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心得体会

时间:2023-05-13 16:32:21 学习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课改心得体会(汇编15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改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改心得体会(汇编15篇)

课改心得体会1

  3月24日,中心校在我校组织了课改课观课议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课改课、小组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一路走来,接受着诸多的冲击与洗礼。在此期间,我们有过成功的体验,也有颇多问题的困惑。几年来,教师的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数学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学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还学会了评价、质疑与反思;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就具体谈谈课改几年来的收获和困惑。

  一、课改中的收获

  (一)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在课改过程中,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教师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喜欢学习数学,善于提出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课改前的学生远不及的。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几年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学生们逐渐形成了乐学、爱学、兴趣浓厚、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及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

  二、问题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5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是我们值得商榷的问题。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我个人认为,了解教材应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道本学年要交给学生那些知识,并知道各个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同时要领会教材意图。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以快节奏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我相信,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

课改心得体会2

  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加以引导,有时鼓励学生提问。为此,我们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行。重视每一位同学的见解,赏识他们每一点进步的思想火花。

  长期以来我们政治课被学生认为是说大话说空话的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离现实社会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了,让广大的学生感到象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而《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如我们的政治课现在分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于哲学”等模块。使的我们的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的气息。

课改心得体会3

  上个月中旬,我们学校英语组组织了一次为期二天的英语新课改培训,这次培训主要是学习《英语课程标准》,通过听课和学习,我的心得体会是在新课改中首先需要转变的就是观念,教学目的上要转变观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范畴、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通常会忽略掉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

  但是如今社会的知识更新很快,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这一目的。其次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把“金子”变成“点金术”,也就是常说的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新课改理念要求学生的英语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新教材将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学策略上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重视探究过程,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然而高考这个指挥棒依然牵挂着每个人的心,所以老师们都认为探究并不是每节课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课堂时间的影响,二是受到一些教学设备的制约,所以只能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地进行,在讲课时一些注意点还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识点贯穿到自己的课堂中去,教给学生的知识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上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学、感兴趣去学。第三在教学内容上要转变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迁移。英语科学教学是整体教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教学目的常常是跨学科的,各科教学目的都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打破学科局限,立足于英语学科,通过生物学科的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以不光是教书而且要育人,要成才更要成人。这就是新课改精髓所在。通过这几天的英语新课改培训,我将心得体会总结成这篇文字,与各位老师共同讨论,为跟好的实施新课改而努力。

课改心得体会4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本事,让学生享受“欢乐数学”。

  一、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一样的资料确定不一样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一样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研究到观察本事、想象本事、思维本事、推理本事及总结归纳本事的培养。一位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此刻他对学生学习本事的培养。

  二、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当师生的主动性、进取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我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趣味,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忙、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经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确定、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教师不仅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本事。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当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欢乐数学”。

课改心得体会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实施,把我们推入了教学改革的浪潮。阅读教学是课程标准研制者精心设计的内容,阅读课究竟如何上,才能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凸现阅读教学的个性美;阅读课究竟如何上,才能构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处理好传统和改革的关系等等。这些是每一个课改实践者应该深刻探讨的问题。

  笔者是教学前线的课改实践者,和学校同仁一直热衷于阅读教学,课改以来,我们热情高涨,经常互听互评,走出去,请进来,应该说收获很大,便不可避免地使“剑”走了偏锋,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反思。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堂阅读课,教师按照自己的“伟大设计”,让学生就若干问题去读读念念,说说讲讲,而自己只是发问者、点名者、旁观者、旁听者,充其量也只是赞不绝口地说“好”“很好”。不适时而收放,不相机而导向,不就误而纠偏,不升格而总结,这就曲解了“自主学习”的真正意义。因其以繁多的“问题”,淹没了课的中心目标;以所谓的“见仁见智”,堵塞了课的升格途径;以所谓的“张扬个性”,掩盖了阅读审美的客观标准;以学生的频繁“活动”,取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热热闹闹的一堂课,由于失却了“主心骨”,难免处于一个很浅的层面上,阅读教学中教师既是主导,又是特殊的阅读主体,应以其丰富的阅读体验处于阅读教学的最前列,应引领课堂教学的主流,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性的同时,起到正确导向、开启思维、适时示范、精要点评高效对话等主导作用。

