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与路径选择研究及对策论文

时间:2022-05-27 19:05:03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与路径选择研究及对策论文(精选6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与路径选择研究及对策论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与路径选择研究及对策论文(精选6篇)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与路径选择研究及对策论文 篇1

  摘要: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以来,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国内学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可行性和必要性,尤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实施路径展开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并在某些方面基本达成了共识。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步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但也面临着较多障碍,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国家政治和经济实力,采取渐进式的路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优选战略。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新进展;趋势;路径选择

  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海啸的爆发暴露了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脆弱与缺陷,由此引起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争论此起彼伏。近期美国退出QE政策的预期,更是对亚洲各国的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为了规避外部金融风险,寻找币值稳定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对亚洲各国来说颇为必要,这为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从实践和政策层面来看,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突破。截至目前,与中国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20个,通过货币互换“走出去”的人民币总额超过合2万亿元人民币;预计2015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将超过6.5万亿元人民币;2013年9月29日,筹备已久的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正式挂牌,企业法人可在自由贸易实验区内完成人民币自由兑换,这意味着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田和突破口,极大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此背景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改革,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本文通过梳理已有的文献,发现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探讨,二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与路径选择的探讨。本文通过对以往文献的综述,希望对未来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有所启发。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国内学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可以溯源到上世纪80年代,但早期的相关研究时有间续,研究成果数量有限。2008年以后,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与蔓延,国内学者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历史时期,国内部分学者重新界定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必要性。李稻葵和刘霖林(2008)从三个层面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进行界定,分别是境外人民币现金流通量、人民币计价的投资工具、人民币结算的交易量。徐奇渊(2015)[1]则把人民币国际化视为市场交易网络。

  目前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必要性的研究主要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力两个方面展开。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呼声日盛,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绝佳的机遇。李稻葵和尹兴中(2010)指出,在国际货币体系难以为继的背景下,人民币的崛起,将与美元、欧元形成三足鼎立的多基准货币体系。陈元(2009)、刘惠萍(2010)研究认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是建设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选择。其次,从内部动力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将会带来巨大的收益。陈雨露等(2005)估算,到2020年中国可以获得超过7500亿元的货币国际化收益。戴相龙(2009)指出了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带来诸多收益,例如铸币税、贸易汇兑收益、境外发行本币债筹集资金、扩大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等。石巧荣(2010)、李长春(2011)研究认为,中国目前已经跨入新兴债权国行列,但作为不成熟的债权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无奈,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增加国民财富价值、调整经济结构等。王元龙(2009)研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缓解高额外汇储备带来的压力,减少汇率波动的风险。

  目前,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已取得基本共识,关于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还存在着争论。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制约,货币国际化也是一国政治和经济实力的体现。目前,国内部分学者研究认为,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货币国际化的初步条件。顾丽姝和王凯庆(2009)研究认为,近年来,中国世界政治地位的提升、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广阔的国内市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人民币已经具备国际化的初步条件。陆宇莺(2009)指出,我国国际储备充足、国际信用良好、国际贸易量大、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等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潘英丽、吴君(2012)通过仿真技术研究货币国际化的潜能,他们认为,中国经济总量规模居世界第二位、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以真实利率表示的高成长性等都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条件。张群发(2008)分析了外汇储备、国际贸易总量、外资状况、经济总量等因素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后,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已经具备。李稻葵和刘霖林(2008)则对人民币国际化进行计量研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可行而且符合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需要。

  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尽管我国已经具备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步条件,但是也面临较多现实障碍。例如,中国资本账户没有完全开放、经济实力整体不强、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等(张礼卿,2009)。李超(2010)基于贸易结构、产品差异度、贸易竞争力的计量分析,认为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较弱、贸易方式单一、贸易结构不合理、产品差异度低将会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韩剑(2011)对影响货币国际化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指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障碍因素,如资本账户管制、金融市场发展水平、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等。

  然而,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过早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李永宁(2010)指出,国内学者之所以得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已经成熟的结论在于简单套用了发达国家学者的研究方法,利用发达国家的经验指标来确定中国货币国际化的参数,这种研究方法在中国是错误的。国内学者的研究完全忽略了货币国际化的国家不但是经济大国而且还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这一现实。世界银行资料显示,从GDP总量来看,中国已经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是中国人均GDP仅仅达到世界中低收入国家水平,中国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穷国。富国使用穷国货币违背了国家货币的发展历史,因此,现阶段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并不成熟。此外,华民(2009)认为,人民币作为被美元渗透的货币,缺乏微观基础,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不是明智的选择。曲凤杰(2010)指出,人民币离区域核心货币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人民币成为能与美元抗衡以及摆脱美元在全球货币霸权的状况还不现实。林毅夫(2012)[2]认为,尽管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但现阶段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会扰乱中国金融秩序,不利于中国经济增长。此外,一些学者还对人民币国际化可能遇到的风险及消极效应进行了研究。余永定(2012)[3]认为,当前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图存在较多问题,以人民币贸易结算为突破口的国际化势必导致新增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在当前美元贬值、美国国债不再安全以及我国资本项目管制情况下,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资本项目自由化是危险的。张斌和徐奇渊(2012)[4]认为,过早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会带来巨大的无风险套利机会,势必对人民币市场造成冲击,不利于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尽管现阶段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还没有达成共识,但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政治和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因此,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是我国学者最受关注的地方。目前,学术界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步走”战略、“双轨制”战略、区域化战略、“强制度”战略等四个方面。

  (1)“三步走”战略

  目前,通过渐进式改革分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郑木清(1995)首次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三步走”策略,即首先实现人民币在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国际化,其次实现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国际化,最后实现人民币全球范围的国际化。王元龙(2009)在郑木清研究的基础上,从地域和职能两个层面构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三步走”战略,在地域层面,采取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全球化”的改革取向,货币职能层面坚持“国际结算货币―国际投资货币―国际储备货币”的改革取向。地域层面和货币职能层面的改革路径并不是孤立推进,而是双管齐下、内外兼修、相互补充、相互交叉、相互配合,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双轨制”战略

