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素质培养与问题分析论文

时间:2020-08-17 19:54:26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大学语文素质培养与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语文兴趣危机的根源,提出了唤起学习语文热情的途径和方法是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应试向开放、由被动向主动、从知识到能力,以及从定向思维到发散思维转变的观点。

大学语文素质培养与问题分析论文

  关键词:大学语文;兴趣培养;主动学习

  语文是国语,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作为主课开设,按照正常推理,大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应该达到较高的程度,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大学生经过十二年语文课学习,应该培养起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积累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事实也并非这样。笔者通过对某高校工科一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发现50%以上的大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虽然语文基础较差,希望提高语文素养和读写能力,但不知从哪儿下手。因此,作为大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利用大学语文的平台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精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思考能力和感悟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想方设法打破对中学语文课的思维定势,激发大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一、寻根探源——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哪里去了

  从伢伢学语的孩子到踏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人们每天都在运用语言,学习语言。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大学生,之所以打怵学习语文,对学习语文课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长期应试教育的功利性抹杀了语文课本身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小学还好,从初中到高中,升学的压力,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使得中学语文教学往往忽视了语文课本身的特点,而是围绕中考、高考内容组织教学。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考什么题型就练什么题型。为了应试,有的中学不得不按照出题的概率和形式来学习语文,管它文学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都统统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成了学生死记硬背的枯燥材料。

  (二)多年语文教学的程式性取代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从小学、中学,甚至到大学,语文课教学的模式大体相同。从文字入手,学习生字新词,然后分析课文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通过什么表达什么”成了固定的理解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师生站在同一平面交流探讨的环节很少。学生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没有自己的观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主性就这样失去了。

  (三)教师思维方式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由于受教学目标要求和教育大环境影响,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多年,但落实在语文教学中,仍然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每篇文章的分析讲解上。没有站在文化的大背景上,从文化、文学发展的脉络和思维方式的角度去研究语文教学、实践语文教学。教师的思路和思维方式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以致于学生提起语文课脑海中就出现习字词,背课文情景,枯燥乏味。即使是抒写真情实感的作文课,也由于“三段论”、“微言大义”的束缚,蒙上了编造故事,东拼西凑的阴影。难怪有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在第一次自我介绍的习作中写到:“多年来,第一次可以自己做主写真实的情况和想法,真的`很兴奋”。

  二、对症下药——重唤大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自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对没有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不会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系统。而激发学生内部动机的首要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以“大学语文”为载体,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仅是大学语文课的关键,同时是大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中自觉提高文化素质和语文能力的必要条件。为兴趣而学,为应用而学,大学语文才能担负起传承人文教育的重任,大学语文才有发展前途。

  (一)由应试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

  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还学生想象的空间和独立思考的自由,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这是大学语文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课本来是丰富多彩的,字词句段,篇章结构是其形式,文化、风俗、思维方式,人情、冷暖、精神品位是其灵魂所在。只有将语文的本来面目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领悟,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文化、文学的感染力和语文课的实质,学生才能有兴趣学习语文。

  (二)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按照学习心理的一般规律,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跳一跳,摘桃子”,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有所收获。同样,语文课涉及的范围较广,提高听说读写能力非一日之功。目前,大学生,尤其是普通高等院校的理工科学生,不知道怎样提高语文水平。因此,大学语文课必须改变中学语文的教学模式,课内与课外结合,举一反三,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从发展的眼光教授大学语文。学生掌握了方法,领会了要点,才能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由传授知识向提高能力转变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某方面的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有需要才有兴趣,有成果才能巩固兴趣。刚刚步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怎样恰切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怎样在与人交往中受到尊重和欢迎,如何恰如其分地推销自己。学生一步入高校,首先发现的就是自理能力和语文能力的欠缺。培养文化素养、传承传统文化,大学语文责无旁贷,与此同时,还必须担负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应用语言文字,提高表达效果的重任。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确定能力本位思想,把培养语文能力作为大学语文的主线,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体验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效果,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逐步提高。

  (四)由定向思维向发散思维转变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不尽相同,大学生与中学生的主要区别在于大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愿望的增强。大学语文不是中学语文的延续,它的工具性逐渐淡化,而人文性、审美性和创造性是其主流。大学语文一定要成为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表达思想和观点的主阵地,创造机会,营造氛围,让学生表现和发挥,让学生体会到自我价值的提升。如《大学语文》(孙昕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诗歌单元的《山鬼》中的“山鬼”形象,小说单元《围城》(节选)中的人物形象,学生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只要能站在时代的背景上,能自圆其说,是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观点、都是应该认可的。而在习作中,也同样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写实情,只要大范围切题,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就是好的作文。

  大学语文任重道远。通过大学语文,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从想学、愿学、乐学,到有意识主动学习,就达到了开设大学语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志刚,李剑,何凌风.浅谈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14).

  [2]张奇.高等教育心理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大学语文素质培养与问题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1.逻辑学与素质培养

2.税收征管法与刑法衔接问题分析论文

3.关于基础医学教育与医学生科研素质培养论文

4.思想品德小论文:素质问题

5.教师心理素质与素质教育的论文

6.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分析论文

7.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

8.工商管理的热点问题分析与探讨论文

9.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