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改论文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物理课改论文1

  1医学直接依赖生物物理学

  医学涉及生物物理学知识非常广泛。为便于学习、掌握可把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生物物理学知识归纳为三类。其一,解释各种生物物理现象的知识,包括阐明现象的实质、变化过程、规律和成因或机理等。其二,分析各种物理(严格讲应是生物物理)检测结果的知识,包括所检测的生物物理信息的产生、产生机理、变化规律和采集方法,检测手段及图象形成的生物物理原理,检测图象的分析、归纳而获取结论。其三,阐明各种物理因素的生物效应的知识,包括物理因素的性质、所激发的生物效应及其变化规律,生物效应产生的机理,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对机体的危害缘由和防护等。

  2要求知其所以然必须开物理课

  科学知识可分为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两大类。生物物理学也不例外。常说对事物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其实前者就是只要求掌握其经验知识,而后者则要求掌握其理论知识,从理论上把握事物。亦即不仅能认识其表象,还能阐明产生表象的内在实质,揭示表象运动、变化规律的机理。要求医生能从理论上把握临床医学中常涉及的生物物理问题,就必须开设物理课,否则是不可能的。要求医生从理论上解决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越多越深,所需具备的物理相关知识越广越深,自然物理课学时应越多。一直以来只讲授纯物理知识,不结合讲授在医学中的应用,即不结合阐明医学中的生物物理问题,要学生自学解决是很困难的。应该既讲授物理理论也讲授必要的生物物理知识,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学生掌握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生物物理知识能适应如下四个方面的需要。其一,行医需要。有了相关生物物理知识才能从理论上全面、准确、深刻分析、理解、掌握行医过程中涉及物理问题的医学理论、技能和方法,才能高屋建瓴,在理论指导下,以清晰的思路,全面思考,准确诊断、有效治疗。其二,科研需要。临床各学科多有涉及生物物理的课题。没有相应的生物物理知识只能望而兴叹。反之则如虎添翼,可以在更宽的知识领域开展科研,为医学科学发展作更多贡献,提升人生价值。例如秦任甲教授就发现长期以来人们只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分析和利用超声多普勒血流频谱图,这里存在个缺陷。可能是有关人员不具备血液流变学知识所致。他率先提出,应该加上血液流变学才能全面、准确分析和充分利用频谱图的丰富内涵,可以把频谱图作为有效手段来研究在体血管红细胞向轴集中的规律,并指导同行开展合作研究取得成果。其三,提高需要。工作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尚未掌握的涉及物理的医学问题。这就得靠自学更宽更深的物理、生物物理知识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技能。在校所学将成为自学习提高的基础。其四,思维需要。人的思维不外乎逻辑(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人在各成长阶段学习积累起来的。大学是人的思维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十分重要的阶段。在学习、运用物理学、生物物理学过程中,在知识拓展的同时使物理的形象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得到尤其强的培养提高。数理逻辑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理的这些思维能力的增强,使之在学医、行医和医学研究中终身受益。一流名校能安排物理课近百学时,甚至还结合讲授生物物理知识就是认同上述观点的佐证。其决策者和努力学习物理的学生都是有远见的。这正是一流名校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物理、生物物理,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的体现。

  3只求知其然则可开可不开物理课

  3.1可凭生物物理经验知识行医

  大量事实表明,一般医生都是凭借物理、生物物理经验知识而非理论知识来理解、阐明、处置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其在三类生物物理知识上的表现为:其一,对医学中涉及物理的现象即生物物理现象不理解,无从解释或者粗略地,含糊地理解或解释。也有以打比方的方式来认识或阐明。例如用粥的浓稀来说明血液黏度大小,流阻大小,而导致血压高低,极少见有医生能用泊肃叶定律等相关知识做出理论解释。其二,当用生物物理检测进行诊断时:对他人的检测,一般只凭检测医生的文字结论做出诊断,有时查看检测图象也只机械地与自己记忆中的正常图象对比而作诊断,并不理解图象是怎样形成的,甚至不理解结论是怎样依据图象分析而获得的;对自己的检测,一般都凭借自己对检测到的生物物理信息与记忆中的正常信息对比而作诊断,至于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信息未必明了。其三,利用物理因素进行治疗时,一般只知道某种因素或方法有疗效或只会治疗操作,对其疗效产生的物理机理或不知或不全知。这些表明:一般临床医生的物理知识还只是经验性的,并未上升到理论。但一直以来临床医生就依赖这样的经验知识不也诊治好许许多多疾病?其中许许多多不也成为专家、主任和教授等高级医生?这只能说要求不高时,医生不一定非要多么宽深扎实的物理和生物物理理论功底才能行医。事实上临床教师,甚至生理学教师课堂讲授和相关医学书籍对许多涉及物理的问题也只讲现象,并未从物理、生物物理理论上把产生现象的缘由阐明清楚,仍然只停留在经验知识层面上。学生也只能承认如此,达不到理论认识的高度。这样行医必然缺乏物理、生物物理理论指导,对诊治涉及物理问题的疾病往往思维明晰不起来,只能凭经验了。按以上所述,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知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很大,高则要求具有较宽深扎实的功底,能适应前面提及的四个需要,成为物理理论型医生;低则只要求具备中学物理基础,对行医过程中遇到涉及物理的问题能有所了解,成为物理经验型医生。

