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按一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 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

中医毕业论文1

  题目:关于中医方法调养身体

  摘要:中医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经络通畅,气血充足,是以气色红润,身体健康。简析针灸,拔罐之类中医调养身体的方法。

  关键词:中医 针灸 艾灸 拔罐

  一、 对中医学的体会

  (一) 中医学历史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

  (二) 感受的中医学

  自我记事起,每当生病或者身体不适。第一反应就是吃药或者打针。

  也就是抗生素以及静脉注射。身边的人大多如此。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西医已经是大家生病不适时的首要选择。而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医却被忽略了。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相信中医。也许在如今的年代,大家对中医的几乎没有了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医学有着深厚的基础,在治疗疾病和调养身体方面有着西医不可取代的作用。我亲眼从妈妈的经历中感受到中医的神奇和魅力.于是选修了针灸学入门这门课程.通过学习针灸学入门这门课程,让我对中医学有了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了解。尤其是通过针灸,艾灸,拔罐这些中医方法来调养身体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二、 经络理论是基础

  《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是将脉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中医把经络的生理功能称为"经气"。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四个方面。《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经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故针灸“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由此可见,经络理论对指导中医各科实践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通过针灸之类的中医方法可以对身体进行调节。

  三、 中医调节身体的方法

  (一) 针灸

  针灸是以针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灸法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记得以前在古装电视剧里面看见医生用小小的银针就可以治疗病痛觉得特别的神奇,没想到在课堂上有亲身体验和实践的机会。

  1. 针刺:

  针刺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首先找准与治疗部位对应的穴位,然后讲针刺入皮肉,慢慢的调节捻动。根据亲身的体验,针刺入之后有酸麻胀的感觉,而疼痛是轻微的。 如今针刺的运用已经比较广泛了。例如利用针刺来治疗青春痘以及减肥。为什么针灸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呢。因为人体的经络错综复杂,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经络通畅气血才能行的通畅。而青春痘或者是肥胖多是因为经络不畅,气血行不顺而导致的。因此都是以疏通经络为基础的。经络疏通,气血通畅。从而达到排毒养颜的效果。我在课堂上是第一次体验针刺,从开始的害怕到体会到针刺的真实感觉,并且自己动手实践,针刺入的时候疼痛感十分轻微,然后通过捻动调节的真的时候,因为穴位受到了刺激会感觉酸酸的,麻麻的,还有胀感。经过第一次在害怕中接受老师扎针之后,好奇心驱使我自己拔针扎针,让我体会到了针刺的奇妙。

  2. 艾灸:

  艾灸是一种在人体某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治疗方法,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斑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经络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因此在穴位上施灸时,由于艾火的温热刺激,才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迭加的结果,导致生理上的放大效应。《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艾灸,我也有过亲身的感受。如今科技发达,在炎热的夏天,有空调来解暑。又或者年轻的女孩喜欢美丽,追求时髦,在寒冷的季节衣着单薄。可是这些行为的后果就是导致身体受寒,没有通过汗液来排毒。受寒之后会引起经络的不通畅以及气血不顺。湿气加重。这些导致的后果有脸色缺少红润,长痘,身体酸痛。艾灸可以帮助疏通经络,排除湿气。我有过一次艾灸的经历,将煮过的姜片贴在背部,然后将用多根艾条连成一排,点燃之后对着贴着姜片的背部上下移动。通过这种方法来去除湿气,温通经脉,调和气血。

  (二) 拔罐: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

  当人体受风、寒、暑、湿等外界侵袭或跌打损伤后,就会扰乱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并且致病因子通过人体经络走窜于全身,并充斥于经络上的穴位,打乱了气血的运行,致使气血凝滞。拔罐可通气通血、舒经活络,它的温热作用可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

  每个人接受拔罐之后会留下罐印,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这些罐印也会不同。主要表现在颜色的差别上面。罐印紫黑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就一,表示气滞血淤症。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热邪。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

