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太极拳发劲的小窍门

时间:2023-02-16 11:39:18 太极拳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练习太极拳发劲的小窍门

  练习太极拳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生活中我们可以健康练,但是要适当掌握太极拳的窍门,这样练习起来才更加轻松。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练习太极拳的发劲窍门有哪些吧!以下仅供参考!

  练习太极拳发劲的小窍门1

  1、丹田吞吐逆呼吸

  开合是太极,吞吐是内功。练习太极拳一定要修炼内功,所有的形式动作都离不开开合变化,从而达到内外兼修,产生内劲的目的。

  口鼻之呼吸,不过借以通内外而已。太极拳之吞吐,是“气沉丹田”之谓,为丹田之内呼吸之称。

  口鼻呼吸之外气与丹田呼吸之内气相接,心中神意下照丹田,与丹田之元气相交(心肾相交),运贯于周身,畅达于四肢,如此方是拳经所云之:“上下相连,内外合一”。

  所谓内劲,“是将人之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著,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此谓拳中之内劲也。”

  所以,太极拳的身手开合、丹田吞吐即是内劲习练之法,陈式太极拳发劲中采用腹式逆呼吸与丹田呼吸之内气相接,上下鼓荡,激发真气,从而达到以内摧外的目的。

  2、擤气口呼“哼”与“哈”

  将逆腹式呼吸与丹田吞吐有机结合所产生的冷、弹、脆、快的抖炸之劲,外形上只是机灵一颤,劲已发出,只有“运劲出于无心,鼓舞出于不觉”,才能在实战中自由运用,此时,“粘、游、连、随、腾、闪、折、空、挤、捺,无不得其自然矣”《太极拳十大要论》。

  内劲在得机得势中瞬间的激发,均可在吸气、呼气、闭气三种状态下运用,其劲的长短、强弱,取决于以鼻擤气、以口呼气气息的长短。

  纯粹以口呼气,自然发出“哈”的声音,相对于擤气,气息沉降,丹田之劲上升,力猛劲长。

  擤气、呼气与发声的内在关系要在不断的`发劲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身的发劲法门。

  3、蹬地拧裆紧四梢

  拳论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一气贯通其根在脚,太极拳要求“求轻而不浮,沉而不僵,”轻而不浮即为沉,要求脚下生根,无根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发劲时瞬间,脚下蹬地发力,根不移位,牢不可破,方能借助地面的反作用力,将劲力源源不断的传输到梢节。

  拳论曰“欲练太极拳,先求内外通。 阴阳互为根,全在裆胯求。”只有裆胯关节放松,腰部圆活才能灵活。

  两胯与两膝要撑开撑圆,而又虚虚相合,裆部突然拧扣,发劲一瞬间,小腹、腰、腿、肩背、手臂肌肉几乎同时,骤然一紧,劲冲出贯于四梢,全身骤然一紧,像急刹车一样,紧急制动,产生松弹、冷脆的惯性弹抖力,发力后立即放松、吸气,恢复自然。

  习练太极拳放劲的要领

  练习太极拳要做到刚柔相济,特别是在练习太极拳放劲的时候,放劲如同放箭般,这是实战的必备。

  发劲如放箭,是太极拳走向实战的必备功力。否则,就无法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取得对抗中的主动。那么,看似温柔缠绵的太极拳,如何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呢?