  3.2对学生的物理要求依培养目标而定

  就原则而言,对物理课的要求和学时安排都是由决策者根据各自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而确定的。但实际决定时必然受到决策者对物理、生物物理在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宽窄深浅的认识程度的影响。鉴于各院校决策者的这种认识难免差异,医生应具备的物理、生物物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又很大,不同档次院校培养目标显然不同,导致其物理课学时明显不同。一流名校为八九十学时以上。二流省(市区)属医科大学为六七十学时。三四十学时以下的出自三流学院,除去10来学时的实验课,还能比高中物理加深拓宽多少内容呢?据悉,还有学院把这门课改为任意选修课,选修者不到5%,等同于取消。不排除有些院校对物理、生物物理在专业中到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需要安排多少学时为宜,并未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其学时数是随意或参照同档次院校而确定的,带有一定盲目性。巧的是各院校安排学时多少与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高低是相吻合的。总之,鉴于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很大,对各院校的学时安排不必厚非。

  4改革临床医学专业物理教学内容

  4.1改革目标

  无论培养物理理论型还是物理经验型医生,只要开设物理课就应该改革纯物理的教学内容。一直以来绝大多数院校都只开物理课,讲授纯物理知识,丝毫不结合讲授医学所涉及的物理问题———医学物理学问题。其结果必然导致:无的放矢,所学纯物理知识不会应用,学而用不上等于不学;不仅使学生得不到把物理知识应用于阐明医学物理学问题的训练,还会造成医学物理学知识断层,很难适应前面提及的四个需要;使学生看不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境,使历届学生产生“物理无用论”,求知欲望低,学习不使劲,所学知识似懂非懂,很难用于理解学医和行医过程中遇到的物理问题。改革目的:必须破除思想上长期形成的只讲授纯物理知识,丝毫不与医学中的应用相结合,改革也只增删纯物理知识,丝毫不纳入最为实用的医学物理内容的定势思维,克服过去教学内容脱离医学实际的现象。安排适当的学时数,以临床常涉及的医学物理学内容为主,辅以必要的物理学基础,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以适应临床医学较高要求的需要,较好发挥物理、医学物理在临床医学中应有的作用。

  4.2改革途径之一

  没有医学物理学解决不了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不开这门课就如同过河断了桥或知识断了层,物理学很难跨越断桥或断层直接阐明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开物理课主要为学习、运用医学物理学打基础。只开前者而不开后者就是无的放矢。物理学与化学,医学物理学与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作用与地位十分相似。设想只讲授化学知识而不讲授生物化学知识,学生能掌握医学中涉及化学的知识吗?有条件的应该开设物理和医学物理两门课,实现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较完美的结合。这应该是物理教学内容改革的首选途径。

  4.3改革途径之二

  对于不便把物理课和医学物理课分开开设的院校可以把两者合拼开出。以临床常涉及的医学物理知识为主,辅以相关物理基础。这门教材也可称为医学物理学。学时多少都可以开。这样就把基础理论与医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提高,知识结构改善,增进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改革困难所在

  5.1缺乏阐明医学物理问题的知识

  要把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纳入教材并非易事。这些问题许多尚未能从理论上获得阐明或者透彻阐明,还有待研究解决,构建起这些问题的较完整的理论知识,否则无多少临床常涉及的物理问题可讲授。不信,可从三个方面考察:其一,查阅生理学、心血管内科学等医学基础和临床书籍;其二,听听医学基础和临床教师讲课。书中所写,教师所讲,涉及物理的许多问题都只陈述现象,或借实验数据、图表阐明,或笼统、粗略交代,或打比喻解释,甚至含糊讲授。这些充其量说也不过是医学物理学的经验层面上的知识,未能从本质上,机理上,亦即理论层面上阐明问题,回答不了为什么?其三,查阅期刊论文,可发现生物物理学的研究火热得很,发表论文很多,但属于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却很少。总不能教材所写,课堂所授结合医学的内容尽是经验知识吧?这就必须对寓于人体各脏器的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逐个加以研究,构建起阐明逐个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形成丰富的临床医学常涉及的医学物理学知识体系,可供选择讲授。要达到如此,要经历很长时间,付出许多艰辛劳作。秦任甲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一系列论著成果。这还不够,得依靠同行广泛参与才能构建起这个知识体系。

  5.2医学物理问题如何通俗化

  科研构建起的医学物理的一系列论文形式的理论知识,还只是具备了课堂讲授的素材。必须按照教材而非一般参考书的要求,使复杂、繁琐、深奥、数学表达太深、医学基础要求太多等等而造成教师难以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尽可能通俗、简明、浅显、形象、直观,做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这些讲起来容易,面对一个个具体问题要加以处理好时一定会遇到不少具体困难的。只要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不断深入探索,总有一天人们会造就一本内容丰富,基础和应用知识恰当结合,适用的开创性教材。