  孙健等(2005)结合美元、日元以及欧元等货币国际化经验,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相互兼容的“双轨”模式,其一是在“一个中国”区域范围内(包括大陆、港澳台)实施“欧元模式”,整合一国四币,对外联合浮动,其二是在东南亚及东亚等更大区域范围内实施“日元模式”,深化金融改革,增强经济实力,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李稻葵和刘霖林(2008)则最早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境内―境外”的双轨制战略构想。他们研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要求是人民币在资本账户下的自由兑换,但短期内允许中国居民和企业将人民币兑换成其他货币进行国外投资,还存在较多的障碍,一方面是因为中国金融体系还不健全,使得人民币资本账户管制成为经济体制改革中必然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A股市场股价高于其他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的股票价格水平,一旦人民币完全国际化,会引致股票市场的抛售行为,这势必对中国金融市场以及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田涛(2015)[5]则提出了“资本输出+跨国企业”的战略构想。

  (3)区域化战略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工程,一些学者认为目前人民币区域化相对更具可行性,因而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构想。陈唏和虞红霞(2009)主张以香港为突破口实施区域化战略,建立人民币国际结算中心和离岸金融中心,推动人民币成为区域储备与投资货币,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杨长溺(2010)结合我国地缘政治和各国人均GDP的对比情况,提出了人民币区域化的三层次目标,即3年的短期目标,与东盟四国(柬埔寨、缅甸、越南、老挝)、蒙古、朝鲜及上合组织等国进行合作;5~10年的中期目标,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台湾地区及新加坡等国进行合作;10以上的长期目标,与日元合作,实现亚洲货币区域化。因此,现阶段加强与东亚、东南亚和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合作是人民币区域化战略的主要目标。[6]

  (4)“强制度”战略

  人民币国际化虽然在最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毕竟是系统性工程,如何破解人民币国际化中的制度瓶颈,也是很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何慧刚(2007)根据中国经济的特点,提出了“弱经济―强制度”模式,即在经济实力较弱的情况下,一方面继续保持经济总量的提升和经济速度的增长,另一方面完善国内各项制度,尤其是完善国内货币金融制度,通过发挥制度创新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王华庆(2010)也认为,“强制度”战略在人民币境外需求和自由兑换双重约束下有一定的土壤,即通过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完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建立有效宏观经济调控体系、逐步推行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等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完善和设计,可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阶段性突破。

  除了上述战略安排外,很多学者还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的措施。黄梅波和熊爱宗(2009)认为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当务之急是采取措施逐步放开资本账户管制,积极稳妥实现资本账户的可兑换。巴曙松和严敏(2010)主张进行金融创新,加强人民币境外投资规模,拓展人民币国际化运作,发展各种人民币标价的金融衍生工具,减少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李婧(2011)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是以人民币跨境贸易计价结算为切入点,改善贸易结构,提升国内银行业的服务水平,加快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增强外贸企业的定价能力。[7]

  三、研究展望及对策建议

  通过对近期已有文献的梳理与总结,可以看出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学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可行性和必要性,尤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实施路径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如果纵向考察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机制链条,就会发现我国对于货币国际化尤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今后我国学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研究扩展:(1)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中间环节,而忽略了人民币国际化上游和下游的研究,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货币政策的调整以及金融体系的创新与改革需要进一步的关注。(2)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目前的研究更多注重了定性的分析与描述,缺乏规范的实证研究。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利用最新的数据和恰当的计量方法,定量评估境外人民币存量和流量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效应。(3)未来研究中,需要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实状况,确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关参数,以求得出客观的结论,而不是简单套用西方学者和货币已经国际化国家的经验指标。(4)从研究范式来看,现有研究成果大多是借鉴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内核和研究框架,而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成果相对较少。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结合马克思关于国际货币理论的精髓,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也是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方向。[8]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一种表现,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要面对来自国际上的政治压力,另一方面一些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因素也会凸显。因此,现阶段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范风险,保障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发展。

  (一)加强国际金融合作。由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必然面对国际政治压力,为了保障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进行,必须尽可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尤其是亚洲周边国家的认可和支持。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要与周边国家及世界其他国家加强合作特别是国际金融领域的合作。

  (二)建立人民币国际化的微观基础。人民币国际化的微观基础离不开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完善。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不仅作为人民币“资金池”的作用,而且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工具和手段,因此,建立人民币国际化的微观基础在于大力发展这两个市场。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放松利率管制,发展同业拆借市场,改革现有结售汇制度,拓展外汇业务和交易品种,深化银行体系改革等。[9]

  (三)健全国内经济金融运行机制以适应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一方面,完善国内金融市场体系,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丰富资本市场层次和金融工具品种,鼓励金融创新,为利率市场化营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空间,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尽管我国在汇率机制改革方面已经朝着市场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但是人民币的弹性还相对较小,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化的汇率弹性必然较大,国内外汇率水平的巨大差异,将会导致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剧,进而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伴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积极推进汇率体制改革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完善货币政策的调控机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国内金融市场相关配套改革的迅速推进,强化货币政策的`调控也应该与时俱进。这可以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建立多渠道货币政策传导路径。人民币国际化的结果必然是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境内外利率水平的变动就会引起国际投资资本的流动,进而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和实体经济。因此,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建立多元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强化货币政策的调控功能。其次,灵活使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经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是我国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但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货币政策调控的经济环境会发生变化,需要审时度势,灵活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尤其是更多关注公开市场操作以适应国内日益国际化的金融市场。

  (五)强化金融监督机制。强化金融监管能力,提高金融监管水平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风险丛生,近年来,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危机和动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些危机和动荡都与金融监管不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带来金融工具和金融技术的革新,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但也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因此,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完善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水平,采取各种措施弥补监管漏洞势在必行。[10]

  总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各种条件的日趋成熟,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是大势所趋,理论界也达成了普遍共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国内各项改革的深化,金融市场的完善,各项法律制度的健全以及国际的沟通与协调,我们坚信,不远的将来,人民币必将走向国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徐奇渊.人民币国际化:概念、争论与展望[J].上海金融,2015,(04):47-55.

