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居民就医行为探讨

时间:2023-02-26 20:18:34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居民就医行为探讨

        摘要: 本文提出了通过社会资本就医的问题,然后对社会资本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总结了社会资本与居民就医的有关研究并作讨论,希望能给居民就医方面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Abstract: First we ask a question about health seeking behavior of resi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capital, then sort out the theory of social capital, and summarize the relevant studies and discussion on the medical treatment for residents of social capital, to hope to provide some enlightenment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residents medical aspects.
关键词: 社会资本;就医;研究
Key words: social capital;health seeking behavior;study

        1  问题的提出
        当前中国居民“看病贵,看病难”已经成了一个社会性的焦点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医疗费用持续上涨,其增长速度既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也大大快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快速上涨的医疗费用已超出了现阶段人们的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发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社会蓝皮书《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我国城乡居民认为“看病贵、看病难”是最突出的社会问题。2009年新医改方案指出,2009-2011年要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主要是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就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行为。在现实的医疗服务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患者就医一般都首先选择自己认识或熟悉的医生和医院,如果不直接认识或熟悉,患者就医之前一般都会动用一切社会资源,通过关系人选择关系人认识和熟悉的医生和医院就医。2008年8月中旬,《生命时报》联合搜狐健康频道和专业医学网站丁香园对900名患者的调查显示,53.3%的人看病有时会找熟人,18.2%的人每次都找,14.84%的人想找但找不到,从来不找熟人者仅占13.65%。也就是说近九层患者通过“关系”就医。[2]
        可以看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健康问题的关注也增加了,对医疗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就医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许多居民去看病会咨询家人、朋友以便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这其中就是社会资本在起作用。因为与就医有关的信息会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来传递。
        2  社会资本与就医相关研究
        2.1 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  社会资本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法国的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的。皮埃尔·布迪厄指出:“社会资本是现实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这些资源与拥有或多或少制度化的共同熟识和认可的关系网络有关,换言之,与一个群体中的成员身份有关。它从集体拥有的角度为每个成员提供支持,在这个词汇的多种意义上,它是为其成员提供获得信用的信任状”。[3]随后詹姆斯·科尔曼、亚历詹德罗·波茨、罗伯特·D·普特南等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界定。其中对社会资本概念的表述、指标测量和理论模型的建构做出最大贡献的是林南。
        国内学者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目前国内学者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把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关系网络(张其仔,1997;符平,2003)。二是把社会资本定义为行动主体所动员的持有回报预期的社会结构资源,是一种有助于目的性行动实现的工具或手段。(杨雪东,1999;钟涨宝、黄甲寅、万江红,2002);三是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人通过自己所拥有的网络关系及更广阔的社会结构来获取稀有资源的能力(陈健民、丘海雄,1999;边燕杰、丘海雄,2000;朱国宏等,2002);四是认为社会资本本身是一种资源。(周建国,2002)。
        社会资本理论引入中国之后,已经在各个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卫生领域,相关研究证明,社会资本水平高的地区人们的健康水平普遍较高。美国学者Berkman和Syme研究发现,与家人、朋友联系紧密的居民死亡率较低;Skrabski,Kopp,Kawachi对匈牙利20个社区社会资本与居民死亡率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指标中信任、互惠、组织参与等均与中年人的死亡率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尤以信任为最。
        2.2 就医的相关研究  爱德华·A·萨奇曼(Edward A.Suchman)的研究试图发现个人的医学取向和行为与特定社会关系类型和相关群体结构的关系。他认为群体关系与个人对医学的取向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了他的就医行为。一些医学社会学研究强调社会网络是求医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伯尼斯·佩斯克索里多(Bernice Pescosolido)在研究就医行为理论时,强调了在获得医疗保健过程中社会网络的重要性,他描述了各种社会中人们生病后潜在的寻求咨询的种种选择。 
认为人们寻求卫生保健的策略是通过与人们互动而获得帮助的机会,是社会所组织的一种行为。还有一些医学社会学家认为拥有固定的保健来源是求医行为的重要变量。安德森和阿迪(Andersen&Aday)指出影响就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是某一特定医生能否作为病人固定的保健服务提供者。
        在国内,邢海燕等研究了农村居民就医行为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认为影响居民就医行为的因素很多,包括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经常就诊单位、疾病严重程度、离卫生组织的距离、医疗保障形式等等。[4]张静、海闻利用沈阳、杭州、上海、深圳和北京五个城市入户调查的数据,研究了影响城市居民就医选择的重要因素。[5]吴晶寻找影响就医行为的深层次原因,探索求医行为的时间文化趋势以及医疗资源利用的公平性。利用中国卫生和营养调查(CHNS)1993年、1997年和2000年的数据,寻找影响就医行为的深层次原因,探索就医行为的时间变化趋势以及医疗资源利用的公平性。[6]
        国内学者研究就医行为的方法主要集中在描述统计方面,大多数是开展一些定量研究,进行理论研究的很少,国内对于社会资本与就医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主要是针对就医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调查与分析,尽管其中涉及社会资本理论,但是大部分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影响因素,如许多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文化或教育程度会影响就医行为,在所建立的模型中只是一个解释变量,与其他解释变量一起来解释被解释变量,至于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就医,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具体影响到哪些方面,这些内容都是值得研究的。