  二、追求表面化的`形式,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

  为“适应”新课改,有的老师将心思用于课的形式上,以“标新立异”的形式来“包装”并不生动的课的内容,经过一些“点评者”的推波助澜,此风愈演愈烈。比如说“小组讨论”,这本来就是很传统的学习方式,近来却被贴上“合作学习”的新标签大加标榜。在一些教师眼中,它好像是新课改的新产物,以为这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形式或唯一形式。于是几乎每堂课必有小组讨论这一道“风景”。不少“讨论”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这里并非要否定这一学习形式,关键要看讨论的有效度,就某一课文而言,它有没有讨论的必要;就某一问题而言,它有没有讨论的价值。讨论题,无论是由教师提出还是由学生提出,它都要能聚合课堂教学的焦点,能点燃阅读文本的亮点。它要有一定的新颖度,能迅速激起学生对话的兴趣;它要有一定的难度,能有效开启学生的思维;它要有一定的深度,对阅读理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总之,能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其阅读审美情趣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以“拓展”“迁移”为由,游离于阅读文本之外

  此举也逐渐成为一种“时髦”,以为不“拓展”“迁移”一下,就不足以提升课的品位,就不足以体现新课改的新理念。于是每堂课必有“拓展”“迁移”这一档“节目”,一定要塞进一些课外资料,进行“读写结合”“内外互联”式的强化“训练”,以显示课的容量之大、内容之丰。如此不分课型的、硬性的、“拉郎配”式的“涉外”活动,挤去了阅读理解文本的宝贵时间,而对文本的解读只能是“走马观花”“水过地皮湿”。有人把这种舍本求末、舍内求外的教学法比作“锅内不吃吃锅外”不无道理。阅读教学必须尊重文本,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学生要通过自主研读文本或带着文本走向教师以获得新知,陶冶情趣,发展能力,这已是不争的道理。那些淡化文本、游离文本的“拓展”“迁移”,只能成为空中楼阁,真正有效的拓展迁移训练必须建立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坚实的基础之上。

  四、架空了“人文性”,忽视了阅读知识结构的构建

  近年来,在一些有关语文素质教育的文章中,“人本”“人性”“人文”词语出现的频率较高。提倡语文的人文性,本来无可非议,但有人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误以为阅读教学就应以“人文性”作统帅。于是或美其名曰“培养情感、追求价值”,对课文自作多情地拔高分析,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或美其名曰“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以课文某一内容为由头,进而“切换”成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上成了口头作文课或时政讲析课,此种现象屡见不鲜。有的虽仅出现于一堂课的某一环节,但也会给人以“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基本特点”,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示。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把它撕成两张皮而顾此失彼呢?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就阅读课而言,它孕育生成于阅读文本的艺术的、哲学的、美学的土壤,它又如空气一般充满着课堂教学的整个空间。架空了“人文性”,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势必淡化了学生阅读认知结构的构建。殊不知,制约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成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是阅读的知识结构和由此而日臻强化的阅读认识能力。没有坚实的认知结构,就不会出“呼朋引伴”式的阅读“同化”效应,就不可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理解”,就谈不上什么产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那么,所谓的“人文性”只能视作硬贴的“标签”。

  五、滥用多媒体手段,干扰了阅读教学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可以增长教学时效,可以增强直观效果,可以激发阅读兴趣等等,但不少人却把多媒体教学的“工具性”当作一种“时尚”、一种“装饰”、一种“目标”来追求,甚至把阅读教学成功的希望寄托于电教手段上。特别是上公开课,什么录音机、投影仪、放像机等轻重“武器“一齐上的阵势已司空见惯。由于不明白阅读教学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阅读文本的内在形象性和教学语言的形象上,所以一些人不能科学地设计课件,不能适当地运用“媒体”,因而常常出现以下弊端:一是课件中多以“标准答案”显示之,取代了学生的思考;二是快速地闪动“画面”,影响了学生的?

课改心得体会6

  在县教育局的精心组织和统一安排下,20xx年12月12日至19日我十分荣幸地参加了到xx学校和xx学校的学习考察。在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中,我对新课改的认识更为深刻,更坚定了我对新课改的信心和决心。现简单谈一谈我的学习心得。

  一、新课改要转变观念从本校实际出发

  新课改在我县实施三年来,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是有的校长和教师观念陈旧,对新课改理解不深。认为新课改只是吹吹风,跑跑场而已,没有把新课改真正落实到实处,只流于形式,把别人的课改搬进来,拿来主义。没有从本校的实际出发,课堂虽然热热闹闹,但课后学生却收获较少。我认为转变观念是新课改的关键,观念不变,课改就无法进行,从校长到教师都要转变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必需实事求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对学情、对学生等都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才能够制定新课改方案,逐步实施新课改。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切实符合我县新课改的实际

