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

时间:2022-11-20 18:11:57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有关成语故事(合集15篇)

有关成语故事1

  众叛亲离

有关成语故事(合集15篇)

  春秋时期,卫国公子州吁杀死他的哥哥卫桓公篡位,对内残暴统治,对外穷兵黩武。鲁隐公问大臣对公子州吁的看法,众仲认为公子州吁残暴狠毒,失去亲信的拥护,众叛亲离必定失败。后果然让石儒设计让陈国陈桓公除掉了州吁。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阴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有关成语故事2

  “呯。”当最后的一声琴音在我身边响起,四周响起了一片掌声,人们纷纷议论着:“俞伯牙的琴弹得太好啦!”作为一张古琴,我很为主人俞伯牙骄傲。可是,当我抬起头,看着主人时,我却从他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悲凉。

  那天,主人带着我来到山林,坐下来弹奏琴曲,琴声悠扬、缥缈、若隐若现时时在山林中飘荡,犹如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高山之中舒缓、清澈,犹如缓缓流淌的小溪。我正沉醉其中,突然,一句话打断了琴音,“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主人惊讶地睁开眼睛,嘴里喃喃到:“知音,知音啊!”

  主人和那个叫钟子期的人一见如故,并结为异姓兄弟,相约一年后还会来此相见。一年后,主人如约来到这里,然而病魔却先他一步,夺走了钟子期的生命,主人在钟子期坟前坐下,平静安详地抚弄着琴,琴音如高山流水般源远流长,时时在林中飘荡……

  一曲弹完,主人静坐、默默无语,许久,一颗颗豆大的泪珠滴在我身上,主人把我抱在怀里,轻轻抚摸着琴弦。突然,他猛地将我摔在地上,我惊讶地看着他,随即又愤怒地吼叫,质问他。

  主人冲我苦笑着:“知音已死,要琴何用!”他颤抖着说,拭去眼中的泪水,拂袖而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抷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有关成语故事3

  浪子回头

  明朝的时候,有一个财主年过半百,才喜得贵子,取名为天宝,天宝长大后游手好闲,挥金如土,老财主怕儿子这样下去保不住家业,便请了个先生教他明白事理,轻易不让他出门,在先生的管教下,天宝渐渐地变得知书识礼了。不久,天宝的父母不幸双双下世,天宝的学业从此中断。

  等天宝的先生一走,天宝小时候认识的狐朋狗友又找上门来。天宝故态萌发,整日花天酒地,不到两年,万贯家财花了个精光,最后落得靠乞讨为生。直到这时,天宝才后悔自己过去的生活,决定痛改前非,一天晚上,他借书回来,因地冻路滑,再加上一天粒米未进,一跤跌倒后,再也没有力气爬起来,不一会儿,就冻僵在路旁。

  这时,王员外正好路过,见天宝拿着一本书,冻僵在路旁,不禁起了怜爱之心,便命家人救醒天宝。天宝被救醒后,王员外问清了他的家世,对他很同情,便把他留在身边,打算让天宝做女儿腊梅的先生,对此天宝求之不得,赶紧拜谢了王员外救命之恩,从此,天宝就留在王员外家勤勤恳恳地教腊梅读书识字。

  腊梅长得如花似玉,而且温柔贤淑。天宝刚开始只管都书,时间一长,不禁犯了老毛病,对腊梅想入非非,动手动脚。腊梅气得找父亲哭诉一番,王员外听后不动声色。他怕这件事传到外面,对女儿的名声有影响,便写了一封信,把天宝叫来,对他说:"天宝,我有一件急事需要你帮忙。"天宝说:"员外对我恩重如山,无论什么事,我决不推辞!"王员外说:"我有一个表兄,住在苏州一孔桥边,烦你到苏州把这封信送给他。你这就起程吧!"说完,又给天宝二十两银子作为盘缠,天宝虽然不想离开腊梅,但也无可奈何,只好怏怏地上路。

  谁知到苏州,到处都是孔桥,天宝长了半个多月,也没找到王员外表兄的住处,眼看着盘缠快花完了,他打开信一瞧,不禁羞惭尤分,只见信上写着四句话:"当年路旁一冻丐,今日竟敢戏腊梅;一孔桥边无表兄,花尽银钱不用回!"