  在课堂上面,有多位同学接受了拔罐的演示,其中有一个男生的罐印呈紫色发黑,当时所有的同学都十分的惊讶。老师解释说这位同学湿气太重,身体并不是太好。而另外一个女同学的罐印呈粉红色,那么这两位同学的身体差别根据罐印就可以显现出来了。

  我也接受过拔罐的治疗,在治疗之后又实用了红枣桂圆生姜糊。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起色的红润和身体的舒畅。

  结束语

  中医学是我国的历史文化瑰宝,针灸是在中国历代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生长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涵纳着大量的实践观察、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艺,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应该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通过针灸学入门这门课程学习,让我对中医针灸的理解和认识不再是通过单纯的文字,而是更生动的通过实践来学习和认识。

中医毕业论文2

  一、调查资料与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国家教委有关部门从国内医学院校收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改情况等有关资料。由于部分院校所提供的资料项目不全,故统计时,作了技术处理,在有关表格及讨论中不再一一说明。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现状。

  本次调查共收集到49所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时情况。资料显示:(1)必修课总学时都比较高,最高达4593学时,平均也达3575.80学时,明显超过其他专业;(2)实践(验)学时较少,与理论课的比例均不到1∶1;(3)选修课学时所占比例较低,各校差别也很大。

  2.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本次调查收集了69所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情况,现将总体情况统计列表。 调查结果表明,必修课从总体上看要多于选修课(选/必比例为1.62);考试课明显多于考查课。调查资料还表明,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课程设置中,各医学院校开设的课程(必修课)有74门,其中有45门为30%的院校开设,有37门为50%的院校开设,有33门为80%的院校开设,有19门为100%的院校开设。这19门课程可分为公共基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3个类别。它们是:政治课(含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主义建设、中国革命史)及体育、英语、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医用物理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实验诊断学、体检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其中有11门为主干课程,它们占国家教委规定的临床医学专业主干课程的91.67%。根据69所院校提供的资料表明,作为临床医学专业主干课程的医学免疫学有14.4%的院校未开设。资料显示:(1)在必修课程中,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科课程比较少或没有,只有极少数的院校开设了分子生物学(4.35%)、社会医学(5.80%)、临床药理学(4.35%)、急诊医学(2.90%)、老年医学(2.90%)、病生(1.45%)、临床营养学(1.45%)、卫生管理学(1.45%)、临床免疫学(1.45%)等课程,少数院校开设了理疗康复学(11.59%)、专业英语(17.39%)以及文献检索(26.09%)、卫生统计学(27.54%)、法医学(28.99%)等课程;部分院校开设了医学伦理学(34.78%)、卫生学(34.78%)、细胞生物学(37.68%)、局部解剖学(37.68%)、医学遗传学(46.38%)、外科总论(46.38%)、流行病学(47.83%)、医学心理学(47.83%)、医学遗传学(46.38%)、生物学(57.97%)等课程,整个课程体系与以前相比变化不少;(2)开设的选修课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课程门数也明显少于必修课;(3)各院校的课程内容都有一定差异,在平均开设的38门课程中,只有19门相同(50%)。课程设置上的相似与差异反映了临床医学专业的共性,也反映了地区与办学院校的个性。

  3.课程及课程设置的改革情况。

  从本次所收集到的资料看,不少医学院校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探索:

  (1)试行学分制。部分院校在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了学分制。例如在课程设置中,将临床医学专业的所有课程根据学科性质分为7个学科群(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思想教育学科群、公共基础学科群、医学基础学科群、专业基础学科群、体育学科群、人文社会学科群),每一学科群都规定了应修学分,每个学生只有修满各学科群的规定学分才能毕业。

  (2)设置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课程。80年代中期,我国已有少数医学院校根据国外教改经验,推出以临床问题为定向的基础医学课程改革方案。其做法改变了传统课程中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组织形式,而是以问题为基础。在教学中,各门课程采用综合性的以问题为基础的辅导、上课、实验室训练和社区为基础的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把理论学习同临床实践相结合[1]。

