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怎样写出更加流畅的剧本

时间:2022-11-22 14:59:56 编导制作 我要投稿

编导怎样写出更加流畅的剧本

  编导就是编和导,从编导从事的工作性质来看编可理解为:编写、编撰、编排、编辑、编剧等;导可理解为:引导、指导、领导、导向、导播、导演等。那么编导怎样写出更加流畅的剧本呢?快来看看吧。

编导怎样写出更加流畅的剧本

  编导怎样写出更加流畅的剧本 1

  一、有“彼岸”才有方向

  从写作的经验来看,我们在编一个故事的时候,往往会写主人公要历经千难万险去完成一项任务,在这条漫长的奋斗路上,就如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样,会出现许多岔路口——三岔路口,十字路口,甚至树状岔路口,这时,我们的主人公面临着选择:

  到底走哪条路?与其说这是在考验主人公,不如说就是在考验我们编剧自己。

  也许你会说,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似乎可以选择任何一条路。而且,每一条路都有不同的精彩,都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为什么不呢?所以,我们不会介意去选择某一条路,或刻意否定某一条路。

  是的,我们沿着凭感觉选择的一条路快乐地往下走,这没有什么呀!很好呀!我们愉快地暗示自己,选择是不难的。

  可是,我们在不远处又遇见了一个岔路口。我们继续凭着直觉(甚至无意识)选择了其中一条路,接下去又出现的岔路口我们依照先前的做法继续走。

  走着,走着,忽然我们发现一个问题:迷路了!我们漫无目的地走,怎么迷路了呢?既然没有目的地,应该就没有迷路一说呀!

  但是,我们仍然感觉心里不踏实。因为,我们虽然出发的时候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但却希望我们的每一步都是有逻辑的,是走向某个必然的结局。

  事实上,我们用刚才那个方法,走出来的就是一条随机的路线,一条非逻辑、非因果的路线,就像一只漂在大海上的小船,随波逐流。更严重的问题是,我们居然无法回头了!找不到回家的路!

  在写作过程中,如果我们没有目标和任务,想回到某个岔路口重新选择,依然是盲目的,我们会出现选择恐惧症,无法做出选择。

  正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提出了“倒着写”的方法。说是倒着写,其实不可能真的从最后一个字或最后一个段落往前“倒着写”,而是倒着设计。就是先想好结局,然后想好最后一个高潮,然后倒着推,设计倒数第二个高潮,倒数第三个……一直到正数的第一个高潮。

  每个高潮(拐点)都是一个目标,冲着这个目标写,还是要正着写,当写到某个岔路口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哪一条路是正确的路了。即便我们走错了一个岔路口(有时也许是故意走错的),到了下一个路口也来得及折回来。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写完之后倒过来看人物走过的路,发现这是一条有逻辑,有因果的路,这才是真正的写作。

  有人会说,我写剧本就不写大纲,更不会想好结局再动笔。开始写作的时候,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结局是什么。

  还有人会说,那韩剧呢?台湾剧呢?情景喜剧呢?美剧呢?他们都不知道结局,不是也写出那么多好作品吗?

  是的,不知道结局,未必就无法写作。问题不在于是不是真的有一个结局,而是写作是不是有一个方向。这个方向有的时候表现为设计了一个总结局:有的时候是单元故事的结局;有的时候是作品的主题思想;有的时候是主人公性格的一贯性,等等。

  在写作实践中,的确也有许多作家、编剧是无提纲的,无结局的,但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彼岸”。他一定知道他要写向何处,主人公要去到何处。他一定知道他想表达什么,表现什么。

  我们反对的是无逻辑、无意识、无控制、无目标、无主题、无任务……的随波逐流式的写作。

  此外,对于新手来说,我们提倡先想好结局和最后一个高潮再开始写作。即便真到了结局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推翻了最初的设计,但有这样一个结局,还是比没有这个结局更好。

  二、悬念的设置往往是倒置的

  当我们看一部精彩绝伦的影视作品时,往往会由衷地佩服编剧给我们创造的那些牵肠挂肚的悬念设置、令人拍案叫绝的解套高招和震撼心灵的意外结局。这个编剧太高明了!

  他怎么想得出如此绝妙的解套方法?

  他是怎么做到的?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万万没想到!于是我们自卑了,我们自叹弗如,无地自容。

  当然,不可否认,高明的编剧的确有超乎常人的智慧和机敏,但是,他们除了天生冰雪聪明之外,也有一些技术和方法是可以学习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复制的!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方:

  大家一定看过魔术表演。当我们看到魔术大师们精彩的表演,时而腾空飞起,时而大变活人;时而死里逃生,时而长城搬家……,那时看得我们所有的人都像小孩子一样张大了嘴巴哈喇子直流,惊呼不可思议。然而,假如,你有机会走进后台去看大师们的排练,去看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的设计,近距离观赏他们的道具,你会恍然大悟——啊,原来是这样!