  [2]林毅夫.展望未来20年中国经济发展格局[J].中国流通经济,2012,(06):4-7.

  [3]余永定.从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看人民币国际化[J].国际经济评论,2012,(01):18-26.

  [4]张斌,徐奇渊.汇率与资本项目管制下的人民币国际化[J].国际经济评论,2012,(04):63-73.

  [5]田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研究[J].武汉金融,2015,(02):19-24.

  [6]张运书,潘淑娟.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民间金融监管的“马歇尔困局”[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6):1-7.

  [7]邹薇,杜阳.美元本位制视角下美国金融危机国际传染渠道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85-89.

  [8]贺力平.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J].经济经纬,2013,(04):1-3.

  [9]印梅.人民币汇率变动、出口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的再检验[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123-127.

  [10]林珏,杨荣海.货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金融市场发展因素分析[J].西部论坛,2013,23(02):80-89.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与路径选择研究及对策论文 篇2

  一、人民币国际化背景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一币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规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也一次次地被推上了争议的风口浪尖。无论是2009年4月的伦敦G20国金融峰会上,还是在2010年9月的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不断。美元的绝对优势性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2009年12月开始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席卷欧洲大陆汉再次掀起新一轮的经济问题欧元的生存现状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原本在世界货币舞台上三足鼎立的美元欧元旧元的光芒黯淡了下来这为人民币进入国际化市场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

  二、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YungChulPark(2010)则通过分析日元和欧元国际化进程中的优劣之处,给出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途径的一些建议。指出人民币国际化不应单纯地被当成我国的经济目标而是应当在增加综合国力、增加居民生活质量、逐步开放经济的过程中顺理成章的将人民币推向全球。

  同时还应当学习美国的经验将各大金融机构尤其是投行与商业银行推向全球,以金融机构的出口带动货币的出口同时为境外的人民币寻求一个安身之所实现良性循环。熊洁(2005)提出一种统计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指标,即将本币境外范围指数、本币境外流量指数与本币境外储备指数加总得出,这为我们定量分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三、影响因素分析

  (一)GDP

  我国GDP的高速增长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的增加有着显着的影响。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主要扮演着一个“传送带”的角色:中国从东亚地区进口原材料并向欧美国家出口产成品。这样我国从出口中将得到美元或欧元,导致我们在进口中多使用这些美元或欧元结算原材料的账单。况且诸如石油等大宗商品是以美元计价于是这种模式极不利于人民币走向世界。我国的进口额与出口额都为逐年递增,为了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一味的增加进口或出口不如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增加对于东亚地区的产成品出口并多使用人民币结算便是我们建议的出路之一。

  (二)币值稳定性

  币值的波动率对于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并没有显着的影响。日本在过去为了推行日元便采取了升值的办法企图通过提高币值来提高日元的国际影响力结果收效甚微。同样的价值最为稳定的一般等价物黄金也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而退出国际货币系统。所以相比一国货币的稳定与否,其是否可以自由兑换显得更为重要。无论当人民币单一盯住美元还是盯住一篮子货币其都是讲自身的货币影响力寄托于其他货币之中,因此这样的货币是没有办法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的。

  (三)经济自由度

  我国的经济自由度对于人民币国际认可度有着显着的影响。但从国际上来看我国的经济自由度尤其是资本项下自由度仍比较落后。资本项下的经济自由度对该国货币的国际影响力起着较大的作用。其中更为重要的是该国是否有一个国际经济金融中。日元国际化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它没有建立一个国际金融中心。

  相比之下,中国有着香港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国际金融中心,能否利用好这个优势便成为了人民币能否国际化的关键。中国完全可以借鉴欧盟的经验将人民币渗透到香港的金融体系中。相比欧盟,中国大陆与香港并没有欧盟所头疼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离的问题。但一直以来在“联汇制”下的港币是直接盯住美元的其货币国际影响力主要依附于美元而存在。况且港币已成为当地结算、交易最为重要的货币这些对于人民币的介入都将成为巨大的难题。

  (四)外汇储备

  我国在2003年到2013年间的外汇储备数额庞大且呈逐年递增趋势。一国的外汇储备对于其货币的国际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现如今我国虽然没有办法有效的促使人民币更多的成为他国的储备货币但巨额的外汇储备的存在必将提升人民币的清偿能力并应付人民币的回流。这时如何用好外汇储备比起其绝对数量来讲更加重要。

  四、政策建议

  首先,货币国际化的实现应该是当一个国家经济高度发展,足以在一个区域乃至世界领先时其他国家根据自身需要主动选择持有的过程。因此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最先要做的就是发展中国的经济,确立人民币在一定区域内的权威地位。同时应该促进中国与东亚地区的双边贸易往来。中国应当从长远角度出发改善贸易结构,促进与东亚地区国家的双边贸易让人民币实现双向运动。其次应该放开外汇管制,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

  虽然货币价值的稳定对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至关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国际化货币的信用是建立在该货币发行国的基础上的。而无论是中国之前实行的爬行盯住式还是目前实行的管理浮动制都是将信用建立在其他货币发行国的基础之上,即使汇率波动小币值稳定,却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因此河以通过让东亚各国货币与人民币挂钩的方式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实现人民币在东亚地区的信用统一。再次应该将人民币渗透到香港的金融体系中,将香港这一世界性金融中心作为世界各国进行人民币交易结算的主要场所。

  应该注重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供其他人民币持有国进行投资,建立开放而有效的金融市场,促进国内金融中介机构的国际化,以及让香港逐步成为主要以人民币进行交易结算的世界金融中心。最后外汇储备在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路途中起到的是支撑起偿付能力与回流的作用所以处于被动使用的地位。我们认为应当更多的将外汇储备投入到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用途中并努力建立一个公开完善的交易平台以便外汇储备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光宇.人民币国际化的模式与路径探析[J].ChinaAcademicJournal,2011.

