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HR工具 > HR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

HR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

发布时间:2017-05-22编辑:ZMR

  虽然不是每个人力资源管理者都能成为技术专家和老板的左膀右臂,但至少应该具备除了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之外的三种能力与素质。具备了这三种能力和素质,不但可以大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成效,也能让人力资源管理者增加了与老板良性互动,使很多工作更易于推进和实施。

  A、用数字说话:

  套用赵薇在电影《绿茶》里的一段台词:这个世界上无所谓好的老板与坏的老板,有的只是会算账和不会算账的老板。

  不管我再怎么摆事实讲道理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如果一定要把企业经营管理中各项职能的重要性做一个排序的话,那么排在第一位的必然是营销。而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管理、客户关系管理、IT等职能永远都是为营销服务的,这就注定了人力资源管理永远都是支持性的工作而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这并不表示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不管业务不管成本,相反,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除了具备良好的知识技能之外,还要会算账!不仅要会算业绩的账,还要会算组织和人力资本这本不太容易算清楚的账。

  尽管在目前各国的会计准则里人力资源的各项支出,包括工资、奖金、培训费、招聘费等支出都列入管理费用,而不是计入成本科目中,但实际上如果你把上述各项费用与差旅、办公、公关招待等费用进行对比的话,你就会发现工资、奖金、培训费、招聘费等支出与人力资源质量呈正相关关系,并且,这些支出的多寡会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业绩,而差旅、办公、公关招待等消耗性支出(费用)则与人力资源质量与企业业绩几乎没有正相关关系?(行贿除外)——换言之,这些支出是可以压缩也是应该压缩的。

  尽管成本和费用只是会计学上的两个术语,并不会对企业的会计报表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但了解他们的区别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确是非常重要的——成本是可以产生收益的,而费用却往往不能。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A公司的员工张三业绩很优秀,08年度实现2千万元的销售业绩,而张三的年度收入总额为20万元,其中包括10万元的工资+7万元的业绩奖金+3万元的总经理特别奖励,这是A公司用于获得这2千万的销售业绩所付出的成本,但A公司实际支付的成本还不止这些,还应该加上当初招聘张三的时候支付的招聘费500元(网络招聘费均摊+面试费用),08年度给张三支付的五险一金约35000元,以及张三在08年内消耗的管理费用和差旅费用约40000元,还有在08年度内给张三提供了三次培训所花费的约2500元(均摊)。这就表示,A公司的员工张三在2008年度实现的2千万元销售业绩,是以A公司付出的200,000张三的年度现金总收入+500招聘费+35,000社保+40,000管理费用+2,500培训费用,合计278,000元为代价的。所以,对于雇佣和使用员工张三的成本/收益比为278,000:20,000,000 约为1:72.除了20万元的人力成本之外,其余的7万8千元也应该计入成本的范畴(当然不是在会计报表里,而是人力资源部门单独设立的一份报表,众合众行称之为人力资产损益表)。

  用成本的口径来计量,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把许多原本就应该纳入成本科目的隐性支出(沉没成本)一并计算,可以更全面更直观的评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价值,还可以更好的评价各项的支出是否合理和必要,以及是否可以通过调整支出来提升员工的技能,进而对业绩产生正面影响。

  老板都会算账,有的老板会算大帐,所以他们的企业做的很大很成功;有的老板只会算小账,所以他们的企业往往做不大。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提醒老板哪些支出应该缩减,哪些支出应该增加,而不是简单的通过降低社保基数、减少培训投入,甚至是通过减薪和裁员来控制成本,因为这种做法极有可能得不偿失。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调整思维,用投资收益率这种视角来审视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各项支出。

  尽管老板们的水平各有高低,但我相信如果人力资源管理者能用人力资产损益表来向老板提供数据作为人事政策调整的依据,我相信会对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进而促进公司业绩的提升。至少,会让老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用于人力支出的每一分钱产生了多大的收益,而不会让老板不清楚钱到底花在什么地方。

  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讲道德太苍白无力,讲道理于事无补,而法律是没有多少回旋空间的,也从来没有哪一家企业是靠钻劳动合同法的空子而真正降低了总体人力,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者要讲利益、也只能讲利益;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者要会算账,要掌握用数字说话的能力。

  B、沟通说服技巧: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