  这就必须了解太极拳的独特修炼方法了。具体来说,太极拳为达成发劲如放箭的效应,有如下修炼的要领。

  慢练以致用

  在走架和推手过程中,都要通过慢练来懂劲和听劲。在练习拳架套路时,只有慢练,才能体会出拳式劲力的变化,才能训练出灵敏性。

  在推手的过程中,先要以慢练来练习跟随劲。所谓跟随劲就是要跟上对方,随上对方,不丢不顶。这样就可以培养“听劲”功夫。听劲和懂劲是太极拳致用的必备武器。

  练习太极拳发劲的小窍门2

  螺旋缠丝是太极拳的特点之一,缠丝出自陈式太极拳,围绕缠丝的特点去练习太极拳,可增添不少妙趣。

  通过螺旋缠丝、折叠运化、节节贯串的方式,将劲运化到技击部位后,按太极拳“引进落空合即出”的要求,在技击对抗中这个劲还不能发,还要等到双方劲接触,我方接劲、听劲、引劲跟劲,使对手劲力落空或断劲时,才能发劲。

  1.接劲

  接劲简单地说就是在技击对抗中将对手的来劲接住。具体地说,对抗中,对手运劲向我方靠近,我方迅速将劲运到手的部位,向对方的手靠近,并贴住、粘住对方的手,使接触点不松开,确保我方的劲力与对手的劲力接上。接劲是太极拳技击对抗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技巧,对方的来劲接不住,就谈不上后面的化打问题。

  是否能接得住来劲取决于接劲的角度及手法等运行轨迹、来力大小、技术技巧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接劲的角度

  对手运劲袭来,不能迎面接劲,否则,我方的劲会与对手劲发生迎面相碰而使接触部位弹开,我方的手就难以贴住、粘住对方,两个劲根本无法对接上。所以在接劲时,我方出手一定要与对方来劲保持一定的角度(夹角),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两劲对接时的碰撞力,这样手就容易贴住、粘住对方。

  其次是手法及其运行轨迹

  手法及其运行轨迹要圆弧滚肘。手的运行轨迹不能是直线。如果是直线运动,你出去的劲与对方的劲的夹角超不过90°,改变对方劲力运行轨迹,破坏对方的进攻可以,但要贴住、粘住对方,还比较困难。因为这个角度超不过90°,两个力仍然会有碰撞而使接触部位弹开,只不过碰撞力比正面接劲时要小而已。

  所以,接劲时手的运行轨迹要走圆弧。夹角最好走到90°至135°之间,再与对手的劲力接触,两个劲力在运行方向上夹角小于90°,正向碰撞力没有了,只有斜向的碰撞力,这样就比较容易贴住、粘住对手了。

  学习太极拳要注重方式方法,掌握灵活的技巧,心中记得太极拳是后发制人的拳术,这样便能稳如泰山。

  除运行轨迹外,手法也很重要,因为两个劲力斜向碰撞后,相互碰撞的两个劲力,虽然夹角小于90’,但仍有一定夹角,使两个劲力分开。除要求手走圆弧外,还要求运用手肘旋转手法,即滚肘。接触时你一滚肘,劲力沿切线方向出去再与对方的劲力接触,相互碰撞劲力的夹角又会减小,这样更容易贝贴住、粘住对方了。

  对方的来力大,速度快,接不住怎么办?接不住就闪避。因为你有多高的技术技巧和功底,只能接住多大、多快的劲力,超过限度是不行的。

  2.听劲

  与对手的劲接上后,进入听劲过程,即感知或试探对手劲力大小和方向。一般来说,我方的劲与对手的劲接上后,即可感知出对方劲力的大小和方向。但如果你的对手是试探动作,你与来劲刚一接上,其划、、方向消失。你应随即给对方一点劲,试探一下对手。

  一般来说,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人,从本能及条件反射的角度讲,你一给劲,他同时会给你一个顶劲与之抗衡,他这个顶劲一作用在你的手上,你就会感知出劲力的'大小、和方向。感知或试探对手劲力大小和方向的过程,就是太极拳上讲的听劲。当然能否听得出来,与自己的功夫深浅有关,功夫不到家是听不出来的。

  3.引劲跟劲

  引劲,牵引或诱使来劲向我方纵深前进,将其化掉、落空。具体来说就是,听出来劲的大小、方向后,保持接触点不松开,手继续圆弧滚肘运行,来劲运行轨迹及方向就会发生改变,并从圆弧切线方向上被引化掉或落空。