  [2]陆前进.参考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研究—基于人民币有效汇率目标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0.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与路径选择研究及对策论文 篇3

  本文主要从问题的提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长期性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益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经济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对策分析进行论述。其中,问题的提出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人民币已经逐渐走出国门进行论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长期性分析从外部环境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我国获得国际铸币税收益,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内部条件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需要经过两个阶段进行论述。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益处从有利于我金融市场的深化、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可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进行论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经济影响从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升值压力和频繁波动、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会增大、加剧了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削弱进行论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对策分析从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利用我国香港地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重用、建立人民币需求的监测机制、推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进行论述。本文对人民币的国际化有着参考指导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人民币已经逐渐走出国门。在中国香港、澳门和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人民币可以局部或者全境通用。人民币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流通和自由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机制不断完善,金融开放的程度逐步扩大,以及我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得人民币的国际化有了良好基础。

  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长期性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我国获得国际铸币税收益,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还可以减少我国巨大的外汇储备所承担的贷款和通胀损失。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能够增加我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话语权,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带来的好处,会影响到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利益,导致地缘政治关系的恶化。因此,国际货币的发行国会采取措施阻止或者延缓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二)内部条件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需要经过两个阶段。首先是人民币的区域化,成为我国周边过家以及亚洲的贸易结算和支付手段。然后是人民币的国际化,被全世界普遍接受。这两个阶段的实现是依靠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在世界经济发展缓慢的环境下,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实现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我国金融市场在资本项目上的管制仍然是较为严格的。人民币可兑换程度和人民币资本市场开放度,都处于较低的格局。我国现在的汇率制度使得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影响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一制度上的改变也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外部和内部的分析都说表明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长期性。那么,这样一个长期的过程,必定会在各个领域和方面对我国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益处

  (一)有利于我金融市场的深化

  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增加,会使得我国金融市场更加开放。人民币资产的规模交易以及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的最终货币,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效率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促进了金融市场深化。

  (二)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能够促进我国金融也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缓解金融体系内货币错配状况。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将会有更多的国际贸易、国际资本以人民币为计价货币,我国金融部门会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可以增强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可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发展,海外对人民币的需求有所增加,为非居民提供进行人民币投资或筹资资金手段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出现和壮大将成为必然。

  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经济影响

  (一)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升值压力和频繁波动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对人民币的需求不仅有境内需求,还有境外需求,并且境外需求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是不断增加的。人民币汇率在人民币的需求和供给中决定。因此,人民币会有持续的升值压力。汇率升值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对出口导向型为主的我国经济来说有较大影响。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会形成人民币离岸的金融中心,如果境内的汇率市场化不完全,完全市场化的境外人民币汇率跟境内的人民币汇率构成冲击。由此,会造成大规模的套汇活动,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更加频繁。

  (二)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会增大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越来越多,我国境内的银行无法准确确定非居民手中的人民币存量,面临着集中反存和大量提现的压力。能够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也会越来越多,我国境内外银行间的业务竞争,会增大经营成本和风险。

  (三)加剧了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我国金融体系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会逐步开放,国家对汇率和资本项目的管制都会慢慢放松,由此带来的国际投机以及各种金融风险的对我国的金融体系是相当大的威胁。我国的金融体系在应对国际风险方面的建设和经验略显不足,脆弱性的问题就更为明显了。

  (四)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削弱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的货币政策将不再只对我国有影响。因此,我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是要同时考虑其他国家的经济情况。并且,人民币的供给将会由于人民币的境外存量的不稳定而更加难以确定,这也会削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五、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对策分析

  (一)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

  在目前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依然受限、人民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程度较低、在国际范围内履行国际货币职能几乎没有的情况下,通过边境贸易促使人民币区域化,依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切入点。

  (二)利用我国香港地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重用

  我国香港地区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对亚洲和周边国家的经济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尤其是当人民币还受到兑换和流通上的管制、人民币自由化没有完全实现时,离岸中心是人民币走向区域化关键货币的重要渠道。人民币可以通过这一渠道更加有效地在周边国家流通,发挥更大的国际货币职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更好发展。

  (三)建立人民币需求的监测机制

  人民币的境外需求的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有较大的影响,汇率的频繁波动会造成金融的不稳定。能够及时掌握人民币需求的趋势,可以减轻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我国物价和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影响。

  (四)调整经济发展的模式

  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是出口导向型的,出口贸易在经济发展中占较大比重。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和频繁波动会降低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对出口贸易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要求我们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减少经济的外贸依赖性,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

  (五)推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实际上一个与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相辅相成的过程。我国金融体系向国际化发展,放宽对汇率和资本项目的管制,完善国内金融体系的健全程度和开放度。金融体系的国际化能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平稳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与路径选择研究及对策论文 篇4

  一、国际经验借鉴。

  1、美元国际化路径分析。

  美元国际化路径可概括为:依托全球性货币汇率制度使其成为唯一的国际计价单位、与黄金相同的国际储备货币;与黄金脱钩、失去制度基础后,依赖存量优势在世界信用货币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强大的国际政治经济实力巩固并发展了这种优势。美元国际化启示:

  (1)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

  摆脱殖民统治的美国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科技和资源,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实力决定了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中较英国具有更大的主动权,最终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霸主地位。

