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关键要素

时间:2020-10-04 19:31:35 企业文化 我要投稿

企业文化的关键要素

  今天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yjbys小编下面为你整理了关于企业文化的关键要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平视

  哲学家罗西说:“学会平视权威,你会变得气宇轩昂,即高贵;学会平视乞丐,你会变得神情温和,即善良。”我认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平视、平和、平等应作为一个原始基点,以此来处理所有工作问题。

  2015年9月30日,王炳华给国家电投全体员工写了一封信《以奋斗者为本》,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什么原因呢?王炳华把每个员工当成兄弟姐妹,当成自己的战友,当成自己的亲友,当成自己的家人,首先在情感上占有了一切。信的开头是“各位同事”四个字,把情感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试想,如果是“各位员工”,就差的十万八千里了。开篇写到:“你们好!最近国家电投全体劳模发出了一份倡议书叫《唱响奋斗者之歌》,看了以后我很振奋,也很感动,想就奋斗这个话题和大家说几句心里话。”几句话下来,你会感受非常亲切,就像家里人面对面聊天,这就是平视。

  平视、平和、平等是一种态度,核心是一个价值取向。

  传统

  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张艺谋用30分钟演绎了中国传统文化。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胎记,用什么来表达中国人的感情,反映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唯有汉字。当时张艺谋想到三个字,第一是“山”,全世界都有山;第二是“水”,全世界都有水,但这还不足以表达中国人民的情感。在中国和平崛起的条件下,一定要讲“和”的价值理念,通过奥运会这个平台告诉全世界,中国人骨子里面,五千年文化里面,“和”是中华民族最核心的价值观。

  所以,我们国家电投的“和文化”是有根的,就像建核电站一定要建在基岩上一样,企业文化一定要建在几千年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上,那这个企业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有一位老同事去美国出差,回来后他说,我发现走得越远,我们企业的文化就越有说服力,包容性就越强,内含就越发丰富。

  企业文化建设随时随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精神和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讲,我认为中国传统“和”文化具有普世价值的意义。

  参与

  小米是一个成功的品牌。它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通过网络让所有用户参与产品的设计。参与是这个巨变时代一个重要的标志;参与是小米成功的一个众人皆知的秘密。

  我有位同事,老家是安徽农村的。2013年春节回来后,遇见他长嘘短叹,便问怎么了?他说,过去回家的时候,离村子很远就能看到炊烟萌动,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次回去后发现,村子只剩了五个人,最大的一位91岁,最小的65岁,孩子们都离开了,村子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烟火气。他感到非常悲伤,找不到家的感觉了,这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一个结果:乡关何处?

  今天,中国城镇化已经达到54.7%,这个历史进程把五千年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彻底摧垮,包括社会结构、家庭结构、伦理观念等等,整个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就给我们带来一种思想观念的冲撞和挑战,就是全球化和市场化以后,使得人们的观念包括内心受到太大的冲击,甚至是颠覆性的冲击。

  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点对点的交流,世界变平了,价值多元了,年轻一代更加关注个体的成长,关注生命的过程,关注内心是不是舒服,关注整个生命过程是不是有意义。而与此同时,互联网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的事实,开启了一个“分享主义”新时代的出现,人人都可以、都能够、都想“晒”的时代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到来了。所以,参与就变得非常重要。这就是我们设计“爱特和”,也就是建立国家电投员工思想文化交流平台的大背景。搞思想政治工作也好,搞企业文化建设也好,除了从上向下的宣贯外,还必须有从下往上的互动交流,员工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员工自己去“晒”。

  当然,办好这样一个平台,需要动员集团党群系统所有干部,动员全体员工。其总体判断就是“分享主义”,其理论基础就是“社交货币”,这个新媒体时代的精灵。

  灵魂

  中央在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现在群团工作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娱乐化。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现在的娱乐活动没有了灵魂,没有了思想性,为娱乐而娱乐。

  长期以来,我的观点是,搞群团工作一定要娱乐。得娱乐者得天下,谁能把娱乐活动搞好,谁就能得到员工,谁就能把企业治理好,这是国家核电“新春和会”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我们将企业晚会与企业文化紧紧结合,用八年时间把这个晚会做成品牌,这就变成了“国家核电新春和会”。我们为“新春和会”专门设计了LOGO,里面清晰地体现出“三和文化”的三个和字。不仅仅是LOGO,还有主题,所有内容,都和我们企业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

  娱乐活动谁都可以搞,关键看有没有灵魂。这个灵魂,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

  场

  搞文化一定要有自己的场。2015年9月,我在北戴河见了一位搞禅修的艺术家。搞禅修必须到那个道场里去,全国一百八十多人,一起到那个场子里去“内观”。她说,我们到那个地方去以后“内观”,坐在那里听不到一点外界的声响,但能清晰地听见身体内的各种声音。她告诉我,离开那个场,身体里的一些声音就减弱或消失了,在那个场,关注那个点,那些声响就出来了。

  搞企业文化也要有自己的“场”。国家核电“三和文化”研讨营,在中粮集团的'忠良书院举办过若干期,实际上就是营造一个“场”。书院里面,从房子色彩到装修装饰,包括铅笔头都是中粮颜色,中粮文化感特别强。我们就是要在这样特殊的文化环境里,营造出国家核电独有的氛围。每一期研讨营是两天时间,包括晚上设计6个单元,30个环节。我们精心确定主题,设计会场背景,安排研讨方案,选拔营长,举行升旗仪式,组织研讨,案例教学,成果展示等等,各个环节充满了国家核电的“味儿”,成功营造了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场”。

  特别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升旗仪式,先升国旗再升司旗,然后董事长拿着誓词带领全体人员共同宣誓。王炳华讲,他一生当中许过三次誓言,一次是入团,再一次是入党,第三次是在企业文化研讨营!