  看完信后,天宝科想投河自尽,但他转念一想:王员外非但救了我的命,还保住了我的名声,我为什么不能挣二十两银子,还给王员外,当面向他请罪呢?于是,天宝振作精神,白天帮人家干活;晚上挑灯夜读。三年下来,他不但积攒了二十两银子,而且变成了一个博学的才子,这时,恰恰开科招考,天宝进京应试,一举中了举人,于是,他星夜兼程,回去向王员外请罪。

  到了王员外家,天宝"扑通"一声跪倒,手捧一封信和二十两银子,对王员外说他有罪。王员外一见面前的举人是天宝,赶紧接过书信和银子,一看原来说是三年前他写的那封。不过,在他那四句话后又添了四句:"三年表兄未找成,恩人堂前还白银;浪子回头金不换,衣锦还乡做贤人。"

  王员外惊喜交加,连忙扶起天宝,对他问寒问暖,又亲口把腊梅许给天宝。

  从此,"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句俗语便流传开来。

  【出处】《八十一梦·第32梦》:“有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有关成语故事4

  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真叫人为难了。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有关成语故事5

  敝帚千金(敝帚自珍)

  1.出处《东观汉记·世祖光武皇帝》。

  2.原文:(吴汉)纵兵大掠,举火燔烧。上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尚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为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尚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仰望天,俯视地,观于放麂啜羹之义,二者孰仁矣?失斩将吊民之义。”

  3.译文:(吴汉)放纵士兵抢劫,放火烧毁宫殿民房。光武帝听说后,下诏怒斥吴汉及副将刘尚:“全城已经投降,老人孩子,数以万计,一旦纵兵烧杀百姓,听了就让人心酸流泪。家里有把破扫帚,也是千金难买。刘尚你是刘氏宗室的子孙,更应该知道自己的职责,难道也忍心这样干吗?抬头望天,低头看地,扪心自问,捉住小鹿放归山林与喝用自己儿子的肉熬的羹汤,两者中哪个更仁慈呢?你们实在不理解斩杀将军而怜悯百姓的真正含义呀。”

  4.释义:敝帚:破扫帚。谓自己家里的破扫帚,也被视作宝贝。比喻对自己东西的珍视和爱惜(见《中国成语大词典》)。

  5.简评:吴汉在攻下成都后,“纵兵大掠,举火燔烧。”一把火,烧焦了公孙述的宫殿;一把火,也烧碎了光武帝的心。因为光武帝要实施的是“柔治天下”,光武帝的要求是“天地之性人为贵。”而你吴汉“纵兵大掠”是什么?是暴虐;你吴汉“举火燔烧”是什么?是残忍。可以想见,光武帝斥责吴汉、刘尚的诏书,是含着眼泪写的:“闻之可为酸鼻”,是对臣民损失的顿足捶胸、痛心疾首;是带着深情写的:“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何况“婴儿老母,口以万数”!

  疾风知劲草

  1.出处:《后汉书·铫期王霸祭遵列传》

  2.原文: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过颍阳, ……霸从至洛阳。及光武为大司马,以霸为功曹令史,从度河北。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3.译文:等到光武帝担任司隶校尉,经过颍阳县时,……王霸跟随他到了洛阳。等光武帝担任大司马,让王霸担任功曹令史,一起到黄河以北地区去(镇慰州县)。当时跟随主霸的宾客有数十人,后来因为处境艰难,都慢慢都离去了。光武帝对王霸说:“颍川跟从我的人都走了,只有你独自留了下来。继续努力吧,大风刮来才知道谁是强劲的草啊。