  (2)政府在推动本国货币国际化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1792年美联邦就公布了铸币法,宣布实现金银复本位制度,从而为美元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兑换奠定了基础。美国积极推行金元外交,加大海外投资,增加国外美元流通量。

  2、欧元国际化路径分析。

  欧元的诞生是区内各国协调与合作的结果,欧元诞生的路径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建立的联合浮动制、欧洲货币合作基金、欧洲货币计算单位(EUA)等,为欧洲货币体系打下基础。第二阶段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为标志,为欧元启动后实施共同的货币政策和趋同的财政政策确定了基本框架。

  第三阶段:即实质性进展阶段,欧元成为有形货币,迅速取代了区域内流通的12种货币,成为区域内唯一合法货币,欧元以合法身份成为国际货币,依靠货币主权联邦制的强制力,正是宣告完成了国际化进程。

  欧元国际化条件分析

  (1)经济条件。

  欧元作为一种货币代表着背后真实的经济。

  从1987年到2003年,欧盟15国GDP总额呈上升的总趋势,并且占世界GDP的比重维持在22%-24%之间,是第二大经济体。黄金和外汇储备总量很大,在IMF拥有20%的特别提款权,贸易总量占世界20%。

  (2)政治条件。

  在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中,法德作为欧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起到了火车头、方向盘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轴心国家。欧盟历史上如果没有德法和解的实现,就不会有今日欧元区国家的货币统一。

  (3)制度体系。

  “维纳尔计划”,“德洛尔报告”,《罗马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这一系列制度有效保证了欧洲货币合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欧洲货币联盟正是因为有着良好的利益平衡机制,才能有效运行。

  3、日元国际化分析。

  日元国际化进程是和日元自由兑换、金融资本市场的自由化同步进行的,起初是迫于美国的压力,但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政府希望借助日元国际化带动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推进日元的国际化。日元国际化的启示

  (1)积极参加区域经济活动。

  日本起初忽视了成为国际货币的地域经济基础。中国应当注重立足亚洲,通过参加区域经济合作来推进国内的金融改革,使人民币成为区域性国际货币。

  (2)完善的国内金融体系是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

  起初日本国内金融体系不完善,使日元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其经济大国形象不匹配。因此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必须首先完善国内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国内金融市场,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3)金融秩序和货币币值的稳定十分重要。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对美元汇率升值,并出现大幅波动,严重破坏了日本国内金融秩序,成为日本经济衰退、日元国际化进程停滞的主要原因。中国应妥善处理与美元汇率的关系,同时要适时修改外贸和外汇的相关法律,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人民币国际化应当遵循“周边国际化--亚洲化--国际化”的渐进过程。

  人民币周边国际化是亚洲化的基础,而人民币亚洲化意味着人民币与美元和欧元三足鼎立,成为全球经济中关键的国际货币。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路径中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阶段是人民币周边化及亚洲化。

  (1)人民币周边化。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最初阶段,应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投资往来。

  鼓励在边境贸易和边境旅游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进而促进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规模。同时要充分利用港澳与内地紧密的经贸关系,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2)人民币亚洲化。

  人民币亚洲化是使人民币从国际货币合作的弱势转变为强势的关键阶段:一是采取签署国家间或地区间的双边和多边协议的形式与周边国家(地区)创建自由贸易区,鼓励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货币并创建亚洲人民币债券市场。

  另一渠道是建立区域货币联盟,积极主导创建亚洲货币体系、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单位和亚洲汇率机制,逐步提升人民币的影响力并使之成为区域内的主导货币,逐步实现人民币亚洲化。第三种渠道则是通过建立完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并对“一国四币”成功进行整合,同时积极参加东亚货币合作,发挥主导作用。

  (3)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就是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人民币成为世界贸易和金融中的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后,不仅成为个人和企业的储备资产,也将成为政府的干预资产,即储备货币的组成部分。人民币的国际化达到了高级阶段后,人民币在民间的支付能力和政府间的支付能力都有显着的增强,中国的政策选择有了更大的空间。

  在世界金融事务中,中国将有更大的发言权,更大的号召力,在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整合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人民币在国际中的地位将会更加稳固。

  【参考文献】

  周林,温小郑.货币国际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李爽.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J].消费导刊,2009(4).

  顾丽妹,王凯杰.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及长期性[J].经济问题探索,2009(3).

  刘曙光.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分析[J].金融,2009(4).

  马金栋.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及借鉴意义[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2)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与路径选择研究及对策论文 篇5

  摘要:后危机时期,在东亚共识和清迈协议的框架下,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短期内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汇率去美元化、单一货币主导或区域货币联盟的时机均不成熟。人民币应着眼于推进周边化,借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泛人民币”次区域货币合作,扩大境外有效流通区域,并加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拓宽海外人民币投资渠道,为参与下一阶段的东亚货币整合准备条件。

  关键词:人民币 国际化 次区域合作 东亚货币合作

  次贷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及区域性货币金融合作成为潮流。后危机时期的“人民币国际化”,是对世界经济再平衡的有益探索,其显然要同此前有所区别,并应当更加适应后危机时期的国际环境。

  一、后危机时期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

  从中国国家利益出发,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内在需要,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和货币话语权,降低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的风险,增加铸币税收入,有利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增强货币政策的自主性①。在实际的“美元体制”下,中国面临“贸易国家”的困境,中国的日益国际化、大国化同人民币的非国际化地位极不相称,中国需要通过人民币的亚洲化来实现其国际化的目标②。显然,人民币国际化是化解中国快速发展中的经济安全问题———特别是解决“高储蓄两难困境”———的必由之路③从国际角度考虑,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助于改善世界经济失衡。美元体制下,美国通过大规模的经常账户赤字为世界贸易提供流动性;世界各国通过资本账户将流动性投放回美国以维持国际货币体系“危险的平衡”(美国贸易赤字和负债率增加的不可持续性,被认为是世界经济增长内在不稳定因素和经济危机的重要制度性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单极化”在朝着“多元化”发展,国际货币区域化联合和多元化如火如荼,单一货币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力不从心。新兴国家货币的国际化和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兴起,必将替代“美元本位”的单中心模式。美元由“国际化”退居“区域化”不仅有助于世界经济再平衡,而且有利于改善美国的国际收支和债务状况,有助于美国经济的复苏和长远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对东亚货币金融合作乃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都至关重要。

