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时间:2020-11-12 16:54:29 中医助理医师 我要投稿

2017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测试题一:

2017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一)A1型题

  1.“六淫”是指( )

  A. 六气 B. 六气的太过和不及 C. 六种毒气

  D. 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E. 风寒暑湿燥火

  2.下列哪项不是六淫致病的特点( )

  A. 季节性 B. 地区性 C. 传染性 D. 转化性 E. 外感性

  3.常为外感病致病先导的邪气是( )

  A. 热邪 B. 风邪 C. 寒邪 D. 暑邪 E. 燥邪

  4.六淫中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肌腠的外邪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燥邪 E. 暑邪

  5.六淫中,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6.六淫中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7.在六淫中,最易伤肺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8.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 )

  A. 津液 B. 气 C. 血 D.精 E. 神

  9.在六淫中,易扰心神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火邪 D. 湿邪 E. 燥邪

  10.下列哪项属于风性善行的致病特点( )

  A. 手足震颤 B. 四肢抽搐 C. 四肢游走性疼痛 D. 角弓反张

  E. 四肢麻木

  11.下列哪项属于湿邪的性质( )

  A. 凝滞 B. 粘滞 C. 涩滞 D. 瘀滞 E. 动血

  12.可致小便浑浊涩滞不畅等症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13.寒性收引可导致( )

  A. 阻滞气机 B. 损伤阳气 C. 耗气伤津 D. 气机收敛 E. 凝滞经脉

  14.称为“百病之始”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15.常引起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腠理闭塞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瘀血 E. 暑邪

  16.在六淫中独见于夏季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火邪

  17.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 )

  A. 寒 B. 燥 C. 湿 D. 暑 E. 火

  18.导致行痹发生的主要邪气是( )

  A. 寒邪 B. 湿邪 C. 热邪 D. 风邪 E. 火邪

  19.导致着痹发生的主要邪气是( )

  A. 寒邪 B. 湿邪 C. 热邪 D. 风邪 E. 火邪

  20.具有升散而又挟湿特性的邪气是( )

  A. 湿邪 B. 燥邪 C. 热邪 D. 暑邪 E. 寒

  21.寒邪的致病特点是易致( )

  A. 气消 B. 气耗 C. 气泄 D. 气乱 E. 气收

  22.炎夏之日,症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是由于( )

  A暑热炽盛 B. 扰及心神 C. 耗气伤津 D. 暑湿夹杂 E. 热极生风

  23.临床上症见头痛如裂,目赤肿痛,其病机为( )

  A. 心火上炎 B. 肝火上炎 C. 胃火炽盛 D. 肺火炽盛 E. 阴火炽盛

  24.寒邪、湿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 )

  A. 损伤阳气 B. 阻遏气机 C. 粘腻重浊 D. 凝滞收引 E. 病程缠绵

  25.在一定条件下,“五志”和“五气”皆可化( )

  A. 风 B. 寒 C. 湿 D. 火 E. 燥

  26.下列哪一项是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点( )

  A. 上炎 B. 耗气 C. 伤津 D. 动血 E. 扰神

  27.六淫之中,唯一可直中少阴为病者,应属( )

  A. 燥邪 B. 寒邪 C. 暑邪 D. 火邪 E. 湿邪

  28.不属于疫气性质及致病特点的是( )

  A. 传染性强 B. 特异性强 C. 症状相似 D. 气候反常 E. 发病急骤

  29.下列哪项不属于疫病发生流行的原因( )

  A. 社会因素 B. 气候因素 C. 隔离因素 D.环境因素 E.体质因素

  30.明确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

  A. 张仲景 B. 刘完素 C. 陈无择 D. 陶弘景 E. 巢元方

  (二)A2型题

  1.某人素体虚弱,感受寒邪而发病,自诉恶寒,手足冷,腹痛腹泻,便下清稀。

  望诊:精神萎靡,嗜卧,舌淡胖嫩。脉诊:脉微细。此为( )

