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教育论文

时间:2020-08-27 19:28:28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探讨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对策。强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先进的教学理论为依据,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合理的教学评价为手段,调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拓宽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观和体育能力与习惯。

  1引言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世界各国纷纷掀起了教育改革的热潮,并把提高教师素质放在重要的地位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决定》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战备任务,明确指出推进素质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的任务,而且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和民族兴衰的一个系统工程。

  “素质教育,师范先行”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也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跨世纪园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现状问题分析

  绝大多数高师学生能够认识到师范院校开设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但高师学生普遍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有近半数的学生并不喜欢现行的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大多数学生喜欢参加体育课外活动,这反映出当前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存在脱节现象,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2.1体育教学思想偏颇

  我国幅原辽阔,各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人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决定了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指导思想上仍是重智育、轻体育,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身心需要,使得学校体育具有较大的强制性;学生有兴趣要学,没兴趣也要学,重视培养学生刻苦锻炼,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而忽略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

  2.2体育课程设置都是一个模式

  现行大纲中的规定教材,大都是竞技体育内容,把竞技体育项目看成是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忽视了那些场地、器材及相关条件要求不高,方便易行、具有广泛适应性和显著的促进身心健康效用的体育锻炼方式。

  按照高校体育大纲规定的教材和学时分配来看,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是比较困难的,要达到动作完全正确很难做到。此外的内容上与中学教材内容也有不必要的重复,使得教材广度有余,深度不足。其教学结果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大量的竞技训练,体育课成了“运动训练课”,这种枯燥乏味的模式教学,一定程度上成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负担,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局面。

  2.3体育成绩考核标准过于统一

  凡是体育大纲上的教材内容,在考核上考统一动作,订同一标准。这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必须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考核缺乏客观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脱离了学生实际,使体育教学形成了为达标而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教学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3对策与建议

  3.1更新体育教学观念.

  面向2l世纪,学校体育的改革应立足于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这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当今世界,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取决于各类人才的体能。没有健康的体能,就无法适应高效率、快节奏、竞争力强的现代生产和生活。因此,学校体育应以培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为中心,真正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要更新被动体育教学观为主动体育教学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但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善于引导他们充分理解和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教学全过程,即主动地自觉地体验体育教学中的真正快乐,对体育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动机要求,真正认识到体育活动的价值所在,通过合理的自我体育实践,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3.2拓宽高师公共体育课程培养目标

  3.2.1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培养新师资健康的身心观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培养新师资健康的身心观是高师公共体育改革的目标。素质教育是针对基础教育中的“应试教育”提出来的。“应试教育”是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在应试教育中,升学率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而升学率容易造成教育中的“短视功利现象”,在应试教育下,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非常严重。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的自身素质的教育活动,它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社会生存素质等6个方面的内容。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自从体育课程被纳入学校教育,它便以运动为手段,实践着“育体育心”,实现“育人“的目的。体育课程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教育方式,寓教于乐、发展情感、锻炼意志、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扩展学生的社会交往、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意识,造就受教育者的个性。体育对人的影响是直观和深刻的,同时体育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具有其它学科不具备的潜移默化的特殊教育功能。因此,懂体育、培养健康的身心观,对于“素质教育的新型师资”来讲非常重要。 3.2.2高师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新的培养目标模式

  据多项调查反映,全民健身运动宣传力度不够,缺乏社会体育辅导员。全民健身运动离“家喻户晓,人人参加”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高师学生是未来的教师,他们这种特定的未来职业,在社会生活中影响深远,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社会号召力。而高师院校具有培养体育专业师资的资质,因此完全具有开设社会体育指导员课程和培养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

  高师公共体育课程的最终目标,不能仅仅局限在培养一个身体健康、有终身体育能力的大学生,而应拓宽高师体育的培养目标。把“高素质的新型师资+全民健身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高师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新的培养目标模式。这不仅对于高师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具有实际的导向作用,而且,对于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无疑是最有力的支持。高师学生以这种双重的身份投入社会生活,不仅有益而且也非常急迫和必要。

  3.3高师体育课程教学的实践理论

  3.3.1主体教育

  近年来,主体教育理论成为教育理论界的热点。主体教育就是启发、发展、构建人的主体结构的教育。主体教育倡导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确立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发展学生的自学、自我教育能力。主体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是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主体教育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妥善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其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第三是帮助学生解决技术问题。

  体育课是寓教于乐的活动课,体育教学的意义是“精讲多练”,育体育人。主体教育理论是育人为本的理论,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对于高师学生、未来教师来讲,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尤其重要。因此,以主体教育理论作为高师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指导十分恰当。

  3.3.2吸引教育

  吸引教育是最近教育理论界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理论。所谓吸引教育是一种比喻,一种“研究的探索如何将学校建成令人向往的最吸引人的场所”的教育理论。是一种旨在探索在2l世纪学校教育的新型教育理论,现在引起欧美发达国家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并在众多学校广泛实践。

  把吸引教育这种新型的教育理论引进体育教育实践,是非常及时和难得的。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和倡导全民健身运动的大背景下,吸引教育的出现尤如”及时雨”,可以帮助广大体育教师明确应该如何行动起来,而不总是在“填鸭式”、“放羊式”或“半放羊式”之间长久地迷茫下去。我们主张以主体教育理论,结合吸引教育理论,共同指导高师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实践。

  3.4综合评定学生体育课成绩

  体育成绩考核评定是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在体育课程评价方面,世界许多国家侧重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只从最后的体育成绩来衡量体育教学,这种衡量没有实际意义。要注重从体育角度看待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的幅度,这就是体育过程评价。将两种评价结合起来是一种体育课程评价的一个发展趋势。

  3.5改善体育场馆设施条件,完善体育器材管理制度

  体育场馆设施是体育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硬件”条件,良好的运动环境和场馆设施能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增强教学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物质保证。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扩大招生,对体育场馆设施的需求量增大,因此,进一步改善体育场馆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完善体育器材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4小结

  高师公共体育改革必须把“高素质的新型师资+全民健身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高师公体课程改革新的培养目标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应以“主体教育理论”和“吸引教育理论”为理论指导,以“结果评价+过程评价”结合评定学生体育课成绩;同时不断完善体育器材管理制度,改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条件。

【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新课程有效体育教育论文

2.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3.管理学课程双语教学改革对策论文

4.课程模式改革下的体育教育论文

5.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的优化对策论文

6.试论《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教育论文

7.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教学分析论文

8.高等法学教育论文

9.农业高等院校MBA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优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