  二、“美元本位”制下人民币国际化难以一蹴而就

  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国是典型的“金融霸权国家”,相对而言,其他国家则属于“金融外围国家”。在美国强大的金融霸权统治下,任何“外围国家”货币的直接国际化都十分困难。

  首先,“美元本位”制下,美国的金融创新存在权利与义务的“两分性”。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发达和开放的金融市场,大规模的金融创新已成为支撑其“金融霸权”的基础。美国可以毫无顾忌的通过贸易逆差源源不断地向世界输出美元,而外围国家苦心积攒起来的贸易盈余却不得不通过金融市场回流美国,以便支撑美国经济、维持自身对美贸易顺差和经济增长。由此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贸易赤字———美元国际流动”的“闭合回路”。作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通过美元的“一去一回”,美国不但充分享受了自由贸易的好处,而且通过海外资金回流支撑起日渐高涨的主权债务。“美元体制”是美国金融霸权的典型反映,不对称的权利义务和体制内存在的自我强化机制,都是“金融外围国家”货币国际化的巨大障碍。

  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其他国家货币的直接国际化都是不可行的。

  其次,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可以只关注国内经济目标而不顾及外部经济影响。美元的“实际中心货币”地位,使得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无需过多关注其他国家的外汇干预,在决定本国利率水平时较少关注其他国家的通货膨胀及货币政策。实际上的金融霸权地位,使得美国具有迫使其贸易伙伴接受其政策并顺应其调整的手段。在这样的形势下,任何国家货币的国际化,都必将同时面对来自本国经济的内部压力和美国引致的外部调整压力,因而一国货币的直接国际化是困难的。

  再次,在“一超多强”的国际形势下,金融霸权具有“自我强化”性。作为重要的国际交易媒介,美元具有“在位优势”,美元的贸易结算地位显著地导致了“外围国家”对美元的不对称依赖(外围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无法保护自己的货币主权)。在这种金融霸权主导下的“中心—外围”依附关联体制下,任何单一国家货币的直接国际化都是不现实的。

  三、以人民币“区域化”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某种程度上是充分利用改革开放条件及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崛起使得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特别是东亚经济)紧密相联,并形成十分重要的“共生依存”关系。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同时考虑对中国外部经济的影响和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制约。

  一方面,通过积极参与东亚货币金融合作消除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在缺陷;另一方面,以区域合作的集体行动抵消外部压力,削减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从减少对美元过度依赖的角度考虑,人民币区域化也有利于推动东亚货币合作向实质性阶段发展。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和东亚货币金融合作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以中国为枢纽的东亚出口贸易网络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既增加了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限制了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上的自由:一方面,人民币直接国际化存在困难,只能从区域化循序渐进地寻求发展;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人民币可以通过“区域化”在某种程度上使东亚地区摆脱对美元的依赖。

  现阶段,国际货币体系难于从根本上进行调整,在全球范围内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制度基础并不现实。然而,在“东亚共识”的框架下,通过发挥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进行双边或多边制度安排,可以为人民币的“准国际化”和“区域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在现行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基础上,有关人民币区域化的某种正式或非正式制度安排,是可以磋商的。

  在市场层面上,东亚各经济体实体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中国经济在区域内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得中国作为区域内最大“市场提供者”的地位得以加强。酝酿已久并在稳步推进的多边化CMI机制预示着区域金融合作可能产生重大突破。在区域内,人民币显然具有无与伦比的巨大吸引力。现阶段,国际经贸格局和货币体系变革难于一步到位:一方面,现行体制具有一定的持续性,需要在局部和区域层面逐步推进国际货币的多元化;另一方面,人民币难以直接国际化,通过“区域化”提高其地位和影响是不错的选择。从这一意义上讲,人民币国际化、东亚货币金融合作以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三者相辅相承。人民币需要通过“区域化”推进“国际化”。

  四、人民币尚不具备主导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能力

  后危机时期,中日两国对东亚其他经济体的竞争压力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中国同东亚经济体竞争日趋严重,日本与东亚其他经济体的竞争趋于缓和,区域内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正在超过来自日本的不对称竞争压力。东亚各经济体保持对人民币汇率稳定的要求,日趋大于保持对日元汇率稳定的要求。然而,从复杂的政治格局和历史文化传统来看,人民币和日元均不具备单独主导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能力。从日元的角度考虑,虽然进行了并不成功的国际化,日本再难成为东亚经济更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区域核心;经济增长问题、产业结构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都将阻碍其成为地区主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从人民币的角度考虑,由于存在金融市场开放、金融体系脆弱性和货币非自由可兑换等方面的问题,现阶段人民币尚无法独自肩负起区域主导货币的角色。东亚货币合作难以出现“独一统”的格局。

  五、以人民币“周边化”推进“泛人民币次区域合作”

  在“东亚共识”和CMI机制的促进下,人民币同其他国家的货币互换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揭开了双方经贸合作的新篇章,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

  (一)人民币的“周边化”

