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改革

时间:2020-08-06 16:40:4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改革

  摘 要: 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理应是传递智慧火种,启迪学生思维创新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程,但是由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知识化、课堂生活的枯燥化,教学模式机械性化等现象,使得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望而生畏。因此,必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进行教学改革,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改革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教学改革;潜在的意义;主体性;个性化;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教学目的在于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最主要的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我国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育理念歪曲。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政治学科,哲学关心的是一些永恒的问题,即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道理,两者属于不同的层次,而高校就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混为一谈,这样哲学教学就变成为了政治学的附庸,严重的破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的教学理念,致使学生无法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原有的知识来建构自己的哲学思维。

  2. 教材体系陈旧。

  多年来,几百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千篇一律,体系僵化,陈旧过时。世界的客观面貌,人们的生活理想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和现实问题的时效性存在着较大反差,教材的程式化与学生的思想实际也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教材过于偏重原理方面,缺乏对当地人类生存状态和前途命运的关切和思考。

  3. 教学内容知识化。

  大多数学生指责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内容过于抽象,枯燥,无用,且与中学政治教材内容多有重复,而且一部分教师照本宣科,讲授知识枯燥无味,缺乏新颖性和吸引力,缺乏其深度和广度。这样的哲学教学内容,会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吗? 会提高人文素质吗? 会发挥潜在的意义吗?

  4. 教学方法单调。

  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过程中,仅仅是注重知识的传播和灌输,不注重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系统的知识,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差异性,不能促成教学相长,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个体。这种教学方法弱化了学生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形式化、表面化、被动化,对它的运用更是机械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5. 考核方式呆板。

  高校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课考核方式还是中心模式,单一呆板。仅仅以掌握知识的多少、考试分数的高低为评价标准。这种单调的考核方式势必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而不是对整个哲学知识体系,有个整体的理解,融会贯通。这种考核方式实际上是考核学生的记忆力和复述水平,并没有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标。

  6. 教师哲学功底和素养需要提高。

  现在高校的教师基本上是属于上课来,下课走,导致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关爱, 教师所拥有的知识陈旧,知识结构出现断层,理论功底不扎实,而且思想也变得比较浮躁,整体素质欠佳,而且在教学中不与时俱进,犯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错误,没有创新意识和个性化,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已;只注重教书而不注重育人,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在低水平上徘徊。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

  1. 转变教学理念,以真正哲学的方式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他的教学也应该是开放式的、民主式的,不应自我设限,自我封闭的。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一以真正的哲学的方式从事哲学教育和教学工作。哲学是一门特殊的学问,一开始就是智慧之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生命的灵魂,它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门,打开智慧的窗,因而我们应当从哲学的学科特点出发,挖掘哲学的博大智慧和精神。

  2. 选取科学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对哲学理论进行有效整合。

  使用合适的教材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考虑教科书体系的建构,与其追求“完美”,不如多思考对教育和教学而言的“适用”、“管用”和“好用”。而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越编越厚,而课时却越来越少,如何处理这一矛盾呢,关键在于理清基本脉络,抓住精神实质,精选教学内容,减少中学政治课与大学政治课的重复,构建主题突出、内容精练、层次分明的教材体系。

  3. 革新教学方式,呼唤有个性化的教师和课堂。

  从学生实际出发,视教学内容而定,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平等的过程,而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堂过于理性化、逻辑化、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因此,我们呼唤有个性化的课堂,期盼教师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标准中解放出来,不断创新和发现,成为一个有个性化和生活化的教师,使学生感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件快乐的事情,变“苦学”

  为“乐学”。

  4. 完善考核方式,积极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

  高校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评价,往往是以考试和分数来衡量学生,注重始终性评价而轻视形成性评价,重表面课程分数而忽视内在主体性人格。所以必须彻底改变以往马克思主义哲学那种考核方式,应该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

  5. 创建实践育人机制和实践育人基地。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真理都要学习自己获得,或者由他直接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创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由教师组织,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采取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实习等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握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投入力度和科研工作。

  一个专业能否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两个关键性因素:一是人才,二是充足的资金。充足的经费是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也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条件。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材在变,我们的教师自身也有随之发展进步。必须加强对哲学教学的科学研究工作。

  7. 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之间关系密切。秉承传统和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开展各种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哲学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