  善于营造企业文化的“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方法。而营造一个文化味浓浓的“场”,是一项系统功夫,是文化力的综合体现。

  企业家

  企业文化源头在什么地方?它从哪里长出来的?实际上是从企业家头脑里长出来的。

  2015年12月25日,星期六,在王府井新华书店,中信出版社和王健林组织了一次读者见面会。王健林写了一本《万达哲学》,发行了61万册,目前在中国企业家里面是最牛的,发行最多,还出了韩文版和英文版。王斌就说,过去我们出版社都是从国外引进企业家著作,现在中国开始有自己的企业家著书立说,也要出口我们企业家的著作了。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人物,灵魂人物是出思想,出价值,出文化,出管理的。所以,企业文化的活水源头,一定是从企业家胸膛里长出来的,而不是中介机构做出来的,也不是企业文化部门写出来的。

  团队

  就企业文化建设而言,职能部门就相当于一个园艺师,相当于蜜蜂里面的工蜂,是具体工作者。主要是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记录、收集、整理企业家的思想;第二件事是把企业家思想和企业实际结合起来,梳理形成理念识别等多个体系;第三件事是连续不断地制造若干个场,进行大张旗鼓的宣贯。

  对于这个工作团队,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要静下来研究问题,思考点事,不要每天跑跑跳跳,心像长草一样。还要有一种旁若无人跳舞的心态,只要认准方向,对企业有好处,对员工有好处,你就踏踏实实、义无反顾地去干。

  当然,还应有点宗教情怀、理性光芒、书香品位和务实精神,每时每刻都“要试着创造出一点美来”。

  社会

  丹纳说:“要创作优秀的作品,唯一的条件就是伟大的哥德早已指出的,‘不论你的头脑和心灵多么广阔,都应当装满你们的时代的思想感情’,作品将来会自然产生的。”(丹纳,《艺术哲学》,浙江文艺出版,2012年1月版)企业文化工作一定要跟上社会节拍,与社会脱节就是跟员工脱节,再做任何努力都是没有价值的。

  “我见到了他们对生命的热情、对音乐的追求以及摇滚的精神。待我穿越时空,更贴近那些我所向往的人。当所有喜欢的事都可以自在生长,长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我们便以潇洒的姿态继续向前迈进。”这是“男神”张震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看了一场摄影展写下的一段文字。时尚、新潮、动感、娱乐成了三里屯太古里的标签,这里无时无刻飘出北京的“时尚味”:五颜六色的美瞳、潮牌运动鞋、红底鞋,以及在冬天也要坚持露出的脚踝,各路国际品牌,各种口音、不同阶层的中国人,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太古里这里有太多的文化、观念、艺术在这个场发生交融,并碰撞出新的文化和观念。所以,我每年都要去几次,走一走、看一看,喝一杯咖啡、买一本书,体会这个世界的变化、思想和情感。当然,最重要的是眼观八方,无时不刻地吸纳这个时代的精神,成为这个时代汩汩滔滔流淌的大江大河的一个分子。

  之所以如此,因为我们在一个行业里固守的太久了,而这三十多年中国又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比如我们所在的电力行业,自工业革命开始,电力与蒸汽机、通讯成为其三大标志,推动过去三百年世界的快速发展。中国过去四十年,对电力的强大需求,使得全行业始终沉浸自我陶醉中,行业处于一种半隔离状态。今天世界变了,行业变了,而我们如何以变应变,与企业一道从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是我们必须思考和回应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我们面对这个时代的一个基本态度。

  作为企业文化的建设者,我们除了思想观念情感跟上这个时代,还应善于借助广泛的社会力量,来为企业文化添砖加瓦。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用好外脑。我的体会是,点子一定是自己来出,然后让中介机构看这个点子对还是不对,科学还是不科学,如果不科学你给我出出点子,指指方向,如果科学你帮助我找一两个工具,辅助我们向前走、向风景更美的地方走。

  第三方就像参谋、参照物,你不能完全听他的,又要时不时听他的意见,以防“跑偏”、走弯路。过程中打造企业文化平台,比如《和》杂志、APP、“新春和会”、“文化讲堂”等等,都应毫不犹豫地借助社会力量。

  社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巨大“金矿”,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那里的丰富矿藏。

  生活

  我们过去讲企业文化包括视觉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听觉识别系统等,三大系统或四大系统,我们把这几条考虑完了就算完了。感受了英国交规之后才顿悟,实际上,我们一举手一投足,我们喝一杯茶一杯酒,吃一顿饭,穿一件衣等等,这些都是文化,实际上生活就是文化。

  这样看来,我觉得企业文化主管部门压力就大了,怎么能够把企业文化在国家电投的天空里弥漫开来,不仅仅是几个体系、几个理念的问题,而是渗透到所有员工所有生活细节里面,工作细节里面,变成战略,变成管理,变成行为,那么企业文化就做成了。

  用康德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沟通交流:“要永远运用自己的理性,希望每一天不蒙昧,不从众,不愚人,不虚度”。是讲作为企业文化工作者应有的态度和价值准则。

【企业文化的关键要素】相关文章:

采购管理的关键要素10-18

企业培训的关键要素11-05

餐饮管理关键要素05-06

摄影构图中的关键要素10-06

传统企业转型的关键要素11-08

别墅设计关键要素11-11

企业文化的关键12-04

建设企业文化的要素10-10

日本留学的申请关键要素分析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