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时间:2022-12-09 21:20:3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自主 质疑 调查 合作

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论文摘要】本文力求从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出发,结合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研究与探索。通过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学生的调查访问,合作学习的进行,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学科为中心,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以知识掌握为终极目的,忽略了人的学习特性,教室成了学生静听教师宣讲规则的课堂。传统教学虽然在学习系统知识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书本,造成学生主体意识淡漠,创新精神差,给学生进一步发展带来障碍。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我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育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相遇问题”的教学,一是要求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观点,二是要求学会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前学的是一种物体的运动,而现在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有些学生对题中的术语如“同时…‘两地”“相对”“相遇”等的含义不明白,就会造成学习困难。本人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首先是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接着两车相对而行,直到相遇的全过程,并适时通过闪烁、发声等手段。让运动过程由“静”变“动”。同时鼓励同桌之间相互演示上述过程。使学生充分理解“同时”“两地”“相对”“相遇”的含义,为应用题的学习分散难点,扫清障碍。这种借助多媒体的教学,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地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让学生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从心底产生准备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会学”、“能学好”,从而逐步走向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搭建交流平台。激发学生大胆质疑

  质疑是指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鼓励学生从不敢提问题到敢于提问题,并逐步做到善于提问题,就要为学生建造民主的平台,从而使课堂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进而进发出创新的火花。

  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5/7和3/8大小比较时,一般教师教学往往把它们化为分母或分子相同的分数进行比较。我在上这课时,出示例题后,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然后汇报交流,出乎意料的是学生竟然得出了过小组讨论还得出了以下几种方法:(1)5/7超过一半,3/8不到一半,所以5/7大于3/8。(2)5/7有5个I/7,3/8由3个1/8,1/7大于1/8,5个1/7当然大于3个1/8。(3)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来比较它们的大小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想象、敢于创新。

  三、以生活问题分层指导,训练学生的思维

  生活问题是学生的认知思维的最佳导火线,利用好生活中学生所熟知的问题,可有效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思维。但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生活体验的不同,教师应当根据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优秀剩“吃”得好,让潜能生“吃”得饱。本人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上、中、下三层,其数量比为1:2:1,前后座按比例组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程要求,分别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自主学习,得到发展,争取进步。

    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几节课的教学或一时一事的教育就能达到的目的。只有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才维持性学习向自主创新学习的转变。

四、组织社会生活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调查能力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能对人产生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教师应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观察的素材,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和参与的机会,通过调查访问,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生活中存在数学问题,并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创造动手实践机会。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活动中感知,发现创造。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学的难点是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正确计算其面积。我在教学这一课,只为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一开始,出示“”,紧接着说:“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计算这种图形的面积,你能计算他的面积吗?”接着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算的?汇报时得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底×宽,一种是底X高。为此,教师没有做判断性的评价,而是让学生再一次自主学习,相互交流,渐渐悟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通过动眼、动口、动手、动脑,自己在活动中思索、领悟、发现、概括,找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促进了他们的自我发展。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相关文章:

试论从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谈自控能力的培养的论文06-04

试论从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谈自控能力的培养论文05-06

谈数学与素质教育的培养及养成08-22

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06-11

谈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05-30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08-22

也谈小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08-07

通过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08-20

也谈提高课堂效率08-07

谈建筑创作思维的培养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