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片法与培养发酵法检测大肠菌群结果对比分析

时间:2022-11-20 03:02:14 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纸片法与培养发酵法检测大肠菌群结果对比分析

关键词:纸片法;大肠菌群;灵敏度;特异度 

  摘要:目的 探讨改进纸片法检测大肠菌群的判断标准。 方法 对纸片法检测大肠菌群的纸片反应结果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后,将纸片以无菌操作转入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中,用发酵法来证实其大肠菌群的阴阳性结果,再作分析。 结果 按GB14934-94判断纸片法大肠菌群的阴阳性,其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99.2%;若按作者提出的标准进行判断,其灵敏度为97.9%,特异度为90.3%。二者比较灵敏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消毒剂的残留可能是导致纸片法结果判断出偏差的主要原因。 结论 据本实验结果分析,建议改进和完善纸片法大肠菌群的判断标准,以更准确地反映大肠菌群检出的真实情况。
    
  关键词:纸片法;大肠菌群;灵敏度;特异度
    
  Comparison of results of slip method with culture ferment method in detection of E.coli.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slip method with culture ferment method in the detection of E.coli and for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judgment of detection results. Methods Slip method was used for monitoring the contamination status of cooking uten-sils and the slips were put into lactose bile salts broth tubes for confirmation of the detection results by using ferment method.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Based on the judgment standard of GB14934-94,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slip method were73.3%and99.2%respectively.But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based on the standard proposed by the author,97.9%and90.3%,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of the sensitivities was significant(P<0.05),and the main cause of dif-ference in judgment of the results was the residual of the disinfectant. Conclusion Thu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tandard for judg-ment of results in detection of E.coli be modified so a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etection.
  Key words:Slip method;E.coli;Specificity;Sensitivity
       
  纸片法检测大肠菌群(简称纸片法,下同),1994年被正式列入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的国家标准 [1] (下称国标或GB)。随后,纸片法被各级疾病控制中心卫生广泛使用,它以、方便、快捷等优点给现场监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但节省了大量、物力,而且还扩大监测覆盖面提供了技术保障。但在这几年的实践经验中,发现在纸片法的结果观察中出现许多与国标中明示的结果判断不一致的情况。为此,于2004年1~6月间对江门市区餐具、茶具监测的581份标本采用纸片法和培养发酵法(下称发酵法)进行大肠菌群检测平行对比实验研究,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与方法
    
  1.1 材料 大肠菌群纸片由深圳市博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乳糖胆盐发酵液、乳糖复发酵液、伊红美蓝培养基(EMB)和革兰氏染液均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以上培养基和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试验样品包括碗、盘、筷、汤匙等餐具,均来源于我市各大中小型餐厅。
     
  1.2 方法
    
  1.2.1 纸片法 按GB14934-94 [1] 在现场以随机抽取准备使用的各类餐具两件,每件贴纸片两张,每张纸片面积25cm2(5cmⅩ5cm),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润大肠菌群检测纸片后,立即贴于餐具内侧表面,筷子以5只为一件样品,将筷子进口端抹拭湿润的纸片两张30s后取下,置于无菌塑料袋内,将采样后的大肠菌群纸片置37℃24h后进行观察,按GB14934-94判断结果,即纸片变黄并呈红色斑点(A)或纸片变黄并片状红晕者(B)均为阳性;纸片呈紫蓝色未变黄均为阴性,并详细记录结果。
    
  1.2.2 发酵法 把所有培养后的纸片以无菌操作转入装有10ml乳糖胆盐发酵液的试管中,置37℃24h,凡产酸产气者转种EMB,置37℃24h,对平板上可疑大肠菌群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为G-无芽胞杆菌,复发酵产酸产气者判为大肠菌群阳性。
  2 结果
    
