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企业文化 > 从文化建设到文化管理的必然性分析

从文化建设到文化管理的必然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05编辑:唐萍

  文化建设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理念的形成、塑造、传播等的过程。文化管理是指企业文化的梳理、凝练、深植、提升。以下是yjbys小编分享的从文化建设到文化管理的必然性分析,欢迎阅读借鉴。

从文化建设到文化管理的必然性分析

  现如今,企业文化早已成为管理学家、企业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术语。由此,企业文化建设如火如荼,充斥着各种管理杂志、各个行业、各个企业。不谈企业文化,不谈企业文化建设,似乎就是不懂企业管理一样。与此同时,“文化管理”亦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可是,对于什么是企业文化建设?什么是企业文化管理?在什么发展阶段做文化建设、什么发展阶段做文化管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做文化管理?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就很少有人有那么仔细“考究”了。

  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的区别

  文化建设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理念的形成、塑造、传播等的过程。文化建设重口号轻落实、重宣贯轻执行,突出在“建”字上,基于策划学、传播学的理论之上,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策划和传播,是一种泛文化。

  文化管理是指企业文化的梳理、凝练、深植、提升。文化管理重落实轻口号,重执行轻宣贯,突出“管理”,是基于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理论之上的,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管理是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匹配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生产、经营、营销等等管理条线、管理模块的,涵盖了文化建设。

  文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管理的对象完全从“物”转向“人”,通过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的身心能够融入到企业中来,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约束,在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文化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最高层次,它通过企业文化的培育,来实现文化管理模式的提升,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进而成为“企业人”。

  从文化建设到文化管理的必然性

  企业文化建设绝对不是看着别人的好看就有样学样那么简单,也不是制定个什么法就一切OK了。没有对自身的深层思考,最好不要奢谈企业文化建设。很多人都知道《华为基本法》,并被推崇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圣经”,很多人希望能在自己的公司里弄出一套类似的“法律”,以此来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我们中国的传统管理讲究道、法、术,《华为基本法》还仅仅停留在术的阶段,只是一堆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关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流程和客户方面的问题提的都很少。

  企业文化通常有效的建设方式是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作为种子要素孕育企业文化。在此文化中,通过沟通信仰、传递愿景和从事所有企业实践,强化核心价值观,使全员认可并内化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形成持久的行为。领导者行为、员工行为和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都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准则,一定时期以后,以鲜明价值观为核心的强势企业文化形成。在这种鲜明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有效指引下,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统一为全体人的意志,再将这种意志转化为持久的行动,是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的。

  在目前的企业管理阶段,企业文化已难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仅有企业文化建设还不够,企业文化需要进一步深化,已经到了必需对企业文化进行管理的阶段,即文化管理阶段,这也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企业文化有两个属性:一个是亚文化属性,一个是管理学属性。所谓亚文化是指企业文化相对社会文化而言,是亚文化;所谓管理学属性是指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论。但是,这其实并不准确。这里应该分成两条路:一个叫纯粹文化,一个叫应用文化。纯粹文化是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和实践企业文化,应用文化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和实践企业文化,可以成为企业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要从纯粹文化建设向应用文化管理迈进。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文化的起飞与落地,实际上就是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只有文化建设没有文化管理,相当于企业文化光起飞了没有落地。

  从文化建设迈向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的成长有其内在的规律,即在企业初创阶段,将生存作为第一要务,这时的文化也许不能为企业创造立竿见影的效益,这种慢热的影响元素——文化,将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而滋长。当企业到了稳定成长的阶段,企业文化建设的力量变得非常突出,企业文化会因为是否适合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得到传承、整合或再造,这时就需要企业的领导者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了。某咨询公司在多年企业文化实证研究和为上百家企业提供文化建设咨询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种情况是视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最佳时机。

  1、企业的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时。组织规模迅速膨胀,人员大量增加,资本迅速扩张,兼并一些企业,就需要有与企业发展同步的企业文化,否则就会出现文化危机。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