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时间:2023-03-15 22:24:44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摘要:社区矫正是相对于监禁执行的一种刑种,自2009年全国全面试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如何使社区矫正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笔者仅从社区矫正工作在实施中存在及面临的问题,对如何使社区矫正工作日益规范、日益完善作出积极思考。

浅析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关键词:社区矫正工作;对策建议;存在问题

  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首次将社区矫正这一概念写入新刑法,2014年在社会全面推广。据统计,自2009年全国全面试行社区矫正至2011年,各地累计接管社区矫正人员40多万人,累计解除矫正20多万人,社区矫正人员在矫正期间重新犯罪的占接受矫正总人数的0、18%,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何使社区矫正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发挥更大效能,笔者仅作一些探讨。

  一、社区矫正工作中面临及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矫正法律法规需进一步完善

  2011年新刑法首次将社区矫正写入新刑法,在近几年的实施中也取得了实效,但仍缺乏细则规定。

  与国外社区矫正相关制度和立法相比较,社区矫正细则仍不够明确。法律法规的缺乏制约矫正工作的发展,不利于对矫正对象的改造和社会的稳定。社区矫正无法可依,使得社区矫正工作出现法与现实相脱节的情况,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缺乏一定的权威性,工作措施苍白无力,实施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漏洞,如:对不服从管教的矫正对象没有强制措施,造成矫正对象“两不管”的“真空状态”。因此,当前社区矫正的部门性规章或地方性规章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亟需对社区矫正立法予以规范。

  (二)宣传不力,矫正对象自身认识不足,社会给予的重视不够

  社区矫正属于一个新事物,社会上的百姓并不了解社区矫正,在工作中与被矫正对象谈及周围人对他被处以社区矫正刑罚后看法时,一些人反映,老百姓不懂得社区矫正,他们只知道犯了罪要进监狱,否则就是没犯罪。同样有的矫正对象法治观念淡薄,不能深刻理解社区矫正这一刑种,甚至有部分人认为监外执行等于无罪。

  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是弱势群体,部分矫正对象在有效刑期满接受矫正管理之后,面临就业与生活压力,生活陷入贫困状态,更有甚者,被家庭和社会所唾弃,失去了家庭温暖与社会关爱,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境况。社会给予重视不够,社会扶助力量环节相当薄弱,这就出现了对矫正对象的人性关怀与社会扶助上的断层现象。

  (三)监管机制不够健全,管理手段滞后

  1、衔接出现问题,异地交付难、执行难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量的人口流动形成“人户分离”状况,有口无户、有户无口情况突出,一些被判处监外执行的罪犯也混入其中,四处流窜,人户分离造成难以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部分服刑人员利用制度上的漏洞,规避矫正,在出监前故意隐瞒、虚报出监后的固定居住地,或因时间变迁其原住址已不存在;或是出监前提供的固定居住地是真实存在的,但其出监后故意不在其提供的固定居住地地址居住,拒不向司法所透露自己实际居住地点;或是服刑人员固定居住地不明、无住处,而暂住在亲戚、朋友家等等情况,这就造成出监后无法掌握其实际居住地,致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无法掌握其活动情况。目前有很多罪犯属异地犯罪,本地人员在外再犯罪的,原审法院判决监外执行后,法律文书寄到罪犯所在地结案。罪犯释放后没有回原籍,而是在外地打工,当地司法部门部门只见法律文书而不见其人,形成漏管。衔接问题主要存在于交接环节和监管环节的衔接。交接环节的衔接工作做不好就会让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就会令整个日常矫正工作流于形式。

  2、农村籍社区矫正对象流动频繁,不利于日常矫正管理

  在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社区服刑人员由多种原因,特别是受经济发展条件的影响,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这部分人流动性较强,场所不固定,即使保证每周都能够电话联系,但也都是全凭矫正对象自己说了算,是真是假,难以考证。虽然有新的方案措施,定位手机的使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有的矫正对象通过不使用定位手机,将手机给家人使用或者关机、停机等方法逃避矫正管理,致使矫正工作实施、监管难到位。

  3、公益劳动的强制性、规范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根据司法部的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对象应当参加基层司法所组织的公益劳动。在工作实践中,公益劳动的时间有时会与正常工作时间相冲突,还有的矫正对象在外打工无法参加,导致公益劳动无法正常组织开展。对无故不参加公益劳动的,虽然可以给予警告、记过等处分,但实际收效不大。这种缺乏规范性的管理模式使很多公益劳动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矫正作用。

  (四)社区矫正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社区矫正工作需要一支稳定的合格的志愿者队伍,而目前既能够开展社会工作又懂法律的的社区司法“义工”相当匮乏。社区矫正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是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矫正”,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心理矫正,是社区矫正工作一项全新的探索。因为矫正对象往往受家庭和社会的歧视,对社会容易产生仇视、报复、自暴自弃等心理,这就需要根据每一个矫正对象的不同情况、不同心理,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引导其自我调节精神状态、克服心理障碍、重塑健康心理。由此可见,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迫切需要大批的专业法律人才、心理专家、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

  二、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社区矫正工作立法步伐,制定《社区矫正法》,填补目前社区矫正工作中出现的法律空白

  社区矫正的立法化,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刑罚结构的合理化,给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发挥提供更大的空间。将社区矫正写入刑法,从立法上全面肯定社区矫正的刑法性质,必将推动社区矫正相关制度完善及落实。