  4.释义:疾风:迅急的风。只有经过大风的吹迫,才看得出坚韧的草挺立不倒。比喻危难时才显出人的意志坚强,经得起考验(见《中国成语大辞典》)。

  5.简评:河北时期,是光武帝创业最艰难的时期,也是最能考验忠臣良将的时期。当时,光武帝有名无权,兵少将缺,前途不说是绝对无望,起码是比较渺茫。因此,跟随他的人,陆陆续续跑掉了不少。而王霸经受住了考验,成为光武帝开创东汉帝国的得力干将。这留给后人启示是深刻的;其一,只有经得住血与火的洗礼,受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磨炼,人才能愈加坚强,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其二,只有经过大浪淘沙,才能选得到真金,只有经得起艰苦考验的人,才是真人才、真忠臣。

  狂奴故态

  1.出处:《后汉书·逸民列传》。

  2.原文: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兆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三反而后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其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而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3.译文:严光,字子陵,又名严遵,是会稽余兆县人氏。少年时名声响亮,与光武帝同过学。光武帝即位后,他改名变姓,隐匿起来,不见光武帝。光武帝想到他的贤明,下令画出他的相貌四处寻找。……(发现之后)使者三番五次拜请,他才来到皇宫。……司徒侯霸与严光是故交,派人送信给他。(使者让严光回信)严光不回答,而是把信笺纸掷给使者,口授让使者记。他说:“君房(侯霸名字)你现在官作到三公之位,非常好呀。心怀仁义辅佐朝廷,天下人都为你高兴;而阿谀逢迎顺承皇帝旨意,则纲纪就将断绝。”侯霸得到书札,密封上奏光武帝。光武帝笑着说:“这是狂妄的书生的老样子呀!”当天,光武帝就驱车到了严光下榻的宾馆。严光睡在那里不起来,光武帝走进他的卧室,摸着他的肚皮说:“子陵啊,你就不可以帮助我治理天下吗?”严光假装睡着了不答应光武帝的问话,过了很长时间才睁开眼仔细看着光武帝说:“……读书人本来就是各有其志,你为何要这样逼迫我呢?”……光武帝非常失望地叹息乘车而去。后来,光武帝又召严光入宫,谈论故人旧事,在一起过了很多天。……因为两个人抵足而眠,严光睡着后把脚伸在光武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官奏报说,一颗客星非常严重地进犯皇帝的星座。光武帝大笑说:“没什么,不过是我与故人严子陵共睡一床罢了。”

  4.释义:谓狂放不羁者的老脾气(见《六用成语词典》)。

  5.简评:尽管光武帝“思其贤”,但严光依然“隐身不见”、“三反而后至”,其架子可谓大也;尽管光武帝低声下气地求其“相助为理”,仍以“士故有志”为由,坚辞不应,其态度可谓狂也;与帝王同榻而卧,“足加帝腹上”,其作派可谓放肆也。而光武帝居然屈驾“幸其馆”,被严光拒绝后至是“叹息而去”。为什么?因为光武帝要广求贤才为建设国家所用。统一战争结束后,光武帝立即实施了退武进文的重大战略调整,广罗人才,让文官治国。光武帝对严子陵的厚待和容忍,就是对全国人才最有效的吸引。光武帝尚能如此,各级官员就更该如此。于是就有了“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后汉书·儒林列传》),求贤访才、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摧枯折磨(摧枯拉朽)

  1.出处:《后汉书 · 耿弇列传》。

  2.原文:会王郎诈称成帝子子集,起兵邯郸,弇从吏孙仓、卫包于道共谋曰:“刘子舆成帝正统,舍此不归,远行安之?”弇按剑曰:“子舆弊贼,卒为降虏耳。我至长安,与国家陈渔阳、上谷兵马之用,还出太原、代郡,反覆数十日,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3.译文:当时正赶上王郎诈称自己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在邯郸起兵。耿弇的随从孙仓、卫包在路上一起谋划说:“刘子舆是成帝的儿子,如果舍弃他不归附,到很远的地方又去投靠谁呢?”耿弇用手按住剑柄说:“刘子舆不过是个欺世盗名的作弊之贼,最终必将沦为投降别人的俘虏。我到长安,向更始帝说明渔阳、上谷兵马可用,再说服太原、代郡守将,只需要往来数十天,归来时就可发动精锐的骑兵用车轮辗压这些乌合之众,如同推倒枯树折断腐枝一样。”