      3  讨论
        目前学者们对就医的研究主要是影响就医的因素,虽然也有学者研究了社会网络在获得医疗保健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深入研究社会资本对就医整个过程的影响,董恒进(1998,2003)[7][8]认为病人就医行为可分为就医前、就医中和就医后的行为。
        就医前的行为主要是推迟看病以及对医疗机构的选择。在这个阶段,患者在会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价格的等信息进行了解,并根据了解的结果进行决策,称之为患者信息搜寻,这时患者可以咨询亲戚、同事和朋友等是否去看病,如果确定需要就医,就会涉及到选择医疗机构的问题,尽管大部分患者会涌向综合性医院,但是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医生的情况各不相同,有些患者会通过自己的社会资本,直接找到熟人推荐的医生,更好确定自己病情,对症下药。从而避免多次就诊,耽误治疗的情况。
        就医中的行为有对药品使用情况和整个服务的费用等。医疗信息包括医院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医疗服务质量、关于医生的信息、病历记录信息以及医院管理方面的信息等等。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信息由医院掌握,患者虽然比较关注,但是了解这些信息的程度有限。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所学知识的不同,医患之间必然存在着专业知识、认知水平的差异。一名医生要经过多年的正规医学理论教育、实践操作、成功与失败的体验,才能形成对一种疾病的认识。在我国,由于医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十分薄弱,人们的医疗知识普遍匮乏,所以具有特殊专业知识技能的医疗者,自然处在知情者的优势地位,而患者群体则处在不知情的劣势地位,很容易产生医疗服务的诱导需求。医疗服务的诱导需求就是医院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有意识地给患者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有时这些医疗服务是不必要的或者是不合理的,医院会给患者提供一些不必要的过度的医疗服务,如开大处方,开昂贵药品等等。诱导需求实际上是相对于合理的基本需求而言,即由于受到某些诱因的影响,超出合理的、基本的需求范围,造成某种资源的过度使用。如医疗服务过程中重复用药、大处方、重复或不必要检查项目等等,均属于诱导需求范畴。在就医中,如果有熟人,至少可以避免大处方现象,或者不必要的检查项目。
        就医后的行为是病人的遵医嘱的情况。这时医生一般很少过问,大多数情况是病人复诊时才会涉及,许多大型的综合性医院的医生,由于门诊量大,对于病人就医后的关心也不多见。可能差不多所有病人都遵从医生的指导,不过有些病人不听劝告,尤其是在他们觉得病情有所好转或者症状不明显的时候,这种情况,也许在关系就医时可以避免。
        大部分研究是针对就医前的情况作相关研究,而对于社会资本对就医后的影响相对较少。其次,关于社会资本在个人就医过程中局限性的研究很少,研究者主要研究社会资本对就医的积极作用。这可能与社会资本本身概念界定不清晰有关,如果社会资本对就医确实有消极作用,那么如何减少和剔出就医过程中不利的社会资本来促进就医将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第三,一些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探索如何增加他们的社会资本以减少他们在就医过程中的劣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还有就是针对农村的就医研究也有帮助,现在许多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农村居民的社会资本存量在减少,这对就医的形象也是不可而忽视的。因此,在当前“看病贵,看病难”的情况下,从社会资本的视角来寻求解决居民就医问题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目前我国关于社会中资本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其理论体系的构建还不是很完善,从社会资本的视角研究居民的就医行为,可以深化我们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以及就医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黄志强.“看病贵、看病难”的经济分析与对策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07,4(4):44-47.
[2]江大红.看病非要找熟人吗[N].生命时报.2008-8-19(22).
[3]布迪厄,华康德(Bourdieu,Pierre and Wacquant,Ioic).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992.
[4]邢海燕等.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对应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2(5):12-15.
[5]张静,海闻.中国城镇居民的就医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第四届经济年会人选论文,2004.
[6]吴晶.中国患者就医行为研究[C].第六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2006.
[7]董恒进.卫生筹资与就医、处方行为研究.中国卫生资源.1998,l(l):24-26.
[8]Hengjin Dong.Health Financing Policies: Patient Care-seeking Behavior in RuralChina.Intl.J.ofTeehnologyAssessmentinHealthCare2003:19(3):526-532.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居民就医行为探讨】相关文章:

从接受美学视角探讨广告翻译05-22

超越局部与个体的经济法行为 以中心银行宏观调控行为为视角而展06-06

我国居民人力资本投资行为比较分析05-11

互文性理论视角下《黄帝内经》的英译08-27

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价值探讨06-01

多次实施同种侵财行为数额认定问题探讨05-29

文化视角下我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通用8篇)07-26

法制化视角下的高校管理-高校处分权辨析06-26

品牌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创造如何走向国际(通用6篇)05-13

惯性独特视角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