  原来真相是如此地简单和明了!甚至,我们会发现,那个真相一直都在那里,是我们忽略了它,甚至全都没有发现它。而我们没有发现,不是那个真相是多么复杂,多么高深,多么的难以察觉,没发现的原因竟然是——对了,是的,正是魔术师所制造的迷障。也就是说,一个魔术大师的高明之处,并不是在于他发现了新大陆,找到了一个绝世的真相,而是他在我们发现真相大家道路上设置的障碍!

  这才是一个魔术大师和一个编剧大师要做的事:制造障碍、屏障、误导、假相!一个魔术师和编剧的水平高下,取决于他们制造屏障的'本事大小。

  这就是我所说的第二个道理,为什么我们要“倒着写”?如果我们不知道真相——结局,我们怎么可能制造发现真相的障碍和迷障呢?

  三、故事在于无常与变化

  所谓变化,就是从常态变成非常态,也许还要从非常态再变回常态。所谓常态,就是有序,就是规律,就是习以为常。我们习惯于许多事物的正常演进,习惯了对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的猜测和预料。但是,如果我们的故事总是这样顺着写,总是让观众猜到了结局,就不好看了。

  故事就是你总有猜不到、料不到,想不到的变化。然而这些“想不到”,其实是从“想得到”演变来的。

  所以,我在说编剧秘笈是“倒着写”的同时,还说应该“反着写”,就是这个意思。假如我们的结局是男主和女主结婚了,那先前就应该是差点没结成婚;假如我们的男主和女主结尾时分手了,那之前一定是差点就结婚了。他最终登上了那座山,那之前是差一点就放弃了;她最终在比赛中被淘汰,之前一定是差一点就成功。要达到这个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戏剧效果,就得先知道结局是什么!

  这样的方法常常被使用在我们的整个创作过程中:当我们想启动一个单元故事的时候,到底怎么写?我第一句要问自己的话就是,这个单元的最后结点是什么?当我知道了这个结点,就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结点。

  进而知道怎样让观众期待这个结点,并且不急不慌地引导观众朝着这个结点前进,还让他们一时半儿达不到结点。在最后即将达到的时候,再来一个大得几乎难以越过的难关,朝着错误的方向误导一下他们,最后才找到一个机缘,逆转了一切情况,达到那个结点。

  故事这样编,难道不是容易了许多吗?

  编导怎样写出更加流畅的剧本 2

  1. 说明主要人物的姓名、性别、身份、年龄、外貌、性格与气质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所调整)。

  2. 说清主人公要干什么事情(发财、升官、复仇、争霸、结婚等)。

  3. 说清楚主人公做这个事情的意义及困难所在。举例:男一号要取得“校园歌手大赛”的冠军,以获得校花的爱情。困难在于,校花本人也参赛,不但实力超强,而且争胜心超超强,仇视任何打败她的人。

  4. 说明事件的结果。结果是读者最关心的要点之一。有“虎头蛇尾”这个成语,估计世界上就有这样的事情。根据阅读经验,有很多小说的结果令人大失所望。

  5. 小说就是通过一个故事传达某种情感。感情就那么几种类型,而故事是千变万化的。有经验的编辑自然能从故事中看出它传递给读者的感情。当然,如果你真的有新鲜而深刻的体悟,在这里写上几句能成为警句的话,也非常好。但这是锦上添花的“花”;编辑要看的,仍然是“锦”。

  编导怎样写出更加流畅的剧本 3

  一.如何讲一个好故事

  1.首先要有冲突――欲望越大,故事性越强

  先给那个角色一些“欲望”――即他想要的东西。他的欲望或者说编剧的欲望越大,他的故事性就越强。很多时候,写故事时,太保守了,你们要勇敢地放开想像力。

  2.其次要创造一些WALL――“墙”

  这个“墙”是你的角色需要攀爬,去实现他的欲望的必经之路。所以墙越高越大,故事性越强。这个“墙”可能是:

  1)你的主人公需要去对抗的人:如电影《泰坦尼克》中的男主人公杰克一开始需要在赌桌上战胜的对手,《狮子王》里辛巴的叔叔

  2)你的主人公需要去对抗的自然环境:如《少年派的奇幻飘流》中的大海,《唐山大地震中》的地震,再比如龙卷风、大白鲨等等

  3)战胜自己:这是编剧可以好好挖掘的地方,因为这里可以让灵魂深处透进光:如哈姆雷特,奥斯卡获奖影片《凡夫俗子》中的男主人公

  电影《星球大战》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了这三重“墙”,这也是这部电影吸引人的地方。很遗憾,现在很多电影的桥段比较随便。