  2.1 纸片法与发酵法检测餐具大肠菌群对比结果,见表1。
  2.2 按现行国标方法进行判断,表1中的A+B项均为大肠菌群阳性,其余判为阴性。A+B项经发酵法证实阳性数为244(124+120),假阳性数为2;而C+D+E中证实真阴性数为246,假阴性数(即真阳性数)为89(23+59+7)。以发酵法为经典标准法去检验纸片法,则纸片法的灵敏度为73.3%[244/(244+89)],特异度为99.2%[246/(246+2)]。纸片法的阳性实验预测值为99.2%[244/(244+2)],阴性实验预测值为73.4%[246/(246+89)]。


    
  表1 纸片法与发酵法检测餐具大肠菌群结果对比(略)
   
  2.3 若将A+B+C+D项均判为阳性,而只将E项判为阴性,则发酵法证实阳性数为326(124+120+23+59),假阳性数为24(126-124+81-59);证实阴性数为224(231-7),假阴性数为7。那么纸片法灵敏度为97.9%[326/(326+7)],特异度为90.3%[224/(224+24)],阳性实验预测值为93.1%[326/(326+24)],阴性实验预测值为97.0%[224/(224+7)]。
   
  2.4 纸片法两种判断结果标准比较 按现行国标判断结果与按作者提出以上“2.3”中的方法判断结果相比较,经χ 2 检验,有显著性差异(χ 2 =4.18,P<0.05),其特异度无显著性差异(χ 2 =0.38,P>0.05),其阳性实验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χ 2 =0.19,P>0.05),其阴性试验预测值也无显著性差异(χ 2 =3.18,P>0.05)。
  3 讨论
   
  纸片法列入餐(饮)具消毒监测的国标后 [1] ,有很多人将纸片法与发酵法进行了对比研究 [2] 。随后又有人将其延伸到其它样品的检测中 [3] 。在这些研究中,其结果的判断都沿用GB14934-94的判断标准。在标准中共列出了3种纸片变化情形,即纸片保持紫蓝色不变;纸片变黄并在黄色背景上呈现红色斑点;纸片变黄并在黄色背景上呈现片状红晕。第一种情形判为大肠菌群阴性,后两种情形判为阳性。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这三种情形之外的反应现象。即纸片未变黄,在紫蓝色背景上呈现数个红斑或片状红晕。当遇到这些情形时,按国标的判断标准就无所适从,但也只好判为阴性。本文实验研究结果分析认为这些情形也应判为阳性。
   
  纸片法检测餐(饮)具大肠菌群时,按国标判断结果时,其灵敏度仅73.3%,阴性试验预测值仅为73.4%,表明有大量大肠菌群阳性结果被遗漏。而按作者提出的标准判断时,灵敏度可达到97.9%,阴性试验预测值可达到97.0%,与国标法比较有很大的提高,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其特异度(90.3%)与国标法(99.2%),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采用作者提出的判断标准能更准确地反映客观情况。
   
  从理论上讲,大肠菌群呈阳性时发酵乳糖产酸,pH下降,纸片应变黄。而实践中经常碰到未变黄的情况,我们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检测样品上残留消毒剂的影响,也有人认为 [4] 与纸片基质偏碱有关,这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中国预防科学院标准处编.食品卫生国家标准汇编(3)GB14934-9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101.
   
  [2]梁小莲,吕秋莎.大肠菌群纸片与培养发酵法检测食具消毒效果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1,(11):272.
   
  [3]傅宜方,关碧玮,卢国钧,等.两种食品霉菌及酵母菌记数检验方法的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0,(10):114.
   
  [4]余淑冰,梁景涛,陈淑玲.检测大肠菌纸片可疑结果的实验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4,4(4):618~619.

【纸片法与培养发酵法检测大肠菌群结果对比分析】相关文章:

法与正义06-05

我国新婚姻法的优点与缺点分析09-17

主观自然法05-11

国际投资法的演进06-08

“结果加重犯”学说的本质分析06-06

复数法益下的被害人同意-“上风法益说”之提倡06-03

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与文学批评关系探讨05-03

日本破产法改革概要06-02

引入判例法 促进司法改革06-01

国际经济法的渊源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