  (3)开展预防医学教学。近年来,部分院校在临床医学专业开展了预防医学教学,并在实践中建立了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以防疫站、社区保健所为主的预防医学教学基地;以群体医学、三级预防、全科医学、20xx年人人享有医疗保健、整体医学观、初级卫生保健等为内容的课程设置;以数据统计处理、开展健康教育、发现和处理社区卫生保健问题为基本机能,强化医学生预防疾病为主的观念和能力[2]。

  (4)开设社会医学实践课。为了加强教学环节,一些院校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中,利用每学年的第三学期,有计划地增设了社会医学以及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统计、计算机课程,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实践,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社会卫生保健现状,参与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建立大卫生观和大健康观,提高社区工作能力,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5)组织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少数院校安排一年级学生进临床,接触病人,了解与医疗活动有关的各个方面,增强他们对临床医学及医疗卫生工作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明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稳定专业思想。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与课间见习和实习相比,有着不同的要求,其目标是让学生较早进入专业环境,解决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心理等问题。

  (6)优化课程结构。部分院校根据21世纪的社会发展需求和教育规律,在优化课程结构方面作了尝试。例如,将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所有课程分为专业素质课程、思想文化素质课程、身心素质课程、自然科学素质课程及隐形课程等几大模块,并规定了每一模块的基本要求。学校在学生的不同阶段,通过对各模块间的课程进行有机组合,实施教学,使课程的结构得到优化,进而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我国的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在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改革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未从总体上改变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不合理状况。这些改革的影响面还很小,其适用性、科学性和普遍性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完善。但不管怎样,这些改革和探索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讨 论

  1.临床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个挑战主要来自3个方面:(1)不断增长的社会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使医疗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不断增加,服务的对象由原来的个体逐步扩大到群体、社区乃至全社会,服务的内容也由原来的生理方面扩展到社会、心理方面,并由此建立了新的医学模式,这就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医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上迅速发展,宏观的研究已经由个体上升到群体和社会,并出现了整体化、综合化、社会化的趋势,微观的研究也从原来的器官组织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这使得医学教育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3)医药人才市场的形成,以及就业竞争机制的出现都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使得医学教育原有的封闭式办学模式开始向开放型现代教育模式转化。面对这些挑战,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已经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从总体情况看,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医学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差;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过窄或知识过于陈旧;思维不活跃,缺少创造性思维;综合素质不高等,这些都与临床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中普遍存在着课程内容陈旧、实践课比例太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薄弱、选修课太少且不规范、总课时太多等问题有关。

  2.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课程设置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拓宽基础,优化专业,注重实践,加强人文,形成特色,促进医学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其中,前5句是方法和手段,也是改革的具体要求;最后1句是改革目标。这个目标是与我国高等医药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的,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总要求。

  3.几点建议。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推动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观念渗透于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育改革的全过程。因此,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和先导。当前,高等医学教育思想观念转变的重点是:确立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最终实现相互结合、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的思想;确立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思想;扩大与强化实践教学,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思想;确立在教师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加强学生创造精神培养的思想;确立在一定的教育目标指导下,加强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体系应当在新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不断改革,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社会医疗保健需求。

  (2)从宽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加强基础课程。基础课程应包括自然科学课程、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及医学基础课程。这3类课程,前2类以拓宽为主,后者以加深为主3类课程的相互结合,以及部分课程的交叉融合将形成宽厚的临床医学基础课程。