  跟劲,来劲退回,要紧跟不放,逼其出现断劲。具体来说就是,我方引劲时,对方感到不妙,即将来劲退回,我方仍要保持接触点不松开,手继续圆弧滚肘跟进,迫使退劲轨迹及方向改变,将其逼到被动位置即出现断劲。

  引劲跟劲中必须做到“粘连黏随”“不丢不顶”,才能运化出发劲打击对方的有利时机。“粘连黏随”,即在引劲跟劲过程中,保持接触点不松开,引劲中将来劲粘住,跟劲中将退劲黏住。是否能粘得住、黏得住,就是要看你在引劲跟劲中是否不丢不顶。

  引劲退劲中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手领身随不丢开

  引劲跟劲中,来劲可能沿引劲的方向抽逃,也可能沿引劲的反方向退回,如果我方的劲跟不上,或够不着,双方接触点随即会分开,就粘不住来劲、黏不住退劲。此时,我方应随即沿其抽逃或退回的方向,随曲就伸,进行位移。

  位移中要手领身随,手需要走多少才至使来劲抽开或退开,身形马上就要跟上多少,粘住它,黏住它,使其逃不脱,走不掉,直至其落空或出现断劲。这一点一定要注意与爆发力中的身领手发(或称内动外发,、腰动手发)规律相区别。

  二是不起强劲不犯顶

  人体所发的力有肢体力、气力、念力三大类。肢体力在引劲跟劲中,只能用于保持平衡或进行位移,或在保持肢体关节松活的情况下,稍发一点与气力、念力一起去进行引劲跟劲。不能强发肢体力去参与。因为肢体力在三种力中力量最强,并有特定的方向,起强劲会带来不利。

  第一,强劲一起,强化了劲力的向前运动趋势,引劲中双方的劲变成了顶劲。顶劲一出现,我方可能将对方顶过去,对方顺势抽逃而出现丢劲;对方也可能将我方顶过来,我方处于背势而出现断劲;也可能出现相持状态。这样就难以实现我方引进落空的战略目的,甚至会使我方处于被动状态。

  第二,强劲一起,强化了劲力的向前运动趋势,劲力向其他方向运转就会受局限,你的劲变成僵劲,并失去了灵活性;另外,强劲一起,人体关节即出现僵硬状态,位移运转也不灵。因此,引劲跟劲中最容易丢劲。

  第三,强劲一起,强化了劲力的向前运动趋势,你的劲力运行轨迹弧度会减小,再大几乎要变成直线。你沿直线一折回,即出现断劲。你的劲一断,对方就可能发力打击。

  所以,肢体不能起强劲,只能用念力、气力及稍加一点肢体力进行运化。念力随意念走,意念一变念力马上就变,比较有灵性。意到气到,气力(棚劲)也跟着到。肢体力小了,念力可以改变它,意念可以统帅它,大了它硬要往前走,念力无法改变它。不起强劲,才不犯顶,也不容易丢。

  4.发劲

  跟劲中,如对方还没有被逼至断劲,我方发力时机仍不成熟,对方又运劲向我逼来,我又随即粘连黏随,周而复始,直至我方技击时机成熟,即对方的来劲被引进落空时,随即合力打击对方;对方处于被动状态,无力运劲与我方抗衡而出现断劲时,随即发劲攻击对方。这就是太极拳讲的“一空就打、一断就发”的发劲规律。

  练习太极拳发劲的小窍门3

  陈式太极拳的发劲练习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发劲招势主要就是建立在大松大柔、周身松沉、内劲充盈的情况下的,而且是爆发出来的劲。

  没有柔劲就没有刚劲,要发出刚劲,先要练好柔劲。此时松是周身彻底的松,所发之劲是从团聚丹田的力到周身的力所发出的劲,是裆内的弹抖劲、腰部的旋转劲。

  如“掩手肱拳”这一式,发劲之前,身体中正周身松沉,屈膝松胯塌腰,含胸束肋,松肩沉肘。劲合于右腿,右胯放松下沉,使右腿形成一个螺旋缠丝劲,像弹簧一样,压得越紧,反弹的力量越大。