  在洋思中学我先后听了语文、数学、历史、生物、政治等十余堂洋思教师上的公开课。她们都是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果十分突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全过程的学习。“先学”并不是让学生无目的'的散学,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紧紧围绕本课的学习目标,按照教师预设的最有效的自学指导所进行的自我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学习目标是“先学”的关键,有目标就不会使学生迷失学习的方向。这种学习效率高,学生获得的知识多。“当堂训练”是巩固本堂课的知识要点,重在精心设计。我们搞课改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能力。我认为,我们的“先学”要根据自己的学生制定好学习目标,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既备学生,又备教材。把知识问题化,把问题简单化。让学生把一个一个简单的问题得到“消化”。“后教”就要根据自己精心设计的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当堂训练”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题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能体现出来。

  三、大课间活动要结合本校实情,因地制宜的开展

  我县的教育资源不平衡,而金盆中学又是全县最普通的学校之一,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这对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制约影响。而大课间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释放学习压力,放松学习心情,使身体得到锻炼。我校大课间活动准备分四个步骤进行。即经典诵读5分钟,广播体操10分钟,跑操10分钟,自由活动5分钟。使活动的开展达到锻炼的目的。各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大课间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新课改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去探索,要去创新,我们虽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只要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坚持!再坚持!我县的新课改就一定会有新的特色,新的发展。振兴新田的教育梦就会逐步实现。

课改心得体会7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课改心得体会。通过一段的教学实践,感受最深的有一点:

  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课堂因你精彩!你的总结使探究更精彩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力求让学生自学提出问题经过合作、交流、展示、最后老师加以点拨解决问题。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心得体会《课改心得体会》。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适合课改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找到学习方法,学会小组合作,能认真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新课改倡导:“三讲三不讲”在我们的`教学中还有许多教师穿新鞋走老路,以讲为主限制了学生思维、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被老师的专制所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

  另外不同的是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的判断。

课改心得体会8

  随着新时代的步伐,初中新课程改革已实施了数年。

  为了积极推进体育课改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贯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我们就必须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我认为,新课标的设计是非常高明的:它规定了具有影响力的课程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程的目标体系。

  这样做是基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也是为了保障我国基础教育的基本学力水准,同时又是基于我国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这是一个正确的符合国情的做法。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省,大部分学校一个班学生都在60人以上,运动场地器材设施奇缺,一名体育教师一周十几节课,甚至20节左右,还带运动队、课外活动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想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改革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入手去进行改革呢?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大家。

  首先,我们在脑海里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

  如果老是强调外部的条件,认为条件不成熟,没有办法改革,我认为那是唯条件论和唯物质论,其实条件越不好越需要改革,越需要通过改革来促进条件的改善。

  所以,毋庸置疑,体育改革犹如经济改革,那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抓住改革的关键。

  改革的'关键在哪里?我认为有两点: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

  所谓体育课程,就是传授体育知识,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三个维度并重的传习。

  只有解决了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三个维度才有可能并举发展进行。

  钟启泉教授曾经说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贯彻着一个非常清晰的教育改革逻辑,即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想,他所指的这方面是非常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

  因此,为了适应初中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推动体育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我结合各年级学生的特点,作课改计划如下:

  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2、从注重教法到注重学法。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

  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要重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和锻炼。

  例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展示任何一种器材在学生面前,不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创编各种游戏玩法,发挥其创造性思维。

  同时,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难题,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注意创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与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生动活泼和主动地进行学习的前提之一,也是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

  教师将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技能,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他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角色转换:有时做学生的指导员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有时与学生一起参与体育活动,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平等学习、共同进步也是新课标的精神所在。

  4、有教无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心爱护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的变化,使学生能在运动中愉悦身心。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以下几点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学生的生活爱好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制造一定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在紧迫中锻炼;合理运用语言激励或身体语言的激励……

  除此之外,我想体育的课余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体育比赛是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学校可以经常举行一些大的课外活动,有的是全校性的,如每年的田径运动会、冬季的长跑比赛,或跳绳、拔河和踢毽等比赛,以及对学生有很强吸引力的球类比赛。