  (3)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应根据医学科学的进步和社会卫生保健需求的变化,调整、发展和优化课程结构。具体要求是:从人才培养目标整体出发,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学科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3]。精炼、浓缩临床医学专业的传统课程,增设医学的新兴学科课程和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对于这一点,国外的医学教育改革经验值得借鉴。日本的医学教育通过改革,建立了4种类型的课程[4]:即学科型(单科型、传统型),主要有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课程;部分跨学科型,主要有脑、神经外科学和诊断学等课程;跨学科型(综合型),主要有器官系统综合课、以症状为中心的课程和以疾病为中心的课程等;需要型课程,主要有以问题为中心或以专题为中心的课程。美国医学院校则在传统课程中,开设了某些综合课程,其综合的方式有3种:一是将相互关联的2门学科综合开课,如微生物和传染病、病理学与实验室医学等;二是按器官系统或医学问题设计综合课程[5]。因此,结合国情和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应增设分子遗传学、社会医学、家庭医学等新型课程和以系统、症状、某一专题或某种地方病为中心的综合课程,以改革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模式。

  (4)增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培养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加强人文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在美国,人文科学已成为医学教育的一部分,到1995年,几乎所有医学院都开设了人文科学课程[6]。我们可结合国情、校情,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在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可以必修课、选修课和隐形课程等多种形式进行,并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

  (5)加强实践教学课程,明确课程实践目标,注重能力培养。这就要求在专业教学中,授课学时与实践学时之比达到1∶1,并合理安排课间见习和实习(验),对集中见习的做法应作进一步的研究;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社区卫生工作。在加强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实践课程目标的层次性和系统性,正确区别和把握早期接触临床、实验、课间见习与实习等不同课程要求,以保证不同内容之间,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乃至实践课目标与培养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调发展。

  (6)有条件的院校可试行学分制或主辅修制。实行学分制可以增加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进而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考虑到临床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复杂性,也可以建立学年制与学分制相结合的课程模块,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也能稳定教学秩序。要适当减少总学时,在此前提下,根据社会需要和办学条件,建立若干课程群和专业方向,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辅修其他专业方向或选修跨专业课程,以增强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

  (7)在适当减少必修课总学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和规范选修课。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原有课程体系中的某些问题。选修课要坚持“二多二化”,即多方向、多学科,系统化、规范化。要注意选修课与必修课,以及选修课中专业与非专业课程间的相互联系、组合。

  (8)定期对课程体系进行评估。要在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课程的评估指标体系,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课程体系及课程改革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地方特色。

  总之,我们应当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不断改革,努力创建既具有中国特色的,又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中医毕业论文3

  医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现在已经普遍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也不例外。病理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病理学多媒体教学已渗透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通过近几年的病理学多媒体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1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1对于基础知识较低的中专学员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体现病理学中病理变化的形态结构改变等教学内容;而多媒体课件融多种动画于一体,学生在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渲染下,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教学内容,这样的新鲜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带来的疲惫,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由消极被动的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思考,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

  1.2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多媒体技术有着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它的艺术性、新颖性、多样化、生动性、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尤其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比较抽象的病理变化学起来也不感到枯燥乏味了。

  1.3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呈现病理教学内容,创造主体性的教学空间。病理变化是病理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内容抽象,不易理解和记忆,如能在实物标本和显微镜下切片观察前配以多媒体设置动画效果镜头的远近的交换,清晰地展示病变全貌,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变枯燥为生动,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感觉,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一些以往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1.4增加了教学信息量由于医学院校教学任务繁重,授课内容受到极大限制,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则节约了教学空间和时间,有利于充实教学内容,增加课堂信息量,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2多媒体教学的缺陷

  2.1减少了课堂上师生的交流。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而不是把预先设计好的教案表演得如何淋漓尽致。教学中主要体现一个“活”字,即教师的导控、学生的学思,不断优化重组,形成重心始终在学生的动态调控中。滥用多媒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受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使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气氛大减。

  2.2多媒体课件的应变能力差。多媒体课件虽然是教师或一个教学群体的思维结晶,但准备得再充分、再全面,仍然不能涵盖实际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比如,各个专业、各个层次的教学需求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专业同一层次,学生的水平也不尽相同,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向,这是多媒体课件无法比拟的。