  4.释义:摧:推倒。枯:枯树。腐:腐烂的树木。比喻毫不费力地摧毁腐朽势力或打垮对方(见《中国成语大词典》)。

  5.简评:耿弇是光武帝的二十八宿将之一,为东汉政权的建立曾立下赫赫战功。但说这话时,更始才建都洛阳,光武帝也刚到河北,还立足未稳,更不知后来的凶吉祸福。耿弇如此说,表达出他对反莽复汉的真心,也流露出他对更始、光武新的汉政权的信心。后来,耿弇在邯郸劝勉光武帝壮大势力,自立门户;再后来,耿弇跟随光武帝屡建功勋,“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后汉书 · 耿弇列传》)。耿弇之所以能如此,当时的那份真心、信心,就是其思想基础。

  鼓旗相当(旗鼓相当)

  1.出处:《后汉书·隗嚣公孙述列传》。

  2.原文:帝报以手写曰:“慕乐德义,思相结纳。……今关东寇贼,往往屯聚,志务广远,多所不暇,未能观兵成都,与子阳角力。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倘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计功割地之秋也。”

  3.译文:光武帝亲自回信给隗嚣说:“我仰慕你的品德和道义,很想结交你这个朋友。……现在关东地区的贼寇,经常聚集在一起,而且志向远大。因此,我没有闲暇,顾不上出兵成都,与公孙一决高下。如果公孙述的军队打到汉中和三辅地区,我愿意依靠你隗嚣将军的兵马,与公孙述形成不相上下之势。倘若你肯像我以上说的那样做,承蒙上天的赐福,那就是(打败公孙述而统一天下)仁人志士计算功劳、分封土地的时候到了。”

  4.释义:鼓旗:古时候作战以鼓、旗号令进军、退军,后喻作战的军队。比喻双方势均力敌,不分上下(见《六用成语词典》)。

  5.简评:为了贯彻统一中国由近及远的战略方针,对盘踞在蜀地的公孙述和陇地的隗嚣,光武帝采取了暂时“置之度外”的措施。而且具体到公孙述和隗嚣,光武帝又采取不同的办法。公孙述,已自己为帝,对其当然是孤立和内部瓦解的办法;对于隗嚣,因其接受了东汉政府“征西大将军”的封号,光武帝就极力想通过说服的办法,予以笼络。光武帝在给隗嚣的信中,不仅有对他重要性的肯定和归依朝廷的赞扬,而且有对他明白利害关系、支持统一战争的渴望,甚至有“计功割地”的许诺,可谓诚实、诚恳、诚邀。只可惜隗嚣认不清天下形式,盲目跟随公孙述,以区区两郡妄想与大汉王朝“鼓旗相当”,最后只落得人亡城破的下场。

有关成语故事6

  燕雀处堂

  秦兵大举攻伐赵国,赵国处在危机之中,魏国是赵国近邻,但魏国的大夫们却并不戒备,反而认为形势对他们有利。

  魏国的国相子顺责问他们有什么根据?他们说:如果秦国打败了赵国,我们就同秦国表示和好;如果秦兵被赵国打败了,我们就乘它危急之时出兵袭击,可以轻而易举取得大胜。

  子顺不同意这种看法,摇着头,笑道:不见得!秦国从秦孝公上台以来,从没有打过败仗,他们的将军都是富有作战经验的优秀人才;此次秦兵肯定胜赵,你们必定无机可乘!大夫们又说:就算赵国必定要被打败吧,那对我们魏国又有什么损失?邻国倒霉,强不起来,不是正好对我国有利吗?子顺反驳说:强秦是侵略成性的`贪暴之国,它灭亡了赵国,决不会就此满足,必定要继续东进,那时魏国就要遭殃了。为了教育开导这些糊涂的大夫们,子顺讲了一个故事:燕雀处屋堂,子母相哺,聚居一起,快乐逍遥,它们认为住在人家屋檐上最太平、最可靠了。不料,有一天,人家灶上的烟囱坏了,火焰突往上直冒,一会儿便烧着了屋梁,一场灾难已无法避免,而燕雀们却脸不变色,依然无忧无虑,一点儿也不想到大祸快要临头了。

  子顺讲完,严肃地对那些大夫们说:你们没想到吧?赵国如被攻破,大祸即将降临到自己上,难道诸位简直像无知的燕雀一样吗?

