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原因

时间:2021-02-22 09:53:55 综合指导 我要投稿

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原因

    原因一:扩招

  从2002年的145万到2005年的340万,这种爆炸性的扩招是形成大学生贬值的罪魁祸首么?

  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为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本专科招生1700多人,2004年升至2000人,2005年又升至2200人,每年增长至少10%;而在北京联合大学,去年本专科招生6870人,今年上升到7433人,增长比例也近10%。

  他们都将在今后几年陆续进入就业期。这种形势还在延续。

  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赖德胜认为,虽然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现在是19%,低于西方发达国家40%-50%的比例,但是仔细研究会发现两者是不一致的:中国的城市和农村差异极大,大学毕业生基本上留在城市,不向农村流动,加剧了城市就业的竞争。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以18-22岁上大学的人数除以18-22岁的总人口得出的比例,由于国外城乡差别小,农村大部分都城市化了,其计算可以这样进行;而中国由于城乡差异大,算法应当改为18-22岁上大学的人数除以城镇居民中18-22岁的总人口。以这个方式计算,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可达到30%-40%,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比例,需要增加的规模有限。

  原因二:专业设置存在问题

  长期负责学生招生就业工作的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处处长万敬坤指出,有的学校为了多招学生,盲目开设专业成风。比如会计专业原来是文科类院校的传统专业,学生就业前景也不错,但是在看到这个行业的前景以后,多个理工科学校也上马了会计专业,比如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结果造成会计专业毕业生过多,就业困难。类似这样的热门专业还有人力资源管理、新闻专业等,各大院校现在新开办的`也不少。

  就业比招生滞后四年,而大局变化莫测。往往是招生时的热门专业四年后成了冷门,前途也由此黯淡。同时,为追风潮设立的专业也缺乏竞争力,一些院校这种“新兴专业”也往往很快没落,招生出现萎缩。以北京科技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为例,上一届毕业生有31人,这届29人,下一届28人,而今年才招生的一届只招了26人,甚至有的学生知道要被调剂到这个专业后宁可重新参加高考,也不上这个专业。

  总结:大学生就业难是结构性失业

  45%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50%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35.4%的应届毕业生希望去党政机关工作,而只有3%的人能实现这个愿望。

  来自人事部的数据显示,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分别为各级党政机关约占3%、事业单位约占20%、国有企业约占24%、非国有企业约占(包括私营和外资等)52%。

  同一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参与的大学生就业意愿调查显示,有35.4%愿意去党政机关,18.9%选择去国有事业单位、17.8%选择去教学科研、13.6%选择国有企业、15%选择外资企业,而只有1.3%选择去私营企业。

  非国有企业已经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但大学生认为这类企业既无高薪又不稳定。以公务员为代表的党政机关只占非常小的份额,而大学生却将之作为首选。

    小连接:什么是结构性失业?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失业分为三种:总量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总量失业,是由于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而引起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人们在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变动职业而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陈宇说:“劳动力总量过剩和结构性失业交织在一起,影响了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至少在本世纪前20年,这都是非常严峻的问题。”

    原因三:大学生就业心态不良

  一方面,从职业身份和行业部门的选择上来看,毕业生在选择所向往的职业时,公司、科研机构、党政机关的职业是排在前位,而选择到生产性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比例,即便是工科的毕业生也相当低。现实中,党政机关目前只能通过公务员考试接收少量应届毕业生,而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也进行向企业转制的改革,接收的毕业生数量也极为有限。从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形势看,非国有单位发展迅速,很多三资企业、股份制公司、民营企业成为接收大学毕业生的又一主渠道,但毕业生选择这些单位就业还仅限于大中城市,到乡镇和县区民营单位的几乎没有。

  另一方面,从就业地点的选择上来看,绝大多数毕业生把理想的就业单位选择在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以及沿海开放城市,几乎无人选择县城及乡镇。即使不能在毕业派遣前找到合适的接收单位,很多毕业生也要逗留在这些大城市,成为“漂流一族”。此外,“高薪”是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来,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洽谈时注意到了一些技巧,不会一上来就谈工资和收入,但在签约时,高工资、高收入仍是毕业生决策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当前社会上比较热的专业毕业生的薪金要求不断攀升,即便是大城市里的用人单位,如果工资低,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也不会太强。

  种种迹象表明,就业意愿和就业现实的矛盾非常突出,如果大学生就业意愿不发生改变,只是指望劳动力市场的改变来实现就业将是不现实的。市场不相信眼泪。刘大为语重心长地对参加论坛的大学生说,要在正确判断形势的前提下适度选择。

【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原因】相关文章: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03-10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02-22

大学生找工作的故事 03-17

大学生找工作故事多07-02

大学生在深圳怎么找工作04-05

大学生找工作常见网络陷阱03-14

大学生暑期找工作常见陷阱03-02

2016大学生找工作故事02-26

大学生找工作如何识别招工骗局03-19

大学生找工作误落就业陷阱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