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力资本差异的成因探析

时间:2020-09-13 09:44:16 硕士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大学生人力资本差异的成因探析

  摘要: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大学教育更是人力资本投资最关键的时期,人力资本中知识和技能的形成主要是在大学期间完成的。大学生人力资本显性投资差异不大,既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也包括家庭对教育经费的投资,但是凝结于大学生个体中的人力资本价值却有很大差异。文章就大学生人力资本差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论述了隐性人力资本投资对人力资本价值的显著作用,并提出对加强大学生人力资本隐性投资的建议。

大学生人力资本差异的成因探析

  关键词:隐性;人力资本;投资成本

  一、引言

  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经过教育和培训等投资后,人力资源才具有了知识和技能,才具有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但是目前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显性投资耗费的研究,隐性人力资本投资因素却被忽视,而实际上隐性人力资本投资正是造成大学生人力资本差异拉大的主要原因。在同一所高校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他们接受同等专业知识教育,接受同样的文化熏陶,学杂费、住宿费、生活费等显性教育成本相差不大,然而他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时间的不同。使得隐性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差异非常大,最终造成凝结于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差异非常大,为大学生的择业就业直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的形式

  人力资本投资是通过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使人力资源载体掌握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具有经济意义的生产能力的活动。投资成本即投资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的成本。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及包括显性投资成本和隐性投资成本两种形式。

  (一)显性人力资本投资成本

  大学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的途径,国家和家庭都是大学教育的投资主体。显性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是可以直接计量或通过换算计量的成本,也是评估人力资本投资时最显而易见的成本。国家对大学教育的投资以及家庭对大学生的投资,都构成了显性的投资成本。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成为人力资本生产投资的宏观主体。国家投资具有非功利性和福利性,以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全民素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总目标。国家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对象不是针对个人的,而是面向群体人力资本。国家也是大学教育的主要投资主体,培养大学生人力资本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为社会输送所需的各行各业人才。国家提出要优先保证人力资本投资,我国《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至少应达到4%。国家对大学生人力资本的投资主要在于高校的校园建设、图书馆建设、校园师资以及其他公共教育支出方面。《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央和地方财政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共计21242.10亿元,占到了总的国家财政支出的16.86%。201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计18586.70亿元,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共计4023.50亿元。按照2011年约2473万的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本科和专科在校生人数粗略测算,国家对于高等教育投资的经费人均每年约为16270元。

  由于大学生个体还没有参与社会生产,无法通过劳动获得经济报酬,其家庭就成为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的另一投资主体。家庭承担着大学生大学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学杂费及生活费开支。一般保障大学生一年学习的基本学杂费和生活费加起来基本都超过了10000元。根据对100名南京晓庄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调查,江苏省公办高校每学年本科普通类学生4600元,住宿费1200元到1500元不等,学杂费书本费1000元左右,生活费每月600元到1500元不等。除此之外,大学生还有很多为了增强就业的竞争能力,考取各类证书的报名费、培训费以及书本费人均达500元。而这些费用都由家庭负担。

  (二)隐性人力资本投资成本

  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价值就是获得该人力资本的所有耗费的投资成本和机会成本之和。而舒尔茨在计算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时主要从可计量的直接投资角度考虑,尽管也考虑了机会成本,却忽略了隐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成本。

  隐性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是指大学生个体的自我投资成本,包括大学生在接受教育和知识的过程中所花费的精神成本、精力成本、时间成本等,这些成本不能直接量化,确是影响着人力资本价值形成的关键因素。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具有特殊性,其被投资对象即接受教育的大学生,他们是具有一定知识的个体,他们有再学习知识的基础,有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有将所学知识吸收内化的意愿。所以大学生越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就越能够将知识和技能迅速内化为自己的素质与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术,人力资本价值就越大。如果被投资的大学生并不配合接受教育的过程,屏蔽和阻断来自外界的教育信息,国家和家庭的所有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几乎为零,人力资本价值的增量也非常微小。只有在被投资对象主动配合,愿意接受教育的情况下,人力资本投资才能够取得预期效果。而且被投资对象主动接受教育所花费的精神成本、精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等越大。人力资本价值越大。

  三、大学生人力资本差异的表现

  大学教育的结果是输出了具有不同人力资本价值的大学生,尽管教育投资的过程和形式以及显性投资成本相同或相似,但是所产出的大学生人力资本差异非常大。大学生人力资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差异

  知识是大学生人力资本的主要构成要素,大学生求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取通识性知识和专业知识。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沉迷于打游戏。无法自我管理,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几乎为零,所能学到的知识也很少。而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踏踏实实学习,主动消化知识,专业知识非常扎实。为进一步的学习深造或工作都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知识可以通过学习期间的课程成绩表现出来,而知识差异也是影响今后大学生工作能力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专业知识。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很难胜任工作。