  此时要意识集中,以静待动,如猫捕鼠,有一触即发之势。总之要全身松沉蓄劲,为冲拳做好准备。

  然后随即右脚蹬地,由脚而腿而腰,完整一气,裆劲内扣,拧腰转裆,旋转发劲。陈正雷说,陈式太极拳发劲靠的是速度,是速度的力量,而不是力量的力量。

  我想就是不要用蛮力拙力,不是靠肌肉的力量。应该是什么力量呢?

  再如“左蹬一跟”或“右蹬一跟”,在蹬脚前身体下沉,提腿、屈膝、松胯,上下相合、周身松沉、聚于丹田。

  配合吸气,蓄而待发。此所谓“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蓄要蓄得紧,开要开得尽”,“蓄紧开尽,如纸卷炮,卷得越紧,崩得越响。”此言大妙也。

  周身放松下沉是为了蓄劲,蓄劲是为了发劲蹬脚。

  蹬脚要用腰裆的弹力,以腰脊为源动力,劲贯四梢,脚和左、右拳同时发劲,所谓“缩身如猥形,吐气贯长虹”,“如一势之合,不但四肢合,而心意胸脊必先为之合;如一势之开,不但四肢开,而心意胸脊必先为之开。凡一切动作必须由内达外。所以称之为内劲。”

  所以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所发之劲,应该是由内达外的`内劲,统领全身的内劲。要用意不用力

  “当头炮”的两拳合力向前冲拳发劲时,必先“劲随两手下捋合于丹田,蓄于右腿”,然后,心意一动,砰然抖发。

  “如金狮抖毛,猛虎下山,完全是腰裆的弹抖力,一动力贯拳顶。” 可见冲拳发劲的力也是弹抖力,以腰脊带动两拳前冲。

  太极拳的发劲要领

  一、不可用惯性发劲

  在太极拳锻炼中,任何发劲的动作,都不要采用惯性打出,一定要脚踏实地、转腰发劲。

  比如要打一个“通背捶”发劲动作,架势是左弓步,右脚后蹬,左掌上托,右拳向前打出。要先出左脚,脚的跟部着地,快速向左转腰,带动左掌上翻,右拳前打,使动作沉着有力、稳重。

  练习时,要注意重心的下沉,以保持自己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如果左脚、左掌、右拳同时出去,这种惯性打法会使重心不稳、漂浮无力、动作不稳,会产生跳跃现象,不符合太极拳规格。

  不论扇通臂、野马分鬃、双叉掌、进步双捶、搬拦捶等等,凡是发劲快打的动作,均不采用上下肢和腰同时出去的打法,要先出前脚着地支撑后,再抖腰带动上肢发劲,这样打出去的劲干脆利落、定势沉稳。

  二、发劲要动短劲长

  每个发劲动作,在发出之前不可拉长运行线路,要以腰带手、腰为主宰。

  腰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们身体力量的源泉。

  腰的旋转不超过45°,掌(拳)后拉不过隙,后腿不做下蹲姿势,腰劲突然抖出,裆劲变换,全线出发。

  如此发出的劲,可谓动短劲长、气足力猛。

  发劲的原则是

  其根在脚、发于腿,腰为主宰,形于手,要注重力从脊发,不致成为浮在上面的手臂劲。

【练习太极拳发劲的小窍门】相关文章:

怎么练习太极拳掤劲05-29

太极拳裆劲练习方法12-07

太极拳发劲的方法09-09

如何解决太极拳练习中的断劲05-30

太极拳裆劲怎么练05-23

太极拳摸劲训练要领05-26

太极拳训练中如何找到劲点06-02

练习太极拳的要领08-28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