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

时间:2022-10-20 15:29:55 生产管理 我要投稿

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

  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 1

  一、生产过程

  (一)生产与生产过程

  “生产”是通过劳动,把资源转化为能满足人们某些需求的产品的过程,这一把资源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就是生产过程。

  可知生产过程是一个通过劳动,把一定的资源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增值的过程。要实现这个转化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支撑环境,包括生产场地、生产设施、生产组织、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等,这些统称为生产系统。生产过程的运行,同时还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特别是市场需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有关的政策法规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生产过程的输出,不仅指有形的实物产品,还包括无形的产品——服务。传统的观念认为只有出产实物产品的才算是生产,像商贸、金融、通讯、文教、医疗等不是生产。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第三产业迅速成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二)生产过程的构成

  狭义的生产过程指产品生产过程,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使之转化为成品的一系列生产活动的运行过程。广义的生产过程是指企业生产过程和社会生产过程。企业生产过程包含基本生产、辅助生产、生产技术设备和生产服务等企业范围内各种生产活动协调配合的运行过程。社会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开采,到冶炼、加工、运输、储存,在全社会范围内各行各业分工协作制造产品的运行过程。

  产品生产过程由一系列生产环节所组成。一般包含加工制造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和停歇过程等。产品生产过程是企业生产过程的核心部分。

  二、生产系统

  (一)生产系统的构成要素

  生产系统是企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支撑企业生产过程运行的物质基础,生产系统由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生产系统的硬件通常是指生产场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器具、运输车辆、通讯设施等。它构成生产系统的物质形式。生产系统的软件指的是生产组织形式、人员配备要求、工作制度、运行方式以及管理上的各种规章制度。

  (二)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

  用户的需求:品种款式、质量、数量、价格、服务、交货期、环保与安全。

  相应地对企业生产系统提出了创新、质量、柔性、继承性、成本、按期交货和环保与安全。

  (三)生产系统的组织形式

  1.生产工艺专业化

  2.产品对象专业化

  三、生产管理的目标与职能

  (一)生产管理的目标

  1.为保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组织生产过程按计划要求高效运行,全面完成产品品种、质量、产量、成本、交货期和环保与安全等各项要求。

  2.有效利用企业的制造资源,不断降低物耗,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压缩占用的生产资金,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3.为适应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要努力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应变能力),使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新产品,并使生产系统适应多品种生产,能够快速地调整生产,进行品种更换。

  (二)生产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控与考核。

  1.生产管理的首要职能是计划。

  2.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是生产管理的主要职能。

  3.指挥与协调是组织计划与实施的重要职能。

  4.监控与考核是促使生产过程严格按计划进行,保证计划实现的有力手段。

  第二节 生产系统的评价指标

  看一个生产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及其运行管理的有效性,可以从该生产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其产品生产过程运行的实际效果来衡量。通常可能采用以下指标来反映一个生产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行管理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2)生产过程的平行性

  (3)生产过程运行的均衡性和节奏性

  (4)生产系统构成的比例性

  (5)生产系统的柔性一、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包括生产过程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和在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连续性是指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在空间布置上紧凑合理,使加工对象所经历的物流线路顺畅,搬运工作量小,设有迂回往复的现象。时间上的连续性是指生产对象在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的安排紧密衔接,没有不该出现的停顿和等待现象。可以减少运输费用和在制品管理费用,降低产品成本,有利于保证合同交货期;节约生产面积和库房面积,节省基本投资,并使流动资金周转加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为提高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作好全厂的厂区布局,车间内部生产作业区和生产线的合理布置。

  (2)采用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如流水生产线,成组生产单元等。

  (3)科学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加强生产过程的衔接协调,减少生产中各种停顿和等待的时间。

  二、生产过程的平行性。

  指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平行交叉作业。

  1.顺序移动方式;

  2.平行移动方式;

  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生产的平行程度越高,成批等待时间就越少,生产周期也越短。

  三、生产过程的均衡性

  “均衡”是要求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完成大体相等的生产工作量。避免前松后紧,计划期末突击加班,或者时松时紧使生产经常处于不正常的状态。

  四、生产系统构成的比例性

  指生产系统各环节的生产能力要保持恰当的比例,使其与生产任务所需求的能力相匹配。

  五、生产系统的柔性

  指用同一组设备和工人,在生产组织形式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它具有适应加工不同产品的生产能力,并且能保持高生产率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节 生产类型

  一、划分生产类型的主要分类标志

  1.产品形态

  2.产品的使用特征

  3.产品的工艺特征

  4.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几种典型生产类型的管理特征

  1.生产通用产品的流程生产类型

  2.大量大批生产类型

  3.成批生产类型

  4.单件小批生产类型

  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 2

  1.矿山分厂主要职责是什么?

  矿山分厂主要负责石灰石(硅铝质原料)开采、铲运、破碎、输送及储存,并负责其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以及本部门人员管理及培训。

  2.制造分厂主要职责是什么?

  制造分厂主要负责熟料生产(水泥生产)及设备维修、维护工作,以及本部门人员管理及培训。

  3.生产品质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生产品质处主要负责生产组织、计划统计、安全环保管理、品质管理、质量体系运行及公司各部门经济技术指标、质量指标的考核,以及本部门人员管理及公司工艺专业培训工作。

  4.设备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设备处主要负责机、电、仪、工程机械等运行管理,以及固定资产、备件管理、计量等管理及设备事故管理,并负责本部门人员管理及公司机、电、仪专业培训工作.

  5.财务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财务处是公司财务管理控制中心,以现金流量控制为内容,主要负责公司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税务、固定资产、财务综合管理工作,并负责各部门财务指标的考核,以及本部门人员管理及培训.