  A. 寒中阳明 B.寒中少阳 C.寒中厥阴 D.寒中少阴 E.寒中太阴

  2.某小儿突然发病,头面一身悉肿,尿少,舌苔薄白,脉浮。其病因为( )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3.某人四肢关节疼痛,酸楚沉重,肌肤不仁,阴雨天加重。其病因主要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4.时值秋季,某人干咳少痰,痰粘难于咯出,咳甚胸痛,口鼻干燥。此为( )

  A. 伤及肺气 B. 伤及肺阴 C. 伤及肺津 D. 伤及卫气 E. 伤津耗气

  5.某女月经过多,血色鲜红,舌红,脉数。其病机为( )

  A. 寒凝血瘀 B. 热迫血行 C. 瘀血阻滞 D. 脾不统血 E. 肝不藏血

  (三)B1型题

  A. 寒邪伤于脏腑 B. 寒邪伤于肌表 C. 寒邪伤于筋脉 D. 寒邪入于血分

  E. 寒邪伤于关节

  1.“伤寒”是指( )

  2.“中寒”是指( )

  A. 风邪 B. 湿邪 C. 火邪 D. 燥邪 E. 暑邪

  3.六淫中最易导致肿疡的是( )

  4.六淫中最易导致出血的是( )

  A. 开泄 B. 收引 C. 涩滞 D. 生风 E. 重浊

  5.燥邪的性质是( )

  6.湿邪的性质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燥邪 E. 火邪

  7.导致四肢抽搐的病因是( )

  8.导致胸闷苔腻的病因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燥邪 E. 火邪

  9.易于阻气的邪气是( )

  10.易于耗气的邪气是( )

  (四)X型题

  1.六淫致病若表证不除,其传变途径是( )

  A. 由表及里 B. 由腑至脏 C. 由寒转热 D. 由浅入深 E. 由实致虚

  2.引起疾病的常见原因有( )

  A. 六淫 B. 七情 C. 疠气 D. 药邪 E. 医过

  3.风性主动常表现为( )

  A. 眩晕 B. 震颤 C. 四肢抽搐 D. 角弓反张 E. 狂躁妄动

  4.伤暑的临床表现有( )

  A. 发热面赤 B. 心烦不宁 C. 胸闷呕恶 D. 气短乏力 E. 大便溏泻

  5.寒邪的基本特性是( )

  A. 收引 B. 属阴 C. 凝滞 D. 寒凉 E. 粘滞

  6.下列哪项症状是“湿性趋下”特点的表现( )

  A. 带下 B. 小便浑浊 C. 泄泻 D. 下痢 E. 崩漏

  7.湿性粘滞,所见症状有( )

  A. 大便粘腻不爽 B. 舌苔粘腻 C. 带下粘浊 D. 缠绵难愈 E. 反复发作

  8.火邪致病的特点是( )

  A. 其性炎上 B. 善行数变 C. 耗气伤津 D. 阻遏气机 E. 生风动血

  9.易于耗气伤津的邪气有( )

  A. 风邪 B. 暑邪 C. 湿邪 D. 燥邪 E. 火邪

  10.属性为阴的邪气有( )

  A. 风邪 B. 暑邪 C. 湿邪 D. 燥邪 E. 寒邪

  参考答案

  (一)A1型题

  1.D 答案分析: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2.C 答案分析:传染性是疠气最显著的致病特点。

  3.B 答案分析:风邪常为外感病致病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而侵袭人体。

  4.A 答案分析: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容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肌腠。

  5.B 答案分析:寒性凝滞,寒邪侵入人体,阳气受损,经脉气血失于阳气温煦,则凝结阻滞,涩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寒邪伤人多见疼痛症状。

  6.D 答案分析:湿邪侵及人体,由于其粘腻停滞的特性,故湿邪最易阻滞气机,导致气机升降失常的病理变化。湿为阴邪,湿胜即阴胜,阴胜则阳病,故湿邪为害,易伤阳气。

  7.E 答案分析:燥为秋令主气,与肺相应。肺为娇脏,喜清肃滋润而恶燥。肺开窍于鼻,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故燥邪最易伤肺。