  2.3长时间多媒体教学影响学生视力。多媒体的播放要求教学环境的照明度较低,窗户要遮光,不易透风,再加上屏幕亮度很高,屏幕的亮度与环境反差很大,学生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学习,不但使环境沉闷,而且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头脑发昏,学习效率可想而知,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带来一定的不利。同时,教学环境照明度不足,必定对视力影响很大,也不利于学生看书和记笔记,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培养。

  3改进与完善

  3.1突出教学重点,促进教学内容的消化与吸收。病理学是从形态改变上认识疾病,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以图像带动文字,图片要典型,文字要简洁,重点要突出,具体内容要注重口头讲解,分析透彻每个病变,切忌“图片堆积,走马观灯”,更忌“繁杂冰冷的文字”。例如:讲解组织坏死的镜下观时,利用图片播放顺序的功能,边讲解边用箭头表明细胞核的变化,形象的图片直观明了,简洁的文字变的更生动,易于理解记忆。

  3.2调整教学思路,注重师生情感交流一种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同其它教学方法一样,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品质,这种教学才是有效的。如果按教科书的顺序照本宣科地机械播放课件内容,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更不愿动脑思考。因此,在切播图文的同时,要灵活调整播放顺序,以调动学生的思维。例如,讲解病理变化时,先讲解典型的病例图片,让学生先有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理解透彻后,再回到概括性的文字,进行推理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整个过程从图片讲述到文字总结,繁而不乱,符合人类认识和记忆的规律,既牵动学生的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如果在授课的过程中,恰当地插一些教材外的临床病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灵活的手势、丰富的表情、通过层层设疑,不断的启发诱导,一点一点地把思维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3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学习。病理学是一门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学生初涉临床,既有对临床知识的渴求和茫然,又有对学过的基础知识遗忘的担忧。于是产生了学前的为难情绪,故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老师不能“满堂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学生才会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肿瘤的组织结构前,对学过的知识提出问题,什么是组织?组织的构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温故而知新,讲到肿瘤组织结构的形态改变时对比鲜明,记忆深刻。在讲解临床与病理联系时,先引入临床病例,从症状和体征入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如果你是医生,你对大叶性肺炎患者为何出现咳嗽、咳铁锈色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你是怎样考虑的?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3.4多媒体教学应适量、适当、适时。

  3.4.1适量。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要根据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而定,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能体现出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而不是毫无目的的滥用。

  3.4.2适当。要科学地使用多媒体,因教学的需要而用,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要不要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用在什么地方,达到什么目的。只有这样,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保持一致。

  3.4.3适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要适时,每次使用时间要合理安排,尽量避免一课时全程多媒体教学。这样会使学生的视觉疲劳、心理疲劳而影响教学效果。应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重点内容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比用多媒体效果差。在复习课的时候,可利用多媒体的大容量特点提高教学效率,但要注意穿插传统教学手段,如辅助解释,让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重点难点知识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等等,这样做就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总之,多媒体教学进入医学教学领域是医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和必然,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结合医学院校课程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把多媒体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标签:医药学 时间:2022-04-06
【yjbys.com - 医药学】

  中医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分支,它一直与中国古代哲学交融在一起,中医学有着自己对生命本体的认识,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下文是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1

  【摘要】中医临床基础医学成立至今,尽管在学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尤其在学科性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因此,面对现状,应当有策略、有计划的积极应对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经典以弥补不足,并尽可能发挥学科原有的优势,大胆进行改革,努力推陈出新,以促进学科的迅速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中医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传统经典课程合并组建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此后,各中医院校以此为模式,纷纷进行了学科的改革,以新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来开展各项工作。尽管临床基础学科从组建开始就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依然按此方式在进行着。回顾新学科成立后近8年的时间,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步,尤其学科的整体面貌有灿然一新之感。但若从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而言,其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中医临床医学;现状;对策

  1学科现状的客观评价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至今,从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应该说是利弊共存、喜忧参半。对此作一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目前学科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