  6.干法窑外分解的工艺管理原则是什么?

  根据窑生料经过预热分解的特点,制订适合该系统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技术参数;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强以自控为主的过程控制;统一操作思想,正确处理五大热工设备(预热器、分解炉、窑、冷却机、燃烧器)之间的功能最佳匹配,稳定全系统的热工制度;确定合理的安全运转周期,实现优质、稳产、高效、低耗和文明生产。

  7. 预分解系统管理原则是什么?

  合理控制入窑物料分解率;各级旋风筒要撒料均匀;系统通风顺畅,保持双系列工况平衡,稳定系统热工制度,做到定时检查清理,防止结皮和堵塞,做好系统的密闭堵漏。

  8. 煤粉制备系统的管理原则是什么?

  按照煤的物理性能,在安全运转条件下,选用最佳的操作参数,做到煤、风温度、研磨体(或研磨压力)相互适应,提高粉磨效率,保证回转窑和分解炉用煤的数量和质量。

  9.回转窑系统管理原则是什么?

  根据生料入窑前预热分解的特点,合理确定窑内通风、窑头用煤和窑速,提高烧成带温度,杜绝还原气氛;处理好窑与分解炉、预热器、冷却机及余热发电的相互关系,稳定全系统的热工制度,监控窑胴体温度趋势和轮带滑移量,改善机械工作条件,保护好窑皮,延长耐火砖的使用同期。

  10.篦冷机系统的管理原则是什么?

  合理控制各室风量和风压,实现高温段熟料的快速冷却,努力提高入窑二次风和入分解炉三次风温度,减少热损失,提高冷却效率,努力降低熟料出冷却机温度和窑尾废气温度。

  11.立磨工艺管理原则是什么?

  以稳定料层,减轻振动为动态目标,控制适宜的.入料粒度、入口温度、研磨压力、磨内喷水量(原料立磨),把握系统风量(喷嘴环风速)和选粉机转速的相互配合,最终达到台时产量高、细度稳定、设备磨损小的目的。

  12.叙述矿山管理规程实施细则.

  对于矿山开采的管理责任作出要求,坚持“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工作原则,做好“三量”(开拓矿量、准备矿量、可采矿量)的平衡,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对采矿准备、穿孔、爆破、铲装、运输、破碎存储六大工序的作业要求和基本方法进行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矿山开采的安全、持续进行,最大限度的减轻对环境的破坏。

  13.主要生产例会有哪几个?

  1、日生产早会(或晚会);

  2、周调度会(或工作例会);

  3、月度生产运行总结分析会;

  4、阶段性生产形势研讨会;

  5、技术研讨分析会。

  14.预检预修的目的是什么?

  (1)提高工序设备完好率和运行效率;

  (2)充分利用维修力量;

  (3)提前对系统设备进行修整,减少停窑检修工作量,压缩检修时间,突出主线修理(原则上安排必须停窑进行和耗时较长的项目)。

  15.预检预修的时机如何选择?

  (1)对工序设备状况和生产能力进行分析,对下道工序的物料需求进行预测;

  (2)跟踪堆场或工序库存的变化趋势,在提升库存量的同时,进行检修项目、方案、材料、人员和工器具的准备工作;

  (3)综合分析库存物料的使用时间和检修项目需用时间,尽可能利用高库位时机安排停机。

  16.预检预修实施中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1)准备必须充分,防止出现被动;

  (2)岗位人员应全过程参与检修,及时安排试机;

  (3)提前做好复产准备,尤其是备料准备;

  (4)在对与窑系统相关的设备进行检修时,必须严密安全防范措施。

  17.规划烧成系统运行周期的目的是什么?

  窑的运行周期的准确定位是建立以窑为中心的生产管理理念的中心内容。运行周期既是主机设备运转的目标,衡量各辅助工序和库存控制是否适应主线需求的标准;制订生产线检查、维修计划和备件、材料选用的依据;同时更是反映生产管理综合水平,反映驾驭全局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提高大窑运转率和台时产量的重要管理手段。

  18. 窑运行周期定位的依据是什么?

  (1)窑内耐火材料的使用情况;

  (2)热工设备耐热部件的使用效果;

  (3)冷却机运动部件的使用周期;

  (4)其他主机设备的运行规律;

  (5)工艺操作员的综合技能水平;

  (6)熟料库存和原材料的供应情况。

  19.窑运行周期的合理目标是如何规定的?

  (1)新投产生产线:3~4个月;

  (2)运转一年以上的生产线:5~6个月;

  (3)成熟基地的生产线:7~8个月(最终定位在9~10个月,与烧成带耐火材料的一般使用寿命相匹配)。

  20.实现窑运行周期目标的措施有哪些?

  (1)生产组织以大窑为中心;

  (2)统一操作思想;

  (3)系统均化链功能正常;

  (4)做好主机设备尤其是热工设备的动态监控;

  (5)集中检修的项目安排应服从于运行周期,并留有余量;

  (6)根据系统设备的运行状况,安排设备例检(指有目的地对热工设备的运动部件、耐热件、预热器结皮情况进行检查调整,一般在运行周期内可安排一次,时间控制在1天左右;

  (7)系统发生故障时,组织抢修,并利用临时停机进行系统检查。

【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相关文章:

纸箱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11-10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及安全评价基本知识考试内容10-18

街舞的基本知识08-10

松香的基本知识08-17

钢琴的基本知识02-16

航模精选基本知识11-13

棒球的基本知识11-02

音响的基本知识11-04

上网的基本知识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