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老年人的中西医结合的新型护理

时间:2020-08-17 20:16:47 硕士论文 我要投稿

谈老年人的中西医结合的新型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预期寿命普遍延长,人口老龄化成为许多国家人口发展的共同趋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逆的社会理由,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空巢家庭"和单亲家庭 的逐渐增加,中国正在经历从传统"居家养老"向现代"社会养老"的转变。人们对养老护理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60岁老人慢性病患病率43.98%,残疾率0.69%,另外,老年人多脏器疾病并存,病情复杂,病程长。面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特点,我们应将老龄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建立和完善系统的老年护理模式,建成医院、社区、家庭护理连续服务机构,制定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预防保健措施,不断提高老年护理质量,适应老年社会化的需要,在充分吸收现行几种服务形式有利因素的同时,克服其存在的弊端,建立新型社区服务机制,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特点,建立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训练、健康教育及咨询、心理护理、营养指导和生活护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城镇老年人的中西医结合的新型护理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服务体系。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

谈老年人的中西医结合的新型护理

  1老年人的护理服务

  1.1中西医结合的新型护理 社区护理承担着社区人群预防、保健、康复工作,范围涉及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既要防止与老化相关的疾病发生,又要防止与老化无关的疾病和残疾的恶化。社区护理工作开展得有成效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要积极进行社区老年护理改革工作,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模式。由于以老年人为对象的护理工作重点是帮助老年人应付实际或潜在的健康理由,因此老年护理的对象不只局限于老年人,还包括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及其他相关人员。所以老年护理有别于老年病护理。对老年人的护理不仅是单一的疾病护理与生活照顾,而是更深层次的'掌握推动老年人健康的中、西医知识和策略,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功能,使老年人无病长寿,缩短老年人被照顾的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

  1.2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理由

  1.2.1外形的转变 衰老是最引人注目的转变,主要是身高缩短、毛发白化、牙齿松动……身心变化不同步。人体生理变化是自然规律,无法抗拒,但是其心理的变化却十分复杂,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2.2社会环境 老年人在退休后,其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前的有规律的工作习惯不再存在,社会生活与家庭的比重也发生了转变,面对这种新的环境,必定出现与之适应的理由。老年人的心理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在65岁后将面对以下理由:①退休:研究表明,有4%~6%的离退休老人不适应,感到孤独、焦虑、抑郁、烦,有失落感、衰老感、紧张感和疾病恐惧感,有的伴有血压波动、食欲不振、疲劳和睡眠障碍

  2针对不同的体质给与相应的中医护理

  在刘芳医生的指导下,分9种体质,我们根据不同的体质给与相应的护理指导如下。

  2.1平和质 调养方式: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运动上,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此体质的人不爱得病。

  2.2阴虚质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偏瘦。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饮食:①饮食:饮食有节不宜暴食暴饮。②少食辛辣温热、煎炸爆炒之品,如辣椒、姜、蒜、烟酒、狗肉、羊肉等。③饮食以轻灵养阴为主,如猪肉、鸭肉、龟鳖、绿豆、百合、芝麻、鲜芦根等。中药茶饮:生地绿茶、枸杞绿茶、玉竹绿茶等。

  运动:适合中小程度、间断性的身体锻炼,如太极拳,锻炼时制约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不适合洗桑拿。

  2.3阳虚质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饮食:少食寒凉、生冷食品、如田螺、螃蟹、西瓜、苦瓜、绿豆等。以补益阳气为原则,可食牛羊狗肉、茴香、干姜、肉桂、枸杞、茯苓等。中药茶饮:干姜红茶、肉桂红茶、续断红茶等。

  运动: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可适当洗桑拿、温泉浴。

  2.4气虚质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饮食:①少食生冷苦寒、辛辣燥热等食物,如西瓜、苦瓜、绿豆、冷饮及葱、姜、蒜、酒等。②少食滋腻的食物以免阻碍胃的消化功能,如糖果、蜜饯、油炸食物等。③少食破气、耗气的食物,如萝卜、金桔、山楂、 佛手柑、槟、大蒜、 芫等。④选用补气药膳时,应选用性味平和的药物缓缓调补,忌竣补和烂补,以免产生虚不受补的现象。⑤饮食以益气健脾为原则,可食黄豆、山药、香菇、泥鳅、鸡肉、扁豆、大枣、龙眼、百合等。中药茶饮:西洋参茶、黄芪花茶、山药花茶等。

  运动:易柔缓运动,以散步、打太极拳为主,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汗的运动。忌用猛力和长久憋气。

  2.5痰湿质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

  城镇老年人的中西医结合的新型护理论文怎么写?老年人护理论文论文写作题目、提纲、摘要、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浅谈老年痴呆的中医治疗

  老年期痴呆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据国外报道,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5%,8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可达20%。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年期痴呆已成为继心脏病、肿瘤、中风后的人类第4大杀手,而且它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负担。

  张允岭教授师从王永炎院士、张伯礼院士,长期从事中医脑病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中风及老年期痴呆的发病机理及临床治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教授指出,老年期痴呆分为原发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两种,前者即阿尔茨海默病,后者常发生于中风之后。老年期痴呆是以进行性记忆力下降,后天获得知识丧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下降为特征的疾病。在早期,人们往往对此不注意,一旦发现就已进入中晚期,丧失了治疗机会。晚期患者可以达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程度,甚至不能抵御危险伤害。

  中医治疗,特色突出

  对晚期老年期痴呆,目前中西医都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这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问题。但是,张教授说:“中医药对早期轻度患者在改善智能障碍,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上显示出一定的疗效,而且长期用药安全性较高,与西药联合应用也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编者注:协同作用即为共同使用时,可以增加互相的疗效)。”