  1.1学科面临的困境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虽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利的影响,但也明显地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归纳起来说,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困境。其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合并是行政划分的结果,合并之前应该进行过科学的论证。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与合并之前无太大变化。因此,远远没有达到产生“合力”的效果。

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标签:医药学 时间:2021-06-16
【yjbys.com - 医药学】

  中医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分支,它一直与中国古代哲学交融在一起,中医学有着自己对生命本体的认识,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

  中医临床基础医学成立至今,尽管在学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尤其在学科性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因此,面对现状,应当有策略、有计划的积极应对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经典以弥补不足,并尽可能发挥学科原有的优势,大胆进行改革,努力推陈出新,以促进学科的迅速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中医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传统经典课程合并组建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此后,各中医院校以此为模式,纷纷进行了学科的改革,以新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来开展各项工作。尽管临床基础学科从组建开始就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依然按此方式在进行着。回顾新学科成立后近8年的时间,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步,尤其学科的整体面貌有灿然一新之感。但若从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而言,其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

  中医临床医学;现状;对策

  1学科现状的客观评价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至今,从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应该说是利弊共存、喜忧参半。对此作一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目前学科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

  1.1学科面临的困境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虽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利的影响,但也明显地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归纳起来说,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困境。其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合并是行政划分的结果,合并之前应该进行过科学的论证。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与合并之前无太大变化。因此,远远没有达到产生“合力”的效果。

毕业论文撰写规范:中医临床研究

标签:论文格式 时间:2021-04-17
【yjbys.com - 论文格式】

1、题目论文首先要有简明而涵意丰富的题目。即题目应概括全文,简短明了,引人注目。

(1)内容1、能概括全篇论文主要内容棗全文缩影。2、包含有关键词(实词)。3、应能反映文章的科学假说。4、准确、易懂的学术语言棗避免文艺性、夸张性、广告性语言。

(2)要求1、简短:1般不超过25个字,简洁明了,实事求是。例如:益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2、具体:包括具体研究内容,不能抽象、笼统、含蓄和过大。例如:高血压病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3、引人注目,富有创意,使人看到题目,愿意读下去,了解具体内容。例如:温运阳气药在急性黄疸肝炎治疗中的作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不稳定、变异、心梗后)。

(3)注意事项1、动笔前想标题,写完后定标题。2、反复推敲,删除无用虚词如,“关于”、“研究”、“观察”、“系统”等。3、题目中不使用缩写词、专用词、化学分子式等不易看懂的词。4、题目中1般不用标点符号。

2、作者和单位

(1)作者资格1、对课题设想、设计、实施、数据处理及论文学术性解释有贡献者;2、起草论文或作重要、严格修改者;3、对论文内容负责,拍板定稿,可以解释问题者。

(2)要求1、真名、全名。2、按贡献排序。3、行政领导、科研管理、投资者、仅做1般辅助工作者不应署名。4、单位署名在论文第1面下边,写明联系单位的具体名称和邮编。

中医营养学毕业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11-28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一、中医营养学的概念和范围

  中医营养学是一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即是研究人生理和病理以及心理状态下从膳食中吸取所需营养物质,营养原则、营养卫生、以及营养食品开发等知识的一门学科。当今,中医营养学已为世界瞩目。我们的祖先对“饮食营养”积累了丰富经验,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病理状态下的人强调“以食为养”,不能“唯药是治”的观点。历代医家有不少食疗专著和民间验方、药膳,包含着许多中医营养学的内容,虽然这份博大精深的财富如今仍在祖国烹饪文化与医药文化沙龙间徘徊,但中医营养学的功效作用,正随着现代科研手段的介入,使国内外人士对它的`认识日益深刻起来。

  中医营养学涉及范围广、内容多,从历代的中医专著中可以看到,中医对营养概念是从宏观上去辨析的。中医认为: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饮食中的“精微物质”古称“精气”。人们从自然界中摄取的饮食物,经过体内各脏腑器官进行消化吸收,最终化为“气血刀而输布营养周身。《内经经脉篇》:“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又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胧,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互藏阴阳,睽度以为常也。”藉以维持生命。