  8.A 答案分析:燥性干涩,侵犯人体,最易损伤人体的津液。

  9.C 答案分析:心在五行中属火,火热之性躁动,与心相应,故火热之邪入于营血,尤易影响心神。

  10.C 答案分析:“善行”是指风邪具有善动不居、易行而无定处的特征。风邪偏盛所致痹证为“行痹”,其特点是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

  11.B 答案分析:湿性粘滞。寒邪凝滞,燥邪涩滞,热(火)邪易动血。凝滞、涩滞、瘀滞等都是干扰答案。

  12.D 答案分析:湿性重浊粘滞,故湿邪为患,易于出现排泄物和分泌物秽浊不清,粘腻不爽的症状。

  13.D 答案分析:寒性收引,“寒则气收”,故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

  14.A 答案分析:寒、湿、燥、热等邪气,多是依附于风而侵袭人体致病。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故又有“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始”之称。

  15.B 答案分析:寒性收缩牵引,具有收引拘急之特性,故常引起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腠理闭塞的症状。

  16.C 答案分析:暑为夏季主气,暑邪为夏令的火热之邪。暑邪独见夏令,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夏至以后,立秋之前。

  17.D 答案分析:暑邪纯属外邪,只有外感而无内生,故无“内暑”之说。

  18.D 答案分析:风邪偏盛所致痹证为“行痹”,其特点是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体现了风邪善行数变的特性。

  19.B 答案分析:湿邪偏盛所致痹证为“着痹”,其特点是四肢关节酸重疼痛,体现了湿性重浊的特点。

  20.D 答案分析:暑性升散,易于伤津耗气;暑多挟湿,故暑邪为病,常见暑湿夹杂证候。

  21.E 答案分析:《素问·举痛论》说:“寒则气收。”

  22.C 答案分析:炎热夏季容易感受暑邪,暑邪易于伤津耗气,症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23.B 答案分析:肝开窍于目,火性炎上,故肝火上炎,而见头痛如裂,目赤肿痛。

  24.A 答案分析:寒邪和湿邪都是阴邪,易损伤阳气。

  25.D 答案分析:“五志”和“五气”皆可化火。

  26.C 答案分析:热(火)邪侵犯人体,因其燔灼蒸腾而消灼煎熬阴津;燥性干涩,侵犯人体,最易损伤人体的津液;暑邪侵犯人体多直入气分,使腠理开泄、津液发散于体表,而致大汗出,从而耗伤津液。

  27.B 答案分析:心肾阳虚,寒邪可直中少阴,则可见恶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萎靡,脉微细等。

  28.D 答案分析:气候反常是疫气的发生和流行因素,而不是疫气的致病特点。

  29.E 答案分析:A、B、C、D都是疫病发生流行的原因,而E不是疫病发生流行的原因。

  30.C 答案分析:宋代陈无择明确提出“三因学说”。

  (二)A2型题

  1.D 答案分析:本题要求确定病位。寒属阴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所以首先排除A和B。综合分析病人的主诉和医生的望诊和脉诊,病因病机为心肾阳虚,寒邪直中少阴。

  2.A 答案分析:本病具有风邪的致病特点:发病急骤,变化无常;且病发于上,以头面一身悉肿为主;属于小儿风水病,故其病因为风邪所致。

  3.D 答案分析:肢体困重,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阴雨天加重,体现了湿邪重浊的致病特点,故其病因为湿邪所致。

  4. C 答案分析:本病的临床特点:①有季节性因素:秋季易感燥邪;②有伤肺症状;③口鼻干燥,干咳少痰,痰粘难于咯出等。燥邪主要伤及肺津。

  5.B 答案分析:本患者月经过多,血色鲜红而没有血块,故不是血瘀证,排除A和C。非虚性出血,其血色淡,排除D和E。病人表现出一派火热症象,舌脉主热象,体现了火热之邪可加速血行的致病特点。

