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词汇及表达式的语法化倾向

时间:2023-03-14 04:19:19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网络词汇及表达式的语法化倾向

  摘要: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得网络词汇及与之相应的语法表达形式传播迅速并不断发展更新,同时也使语言得以丰富。然而随着语境的改变和使用频率的增加,许多词汇在词性和词义上发生转变。该文以“暴”系词汇入手,浅析其语法化现象及其动因。

  关键词:网络词汇;语法化;“暴”

  “‘语法化’( grammaticalization ) 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中国传统的语言学称之为‘实词虚化’。”(沈家煊 1994: 17)“早在13世纪,元朝人周伯琦在《六书证伪》中说‘大抵古人之制字,皆从事物上起。今之虚字,皆古之实字。’”(王素珍 2007: 29)“一般来说,语法化现象至少包括以下三种情况:实词虚化、句法化现象、词汇化现象。”(刘绍忠、张平 2004: 43)

  在网络话语类型中,一些词汇如“暴”、“超”、“狂”、“巨”等似乎都有实词虚化的倾向。本文以“暴”字为例来解释这一现象。

  1、“暴”之语法化现象

  1.1 “暴”的起源

  《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暴”字。 暴,也,从日出米。段玉裁注:“日出而竦手举米晒之。合四字会意”。这说明“暴”字的本义是“晒”,读作“pù(四声)”。例如:

  (1)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孟子.告之上》)

  (2)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孟子.滕文公上》)

  (3)冬曝其日,夏濯其泉。(陶潜《自祭文》)

  例(3)中为“曝”为“暴”后来的义项。但“暴”字作为“晒”的意义并未消失。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曾有言:“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这时的“暴”字已经与“晒”字连用。

  1.2“暴”的语义和语法功能

  根据《辞海》等字典的解释,自春秋时期至今,“暴”有以下义项:

  (1)动词

  1)糟蹋,损害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孟子.离娄上》)

  2)暴露

  暴之於民,而民受之。(《孟子》)

  3)欺凌

  忠不可暴,信不可犯。(《国语》)

  4)侵害

  雪霜风雨雷雹暴其外,于是乃知架巢空穴。(《贞符》)

  5)轻慢

  何其暴而不敬也?(《吕氏春秋》)

  6)空手搏击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诗.小雅》)

  7)劫夺

  回纥恃旧勋,每入朝,所在暴钞。(《新唐书》)

  8)突出出来

  急得头上的青筋都暴出来了。

  (2)形容词

  1)突然而猛烈的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2)脾气过分急躁的

  为我平生性子暴躁,路见不平,便与人厮打。(《伍员吹箫》)

  3)凶恶残暴的

  其次赏贤而罚暴。(《淮南子.主术训》)

  4)巨大的

  暴利

  5)短促的

  何殷周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大戴礼记.保博》)

  6)快速的

  人言风怒未渠央,我观暴忽势不长。(《秋夜周中诗》)

  7)突起的

  财货浑浑如泉源,汸汸如海河,暴暴如丘山。(《荀子.强国》)

  (3)副词

  1)突然

  今暴得大名,不详。(《史记.项羽本记》)

  2)残酷地

  檄取畿内尝负逆人赀者,暴敛之以佐费。(《新唐书》)

  3)急切地

  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荀子.强国》)

  4)过度地,过分

  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诚,不如师婢之指挥。(《颜氏家训.序致》)

  众皆尤其暴谑。不数日,钦圣抱疾而卒。(《司马温公诗话》)

  (4)名词

  1)古代行政单位名称,方六里之地为暴。又为古代居民点名称,五十家为暴。

  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命之曰聚。(《管子》)

  2)古地名,今河南省原阳县西

  公子遂会伊雒戎,盟于暴。(《春秋》)

  3)晴天骤起的大风

  日出而风谓之暴。(《尔雅.释天》)

  4)沙尘暴

  由以上用例可知,“暴”字大部分情况下都作实义词,只有在《颜氏家训》“禁童子之暴谑”中它作了类似于程度副词的成分,《新华大字典》上解释“暴谑”为“戏谑过度”。然而在“众皆尤其暴谑”中,“暴谑”前面加了“尤其”二字,说明“暴”没有单独作为程度副词使用。据此尚不能判断“暴”字有虚化为程度副词的倾向。

  2、“暴”之语法化讨论

  随着网络的兴起,“暴”字的频繁使用且其用法是以往所未见的。最初“暴”字以“暴寒”一词出现在网络上。“寒”在网络上是“惊叹”之意,那么“暴寒”就是“十分惊叹”。显然,这里的“暴”只能作程度副词来理解。这是否意味着“暴”字又有了虚化为程度副词的倾向?