  人民币在境外的大规模流通始于亚洲金融危机,稳定的汇率增强了周边国家对人民币的信心。人民币的“周边化”借助了两个重要的大国优势:一是国民财富增加后催生的庞大旅游需求;二是东亚政治经济大国的重要区域影响力。通过旅游、侨汇、投资和边贸等多种渠道,人民币在蒙古、印尼、新加坡、中越边境、老挝北部、缅甸掸邦东部和泰国清迈府北部等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使用。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人民币在越南已被广泛接受:中越边贸及旅游、投资等领域95%以上使用人民币结算,使用地区已扩展至越南内地。在缅甸东部人民币已取代缅币成为主要流通货币①。可见,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具有广泛的流通基础,六部委推出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及境外直投人民币结算试点,将在此基础上全面扩大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范围。从现实角度考虑,中国同东盟(部分或全体成员国)率先进行“泛人民币次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是可行的。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泛人民币次区域合作”的影响

  首先,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有助于以“大中华经济圈”为依托的“泛人民币区”的市场整合,有助于强化中国的“市场提供者”地位。中国—东盟自贸区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双方90%的商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中国13亿多人口与东盟地区的近6亿人口因此被联系在同一个市场中。

  其次,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有助于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对外输送人民币、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的通胀压力。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将进一步调剂区内资本余缺,促进资本跨境流转和对外直接投资。在现阶段,鼓励“人民币对外直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则,在现行汇率制度下,为了稳定汇率,中央银行无疑需要进行超常规的基础货币投放用以对冲外汇占款,这直接形成了不断高涨的通胀压力;快速累积的外汇储备更给予了美国等金融霸权国家认定中国实行汇率操纵的口实。鼓励以人民币形式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人民币的对外流出,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拓宽人民币的使用范围,更能够缓和国内外压力。二则,东盟各经济体经济结构相似、发展模式相近、国内金融系统普遍脆弱,小国开放经济的特点使得区内各国极易受到国际投机资本的攻击。在亚洲通胀蔓延和美元贬值的大背景下,东盟各成员国难以独善其身(亚洲金融危机以及近日越南盾的大幅贬值便是实例)。此时,借助“统一大市场”的发展扩大人民币在区内的流通,不仅有利于区内各成员国保持经济稳定,更能对“泛人民币次区域合作”起到顺水推舟的促进作用。

  (三)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和人民币贸易结算中心建设在“泛人民币次区域合作”中作用巨大

  人民币在未来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资本账户的完全自由可兑换;二是成为在境外广泛流通、被用于国际结算、投资和储备的国际货币。诚然,资本账户自由可兑换将会令人民币国际化来得更快,但这显然不利于控制投机风险,在短期内无法破题。现阶段,资本账户的开放并非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挑战。对很多海外人民币持有者来讲,如何对冲人民币汇率风险、如何进行有效的人民币投资才是最大的难题。现有的人民币汇率风险对冲工具显然不足(海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市场虽是一种可选工具,但该市场深度仍然有限)。QFII、即将出台的小QFII、香港股票市场人民币IPO和对境外机构开放银行间债市、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等,都是境外人民币投资的重要渠道。

  目前,人民币在香港地区可通过人民币→港币→其他硬通货这一渠道,以港币为过渡,间接地将资本项目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合二为一。人民币可以通过香港走向国际化。离岸市场建设是人民币区域化的关键一步。

  在“泛人民币次区域合作”中,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监管部门可以将境外流通的人民币纳入银行体系,便于掌握人民币境外流动规模的变动情况,继而制定相应的措施;LIBOR的发展表明,人民币离岸市场在香港的发展将促成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人民币利率体系,也可以为外汇干预提供参考,还能够促进中国内地与亚太地区经济的深度合作。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内,各成员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如果“泛人民币次区域合作”发展得足够好,那么其将有可能成为亚洲地区“去美元化”的前哨。

  (四)中国应以香港为依托积极参与亚洲债券市场建设

  近年来,亚洲债券市场建设汇集了多方关注。快速发展的区内贸易和投资需要一个有深度的、一体化的区域金融市场以及与之配套的良好金融基础设施。发展区域债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东亚国家对外债务中存在的期限错配和币种错配问题,同时亦有助于改善国内对银行系统的过度依赖。发展区域债券市场有助于在本区域内吸收各经济体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可以鼓励在本地区贸易和金融交易中使用本地区货币。

  尽管日本、泰国、新加坡、韩国在亚洲债券市场合作中表现活跃,但现阶段发展区域债券市场仍存有诸多障碍(本地区大多数国家的国内债券市场不发达,而且在一些低收入国家普遍存在资本管制)。就中国而言,巨额外汇储备显然在信心层面和实质上有助于其在亚洲债券市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区内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当仁不让地肩负着中国参与亚洲债券市场建设的重任。近期,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一系列新变化(例如,以人民币结算债券的发行数量逐渐增加、发行机构愈来愈多元化;“点心”债券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纯美元债券发行等)均显示,香港已经做好了参与亚洲债券市场建设的准备。

  六、“泛人民币区”基础上的东亚货币整合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至少需要10~20年的时间。IMF改革未将人民币纳入SDR的计算范围也说明了目前人民币尚不具备国际化的条件。环视东亚各国,人民币国际化刚刚起步,日元国际化并不成功,美元仍是东亚地区实际上的“锚货币”,东亚货币合作似乎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遇:短时间内,摆脱美元寻找新的货币锚并不现实;建立亚洲货币单位仍就是个构想;“10+3”合作机制缺乏有效的约束及实质性成果;人民币或日元都难以独自主导东亚金融合作格局。对国际化刚刚起步的人民币而言,直接参与东亚货币金融合作无优势可言。为了更好的实现国际化战略,人民币似乎应当借道东盟———曲线发展“次区域货币合作”,完成货币周边化到“泛人民币区”的过渡,为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准备条件,继而同日本等东亚重要经济体合作,共同推进东亚货币一体化。