  (三)B1型题

  1.B 答案分析:外寒致病根据寒邪侵犯部位的深浅有伤寒、中寒之别。寒邪伤于肌表,郁遏卫阳,称为“伤寒”。

  2.A 答案分析: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称为“中寒”。

  3.C 答案分析:火热之邪入于血分,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形成阳性疮疡痈肿。

  4.C 答案分析:火热之邪侵犯血脉,可扩张血脉,加速血行,甚则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引起各种出血的病证。

  5.C 答案分析:燥性干燥涩滞。

  6.E 答案分析:湿性重浊。

  7.A 答案分析:风性主动,风邪致病具有肢体动摇不定的特点,可见四肢抽搐等症状。

  8.C 答案分析:湿性粘腻停滞,故湿邪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滞气机,导致气机升降失常的病理变化。湿阻胸膈,气机不畅则胸闷。湿性粘腻,故苔腻。

  9.C 答案分析:湿邪具有粘腻停滞的特性,其致病最易阻滞气机,导致气机升降失常的病理变化。

  10.E 答案分析:壮火食气。火热阳邪过盛,机能亢奋,易于消蚀人体正气;同时,火热之邪迫津外泄,也会导致气随津泄,则更加耗气。

  (四)X型题

  1.A D 答案分析:六淫致病表证不除,其传变途径是由表及里和由浅入深。

  2.A B C D E 答案分析:病因即致病因素,泛指能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导致疾病的原因,包括六淫、疫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过度、痰饮、瘀血、结石、外伤、寄生虫以及先天因素、医过、药邪等。

  3.A B C D 答案分析:风邪具有使物体摇动的特性,故其致病临床常见到肢体异常运动, 如破伤风之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直视上吊等。但狂躁妄动多有火热之邪扰及心神所致,非风邪引起。

  4.A B D 答案分析:暑邪伤人多表现出阳热之象、耗气伤津,如出现壮热,心烦,面赤,烦躁,气短乏力等症状。暑邪挟湿,称为暑湿,方有胸闷呕恶,大便溏泻等症状。

  5.A C D 答案分析:寒邪的基本特性包括寒凉、凝滞、收引。用排除法:E是湿邪的性质,B是寒邪的阴阳属性。要注意区别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6.A B C D 答案分析:湿邪有趋下之性,致病具有易于伤及人体下部的特点。例如水湿所致小便浑浊,泄泻,下痢,妇女带下等,多由湿邪下注所致。崩漏虽见于下,但并非为湿邪所致。

  7.A B C 答案分析:湿性粘腻,故湿邪为患,易于出现排泄物和分泌物秽浊不清,粘腻不爽的症状。例如面垢,眵多;大便溏泄粘腻不爽,下痢脓血粘液;小便浑浊涩滞不畅,妇女黄白带下过多。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是湿邪的致病特点,而非所见症状。

  8.C E 答案分析:火热之邪的致病特点包括耗气伤津和生风动血。注意区别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不同的,不能混淆。

  9.B E 答案分析:暑性升散,暑邪为害,易于导致伤津耗气;火邪燔灼蒸腾而消灼煎熬阴津,又逼迫汗液外泄,从而耗伤人体的津液,同时火热阳邪过盛,机能亢奋,易于消蚀人体正气。此外暑邪和火热之邪迫津外泄,还会导致气随津泄,则更加耗气。

  10.C E 答案分析:寒邪、湿邪属于阴邪。

  测试题二:

  (一)A1型题

  1.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性著作是( )

  A 《十四经发挥》 B 《难经》 C 《扁鹊心书》 D 《吴医汇讲》 E 《内经》

  2.正经是指( )

  A 督脉 B 冲脉 C 十二经别 D 十二经脉 E 任脉

  3.循经取穴的理论依据是( )

  A 阴阳学说 B 卫气营血理论 C 脏腑学说 D 经络学说

  E 五行学说

  4.十二经脉命名的主要依据是( )

  A 阴阳 五行 脏腑 B 内外 脏腑 五行

  C 手足 五行 阴阳 D 手足 阴阳 脏腑

  E 手足 五行 脏腑

  5.下列哪一经的名称是错误的( )