  二.故事结构

  西方的写作源于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写作。《作家之旅》这本书展示了一些写作原则,但不是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不过这本书,改变了好莱坞讲故事的方式。作者从亚里士多德的讲故事方式得到灵感,入手分析,好莱坞很多人靠着这本书的技巧赚了很多钱。亚里士多德的剧作理论把故事分为三幕:开始、中间、结尾。西方的故事结构就是这样发展来的。

  莎士比亚用了五幕,他创造了新的开始,新的结局。他在开始前加了前序,他在结局后又加了后续。但是基本上结构还是一样的。你如果留心,会发现现在很多好莱坞电影雷同,因为他们基本遵从这三幕结构来创作。

  我早期创作时,取得成功,是因为我对这种创作规则不了解,打破了规则。然后,制作人就说“你真是天才”,认为我很棒,但真相是我不懂规则。所以记住,传统的三幕结构只是一类规则而已,并不是神圣不可打破的金科玉律。

  以一部120分钟的电影为例,通常前5-10分钟,好像是在孵化一个鸡蛋,告诉观众这是哪种类型的电影,是喜剧片,是家庭片还是什么,同样重要的,是在这部分告诉观众故事发生地,告诉观众风格,然后开始在这里埋线索,关于主人公的欲望的线索,并设立一些“墙”。

  在30分钟的地方,通常是转折点,通常这个转折点是人物内心变化的关键点,他要决定到底要不要去实现自己的欲望。这会推进故事的发展。

  第二幕通常是在40-60分钟处。这通常是编剧最头疼的地方,因为不知道怎么写,容易写得无味。但是如果你之前已经埋好线索,之前安排的人物里,也有一些有欲望的人,在这里就能放进去。这个部分就会成为最精彩的部分。一部电影其实是好几个故事组成,除了主角的故事A,还会有配角的故事B,故事C,一部电影就好像是好几部小电影组成的。这也是爱情故事经常用的手法。第二幕的转折点通常是,你的主人公真得非常想翻越你设计的“墙”,但反复尝试后,觉得这几乎不可能,此时叫做“黑暗时刻dark moment”,直到他战胜这个黑暗时刻,故事就进入了高潮和尾声。如果你去模仿莎士比亚,就会发现他的结尾之后总有一些后续。

  三.线索的编织

  一个初级编剧,开始写时,只会有两三条线索,编织的情节很容易被观众一眼看穿,看出你想要干什么。但是你持续练习,你编织情节的能力就会越来越高深,你就不会仅仅用一两条线来讲人物的故事,会用越来越多的线索来讲,观众到最后才会发现你要说的真相。一些作品,常常在前列幕时就把所有要说的内容都呈现无遗了,引不起观众的兴趣。如果你能在作品里,呈现一些与你的信仰相悖的东西,进行对比,其实也是很有意思的。这也是我非常喜欢圣经的原因之一,里面的故事主人公,特别是那些英雄,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有很多毛病,会做一些愚蠢的事,因为这很真实。如果你的故事能真实地生长,让真理随着故事的推进慢慢浮现,就会有一个好故事,就会让人很难忘,然后有圣灵的帮助,你的故事就会改变人。

  四.你的观众就是你要服侍的人

  付钱买票来看你的作品的观众,就是你要服侍的人。你的作品可能会成为他们教导别人的工具,所以你要清楚你的作品要表达什么,优先考虑的是什么。我很明白,制作一个有基督教价值观的电影有多难。不论你们选择做抗日题材还是同性恋题材的电影,都没有太多问题,关键是你工作的心。我在我的工作中,我不纠缠于问题,我看机会。我遇到问题,我很少问为什么会这样。反之,我只是问,我怎么做。我学习到每一个难处都是机会,即看到神能够比我做更大的事。不是每一个故事都有快乐的结局,就好像耶稣在世界上,被钉了十字架,不是快乐的结局。但是耶稣被钉十字架不是最后的结局,其实有更大的图画在后面。

【编导怎样写出更加流畅的剧本】相关文章:

让英语写作更加流畅的过渡句10-09

编导制作剧本的精华要素10-12

怎么设置win7系统更加流畅10-12

编导看剧本的8大重点09-04

怎样让电脑不卡运行流畅10-07

编导考试分镜头剧本写作指导10-13

编导剧本创作要力避“三无”09-05

「编导艺考」电影剧本格式范文10-09

编导纪录片怎样拍摄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