  就目前而言,中国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稳定宏观经济,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增强人民币作为“锚货币”的吸引力,不可持续过快升值。加强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稳步推进金融市场改革和创新,拓宽人民币投资渠道。着力推进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建设,有条件、分步骤地实施香港人民币IPO计划、加强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建设及外汇市场建设,拓宽境外人民币投资渠道,增加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推进国内金融体系改革,加强金融风险防控,配合资本项目的开放,进一步开放国内债券、股票等金融市场。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增加离岸金融中心同在岸金融中心的联系,扩展大陆同港澳台货币金融合作的范围和机制。不失时机地推进一国、两岸、三地、四币的整合,为建立统一货币区做好准备。

  推进“泛人民币区”要素市场流动性建设。在自贸区基础上,逐步开展生产要素跨境流动方面的合作,为建立“大中华经济圈”进行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方面的准备。在人民币周边化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泛人民币区”,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同日元的合作,为最终实现东亚货币一体化创造条件。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与路径选择研究及对策论文 篇6

  【摘要】目前,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举足轻重,令世界瞩目,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全面开放,特别是金融领域的开放,国际资本大举进入国内,中国国内的金融风险全面升高,全球经济竞争加剧,我国一开始在某种程度上就处于不利地位。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人民币即将加入SDR,从以上基本现状可以看到,需要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我国也推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币利率与汇率的改革措施,而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使得人民币逐步放开,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作用也越来越大,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成为世界关注之重点。本文首先简单的阐述了货币国际化的含义,随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以及可能带来的利益与成本。

  【关键词】人民币 国际化 利益 成本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旧有的经济金融体制严重束缚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人民币利率逐步放开,进行市场化改革,同时逐步放开汇率,2015年年底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篮子,进一步提高了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声望,向世界表明——人民币正在走向国际化。

  一、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获得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并发挥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的功能,即成为国际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本质含义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第二,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世界多数国家接受人民币作为本国的储备货币。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可能性和重要性

  首先,我国稳定的政治局势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实现的可能;其次,稳定的人民币币值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信心保证;再次,我国具备较强的国际清偿能力和良好的国际信用;第四,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断的改革,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制度的保障;最后,人民币广泛的使用于对外贸易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现实条件。

  人民币如果成为主要世界货币,将极大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抢占世界经济的“制高点”并从中得到系列额外好处,如获得铸币税收益、疏缓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强化国际经济发言权等。人民币国际化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形态和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产生积极影响。

  三、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收益

  (一)铸币税收入

  当一国货币国际化之后,其国际意义在于国际货币发行国实际上具有了一种获得国际资源的手段,一种变相负债的权利,同时,也对国际资源的配置有了相当的影响力。

  (二)降低汇率风险,扩大贸易和投资

  人民币国际化可降低贸易的汇率风险,成员国之间贸易量增长以及国民收入增加;人民币国际化可降低或取消各国货币兑换的交易成本,贸易与资本流动就会增加;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特别是在东亚地区作为东亚地区的支点货币,将会在贸易对价上起到关键性作用;当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后,相当部分贸易结算可以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或者部分用人民币结算,会大大降低结算风险,扩大国际贸易交易。

  (三)节约外汇储备,有利于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调整

  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贸易结算都使用本国货币,不需要过多的外汇储备,而且,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是本国制定,更减少了需要应对贸易赤字、货币投机所需要的外汇储备。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猛,这种高国际储备对稳定人民币汇率,体现我国对外清偿能力有很重要作用,但相应储备成本也很高。

  (四)优化外债规模和结构

  当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后,大大增强我国的偿债能力和降低外债成本,优化外债结构。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会提高我们的偿债能力。通过人民币的稳定来稳定国际金融市场,通过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欧元三者之间的交易转化化解外债风险。

  (五)财富增长效应

  人民币国际化带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居民收人水平:人民币国际化后,资本项目必然会自由兑换,利率实现自由化,我国股票市场长期以来资金短缺现状将会改善;人民币国际化后,使我国居民持有的现金含金量和支付能力提升,在出境旅游、对外支付等交易中,减少许多汇兑环节,直接被各国普遍接受,可降低文件成本,提高支付效率。

  四、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成本

  (一)人民币汇率风险

  以人民币结算、储备与标价的资产损失可能性加大,其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企业的经济风险扩大。但这种风险又是外汇市场上固有的风险。任何进入外汇市场自由交易的货币都有这些风险存在。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这种风险,相对于在管制条件下不可自由兑换时风险大大加强。这种风险在交易过程中会以各种规避风险的方法以市场手段和各种金融工具去化解,这需要在人民币国际化后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相互配套,否则,人民币实现了国际化,而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不相适应,那么金融风险自然会扩大。

  (二)利率自由化成本

  利率自由化后,国内大多数企业丧失了长期以来国家实行的低利率政策的收益,在浮动利率情况下,一旦利率上升,国内企业和经营者成本上升,最终影响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和增长。利率自由浮动在资本项目开放条件下,国际资本移动规模、速度扩大和提高,从而扩大交易成本,增加风险因素。

  (三)调控成本加大

  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央银行在调控经济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到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另一方面要考虑世界经济变化的因素。从政策变动对国内、国际经济两方面影响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必然有个内外政策目标的平衡与协调,在必要时为了国际经济目标而可能丧失国内经济某些方面的利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必须放在全球角度考虑。加大了调控难度,中央银行与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在信息、处理、货币合作、目标政策协调方面更加密切,扩大了中央银行调控国民经济的成本。

  五、结束语

  在全球经济瞬息万变的时代,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经济发展,改革现行汇率制度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应不畏惧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困难,勇于前进,积极探索,把握机会,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与路径选择研究及对策论文(精选6篇)】相关文章: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趋势及对策研究论文09-19

新闻传播研究现状与趋势论文08-31

论人民币的国际化战略的途径及影响论文07-23

浅析法经济学的学科属性研究路径与发展趋势的论文06-19

电子政务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论文11-25

公司解散后的终止时间 制度困境与路径选择研究03-10

当代流行文化研究路径与方法论文08-27

高职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08-22

林下经济前景及其路径选择论文09-03

财务治理系统国际化研究论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