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专项绩效管理办法

时间:2022-06-02 14:26:03 绩效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手术专项绩效管理办法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手术专项绩效管理办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手术专项绩效管理办法

  1、建立手术收费项目的标准化评价体系

  手术专项绩效管理,需要对医生的每项手术操作准确量化,且量化结果相对科学、客观、公平,这是手术专项绩效的根基。RBRVS的点值较好地体现了手术项目的劳务和技术价值,明显好于按台次或按手术费用进行手术项目评价。依据手术项目RBRVS点值进行手术专项绩效的核算与分配,点值高,手术绩效水平就高,反之绩效水平低,与“绩效核算与分配应与服务质量与数量挂钩,实现优劳优酬”的目标相契合。

  点值的确定是手术绩效开展的基础性工作,为以后不同专业、不同科室、不同医疗组之间的绩效评价确定了客观的评价尺度,手术科室医生容易接受这个第三方的评价体系。如出现确实需要根据院情修改个别项目点值的情况,可以提请由外科医生组成的绩效专家委员会通过后修改。若有些医院不适合原表引进现有的量表,可以组织外科专家委员会以打分的方式决定手术项目的相对点值,但此项工作耗时长,由于医生之间的无休止的争论和对组织程度、评价方法要求较高,在实践中不推荐。

  2、确定手术专项绩效考核范围

  根据医院对手术的发展方向和要求,确定手术专项绩效核算范围。并不是对所有手术项目一并进行奖励,而是有选择的、对符合特定条件的手术项目进行考核。要求手术类型和难度必须与医院的战略目标一致。在明确手术激励范围后,由医务部门对所有手术室的记账项目进行筛选,确定手术专项绩效的目录范围。医务部门确定范围的标准既有基于全院的普遍性的筛选标准;也有针对个别科室的特定项目的选择,如使用腔镜类的手术项目、部分移植类手术项目等。手术绩效核算目录的确定,决定了医院手术绩效的激励方向,保证风险程度大、技术水平高的手术项目优先得到激励,实现优劳优酬。

  3、手术专项绩效的核算办法——超额累进制

  绩效核算的目标和激励方向决定手术专项绩效的核算方法。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专项管理办法增加手术数量,提高手术难度,同时兼顾专业和学科建设平衡发展是手术专项绩效的目标和方向。采用超额累进制的核算办法,对科室的手术总点数采取阶梯式核算。根据科室一定历史时期的情况(总手术点数、床位数量、医生数量、资产占用等),设置基础手术点数指标称为基数,超过该基数的部分,按照所处梯级进行分段式、累进核算。

  4、非工作日手术专项绩效(周末手术与节假日手术)管理办法

  建立手术专项绩效管理办法,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周末与节假日手术绩效如何体现的问题,本文称之为非工作日手术绩效。非工作日手术绩效不可激励过度,否则会导致科室刻意将正常开展的手术挪移到非工作日进行,赚取非工作日奖励,进而造成手术室资源不合理使用;非工作日手术绩效也不可不奖励,尤其在大型公立医院,手术需求猛增,手术间不够使用、病人术前等待时间较长的现象都普遍存在,利用非工作日开展手术也是缓解病人手术等待时间过长的可行途径。

  非工作日手术专项绩效必须要设置科学合理的核算条件:第一,先完成正常手术点数指标,则在非工作日的手术点数才能予以奖励;第二,非工作日奖励设置封顶限制,核算点数最高不能超过全月手术总点数的一定比例。

  5、手术专项绩效管理办法的二次分配建议

  手术专项绩效,医院层面应该出台具体的、切实可行的二次分配方案,以区别于月度绩效工资的分配办法,鼓励适当拉开档次。

  手术活动是一项严谨、复杂的团队合作过程,通过信息系统,记录医生参与手术的角色、贡献度、风险,可在手术专项绩效的核算过程中分别得到体现。科室的二次分配,应遵循“按工作量取酬,按岗位取酬,按服务质量取酬”的分配机制。设定主刀医师、第一助手、第二助手、指导带教医师的分配权重,将手术主刀者和带教者与助手的分配比例拉开档次,向主要贡献者倾斜。同时要兼顾公平,在依据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分配的基础上,年资、职称、岗位等因素也要统筹考虑。手术专项绩效的分配直接量化考核到医生个人,能够极大提高医生的积极性。

【手术专项绩效管理办法】相关文章:

项目绩效管理办法10-24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关系11-28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与联系03-02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联系、区别03-15

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的探究(精选5篇)04-25

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办法08-02

绩效管理的流程03-30

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04-20

如何打造绩效文化03-23

绩效管理中的沟通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