  人们从主食及蔬菜、果品、动物中吸取营养物质,正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千金方》谓;“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身也。”均说明饮食营养的重要性。近代对营养成分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尤以将食物进行分子最化,计算热量等,给古老的中医营养学注入了新鲜血液。

中医药科学数据资源库建设的构想毕业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11-19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1、 资源体系建设

  数据库的建设要采用分步施实的方法。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调查资源规划、数据库的基础上,还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支持。采用分步实施的方法,充分讨论实施的方案,哪些数据库可在最短的时间内采用最简单的方法就可建成,哪些数据库目前可建,但成果需要长时间的建库积累,哪些数据库目前我们还没有很好的方法,必须先进行计算机技术的探讨。数据库的建设必须追求完美性、实用性、真实性,不论是简单的数据库还是复杂的数据库,要求我们在建库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建成一个使用一个,即使是在建设之初功能不够完善,但是数据库的设计必须合理,具有实用性。

  2 、管理体系建设

  中医药科学数据管理体系的建设分为3个方面。首先是项目管理体系的建设。随着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的'飞速成长,我们的数据库建设已从单一的中医药文献期刊数据库,成为了多类型全方位的数据库群,加强对数据库群项目的科学管理已成为必须研究的问题。

  应该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常态数据库的与动态数据库进行管理,动态数据库多为复杂多数据集的关联型数据库,数据库主管人员可以监测到自己所管理的数据库的动态变化,但这种监测不直观也不方便,服务器直接操作也影响数据库的安全性,管理者与决策者无法监测数据中心的全部数据库进展程度。加强计算机技术对数据库科学管理的研究,建设数据库科学管理体系,包括对动态数据库与常态数据库的监测、建库程序运行监测等等,可最直观地展示数据库的进展,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干预。

中医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标签:论文提纲 时间:2020-11-11
【yjbys.com - 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的设计需要按照论文原有的设计思路与逻辑顺序进行整体的设计与书写,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中医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中医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一

  摘要3-5

  Abstract5-7

  目录8-10

  引言10-12

  第一章肢体痹的文献研究12-23

  第一节痹的中医学概念12

  第二节肢体痹病名的源流12-13

  第三节历代医家对肢体痹的认识13-18

  第四节肢体痹的分类18-19

  第五节肢体痹的病因病机19-20

  第六节肢体痹的中医治法20-23

  一、内治法21

  二、外治法21-23

  第二章中医导引术的文献研究23-33

  第一节导引的概念23-24

  第二节中医导引术的概念及研究范围24-25

  一、中医导引术的概念24

  二、中医导引术的研究范围24-25

  第三节中医导引术的源流25-27

  第四节中医导引术的临床运用27-33

  一、养生防病27-28

  二、治病疗疾28-31

  三、康复治疗31-33

  第三章中医导引术的中医学原理33-42

  第一节总则—阴阳五行学说33-34

  一、阴阳学说33-34

  二、五行学说34

  第二节藏象学说34-37

  一、对心的作用34-35

  二、对肺的作用35

  三、对肾的作用35-36

  四、对肝的作用36-37

中医毕业论文格式

标签:论文格式 时间:2020-10-31
【yjbys.com - 论文格式】

  引导语:毕业论文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下面是YJBYS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医毕业论文格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中医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1、研究的课题应在中医药学术上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论文所涉及的内容应反映作者具有坚实宽广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实验设计和方法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属先进水平,并能独立掌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4、对本研究课题有创造性见解,并取得显著的科研成果。

  5、学位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与他人合作的只能采用本人完成的部分。

  6、论文字数不少于4万字,中、英摘要各2000字;详细中文摘要(大摘要单行本)1万字左右。

  临床专业学位博士论文要求

  1、要求论文课题紧密结合中医临床或中西结合临床实际,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论文表明研究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中医学或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实际问题和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3、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5万字,中、英文摘要各1500字;详细中文摘要(大摘要单行本)5000字左右。

