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科医学特点与临床案例分解

时间:2020-08-24 17:11:31 职称论文 我要投稿

口腔颌面科医学特点与临床案例分解

  1、口腔颌面部外科特点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上接颅脑,下连颈部,为呼吸道和消化道起端。颌面部骨骼及腔窦较多,有牙附着于颌骨上,口内有舌;面部有表晴肌及面神经;还有颞下颌关节和唾液腺;它们行使着表情、言语、咀嚼、吞咽及呼吸等功能。由于血运丰富,伤后出血较多,易形成血肿;组织水肿反应快而重,如口底、舌根或下颌下等部位损伤,可因水肿、血肿而影响呼吸道通畅,甚至引起窒息 另一方面,由于血运丰富,组织抗感染与再生修复能力较强,创口易于愈合;因此,清创术中应尽量保留组织,减少缺损,争取初期缝合。

  颌面损伤时常伴有牙齿损伤,折断的牙碎片还可向邻近组织内飞散,增加组织的损伤,并可将牙石和细菌等带入深层组织,引起创口感染。颌骨骨折线上的牙偶尔导致骨创感染,影响骨折的愈合。而骨折移位时,又可引起牙齿的移位和咬合关系错乱,这又是诊断颌骨骨折的主要体征。在治疗颌骨骨折时,常需利用牙来作结扎固定。

  2、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分类和治疗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根据损伤原因和伤情的不同可分为擦伤、挫伤、切割伤、刺伤、挫裂伤、咬伤及火器伤等。各类损伤的临床症状和处理方法也各有其特点。

  2.1 擦伤。擦伤多发生于颌面部较为突出的部位 皮肤表层破损,创面常附着泥沙或其他异物,有点状或少量出血。由于皮肤感觉神经末梢暴露,痛感明显。其临床特点为皮肤的基底层仍存在,所以皮肤组织可自行修复受损的表皮。

  治疗:消毒、清洗创面。可用无菌凡士林纱布覆盖,或任其干燥结痂,自行愈合。需要注意的.是清创要尽可能彻底,以避免异物性色素沉积。

  2. 2 挫伤。挫伤是皮下及深部组织遭受外力的挤压损伤而无开放性伤口。伤区的小血管和淋巴管破裂。导致组织内渗血形成淤斑。甚至发生血肿。主要特点是局部皮肤变色、肿胀和疼痛。

  治疗:主要是止血、止疼、预防感染、促进血肿吸收和恢复功能。早期可用冷敷和加压包扎止血。如血肿较大,可在无菌条件下用粗针头将淤血抽出,然后加压包扎。后期采用热敷、理疗或中药外敷,促进血肿吸收及消散。血肿如有感染。应予切开,清除脓液及腐`的血凝块,建立引流。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3 裂伤。软组织受到较大的外力时,皮肤、皮下及深层软组织裂开,创缘不整齐。当深层组织发生挫伤的同时,伴有皮肤裂开称为挫裂伤。

  治疗:早期行清创术,止血,修整创缘,严密分层缝合创口。

  并留置引流条。

  2.4 刺、割伤。刺伤的创口小而伤道深,多为盲管伤。刺人物可将砂土和细菌带人伤口深处。切割伤的创缘整齐,伤及大血管时可大量出血,如切断面神经则发生面瘫。

  治疗:刺、割伤的治疗应早期行外科清创术,注意清除残留在深层组织中的异物,避免继发性感染的发生。同时由于颌面部要结构较多,清创时应注意探查面神经分支和腮腺导管有无断裂,防止漏诊。

  3、口腔颌面部损伤临床案例分析

  3.1 咬肌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案。感染来源:牙源性感染(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下磨牙根尖周炎,牙槽脓肿等)。

  临床表现: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压痛和严重张口受限。局部疼痛,凹陷性水肿,但无波动感。扩散与蔓延途径:下颌升支边缘性骨髓炎;颊间隙感染;翼颌、颞下、颗间隙感染;腮腺脓肿。

  治疗要点:全身抗感染,脓肿成熟后则行切开引流术,术中探查骨面。切开引流部位,口内途径:由翼下颌皱襞稍外侧切开,因此临床少用;口外途径:下颌角下缘下1~ 2cm,长5~7cm,弧形切口。

  3.2 急性化脓性冠周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智齿(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治疗不及时或不妥当时,发展加重形成脓肿,以下颁多见。临床表现:局部胀痛不适,有自发性跳痛并可放射至耳颞区。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白细胞总数升高等。查体见面下分肿胀,伴张口受限。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冠周软组织红肿、糜烂、触痛,盲袋内有脓性分泌物;炎症可波及咽侧和扁桃体;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冠周脓肿可局部扩散形成磨牙后区骨膜下脓肿。

  治疗原则:全身与局部并重。全身应用抗生素,全身症状重者考虑必要的对症和支持治疗。局部应立即切开引流,并以1~ 3 HzOz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保持口腔卫生,给予漱口剂。

  急性炎症控制后应及时拔除阻生牙或行龈瓣切除,伴有颊瘘者应同时行瘘道搔刮。

  3. 3 颌面部软组织清创术的手术步骤和注意事项。

  3.3.1 冲洗创口:采用机械冲洗的方法清除创口内的细菌。先用纱布盖住创口,用肥皂水和生理盐水洗净创口四周的皮肤,然后在麻醉下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刨口,同时用纱布反复擦洗,尽量清除创口内的泥沙等异物。

  3.3.2 清理创口:对创口周围皮肤消毒、铺巾,彻底去除异物,然后清理创口边缘及内部,原则上尽可能保留颌面部组织,一般仅去除确已坏死的组织。

  3.3.3 缝合:由于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只要刨口无明显化脓感染或组织坏死,在充分清创之后,仍可严密缝合;如果估计可能发生感染,可在创口内放置引流物;如果已明显感染,则不应缝合,应局部湿敷,以后再行处理。如果创口与腔窦相通,应先关闭腔窦内创口,再关闭肌层,最后关闭皮肤创口。如有组织缺损,可进行邻近转瓣或植皮修复,也可采用定向拉拢缝合。

【口腔颌面科医学特点与临床案例分解】相关文章:

1.口腔颌面部骨折临床研究论文

2.口腔执业医师考点:颌面外科技术

3.口腔执业医师《口腔颌面外科学》复习思路

4.口腔执业医师《口腔颌面外科学》复习思路

5.口腔执业医师考点:颌骨骨折临床表现

6.2017口腔助理医师考试《口腔颌面外科学》试题

7.口腔科临床中口腔保健作用论文

8.2016口腔助理医师《口腔颌面外科学》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