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教学法在“电工技能”教学中的探索

时间:2021-04-14 11:18:5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任务教学法在“电工技能”教学中的探索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根据电工专业对学生的技能要求,设计了详细的课程任务,并分别以电工技能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为实例,介绍了运用该教学法实施教学的过程。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 电工技能与实训 应用 
        电工技能与实训是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基础技能课。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要为学习者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鉴于这一思想,我们吸收了以“任务”为主线的教学改革思路,颠覆传统的“先懂后会”的模式,采用“先会后懂”的顺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
        一、课程设计
        教学开始之前,先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专业对于电工技能知识的需求,即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有哪些。根据职高生的培养目标,以及电子电工专业的技能要求,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可得该专业学生电工技能的要求入如表1所示:
        在得到表1之后,设计一些“任务”来包含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时,注意这样的几点:
        表1、本专业学生电工技能的要求 
         
        1.完整性。每一个任务尽量能独立地表现出一个完整的功能,能看到效果。
        2.实用性。任务尽可能取材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例子,有一定实用价值。
        3.趣味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任务尽可能有一定趣味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先进性。注意不要用到已淘汰的内容,尽可能结合目敖衔?把闹?丁?5.顺序性。即考虑知识的传承、衔接等,合理安排各任务的前后顺序及各任务包含的知识点。
        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设计者进行综合考虑。
        表2是完成的任务设计。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些任务已基本涵盖了表1所列的知识点、基本技能。
        二、课程实施
        确定了任务以后,进入实施阶段,实施中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强调“做中学”,通过动手制作,来掌握技能,学习相关知识,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带领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学习。
        以下通过一个例子——“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的接线与维修”,介绍一些具体的做法。
        表2、设计任务 
               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是学习电动机控制原理的入门电路,非常简单。教学时,先简单地描述下该电路的功能,让大家讨论下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类似的电路。刚开始时,大家可能不太敢发言,可以请平时比较调皮的同学先起头,调动课堂氛围,让大家兴奋起来。教师再总结大家的讨论结果,并引出实际生活中的这些例子,它的核心电路其实就是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把实际应用中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再让学生根据教师已经安装好的样板,进行安装和接线。接好以后,进行通电测试,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有开心的、有沮丧的,有问人的、有帮忙的。教师并不需要以维持教学纪律为由立即制止,可因势利导,分组进行讨论实际应用中曾碰到的问题。讨论时,借鉴创造学中的“奥斯本激励法”,给学生规定几点要求,如不考虑机械损坏等具体问题、不允许对别人的见解进行嘲笑和驳斥,可以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讨论时,老师不参与其中,把大家的意见都罗列在黑板上。然后,教师把接好的板子分成正常控制的和有故障的,由2-3个人一组进行查错和检测,找出故障原因,教师在旁个别指导或提示,也可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人为地设置故障,让学生观察现象。当学生经过努力找到故障后,会很有成就感,激发了潜在的学习激情。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检查电路故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引导学生通过书籍或网络途径查找:实际应用中,电动机的使用注意事项、安装工艺和排故技巧。
        这样的任务教学法,成功地实现了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的探索,在探索中掌握知识。
        三、课程反思
        通过教学改革,希望达到“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上课睡觉到下课不愿离去”的效果。通过实践,这种任务教学法有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情况与预期有很大差距,也存在不少问题。
        1.学习动力问题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总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即使教师采用了增加了“刺激强度”的方法,如布置学生安装指示灯和报警电路,分组进行,各组独立进行功能的创意设计,仍有部分同学的积极性不高,或者乱说一气,甚至煽动影响其它同学。虽然最后能在组员的带动下投入思考,但总的'来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与预期有差距,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外因,仅有外因不够,还要研究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因,才能根本上解决学习难的问题。
        2.非智力因素 
        教学改革中注意到了“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但强调程度不够,没有能够把这些因素贯穿于任务实施的整个过程。例如,制作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工具、器件放置进行严格要求,制作时桌面较为混乱,器材损耗严重,与工厂实际生产时有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