  根据百度搜索与“暴”字相关的词语,其中作为“暴冷”来用的有“暴冷门”的意思,也有一部分是气象方面的术语,由句义判断,应该是“突然变冷”的意思,也就是说“暴冷”是作为副词“突然”而非“很”来用的。例如:南方暴冷北方无雪,专家揭秘今冬为何又冷又干。在日志或论坛上也有很多网民说“今天暴冷”或“暴冷的一天”,笔者不认为它们都表示“突然变冷”的意思。首先,网民并非都知道“暴冷”有作为气象术语的含义;其次,假使网民知道有这层含义,那么可以推断出网民使用“暴冷的一天”是表达“突然变冷的一天”,这样的表达不是很别扭吗?再者即使网民有表达“突然变冷”的意思,不可否认的是这“突然变冷的一天”同样也是非常冷的,也就是说,在这些句子里,“暴冷”有表示冷的程度之义。此外,在另一个例子里,“暴”完全作为程度副词使用。如“暴冷的笑话”,这里的“暴”字显然是修饰“冷”的,大概只能作“很”或“非常”理解了。

  “暴冷”尚待商榷,那么根据百度搜索结果,有关“暴热”的条目多达182,000个,略举数例:

  (1)最近暴热的一个关于房产的笑话。

  (2)暴热的七夕。

  (3)2006年暴热的夏天。

  (4)4月刚过,休斯顿就开始暴热了。

  第一句中的“暴”可以作“突然”解,也可以作“很、非常”解,至于是哪种意思大概只有写这句话的人知道。而第二句可以作“突然热起来的七夕”解的话,那么第三句难道是“2006年突然热起来的夏天”?最后一句“暴”字也应当作“很”来解,如果当“突然”解的话,与前面的副词“开始”便产生矛盾。

  3、“暴”字的语法化动因

  所谓动因指的是一个实词或结构式在语法化发生时所处的条件,这些条件是影响语法化发生的可能性因素,包括语言间的影响,语言之间的接触,语境条件,重复机制等。而“暴”字的语法化动因主要是语境条件和重复机制。

  3.1 语境条件

  网络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媒介,同时也是一个广阔的虚拟世界,在这里世界不同地区的人可以在一个聊天室里谈话,也可以就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时间发表意见或查看别人的见解。正是在这种特殊的语用环境中,人们企图通过网络这种快速直接的交际工具表达自己的状态,愿意寻求更多、更新、更形象的方式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这种自由且求新求异的心态便成为了推动网络语言不断更新的动力,也为网络语言的使用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语境。

  3.2 重复机制

  语言频率的高低是由重复的频度造成的,而重复会导致一个语言项发生语法化。Haiman认为,语法由于话语在时间中不断重复而发生变化。重复可以导致形式发生弱化,也可以独立地使意义变得虚化。在不断使用的刺激下,语法化义项在意义上变得愈加抽象且具有泛化性,其适应性就越来越广,使用频率也随之增高。“暴”作为程度副词的使用也离不开重复机制。除了“暴冷”、“暴热”两个词之外,还有“暴傻”、“暴可爱”、“暴高”、“暴少”、“暴美”、“暴远”等。这些“暴”字都只能作为程度副词“很”、“非常”来理解。

  4、结语

  “认知语言学认为,自然语言作为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它在本质上是人类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并通过心智活动将感知到的外在现实加以概念化,并将其编码的结果。语法化作为人类语言发展演变的一种现象,也反映这样一种情形。任何一种语法化的发生,都是人类认知发生改变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法化其实也就是人类认知域发生了改变。因为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这些语言单位可以发生某些功能的转变时,语法化才有可能发生。”(刘绍忠、唐建军 2007: 85)这段话是对认知观中语法化的精辟解读。“暴”字的语法化倾向说明人们对“暴”字的认识在发生着变化:由不作程度副词到作程度副词。但是这种语法化倾向最终能否走出网络为全体汉语言使用者所接受还要经过“语用”的固化:即该语言是否能出现足够多的次数从而成为一种习惯和规约。因此,“暴”字作为程度副词是否可以被固化并成为规约性语言的一部分还需密切关注其未来的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1、许慎,段玉裁.说文解字[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颜推之.颜氏家训[M].武昌:湖北辞书出版社,2007.

  3、夏征农.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4、新华大字典编委会.新华大字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网络词汇及表达式的语法化倾向】相关文章:

钢琴教学网络信息化改革探究论文04-26

谈英语语法教学的几种误解08-22

试述计算机网络故障管理智能化06-09

我国公路工程建设实现网络化管理的必然趋势06-01

对无源光网络技术在电力配网自动化通信中的应用研究08-12

20世纪西方的主要语法学派的发展研究05-24

LED农业智能化与光通讯智能化05-01

英语词汇记忆方法初探05-20

哲学化-管理的最高境界06-04

试论人的生态化问题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