  二、中医毕业论文的标题写作

  1 标题的语言特点

  使用不完整的句子,多用名词、名词词组或动名词。例1 :Effective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mericanJournalofAcupuncture (AJA) 1993;21 (3)∶205 例2:Using the Power of Belief in Acupuncture and Holistic Medicine : Case Studies 33 .标题一般由一个名词或若干并列的名词,加上必要的修饰语构成没有谓语成分。但个别情况因表述的需要也可例外亦可使用疑问句。例3 :Can the Addition of Moxibustion During Acupuncture Therapy Improve Recovery from Bell′s Palsy ? AJA 1998 ;2633

中医临床研究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标签:参考文献 时间:2020-10-25
【yjbys.com - 参考文献】

  1、题目论文首先要有简明而涵意丰富的题目。即题目应概括全文,简短明了,引人注目。

  (1)内容1、能概括全篇论文主要内容棗全文缩影。2、包含有关键词(实词)。3、应能反映文章的科学假说。4、准确、易懂的学术语言棗避免文艺性、夸张性、广告性语言。

  (2)要求1、简短:1般不超过25个字,简洁明了,实事求是。例如:益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2、具体:包括具体研究内容,不能抽象、笼统、含蓄和过大。例如:高血压病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3、引人注目,富有创意,使人看到题目,愿意读下去,了解具体内容。例如:温运阳气药在急性黄疸肝炎治疗中的作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不稳定、变异、心梗后)。

  (3)注意事项1、动笔前想标题,写完后定标题。2、反复推敲,删除无用虚词如,“关于”、“研究”、“观察”、“系统”等。3、题目中不使用缩写词、专用词、化学分子式等不易看懂的词。4、题目中1般不用标点符号。

  2、作者和单位

  (1)作者资格1、对课题设想、设计、实施、数据处理及论文学术性解释有贡献者;2、起草论文或作重要、严格修改者;3、对论文内容负责,拍板定稿,可以解释问题者。

  (2)要求1、真名、全名。2、按贡献排序。3、行政领导、科研管理、投资者、仅做1般辅助工作者不应署名。4、单位署名在论文第1面下边,写明联系单位的具体名称和邮编。

中医毕业论文的书写格式

标签:论文格式 时间:2020-10-22
【yjbys.com - 论文格式】

  一、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末,以“参考文献:”(左顶格,黑体字)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条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小圆点“·”结束。

  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等责任说明。

  各类参考文献的标识符号是:专著[M]论文集[C]期刊文章[J]报纸文章[N]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各种未定义的文献[Z]。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译著请标明原作者国别)

  2.期刊文章(译著请标明原作者国别)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1]李醒民.哲学不是敲门砖和摇钱树[J].学术界,2000,(1).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4.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杨玉圣.把书评当作学问来做[N].中华读书报,1996-10-09(2).

  5.古籍

中医临床毕业论文

标签: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17
【yjbys.com -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医临床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摘 要】中医临床基础医学成立至今,尽管在学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尤其在学科性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因此,面对现状,应当有策略、有计划的积极应对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经典以弥补不足,并尽可能发挥学科原有的优势,大胆进行改革,努力推陈出新,以促进学科的迅速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中医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传统经典课程合并组建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此后,各中医院校以此为模式,纷纷进行了学科的改革,以新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来开展各项工作。尽管临床基础学科从组建开始就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依然按此方式在进行着。回顾新学科成立后近8年的时间,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步,尤其学科的整体面貌有灿然一新之感。但若从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而言,其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中医临床医学;现状;对策

  1 学科现状的客观评价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至今,从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应该说是利弊共存、喜忧参半,对此作一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目前学科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

  1.1学科面临的困境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虽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利的影响,但也明显地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归纳起来说,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困境。其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合并是行政划分的结果,合并之前应该进行过科学的论证。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与合并之前无太大变化。因此,远远没有达到产生“合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