  这些比赛学生参与的人数多、影响较大,学生在参与这些比赛时有不同的感受,同时这些活动中有竞争和合作,有困难和挫折,有成功和失败,比赛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教师要利用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进行比赛时,同班的同学就会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同学间的感情交流,克服不良个性品质,使情感得以升华,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发展。

  参加比赛的同学既能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又能在比赛中锻炼自己,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师还可利用比赛形式,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同学间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个人意志和竞争意识,培养耐挫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在每次比赛结束后,体育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在比赛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和学生谈心,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这样就可增强学生的心理品质。

  作为体育骨干教师的我,有幸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实验者,我为之感到非常荣幸,但我也深知承担这次改革任务极具挑战性。

  为适应课改的需求,我也参加了各级各类的培训,自学了有关课改的材料和相关理论,力争深刻地领悟课改的精神并努力把所学到的理论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通过培训和自学,使我认清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的背景和思路,增加了责任感和紧迫感,更新了观念,并使这些新观念能够在新教材的实验中得以落实。

  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水平的人才,我们还需要长期的探讨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和敬业精神,在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为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而努力。

课改心得体会9

  20xx年12月12日至19日,在局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到xx学校和江苏泰兴的洋思中学进行学习。经过紧张地学习,我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更具体、明晰———那就是要坚定地走课改之路,向课堂要效益。对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也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和感悟。审视自己的工作历程,对于新课程改革和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感触、反思和建议。

  通过学习,我的感触是:走进洋思课堂,我眼前豁然一亮,看到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课堂。长时间来,我们新田的教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重复书”,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是定势,殊不知一场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而今洋思中学的课改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我们新田的课改起步已经迟了,要想方设法迎头赶上,我们要有一种使命感。

  瑞华实验学校是第一批课改实验学校,由于种种原因,课改走进了死胡同,不得不回归原点。作为一个经历了全过程的参与者,我在反思。我粗浅认为在实际的课改中必须要解决这些基本问题:

  一是方向问题。我这里所说的方向问题,不是指要不要课改的问题?也不是指学那种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而是特指课改要由上而下的问题。领导(校长)坚定的决心是课改成功的关键,自上而下的形式容易形成合力,便于课改工作的展开,也能及时纠正课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由此延伸出另外第二个问题,就是一所学校的领导(校长)要是课改的专家或是行家,是学校课改的总设计师。学校的行政人员应率先学习培训,掌握课改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施流程。课改不只是学校教科室的事,是整个学校领导团队的事,这个团队是表率,是改革的风向标,要做到人人都能为教师解惑。学校领导团队就课改形成合力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不能是校长愿做,分管领导态度模糊),不可操之过急。依次类推,当有一批课改骨干后,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形成课改燎原之势。在这两个问题上,我们瑞华是走了弯路的:在20xx年推行新课改,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当时95%的教师不明白这些概念,我们也没有经过学习培训(当时我们的教师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太少了),课改的白丁一个,硬着头皮往前走。我们边学习,边摸索,边尝试,学岳阳许市模式,搬许市模式,结果走入了困境,走不下去了。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有一个专家坐镇及时指导,自身若电能充沛,也许课改之路会走得稳妥些。当然,我们也有一批年轻教师接受了新理念。

  二是教师观念的改变是难题。有的教师教学已形成定势,改变困难大。而课改需要一大批喷薄激情的教师,点燃、燃烧激情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推进教师的二次创业,需要一个自上而下的评价机制,适当给教师松绑,给学校的探索开绿灯。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是践行者,教师观念不改,必将影响执行力。我个人认为课改之初,对于不愿参加课改的教师,人员编制松的学校,能引导改变的则引导,不能引导改变的则变换工作岗位。课改,一个班的教师就是一个团队,不能因为一个人而打乱课程教学结构,扰乱军心。从另外的角度说,课改实验班级的教师一定的搭配好。当然,对思想暂时转不过弯的教师的学习要求不能放松,

  三是需要教育局的支援。课改涉及到一些硬件设施建设,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另外,课改最需要的是技术支持。当我们学校遇到课改难题时或走入困境时,希望能得到局里课改团队的及时指导和帮助。

