气虚衰治则:益气温阳。

  主方:参附汤加减。

  加减:水肿甚,加茯苓6克、大腹皮6克;气息微弱,加五味子6克、麦冬6克。

  主方分析:本证阴寒内盛,阳气衰弱,故用甘温之人参大补元气,配附子温壮元阳,以达益气温阳散寒之功。

  处方举例:

  生晒参3克(另煎)熟附子3克(先煎)干姜3克 丹参6克 当归6克 黄芪6克 麦冬6克甘草3克

  【中成药】

  1.保暖复温,用热水袋,棉被包裹,或将患儿抱在母怀中,贴肤保暖。严重者放入暖箱保暖。

  2.静脉点滴葡萄糖、血浆等,作支持疗法。

  3.局部处理:在局部硬肿处,用白酒或鲜姜温擦患部,每日擦2~3次。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1.重视产前检查,避免早产。

  2.加强初生儿的护理,特别是早产儿和体弱儿的保温工作。

  3.对患儿体温在30℃以上,有吸吮能力,可用滴管滴喂奶液,或少量多次滴喂热开水。

【2017中西医助理医师儿科考点:新生儿硬脂肿症病机】相关文章:

中西医结合助理执业医师考点:证、症、病的区别12-25

中西医结合助理执业医师考点:白血病的病机病理10-16

中西医结合助理执业医师考点:儿科望诊10-26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产后病10-17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股肿的临床表现10-27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中医儿科考点:新生儿疾病10-16

中西医结合助理执业医师考点:血证病因病机10-26

中西医结合助理执业医师考点:肾系病证10-26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糖尿病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