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企业文化 > 企业文化的6大误区

企业文化的6大误区

发布时间:2017-03-07编辑:唐萍

  很多企业在华为、苹果、海尔等的影响下都开始学着建立自身的企业文化,可是如果不注意,只会生搬硬套,很可能就会陷入企业文化的误区之中。

  1、企业文化是口号标语

  顾客就是上帝!效率就是生命!

  以产业报国为己任!

  安全第一,质量至上!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

  有不少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在办公区张贴口号和标语,运用动听的词句,比如流行的名言和警句来鼓舞士气。持这种观点的人恐怕是偏离企业文化核心最远的了,它甚至还不如识别系统(CIS)距离企业文化的本质更接近。

  偏离企业文化同样很远的还有把丰富员工文化生活、组织文艺活动当做企业文化,比如举行歌咏比赛、运动会,这些活动甚至连行为层都进入不了,更不要说是企业文化的本质了。

  2、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识别系统(CIS)

  持这一看法的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识别一个企业与另外一个企业有哪些不同的判断标准,也就是说,是评判企业之间的差别的标准。正因为如此,持这种观点的人普遍认为,企业文化一般包括视觉识别、行为识别和理念识别。乍一看,恰好和企业文化的形象层、行为层和价值观层一一对应,虽然不全面,但多少还是有些道理。不过,如果对照上面谈到的企业文化的结构和由内而外的四个层面,我们就很容易判定:识别系统属于企业文化最边缘、最表象的形象层之中的一种。这种错误让我们联想起一个经典寓言——盲人摸象,抓住哪块说哪块儿,把企业文化互相联系、有机统一的四个层面机械地割裂开来,犯了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替全部的毛病。

  首先,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在人们头脑中反映出来的主观意识。如果没有已经存在并成为一种大家共同遵循的理念,就不会有CIS的产生,更不会有公众心目中的企业形象。

  其次,由于人们的认知状态不同、水平不同,在大家心目中的企业文化也会有不同的反映,有时还会有扭曲的反映。但对CIS系统,则由于其外在表达的同一性,人们的认知度相差不多。

  再次,CIS系统可以把企业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以形象化、直观化、艺术化的手段表现出来,目的是要将自己的价值观传达给公众,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它所展现的只是企业文化中的一部分。有时候,企业处于竞争、战略等种种考虑,尽量避免将其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外传外泄,而是通过媒介向外传播一些经过加工的信息。就像在国光苹果树的某个枝丫上嫁接一枝富士苹果,虽然后者也是这棵树的一部分,但它绝不同于甚至迥异于原先的树,如果我们根据这枝嫁接的富士枝杈来研究原来的苹果树,那么我们得出的结论距离真相之远何止千里!

  所以说,CIS不是企业文化,它只是企业文化的外宣和外显,并不能等同于企业文化。

  3、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思维系统

  有的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思维系统,因此把它分成企业理念、企业哲学和企业精神。这种观点认为,不同企业的思维系统是不同的,企业思维系统的差异构成了不同的企业文化。

  例如,某物业公司这样阐述他们的企业文化:理念是尊重客户,哲学是在竞争中求生存,精神是顽强拼搏,他们将对市场、客户、员工的判断视为企业文化。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将价值观层面的一部分内容当做了企业文化的全部,没有进行全面的探索和研究,它同属于盲人摸象之列。

  4、企业文化是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

  有的人认为,所谓企业文化是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就是说,人类历史发展中所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秀思想,都可以看成是企业文化。正因为如此,一些企业在讨论企业文化的时候,往往将马克思主义、孔孟之道以及人类历史上所形成的各种有价值的道德观念都当做企业文化来讨论和研究。例如,某些企业讲儒释道三家的经典论述直接拿来作为自己的企业文化。

  这些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文化成果是所有企业和组织共同的精神财富,企业文化可以从这些财富中汲取营养,却不可以把它们称为自己的企业文化。这就像树根深深扎入土壤,并从中汲取水分和营养,发展自己庞大的根系,我们却不能把这片土壤称为树根。

  5、企业文化是企业产品的文化定位

  即认为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企业产品的文化定位,因而把有关企业所有产品的文化定位的内容,都统统称之为企业文化。例如,现在茶叶公司有茶文化,酿酒公司有酒文化,这种看法混淆了产品文化与企业文化。

  6、企业文化是纯粹的文化理念

  所谓企业文化是纯粹的文化理念,就是指有人把企业文化解释成为纯粹的文化形态的内容,也就是解释为非经济的内容、非企业形态的内容,单纯地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来解释企业文化,似乎企业文化并不具有反映企业运行过程。

  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是要为企业服务的,它必须是从企业已有的价值观或指导思想中提炼出来的,或者是要为企业发展目标服务饿实实在在的一种氛围。它必须具有积极向上的、可促进发展的、可复制的品质。因此,企业文化应该具有指导性和同化性,并且还要具有可操作性,应便于价值观的接受与认可,便于制度的实施,便于解决企业实际的问题,便于企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文化实际上不能算作文化形态的内容,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学的内容。把企业文化作为文化形态的一种类型,与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是有根本性区别的,前者实际上曲解了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

  总之,这些观点都不够全面。上述种种只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并不能等同于企业文化。应该明确的是,企业文化不是单纯的思想和矫揉造作的文字,不是企业家与文化人的联谊会。如同知识本身不承载价值一样,为企业文化而建设企业文化基本上是徒劳的,很多企业想通过某一局部的取巧来建设企业文化,却从根本上忽略了企业文化的无形存在和作用。

  没有速成的企业文化建设,完整的企业文化手册、规范的制度文化和形象识别系统、甚至包括大规模的导入,仅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始。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