  以上是我的一点思考,下面我想提点建议。进行课改,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问题会暴露在各个层面,需要及时解决。就课改,我想能不能由县教研室、基教股牵头、领导,成立一个课改团队。这个团队的教师可从全县教师中选拔,各会考科目(九科)选2-3名教师,由教研室、基教股负责培训(这部分教师暂时由教研室、基教股管理,适当的提高待遇)。等局里确定教学模式后(我个人认为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练习”适合于我们的教学),县里的课改团队分步骤开展工作:第一阶段(两周时间),课改团队教师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边观摩(视频)边集体备课边试教,各学科教师轮流试教,同学科教师听课,然后进行总结完善。第二阶段(两周时间),课改团队教师继续集体备课和试教,准备过关课,上过关课,由教育局组织专家评定,培养出我县第一批课改骨干。第三阶段(两周时间)局领导带领课改团队送课下乡。兵分2-3路,同时下乡送课,并为当地教师作一次学科课改培训。第四阶段是课改团队成员回归本校指导课改,并按局里的分工跟踪、汇报学校的新课程开展情况。

  新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工作千头万绪,作为我所处位置而言,就是坚决执行,加强个人学习,抓实学校教师的培训,带领教师走好课改之路。

课改心得体会10

  现在社会已经走进了一个高科技时代,知识更新、思维创新,不学习就落后,不读书就跟不上形势。真的很感谢区干训部开展读书活动,并在百忙之中向我们积极推荐好书。回首自己近几年的成长历程,实际工作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带领教师队伍,读书更让我懂得丰富的知识底蕴会让一个人飞得更高,会让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提升,更会让一个人的品位提高。

  我有幸拜读了《新学校十讲》,对于“文化引领学校未来”一章颇有感触。我们需要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领域,让所有的老师知道,甚至让所有的家长都知道:我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怎么定义成功,怎么定义失败。一所优质学校不能仅仅靠制度来管理,只有文化引领,学校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无论是学校或是企业,真的要做大做强,打造品牌,创办特色是很重要的。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本身就属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殊注定了工作性质的特殊,然而一味地满足单纯的教学就显得单一化,枯燥无味,而且对于学校的发展没有任何改变。如何打造特殊教育文化,创办自己学校的特色,创造学校品牌,是我们学校一直所追求的。本着以人为本,积极为特殊学生搭建广阔平台,让更多的特殊学生早日融入社会主流是我们的愿望,更是我校创办特色打造品牌的初衷。

  学校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托学校的优势,树立明确的办学理念:愉快学习,幸福生活,健康成长。以尊重生命的心灵之爱,让校园成为特殊学生愉快学习的乐园;让每一个生命的潜能在这里得到最完美的、充分的展现,让每一个特殊学生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自信人生,让学校成为每一个特殊学生幸福生活、健康成长的摇篮。学校注重科学管理,制度健全,合理,不断更新,创新。学校注重文化建设,从校园内外的文化走廊,到班级的特色文化板报,从常规的课堂教学到职业教育、特色教育,都体现着我校特色办学、特殊教育文化,尊重每个生命的个体,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让每个特殊学生的价值得以体现,帮助她们树立自尊自信,最终达到自强自立,早日融入社会。学校还非常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积极为教师学习创造机会,先后派10余名教师到大连、北京、上海、天津、长春等地学习特殊教育先进文化,回来跟全体教师分享,促进全体教师共同进步,提高文化素养,为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注入力量。学校的体育特色工作不断彰显,成果显著,更好地为特殊学生的发展奠基。

  积极为特殊学生创建文化校园,搭建广阔发展平台,创造适合特殊学生发展的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打造特殊教育文化,创建最美文化校园更是我们特殊教育学校永远的奋斗目标。

课改心得体会11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课改观摩课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xx老师、张敬老师及刘悦老师的课。之后,聆听了教研员对三位老师三堂课的分析,收获颇多,尤其是她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的剖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三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走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xx老师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电影片段,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身临其境的情怀。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xx老师在《草船借箭》一课中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不仅仅烘托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xx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他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带着学生有声有色地学习,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xx老师所执教的《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

  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如在第一阶段自读感悟时,xx老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在文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xx老师在出示了一组组以课文线索重新排列的词语后,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读读这组词语,这些词语在你脑海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由这些词你又能想到什么词?第三个阶段的自读感悟,xx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读了全文后看看板书,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xx老师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xx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xx老师在处理课文时分别采用了“说”、“读”、“画”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最精彩的是学生画船的授箭步骤。充分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的方式理解课文。xx老师则找准了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是什么使他们深深感动?”从而也给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极大空间,学生的讨论有理有据、精彩纷呈;此外,xx老师还善于开发课程资源,在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联想与欣赏,适时进行迁移。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