  A 手太阴肺经 B 足少阳胆经 C 足太阴肾经

  D 足太阴脾经 E 手少阴心经

  6.下列经脉循行流注次序错误的是( )

  A 肺经,大肠经,胃经 B 肾经,心包经,三焦经

  C 心经,小肠经,膀胱经 D 心经,膀胱经,肾经

  E 三焦经,胆经,肝经

  7.经脉的分支是( )

  A 奇经八脉 B 经筋 C 皮部 D 络脉 E 气街

  8.分布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躯干的经脉是( )

  A 阴经 B 带脉 C 奇经 D 阴维脉 E 阳经

  9.手三阴经在上肢的分布规律是( )

  A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C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D 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E 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10.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 )

  A 头面 B 手足 C 胸腹 D 上肢 E 下肢

  11.手足阳明经的交接部位在( )

  A 食指端 B 小指端 C 鼻翼旁 D 目内眦 E 目外眦

  12.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

  A 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B 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C 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

  D 少阳在前,太阳在中,阳明在后

  E 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13.足太阳膀胱经所络的内脏是( )

  A 心 B 三焦 C 肾 D 肝 E 小肠

  14.具有“主胞胎”功能的奇经是( )

  A 冲脉 B 任脉 C 督脉 D 带脉 E 阴维脉

  15.除下列哪项外,均属十二经表里相合关系( )

  A 手太阴经与手阳明经 B 足阳明经与足太阴经 C 足太阳经与足少阴经

  D 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 E 手厥阴经与手太阳经

  16.奇经八脉中,起于季胁,环行腰间一周的是( )

  A 冲脉 B 任脉 C 督脉 D 带脉 E 阳维脉

  17.关于奇经八脉的名称,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

  A 督有统率、总管之意 B 任有总任、担任及妊养之意 C 跷有轻健矫捷之意

  D 维有维系、连接之意 E 带指妇女白带

  18.绕阴器,至小腹的经脉是( )

  A 任脉 B 肝经 C 阴维脉 D 脾经 E 肾经

  19.行于背部正中线的经脉是( )

  A 任脉 B 督脉 C 肾经 D 膀胱经 E 冲脉

  20.脾之大络分出部位的穴位是( )

  A 丰隆 B 内关 C 大包 D 公孙 E 列缺

  21.内踝上八寸处以下,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 )

  A 足太阴脾经 B 足阳明胃经 C.足厥阴肝经 D 足少阳胆经 E 足少阴肾经

  22.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形式为( )

  A 直线贯注 B 循环贯注 C 手足贯注 D 左右贯注 E 上下贯注

  23.下列各组经脉中,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的是( )

  A 胃、大肠、胆经 B 心、脾、胆经 C.小肠、三焦、胃经

  D 大肠、小肠、三焦经 E.胆、大肠、三焦经

  24.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是( )

  A 带脉 B 冲脉 C 任脉 D 督脉 E 阴跷脉

  25.与月经关系最密切的奇经是( )

  A 冲脉、任脉 B 冲脉、督脉 C 任脉、带脉

  D 阴维脉、阳维脉 E 阴跷脉、阳跷脉

  26.十二经脉气血充盛有余时,则渗注于( )

  A 经别 B 别络 C 奇经 D 督脉 E 浮络

  27.头痛的部位在前额者,病变多在( )

  A 少阳经 B 阳明经 C 太阳经 D 厥阴经 E 督脉

  28.在头面部,行于头侧部的经脉是( )

  A 少阳经 B 少阴经 C 阳明经 D 太阳经 E 厥阴经

  29.行于腹面正中线的经脉是( )

  A 手少阴心经 B 任脉 C 足阳明胃经 D 足太阴脾经 E 督脉

  30.以下经脉入于上齿中者为( )

  A 手太阳小肠经 B 手阳明大肠经 C 足阳明胃经

  D 手少阳三焦经 E 足少阳胆经

  (二)B1型题

  A 足厥阴肝经 B 足太阴脾经 C 足少阴肾经

  D 足少阳胆经 E 手少阴心经

  1.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的经脉是( )

