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在体育教育中如何培养论文

时间:2023-03-10 01:59:25 教育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在体育教育中如何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个性心理品质,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繁荣发展的基本保证之一,也是体育教育任务的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已成为体育教育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而且必将对今后体育教学的展开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于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在体育教育中如何培养论文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育;心理品质;个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已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教育任务。个性心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因此,也必然渗透在体育教育之中。

  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个性心理品质,首先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繁荣发展的基本保证之一,由于遗传因素与社会影响,每个学生有着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他们的心理倾向,如:动机、兴趣、理想、能力以及世界观等各不相同,在体育教育中利用这些作动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必然有助于学生智力、体力、能力的健康的发展,成为国家中坚的高层次人才。其次是体育教育任务的需要。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人体活动能力,培养思想道德品质,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体育的认识态度与行为也不相同,这就需要根据其个性心理特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态度,掌握正确的体育知识技能,养成良好锻炼习惯,促进体质增强,完成体育教育任务。

  培养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应从兴趣、能力、性格和气质等方面入手。

  一、体育教育中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态度,这种态度导致积极探究某种事物,获得某种知识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倾向。在体育方面就是欲求掌握体育知识技能,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获得心理满足的意向,是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一种比较强烈的动力。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只有在体育活动中培养,所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体育教育过程中首先要重视的教育环节。

  (一)由直接性到间接性

  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开始往往被活动中的某些现象所吸引,处于兴趣的萌发状态是直接的,随着知识技能学习的深入,学习主动性增强,逐渐认识到体育活动的意义及其对自身的效果和社会价值,此时由直接兴趣转为较高层次的间接兴趣。

  (二)由易性变到稳定性

  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处于萌发状态时,由于缺乏自己的理想,信念联系,所以容易改变,这样的兴趣是没有积极意义的。在体育教育中教师要使兴趣真正成为学生积极活动的推动力,驱使学生自觉的积极的学习,克服各种困难,以达到目的,这就是兴趣的稳定.

  (三)由可塑性到可控性

  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受后天影响形成的,因此它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加以改变,这就是体育兴趣的可塑性,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师有目的和方法地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引导和控制在体育所期望的目标内。

  那么兴趣的性质又是什么?是教育手段?还是目的?兴趣在某种情况下的确有一定的目的性,有时人们为了满足某种兴趣要求而参加体育活动,但这是相对的,从教育的角度看,兴趣只是用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这是绝对的。人的心里动力结构是: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这是一个系统发展过程,兴趣处在系统的较底层次,如果把兴趣当作体育教育的目的,那就会妨碍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也会限制恶劣个性心理的充分发展。

  二、体育教育中的能力培养

  能力反映一个人的活动水平,在体育教育中就是培养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技能,锻炼身体,调节心理的本领,它是体育教育取得效益的绝对性条件。体育能力是一般能力,是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联系而发展起来的。这是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能力,身体锻炼的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和体育活动组织能力。这些能力的强弱,不仅直接关系到当前体育教育的成败,而且对一个人的体育生涯有着深远的意义,体育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其他一般能力的发展,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从体育教育方面得到良好发展,这是体育在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肩负的使命,也是培养现代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体育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要明确智育与能力两者之间的联系,智力用于认识活动,而能力用于实际活动,两者虽有区别,但二者在活动中又是统一的,在体育中掌握知识技能离不开认识活动,然后经过实际联系才能完成,所以发展智力,有利于提高体育能力,而体育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促进智力的发展;(二)是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知识技能是人类认识经验的总结和活动方式,二者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没有知识技能,能力就失去了表现依据,没有一定能力,接受知识技能也成了难事,在体育实践过程中,能力的培养比知识技能的掌握慢,这是因为知识技能不是能力,从知识技能的获得到具备能力,还会有一个转化过程,也就是实践。因此,在体育教育中不能忽视知识技能教育,更要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三)身体素质与能力。身体素质是人在解剖生理方面的特点,如速度,灵敏,耐力,力量,柔韧性这是体育能力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身体素质不等于能力,它只是提供了条件,只有经过教师的引导和有目的的练习,才能发展能力,加上运动技术和技能,心理,环境等因素,才能使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在体育教育中不能仅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还要重视培养能力的基本条件——身体。

  三、体育教育中性和气质的培养

  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在体育活动中表现最明显的是性格和气质。在体育活动中的态度行为方式以及心理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性格和气质。性格决定人的活动态度,气质表现人的风格,二者又相互影响的作用。在体育活动中要把二者结合起来,相互为用,以培养良好的性格和气质。

  性格的培养应根据其特征来进行。大体可分为外相与内向两类。外向学生的性格,在体育活动中表现为积极热情,好动,但容易出现粗暴,大意等不足。内向学生的性格,表现为沉着,冷静,细微,但容易出现冷淡,孤僻,脆弱等缺点。在体育教育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特征,以便在一定程度上预见其行为,从而作到“有的放矢”这对于以学生为工作对象的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感情和活动的速度方面的心理特征。一般对气质归纳有四种基本类型,在体育教育中要根据不同类型,施以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对于活泼,好动,灵活,可塑性强,又缺乏毅力,容易变化,相当于多血质的学生,教师应注意引导他们向稳健,持重方面发展,给他们在锻炼中耐心,专心,保持兴趣稳定,注意力集中持久。对于行动迟缓,有惰性,稳重比较沉着,缺乏生气,相当于粘液质的学生,教师应引导他们向热情,活泼,敏捷方面发展,多给学生安排灵巧,容易激发热情的活动,如跳跃,球类等,要求他们在锻炼中自我激发,情绪开朗。对于精力旺盛,容易兴奋,却自制力差,易冲动,相当于胆汁质的学生要多给与平稳,安静,放松的活动,如太极拳,韵律操等活动。对于在活动中表现谨慎,敏感,反应迟钝,适应能力较差相当于忧郁质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简易的非激烈竞争型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向谨慎而不孤僻,小心而不怯弱的方面发展。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和消极方面,不能把某一类型气质评定好,另一类评定差,气质只是反映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四种基本类型,气质在生活和活动条件影响下,可以得到改变,他们往往根据所受到的影响,所受的教育为转移。

  性格和气质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气质即不能决定人的整个性格,也不能预见个别性格特征,在任何一种气质类型基础上,通过各种教育和练习,都可以形成对社会有用的价值性格特征。

  体育教育中个性发展的任务,就在于利用其积极的一面,克服消极的一面,形成良好的性格,提高人的社会价值,这已是体育教育应担负的功能。

【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在体育教育中如何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04-28

体育教学中如何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05-07

浅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05-18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论文04-14

论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08-18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精选10篇)09-13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论文06-07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论文06-05

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研究05-09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