  一日听课所得又岂止以上几点,但我想,光是这几点,是我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深刻领悟的。

课改心得体会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也不断地改革更新,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在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注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发展。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通过研究性、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

  一、教师进行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数学学科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二、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每一位学生。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

课改心得体会13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本学期,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构建高效课堂的课改活动,回顾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简单谈几点体会和感悟。

  一、通过学习,更新理念

  教书20多年,执教地理也有十几年,自我感觉教学经验还算丰富,教学效果也还不错。通过学习《高效课堂22条》,我发现自己的一些观念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我明白了真正的高效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时间交给学生,我们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二、通过反思,找出不足

  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一个教师,不管他的专业知识多么丰富,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他的课堂终究是一潭死水。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虽然不全是满堂灌,但对学生总是不放心,讲得过多。因此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被动地做笔记,机械地记忆,以致部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较强,懒惰思想加重,对照《高效课堂22条》,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不再满足于已有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学会放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重知识传授,又重能力培养。

  三、通过实践,不断提高

  运用新课程理念,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本学期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也初见成效:

  1、精心备课,提升课堂有效度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教师的任务更重了,课前精心备好课,准备好导学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把学生带入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让学生有效的参与课堂学习,让课堂精彩起来。

  2、重视合作,激发学生参与度

  地理课程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员参与,探究展示,教师设计多种活动,如:拼图、猜谜、竞赛等,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不再袖手旁观,而是积极参与其中。

  3、联系实际,发掘学生熟悉度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所见所闻入手,发掘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联系时事热点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利用地图,提高学生认知度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的运用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读图方法与技巧,借助地图让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更好地比较分析归纳事物的因果关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通过课改学习与实践,我感悟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勇于实践,才能不断提高。

课改心得体会14

  透过对教材学习和研究,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变化,教材设置了许多问题和阅读材料,甚至一些名人的先进事迹,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潜力与阅读潜力,透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因而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潜力的培养,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潜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潜力,如: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作为教师,就应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要在反思自我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构成了怎样的潜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潜力、自学潜力、实验潜力、思维潜力和创新潜力的提高。

课改心得体会15

  经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明确了教师不在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所以,新课程对教师在决策、开发、研究本事上提出了许多要求。经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我会认真学习有关资料,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领会编者意图,力求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经历真正的“引导”,获得新知。《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四大数学资料。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圆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下头就自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再结合本人几年的实践来谈一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一、教学素材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1、从现实中取得学习资源

  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进取的心态投入学习中。如《吨的认识》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并认识吨,建立吨这一概念。

  2、从具体事实中理解、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小学生都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自我去发现。教师要善于保护并善于激发学生的这种欲望。这些发现和欲望都是基于对现实的理解和发现。浙教版的很多单元结束时都安排了实践活动课。这些实践活动课都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本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活动注重实效

  1、教学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的

  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目的明确,盲目的活动往往是低效的、无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否落实到位,最关键的是看是否制定了明确的`目的。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研究的应是教学目的,而不是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因为方式和手段都是围绕目的来实施的。

  2、教学活动必须是学生的自主活动。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动手和动脑有机的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的多种感观。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体会活动中的数学成分。如《连加、连减》一课。学生利用教材供给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我说情景、自我说想法、自我提问题、自我解答问题。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学。这样的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力,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3、教学活动必须倡导有效地合作学习

  现阶段,合作学习经常出此刻我们的课改课堂上。合作与交流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初步学会基本的合作方法。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何时合作,我觉得在以下几种情景下必须合作:

  1,所学的知识是难点,学生感到有难度,有困惑。

  2,所学的知识是重点,学生需强化该知识点。

  3,所学的任务较重,较难,需要大家分工。如果只把合作学习当做形式而放任自流,那时无效的合作。

  三、教师主角的变化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促进者,其主角行为表现为:帮忙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到达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本事;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为学生供给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齐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2、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我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再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得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我是否在对待不一样学生上有差别。要常常了解学生得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查,随时修正。

  3、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在是知识传授着的固定位置——讲台,而在教室里流动起来,将参与道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新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资料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我们应当把学和做结合起来,由理论到实践,多看、多读、多写、多做。

【课改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课改心得体会06-19

课改培训心得体会09-01

课改报告心得体会10-18

语文课改的心得体会06-16

数学课改心得体会12-27

课改的学习心得体会08-31

数学课改心得体会09-19

小学课改培训心得体会07-27

课改心得体会(15篇)04-12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