  2.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的经脉是( )

  A 足少阴肾经 B 足厥阴肝经 C 手太阳小肠经

  D 督脉 E 足阳明胃经

  3.出于额,上达巅顶的经脉是( )

  4.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的经脉是( )

  A 冲脉 B 任脉 C 督脉 D 阴跷脉 E 阴维脉

  5.称为“血海”的经脉是( )

  6.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经脉是( )

  A 能约束纵行诸脉 B 加强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

  C 抗御外邪、感应和传递相关信息 D 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屈伸运动

  E 参与女性的特殊生理活动

  7.经筋的主要功能是( )

  8.皮部的主要功能是( )

  A 足太阳经 B 足少阳经 C 足阳明经 D 手太阳经 E 手少阳经

  9.起于目内眦的经脉是( )

  10.起于目外眦的经脉是( )

  (三)X型题

  1.经络学说的产生与哪些医疗实践的关系最密切( )

  A 熨法 B 针灸 C 气功 D 推拿 E 敷药

  2.经络能联络组织器官,沟通表里上下,主要表现在( )

  A 内脏之间的联系 B 内脏与五体之间的联系

  C 经脉之间的联系 D 内脏与五官九窍之间的联系

  E 气血与津液之间的联系

  3.循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 )

  A 足厥阴经 B 足太阴经 C 足少阴经

  D 足太阳经 E 足阳明经

  4.环绕口唇后到两目眶下的经脉是( )

  A 督脉 B 任脉 C 冲脉 D 带脉 E 阴维脉

  5.循行于人体背部的经脉是( )

  A 肾经 B 膀胱经 C 任脉 D 督脉 E 胃经

  6.下列有别络分出的经脉有( )

  A 任脉 B 督脉 C 胃经 D 冲脉 E 脾经

  7.络脉主要包括有( )

  A 十五别络 B 十二经筋 C 孙络 D 十二皮部 E 浮络

  8.以经络学说指导临床诊疗,主要用于( )

  A 局部用药 B 药物归经 C 按摩 D 针灸 E 推拿

  9.十二经别的循行特点,概括起来为( )

  A 离 B 散 C 入 D 出 E 合

  10.在目内眦(睛明穴)相交会的经脉有( )

  A 手太阳小肠经 B 足太阳膀胱经 C 足阳明胃经 D 阴跷脉 E 阳跷脉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一)A1型题

  1.E 答案分析:经络学说在《灵枢》中有较详细的记载,并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2.D 答案分析: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又被称为“正经”。

  3.D 答案分析:循经取穴是按照经络学说进行辨证,判断疾病属于何经,然后根据经络的循行路线和联系范围来选取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

  4.D 答案分析:十二经脉的名称各不相同。每一经脉的名称,都是由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组成。

  5.C 答案分析:足太阴配脾经,足少阴配肾经。

  6.D 答案分析:起于小指端的手少阴心经流注于手太阳小肠经,再流至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

  7.D 答案分析: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部分,络脉是经脉小的分支。

  8.E 答案分析: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分布于四肢的外侧面。在躯干部手三阳经与足太阳经分布在肩胛、背、腰部,足阳明经分布在胸腹部,足少阳经分布在腋、胁侧,即手足阳经分布在躯干的前、侧、后部。

  9.A 答案分析:手三阴经分布在上肢的内侧面,其中手太阴经在前缘,手厥阴经在中线,手少阴经在后缘。

  10.B 答案分析: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可以概括为:“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上胸,交手三阴经,”故阴经与阳经的交接是在手足部位。

  11.C 答案分析:阳经与阳经的交接,是在头面部,其中手足阳明经的交接部位在鼻翼旁。

  12.A 答案分析:手足三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面,其中阳明经在前缘,少阳经在中线,太阳经在后缘。

  13.C 答案分析:手足三阳经与脏腑的联系规律是属腑络脏,故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