  目前,亟需出台一部《社区矫正法》,让前一阶段所取得的好的经验得以固定,并使整个社区矫正工作能够有法可依、依法进行,首先,应该通过立法明确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各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各自的职能、职责和权限,最好能从法律的高度赋予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执法主体地位。其中:公安机关实施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对重新违法犯罪的矫正对象依法及时处理,对违反有关规定脱离监控范围的矫正对象进行抓捕;人民法院依法加大对非监禁刑的适用力度,进一步规范罪犯监外执行的适用条件和工作程序;人民检察院要充分行使法律监督职能,加强执法监督,完善监督程序,发现社区矫正工作中不符合法律,政策规定的问题,及时提出检察建议。其次,对社区矫正衔接环节要有详细法律规定,包括交接环节的衔接和监管环节的衔接等。另外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执行和日常管理等诸多细节要有明确规定、如:规范公益劳动的规定、申请外出打工的程序和规定、不按规定参加矫正的不同情况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都应该有法可依。最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的具体权利和义务、两者奖励和惩罚的原则及程序也应有详细的规定。

  (二)加强宣传教育,扩大社区矫正的影响力

  社区矫正工作并不只是社区矫正部门内部的事,它事关整个社会的平安建设。如何把社区的力量利用起来,宣传工作首先要做到位,让社会真正理解社区矫正,从而支持社区矫正、参与到社区矫正的工作中。可通过报刊专栏、小区橱窗、电视专题、小区知识讲座、编印资料手册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促进社区矫正工作深入人心。让百姓明白,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不仅是对违法犯罪分子重新改选的需要,更是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对社区矫正对象而言,首先要让其能够从思想上认罪服法,进而矫正其不良的心理和行为。通过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参观学习,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其遵纪守法意识。同时要帮助解决其在生活、就业、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另外基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应当定期召开培训会和经验交流会,在全面系统培训业务技能的同时,建立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对好的做法及时总结推广,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方法、新思路,促进社区矫正工作发展。

  (三)规范矫正监管程序,保证管理工作行之有效

  1、从源头做起,坚持衔接工作走在前

  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的协作,建立健全密切协同的矫正网络,建立非监禁服刑人员的“信息共享制度”,堵塞衔接工作中出现的漏洞。为了保证衔接工作有序有效,法院和监狱部门在决定对犯罪分子实行社区矫正刑以前应通知和征求当地社区矫正机构的意见。避免个别社区矫正对象接到矫正决定书后不到当地司法所报到,而当地的社区矫正机构还不知情的情况发生。衔接工作不留空档,不仅能树立社区矫正机构的威信和影响力,还能密切法院、司法、监狱等社区矫正相关部门的联系,对社区矫正对象产生威慑作用,促使其日后能自觉接受矫正。

  2、建立社区矫正流动管理制度

  根据农村籍社区矫正对象外出打工者众多这一现象,可建立“属地矫治”为主的流动管理制度,即是:当社区矫正对象到户籍所在地的司法所进行报到后,若申请外出打工,经批准同意的,可由当地司法所出具相关文书,连同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人档案由其本人带至流入地司法所报到,流入地司法所接收后可将回执寄回流出地司法所,这样,社区矫正工作顺利衔接。此后,则以流入地司法所为主对其进行日常矫正并将矫正情况定期反馈给流出地司法所。这样不仅能保证矫正工作得以落实,而且有利于矫正对象早日融入社会,同时又加强了各地司法机关联系,有助于建立社区矫正工作异地矫正机制。

  3、严格规范公益劳动各项制度和执行程序

  公益劳动的项目设置,要做到切合实际可行,符合公共利益,便于督查落实,避免流行于形式。目前的社会公益劳动项目存在一定局限隆,仅限于打扫卫生、敬老助残、植树造林等几个方面。为此可进一步发挥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参谋作用,调整思路,将公益劳动的项目设置扩大到非公益事业的部门,如:计算机操作、机械维修、发挥个人特长等方面上,把劳动果实奉献社会公益组织。社区矫正机构可通过向社区矫正对象公布公益劳动的项目,由矫正对象根据自己的身体、技能状况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公益劳动项目。另外对年龄较大,长期患有严重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矫正对象可酌情减免公益劳动时间。对于请假而不能参加公益劳动的,应对请假事由进行严格审查,事后应补加公益劳动。对于无故不参加公益劳动的应当给予警告,并加强思想教育,对于拒不参加的,主观恶性较深、拒不接受矫正的,考虑交由法院,由法院对其刑罚适用作重新考虑。

  4、完善奖惩措施,建立奖惩机制

  目前矫正工作主要由司法局极其下属的司法所进行,部分基层司法所缺乏必要的设施。个人认为,可以根据矫正对象犯罪性质,家庭经济状况,收取一定数额社区矫正保证金,矫正期间,能够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管,接受教育改造,服刑期满,依法予以退还。对于有违法违规行为,不服从监管,以及脱管等,依法没收社区矫正保证金,没收的保证金可用于监外执行罪犯脱管追逃等矫正监管中必要的经费支出,同时将其移交公安机关,对其执行刑罚。

  (四)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保障机制,树立一线人员威信

  当前应着重从经费保障、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者的素质和业务技能、相关部门配合等方面入手,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提高现有人员素质、充实更多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人才,努力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社区矫正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建设起一支专业化、知识化的队伍,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人才支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浅析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相关文章:

浅析中小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4-21

新刑诉法下社区矫正问题研究09-05

浅析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通用7篇)06-07

船载危险货物申报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05-31

跟踪审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05-27

社区矫正中被矫正人员隐私权与社区公民知情权的衡量06-01

对法院管理社区矫正的思考08-25

毕业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04-11

我国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文05-04

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