  张教授介绍,目前中医药对老年期痴呆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比如,运用中医学思想方法,在治疗上强调融整体调整和对抗于一体,形成整体的辨证论治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疗法。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对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研究”的基础上,又开展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脑白质疏松认知功能障碍、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药干预研究,力求将老年期痴呆的防治重心整体前移,对老年期痴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尽早治疗。“以上方面都进一步体现出中医药在治疗老年期痴呆方面的优势。”

  值得提醒的是,当前人们普遍对记忆力下降重视不够,总以为“人老了记性差”,不足为怪,以致延误了对老年期痴呆的早期诊断与最佳治疗。

  近20年来,在王永炎院士等人的带领下进行的国家九五攻关重点科技项目《益肾化浊法治疗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提出了“毒损脑髓、脑络”的理论假说,建立了益肾化浊治疗法则。按照中医理法方药统一的原则,总结多年经验和实验筛选,创制了补益脾肾、降浊醒神方剂“聪智颗粒”,在国内首次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对341例轻中度老年期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了中药疗效观察。结果表明,它不仅能改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智能障碍的核心症状,还能明显减轻或消除周边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另外,以补肾益气化痰通络为治法的中药复方“金思维”,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思想,目前正在研究开发中,未来可能成为治疗老年期痴呆的用药。

  不过,老年期痴呆是呈渐进加重、不可逆的进程,一些单一的、对抗性治疗方法仅对伴随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症状有效,而对痴呆本身的智力衰退和记忆障碍等无效,也不能阻止其病程进展。

  辨证施治 通补并行

  得知中医药对痴呆治疗的有力进展,记者很感高兴。那么,老年期痴呆以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多见,中医对它们的治疗是否都相同呢?

  “不完全相同。但都需要在辨证的基础上,予以整体治疗。而且,即使患者病情一样,所处病期不同,治疗上也有差异。”张教授解释道。

  张教授进一步举例说,对AD缓慢进展的患者,治疗上给予整体调治,以益气扶阳,健脾补肾,益髓增智,调补心气等治法来扶助正气,调达气机,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相对平稳期,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对于相对平稳期的患者还要注重心理开导、功能锻炼、针灸、气功等综合疗法,以及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使患者不要脱离社会群体,有助于病情的控制;对于病情波动下滑的患者还应注重祛邪,积极化痰、清热、息风、通络、开窍,力求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对于少数快速进展的患者,需要防止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并注意防止因出现人格缺陷而导致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件发生。

  VD的病情常是在平台、波动、发展3种状态不断更迭中进展。VD的平台期以认知、心理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总体状况相对稳定为特征;其波动期以认知状况出现轻度加重或时好时坏,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或伴有中风先兆等而使总体状况有加重趋势为特征;其发展期以认知状况出现恶化,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滑坡,常伴原发疾病加重或复发,总体状况下降显著为特征。

  VD主要由于正气虚损,痰淤阻络所致,治疗上采用“通补兼施”。但是,张教授强调,通补之中,应着重把握“通”。“一味进补容易导致壅滞”,需要“补以助通,通中寓补”。“而且,三个时期的治疗虽不离‘通’、‘调’原则,但侧重不同,如波动期还应注意再中风的发生,在积极治疗痴呆的同时不能忘记防止中风病的复发。”

  5大措施,防止痴呆

  对于老年人来说,脑老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如老年人常有记忆减退,职业技能下降以及行动笨拙、头晕、失眠和各种感觉的轻度下降等。预防脑老化尚缺乏有效可靠的方法,但勤用脑、顺心气、巧运动、积极控制老年期痴呆的危险因素,是可以延缓脑老化并对痴呆预防起一定作用的。血管性痴呆是可以预防的,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去做,注意养成并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防治心脑血管病,就可防止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张教授建议,对老年期痴呆患者,一般可采用综合性预防治疗措施,包括药物疗法、饮食疗法、体育疗法、情志疗法、娱乐疗法等,其具体方法又十分丰富,要因人、因时而宜。

  药物主要指可长期服用的抗衰老益智健脑之品,如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天王补心丹、归脾丸、河车大造丸以及鹿角、鹿茸、何首乌、肉蓉、灵芝、冬虫夏草等制品。食疗方面可辅以山药茯苓糕、核桃、芝麻及何首乌、山楂羹等。此外,长期服用少量大黄,保持大便通畅,近年来被认为是抗衰老佳方,但要在医生指导下适量适时应用,切不可滥用。坚持适当锻炼,参加户外活动,如气功、太极拳、老年交谊舞或简单有趣的群体活动项目,有助于身心健康、社会交往和生活能力的保持。此外,听广播、音乐,看电视,经常与老朋友、老同事交谈,以及对语言、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训练,均有助于对智能的保护。

  结束采访时,张教授提出,希望《家庭医药》的老年读者们用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正视老化,不惧痴呆。

  张允岭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

  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脑病学术委员会常委、内科临床诊断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博士学术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痴呆科学家联盟理事、中国身心疾病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0年以来,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9项,获国家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副主编专著3部。2005年获得首届中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谈老年人的中西医结合的新型护理】相关文章:

1.谈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人才的方法与措施

2.谈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护理管理论文

3.跨境电商的新型营销组合

4.浅析现代新型建筑材料的特点

5.提高护理水平的医学护理论文

6.谈网络教育的建设论文

7.谈市场营销课程的改进

8.谈企业管理重心的变化

9.谈民法的内涵及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