有关成语故事7

  这个成语是从《孟子·尽心下》记载的一段故事中引申出来的: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

  春秋时的曾参是个孝子。他的父亲曾晰喜欢吃羊枣(一种野生小柿子,俗名牛奶柿)。曾晰死后,曾参竟不忍心再吃羊枣。此事被儒家传为美谈。

  有一次,孟子的学生公孙丑就这件事向孟子提问:脍炙(精美的肉食)和羊枣哪样东西好吃?孟子说:当然是脍炙好吃。公孙丑说:那么曾参父子一定都爱吃脍炙了,可为什么父亲死后,曾参只戒羊枣,不戒脍炙呢?

  孟子回答说:脍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却是曾晰的特殊嗜好,所以他死后,曾参会继续吃脍炙而不吃羊枣。

  根据以上记载,后人引申出脍炙人口这句成语,比喻人人赞美和传诵(多指诗文)。

有关成语故事8

  张释之是堵阳人,字季,是汉朝的廷尉。一次,他跟随汉文帝出行,登临虎圈,汉文帝询问书册上登记的各种禽兽的情况,问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只能东瞧西看,全都不能回答。看管虎圈的啬夫从旁代上林尉回答了皇帝提出的问题,答得极周全。

  汉文帝说:“做官吏不该像这样吗?上林尉不可依靠。”于是命令张释之让啬夫做上林令。张释之过了一会儿才上前说:“陛下认为绛侯周勃是怎样的人呢?”文帝说:“是长者啊!”张释之再一次问:“东阳侯张相如是怎样的人呢?”文帝再一次回答说:“也是个长者。”

  张释之说:“绛侯与东阳侯都被称为长者,可这两个人议论事情时都不善于言谈,现在这样做,难道让人们去效法这个喋喋不休、伶牙俐齿的啬夫吗?

  “秦代由于重用了舞文弄墨的官吏,所以官吏们争着以办事迅疾、苛刻、督责为高,然而这样做的流弊在于徒然具有官样文书的表面形式,而没有同情百姓的实质。因为这个缘故,秦君听不到自己的过失,国势日衰,到秦二世时,秦国也就土崩瓦解了。

  “现在陛下因为啬夫伶牙俐齿就越级提拔他,我想恐怕天下人都会追随这种风气,争相施展口舌之能而不求实际。况且在下位的人被在上的人感化,快得犹如影之随形、声之回应一样,陛下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不审慎啊!”

  文帝说:“好吧!”于是,取消原来的打算,不再任命啬夫为上林令。

  喋喋不休:喋喋:形容说话多;休:停止。指说话唠唠叨叨,没完没了。

有关成语故事9

  闻鸡起舞

  “闻鸡起舞”的鸡是指鸡鸣,舞是舞剑、习武。它说的是晋代人祖逖的故事。

  祖逖不怎么讲究仪表,但却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欢读书,后来发愤攻读,学问大有长进,他与刘琨一道担任过司州主簿,感情很好,夜里经常同盖一床被子谈论国家大事,谈到激动的地方,即使是半夜也要坐起来。

  一次半夜里忽然听到鸡叫,祖逖踢醒刘琨说:“这是吉祥的声音呀!”边说边下床,走到院子里舞起剑来。

  晋元帝时,祖逖任豫州刺史,北伐渡江之际,他叩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而再渡江返回者,誓不为人!”渡江以后,他率领部下与石勒的军队相持,收复了不少失地,恢复了东晋黄河以南的许多领地。

  “闻鸡起舞”,后来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奋发自励。

有关成语故事10

  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有关成语故事11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

  司马伦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当时规定,王侯大臣都戴用貂尾装饰的帽子,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