  (二)技能差异

  技能是训练的结果,大学生在读书期间,通过实训、实操等实训性课程以及实习实践,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技能的熟练性以及技巧性,都会影响工作的效率。有的大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领域的操作技能,在遇到技术问题时,能够通过知识和技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有的.大学生则没有掌握必备的技能和技术,操作能力差。技能差异可以通过实训课程的成绩以及实际的操作能力测验体现出来。

  (三)能力差异

  人力资本理论将能力纳入经济学范畴,认为能力除了先天的生存能力外,更多地体现为外在因素作用的结果,是以人为投资对象,施与教育、培训等投资的结果,正是能力使人力资本具有了非同质性。廖全文指出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能力能够见诸于业绩,能够影响绩效。是人力资本创造价值的主要源泉。提升大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是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经过大学教育,最终大学生的能力表现得千差万别,有的大学生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都非常强,而有的大学生则完全是被动的接受人力资本投资。没有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学习能力差,懒散被动。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综合能力差。

  四、大学生人力资本差异的成因

  (一)显性投资成本差异是次要成因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院校、不同的校园文化、不同的教学师资和教学条件、不同的专业。甚至不同的专业课程设置等,都会造成人力资本的知识差异和技能差异。国家会从宏观就业市场的需求出发,加大对于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在政策上和经费上向稀缺专业人才培养倾斜。例如,国家对于农林类专业、师范类专业给与特定的财政补贴。另外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也有所不同,例如艺术类专业学费水平普遍偏高,2014年江苏省公办高校学费调整后,理工科专业年学费5800元,而艺术类专业学费为6800元。显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本的投资结果。一般来说,显性投资越大,人力资本价值越大。但是不管是国家还是家庭对于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的数额大致相当,尤其是国家作为投资主体,大学生个体之间享受的国家投资差异非常小。家庭对于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的差异可能比较大,也主要是体现在大学生的生活费用上,对于人力资本的形成的影响也极其微弱。

  (二)隐性投资成本差异是主要成因

  大学教育以专业教育为主,是知识与实践对接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求知更加具有目的性和主动性。人力资本隐性投资成本的耗费对人力资本价值的作用更加显著。一部分大学生完全认识不到自己在人力资本投资中的重要性,以为只要家庭投入了学费,投入了资源,自己拥有一个大学生的称号。就真正具有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完全意识不到人才市场中优胜劣汰的法则,实际上是对人力资本投资结果的最好检验,具有知识和能力的优秀大学生将被人才市场所接受,很快找到理想的工作,而那些只是被动接受教育,甚至完全没有累积知识的大学生,将在就业竞争中被无情的淘汰。

  精神成本差异和精力成本差异是人力资本差异的催化剂。学习的信念和目标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学习的关键,对学校和专业的认可度越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充足的学习劲头,充沛的精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克服苦难的决心,都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钻研,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另外,自我投资的主动性还会促使大学生主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向综合型人才发展。时间成本差异是形成人力资本差异的关键。保障学习有充足的时间,才能够消化知识,不断摸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断练习各种技能,确保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相反,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消极接受教育投资。就无法形成人力资本的累积。

  五、加强隐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建议

  显性人力资本投资是大学教育的物质基础,没有国家和家庭对于大学生教育的支持。没有货币性的投资,教育就无从谈起。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没有大学生的自我投资,没有他们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同样,教育也无法开展。在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资,而家庭也为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越来越重视。如何在当前大学教育成为“大众化教育”的大环境下,获得更多的人力资本,在就业中具有竞争能力,需要大学生加强隐性人力资本投资。

  显性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共识,甚至我们认为显性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价值呈现完全线性关系。而事实上隐性人力资本投资与显性人力资本更加重要,隐性人力资本投资是基础,只有在人力资源个体主观上愿意接受投资时,显性人力资本投资才有可能发生作用,隐性投资的投资回报率要远远高于显性投资回报率。因此,大学生不能被动的接受教育,应该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更是进行隐性投资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完全由自己决定,为了有足够的资本在就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大学生应积极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迅速累积知识,将大学教育中的知识和信息内化为个人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朱义令.基于产出观的人力资本生产价值评估[J].财会月刊,2010(03).

  [2]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3]胡微,吴佩莹.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不匹配的原因浅析[J].中国市场,2014(26).

  [4]廖全文,杨泉.人力资源发展专业人员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技巧[J].人才资源开发,2007(08).

【大学生人力资本差异的成因探析】相关文章:

1.失独家庭养老困境成因探析论文

2.探析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差异

3.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应用探析论文

4.关于古代中西方经济的差异及成因分析的论文

5.“人力资本”的哲学审视

6.中小企业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确认的差异探析

7.大学生旅游消费的探析学年论文

8.现代企业人力资本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