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

时间:2020-10-26 18:42:35 硕士论文 我要投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

  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要适当的将工作扩宽到教师层面,对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测验和排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知识,确保教师不仅师德高尚、知识丰富,同时还要人格健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

  摘要:当今大学生面临的竞争压力日趋激烈,因心理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是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设置、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定、评价体系建立、队伍建设等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索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网络文化传播的无界限性,大学生接触到的外在世界远超出了上世纪的青年一代,由此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办公厅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要求“各高校应创造条件,为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专题讲座、报告等”。湘教工委通〔2009〕5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尚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体会,针对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展开思考。

  一、课程目标设置

  课程目标是课程预期的收获,为这门课程培养人才指明了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要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兼顾个性发展的人,所以在设置同质性目标的同时也要设置差异性的目标,拟定不同层级的课程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1.将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相结合。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当社会不断发展变化时,学校教育也应随之变化,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拥有该有的心理承受力、独立力、竞争力、创造力、合作性、幸福感等品质。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目的除了结合大学生的青春特点之余,还应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有效的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惑,针对大学四年所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授课,引领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2.将预防辅导性目标和发展性、完善性目标相结合。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心理处于断乳期,成熟度不够,在面临一些人际交往、恋爱、学业等问题时很容易出现困惑,因此要针对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通或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找出自己心理症结,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第一级目标即预防辅导性目标,也是针对部分有心理困惑、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的补救性教学目标。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欲望和潜能。

  大学教育应该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自我实现目标的达成。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对自我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强烈的需求和愿望。由此可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第二级目标即发展性目标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课程目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高级目标与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密切关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促进学生心理和心智的健全发展,使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用积极的情绪、乐观的心理,促进自己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完善自己的人格。

  3.理论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拥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常用的心理调试方法和技能,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要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行为习惯的体验训练,做到知识、情意、能力相统一。

  二、课程内容安排

  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具体化的表现,以学生为中心,针对现实需求,从着眼于学生心理健全、心智发展、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角度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学生希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获得心理健康理论相关知识,更希望课程能增加一些体验训练内容,以提高实际技能。1.传授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知识是指大学期间所发生的心理问题涉及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包括心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对于成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意义,了解心理障碍疾病的种类、表现、预防和治疗的方法等内容,以便能及时发现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异常情况,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

  此外,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内容要注重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塑造,将主观幸福感的生成、积极人格的实现、积极社会关系的建立等积极心理学的内容融入其中。2.模块化技能内容,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模块化技能内容即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和发展需要,将课程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小单元,一个单元就是一个课程模块,这些模块既密切相关,又相对独立,有自己明确的主题、学时、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有其独特的功能。

  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目标,课程模块化技能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大学适应教育、人际交往教育、自我意识和健全人格教育、挫折教育、恋爱和性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教育和生命教育。这八个方面的课程模块能教给学生如何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及时用积极情绪代替或化解消极情绪,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激发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正确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价值观,热爱和珍惜生命,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待未来生活中所遇到的磨难和挫折,从而形成坚强意志品质。

  三、教学方法选定

  选定课程内容之后就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传授给学生。

  1.开展以必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的系列教育。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全体学生是它的授予对象,即大一新生入学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他们的必修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将心理健康知识以讲授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并为学生呈现一些异常心理问题及行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其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不适应,介绍一些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辅导性目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性目标和高级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校开设心理选修课来实现。

  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实行的教育方针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但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和多元性。根据后现代主义教育提倡的教育主张,我们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同时,要加强对专才的培养。因此,学生在大二、大三时可根据个人的兴趣、需求和心理特点进行选修,如《无领导团队教学》《团体动力学》《幸福课程》《心态管理》《就业心理与求职技巧》等课程,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情绪,学会自主探索,消除在生活和学习中碰到的心理困惑,从而达到自主和自助的目的。

  2.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开设过程中,多为大班教学,教学方法受到限制。因此,要实现课程设置的目标,需要有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心理健康课程教学除了知识讲授法之外,还可以使用角色游戏法、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团体辅导体验法、心理测验法等方法,让大学生在各种教学方法讲课过程中进行对比和提炼心理健康知识,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实际能力,从而做到心理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

  四、课程评价体系建立

  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课程的实施和目标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所在的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性评价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考试加课程作业、心得体会等,但学生则希望这门课程不按照传统的考试考查方式来进行,原由有二:一是考试的方式会增加学业负担,二是这些评价方式不能真实地反映该课程的真实效果。

  就整个教学体系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可以从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及对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但是,考虑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专业特殊性,课程评价体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体验技能为核心,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性评价,并结合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总结性评价。

  具体评价内容包括:学习纪律情况、学习活动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团队合作情况、行为观察、成长记录、作品分析、策划心理健康活动、情境性测验等。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我反思性评价、团队成员互相性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还须具有真实性和情境性:一方面是根据学生在平时课堂学习、体验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是让大学生针对平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设计情境,或编写活动方案,根据大他们面对的心理冲突、人际危机或挑战时的反应以及所采取的问题解决策略及办法进行评价。

  五、教师队伍的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是“心与心沟通”的教育,该课程教学效果是否有效与任课教师的个人修养、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直接相关。就笔者所在高校情况反映,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专职教师缺乏,影响了课程建设质量和教学效果。为此,要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达到预设的课程目标,学校应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

  第一,加大心理学专业教师引进的力度。

  第二,严格把关校内心理健康教师选拔。校内心理健康教师选拔时,不仅要对试教者进行专业审核,还要考核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对于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教师,要让他们加强自我学习以了解学科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于非专业的任课教师,鼓励他们系统的学习心理学各大门类和心理健康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不断提高开展专业工作能力。此外,学校人事部门在招聘新老师时,将心理健康作为入职的必备条件;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也要适当的将工作扩宽到教师层面,对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测验和排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知识,确保教师不仅师德高尚、知识丰富,同时还要人格健全。

  参考文献:

  [1]薛长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10

  [2]黎凤环.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1(8)

  [3]陈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相关文章:

1.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3.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4.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改革探索与研究

5.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探索论文

6.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7.课程模式改革下的体育教育论文

8.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