  后来,人们用“狗尾续貂”表示续作不佳。

有关成语故事12

  含义:“误笔成蝇”是赞扬一个人的技艺精绝,也是人们奋发进取的至高境界。

  典故:三国时期,吴帝孙权请著名画家曹不兴画屏风。屏风画好后,孙权看了非常高兴,可忽然发现画面上有一只苍蝇,就甩开袖子,朝着那只苍蝇挥去,那只苍蝇却一动也不动。旁边的人笑着对孙权说:“那不是真苍蝇,而是画上去的呀!”孙权止不住放声大笑说:“曹不兴真是画坛的圣手啊”

  其实,曹不兴原来并没有打算在屏风上画苍蝇。只是不小心将一滴墨滴在画面上,又小心翼翼地把墨点描绘成了一只正要起飞的苍蝇。画技如此高超的曹不兴正是我们湖州人,是中国绘画史上公认的第一位画家。

有关成语故事13

  “棋逢对手”这则成语出自《唐诗纪事》卷七十七。

  晚唐时期,有位名叫释尚颜的和尚非常喜欢下围棋,因下棋结识了那个时期的诗人陆龟蒙。陆龟蒙是姑苏人,自幼聪明伶俐,曾经考过进士但没有考中,但他做过湖、苏二州的从事,因不满时世后隐居松江莆里,且不受征召。释尚颜在陆龟蒙不在的时候非常怀念这位棋友,并作过一首诗,诗中有两句为:“事厄伤心否,棋逢对手无?”表达对棋友的同情和思念。

  释尚颜此诗作出后不久,赵宋僧人释普济所撰《五灯会元》卷十九《台州护国此庵景元禅师》一文中也有“棋逢对手难藏行,诗到重吟始见功”的诗句。

  “棋逢对手”比喻遇到实力和水平相当的人。

有关成语故事14

  前段时间我读了成语故事,了解许多成语的故事。比如一心一意、门庭若市等等。

  其中我记的最清楚的是“门罗可雀”这个的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人,他当上了官,天天都有人来拜访他,后来他被免去了官职,他们家门前就十分的安静,简直可以张网捕鸟了,后来他又当上了官,他家来拜访的人又是络绎不绝,他感慨的贴了几句话在门上:一生一死,乃之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从这个故事中我想到社会中的贿赂,那些人通过给那些官员钱来让自己获得利益,难道这不是可耻的行为吗?

  还有朽木难雕这个成语我也记的很清楚,它的故事是说孔子的学生宰予说起话来娓娓动听,孔子认为他必成大器,可是不久宰予暴露了懒惰的毛病,一天孔子在给大家讲课,可宰予却在房间里睡大觉,学生们听到了之后哄堂大笑,孔子叹了口气说:“腐烂的木头是雕刻不得的,粪土似得墙壁是粉刷不得的。宰予是个言行不一的人,我要从他那吸取教训,不能再以言信人了!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看人不能看他的外表和语言,应该看的行动,来决定。

  这两个故事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有许多其他的成语故事,也十分精彩。

有关成语故事15

  战国时,楚国有人家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警惕,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失落江中。他连忙去抓,曾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触十分痛惜,但那楚人彷佛胸中有数,顿时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暗号,并向各人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中央,以是我要刻上一个暗号。”

  各人都不睬解他为什么如许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刻在船上刻暗号的中央下水,去捞取失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以为很稀罕,喃喃自语说:“我的宝剑不便是在这里失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暗号呢,怎样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繁大笑起来,说:“船不停外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样找失掉你的剑呢?”

  《吕氏年龄》的作者也在写完这个故过后批评述这个,“守株待兔”的人是“太愚笨可笑了”!

  实在,剑失落在江中后,船连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挪动。像他如许去找剑,真是太愚笨可笑了。

【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神话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11-14

经典成语故事11-07

经典成语故事08-18

经典成语故事01-16

经典的成语故事10-20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2-05

成语故事经典11-21

成语故事精选12-12

成语故事07-22

和璧隋珠成语故事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