  14.B 答案分析: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经、胎、产的关系密切,故“任脉通而月事以时下”,并有“任主胞胎”之说。

  15.E 答案分析:手厥阴心包经应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16.D 答案分析: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环行于腰腹部。

  17.E 答案分析:带脉的带有腰带、束带之意。

  18.B 答案分析: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经小腿内侧,过膝,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yin毛中,绕阴器,至小腹,属肝络胆。

  19.B 答案分析:督脉在背部的走行是沿脊柱里面上行,故行于背部正中线的经脉是督脉。

  20.C 答案分析:十五别络的名称以其别出处的穴位而命名,脾之大络分出部位的穴位是大包。

  21.C 答案分析:足三阴经循行于下肢的内侧面,在内踝上八寸处以下,足厥阴经在前缘,足太阴经在中线,足少阴经在后缘。

  22.B 答案分析:十二经脉分布于全身的内外上下,其中的气血阴阳是流动不息,循环贯注的。

  23.D 答案分析: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的经脉是手三阳经,即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24.D 答案分析: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在下连属于肾,故其功能除与脑髓有关外,主要参与了肾的生殖功能。

  25.A 答案分析: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其中“冲为血海”“任脉通而月事以时下”,二脉均与月经有密切关系。

  26.C 答案分析:奇经八脉错综贯穿在十二经脉之间,起着调节其气血阴阳的作用。当正经中的气血阴阳充盛时,则流入奇经而贮蓄之。

  27.B 答案分析:阳明经循行于面额部,故头痛在前额者,病变多在阳明经。

  28.A 答案分析: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其中手足少阳经分布在耳颞部。

  29.B 答案分析: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yin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再经下颌,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30.C 答案分析:手足阳明经循行过齿中,其中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

  (二)B1型题

  1.A 答案分析:足三阴经起于足部,其中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

  2.C 答案分析:足三阴经起于足部,其中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

  3.B 答案分析:足厥阴肝经在头部的循行是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于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

  4.D 答案分析:督脉在头部的走行是从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

  5.A 答案分析:冲脉能容纳十二经脉之血,是调节血液运行的要道,故又称为“血海”。

  6.A 答案分析:冲脉能容纳十二经脉之血,是调节血液运行的要道,故又称为“十二经脉之海”。

  7.D 答案分析:经筋的主要功能是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屈伸运动。

  8.C 答案分析:皮部的主要功能为抗御外邪、感应和传递相关信息。

  9.A 答案分析: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

  10.B 答案分析: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

  (三)X型题

  1.B C D 答案分析:经络学说的形成是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尤其是针灸、推拿、气功等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并结合当时的解剖知识,逐步上升为理论。

  2.A B D 答案分析:人体是由内脏、五体、五官九窍等组织器官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这种组织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有机配合,主要依靠经络的联络、沟通作用而实现,具体体现在内脏之间的联系、内脏与五体之间的联系、内脏与五官九窍之间的联系。

  3.A B 答案分析:足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面。在内踝上八寸处以下,足太阴经在中线,八寸处以上,足厥阴经在中线。

  4.B C 答案分析:奇经八脉中,任脉与冲脉在面部的走行是环绕口唇后,至目眶下。

  5.B D 答案分析:督脉与膀胱经均循行于人体背部。

  6.A B C E 答案分析: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各有一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

  7.A C E 答案分析:络脉主要包括十五别络、浮络和孙络。

  8.B C D E 答案分析:经络学说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的治疗,特别是在针刺、艾灸、推拿、按摩和药物治疗中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9.A C D E 答案分析:十二经别的循行特点,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

  10.A B D E 答案分析:手足太阳经、阴阳跷脉在目内眦(睛明穴)相交会。

【2017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测试题(附答案)】相关文章:

2017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附答案)11-11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巩固题及答案04-14

2017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模拟题(附答案)10-27

2017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及答案11-04

2017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预习题及答案11-12

2017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强化测试题(附答案)08-18

2017中医助理医师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08-16

2017中医助理医师考试精选试题(附答案)08-07

2017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试题(附答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