  5.3教师缺少医学物理知识

  长期以来习惯了纯物理知识的教学,使许多教师的知识面局限于比教学内容多不了多少的范围,能掌握较多医学物理学知识的教师并不多。这种知识状况可造成三个不利:其一,不利于开展医学物理问题的研究。没有医学物理知识怎么能思考、发现、选择、研究和解决医学物理问题呢?由于许多教师不具备医学物理知识而限制了他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以致有许多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长期以来得不到解决,职称也上不去。其二,不利于物理学课程改革。没有医学物理知识怎样能联想到涉及医学物理学的课程改革呢?以致长期以来一讲到临床医学的物理学课程改革,大多是埋怨领导对这门课不重视,安排课时太少。把物理学课程改革仅仅停留在增加学时,扩大讲授纯物理学知识的层面上。就是想到改革应联系临床医学需要,教学内容应更多包括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但因缺少医学物理知识也提不出应纳入哪些具体内容。跳不出仅具有的纯物理知识这个框框,就无法把物理学课程改革引向深入。其三,不利于物理教学。没有较好的医学物理学功底要想完成本文设想的医学物理学内容的教学是困难的。就是现在讲授纯物理知识的教学,连几个恰当的临床医学中常涉及的实例都举不出,怎么能讲好课呢?现行医用物理学教材正是这样。青一色的纯物理理论,多几个恰当的临床医学常用的例子都没有,怎么能让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呢。

物理课改论文2

  【摘要】物理学科是集科学性与理论性于一体的一门基础课程,随着课改不断深化,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成了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通过改革,实现还学生一个多彩的实验课堂,力主做到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探知物理奥秘的欲望和兴趣,引领他们遨游在神秘的物理空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关键词】课改深化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众所周知,物理学科是集科学性与理论性于一体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初中阶段,学生由于诸多因素,对物理学科感兴趣的不多,尤其是女同学,感觉到学习物理特别吃力。随着课改不断深化,物理教师要不断深入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我们一线教师深刻体会到,物理课不但要结合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把知识点讲透,还要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以及创新意识;通过实验教学,引领学生探究物理现象,发现物理原理和本质;通过物理实验,使学生清醒的认识到物理知识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无处不在。因此,在课改不断深化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成了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我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摸索,力争做到还学生一个多彩的实验课堂,力主做到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探知物理奥秘的欲望和兴趣,引领他们遨游在神秘的物理空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一、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学生放在实验课堂的正中央,要突破以往教学只是传统的实验验证的方式,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放在首位。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不拘一格的设计实验形式,一定不要拘泥于教材设计,要根据实验的原理和目的激发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和突破,实验过程是具有发散性的,不是按照课本按部就班的去做,通过实验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验报告不是枯燥的复制,结论虽然加大了不确定性,但是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实际观察、实验,通过探索完成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我在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时候,对器材的使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学生建议把玻璃杯换成口杯,那么我就倡导他们可以试一试。实验步骤上,教材要求“倒入部分盐水”我的课堂可以“全部倒入”,还可以“先称空杯的质量,在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总之,这些不影响实验结论的改变,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调整,不要一味的要求学生死板教条按照教材规定来,可以加大灵活性,让学生有一种“玩”实验的味道,在玩中找到科学,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引导,设定自主探究的实验不是一味的放手,而更应该引领学生做好功课,比如要预习,然后搜集相关的物理数据和信息,然后在实验过程中,才能通过不断调整实验,创造性的加工,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解决问题,得到结论。探究性的实验隐形的目的一定要达到通过他们自主完成实验,然后真正解决基本的物理现象和问题,然后引领学生摸索实验方法。探究性的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收获会比传统的实验验证方法受益更大,教师要紧紧抓住这样的契机,加大探究实验的课时,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多结合生活案例,以此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新课标也倡导物理教学从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用自己的视角感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通过课堂和生活的结合,使学生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剖生活中物理的原理,验证理论知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验课上,教师要引入生活现象,通过实验,探索物理奥秘,揭示物理规律,在反过来看在生活中的应用。我在实验课中,往往都是结合生活中的案例,通过实验过程的探索,让学生感悟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并且引导学生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所不能学到的知识以及道理,进而真正掌握物理这门科学。我在讲“机械在生活中的运行原理”这类知识的时候,就让学生发掘生活中常用的器械,都运用了哪些物理原理,探讨这些物理原理在生活的器械中起到的作用。再如:“光的色散”,我就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做人造彩虹,通过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解开彩虹产生的原理,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七种色光组成白光。

  三、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随着科技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受到师生的青睐。在实验教学中也是可以运用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媒体辅助实验,可以直观的呈现物理原理的本质以及内在联系。多媒体和实验教学的有机融合,完全打破了时空等限制,声像结合,更加直观形象,完全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缺陷和不足。尤其在实验的客观性、可视性以及重复性能上面有着巨大的优势,这样的有效结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的效能,并且可以把用肉眼难易观察的物理现象,通过视频放大,并且达到反复清晰的播放,有利于学生观察以及理解消化物理现象。在做“海波熔化”实验的时候,学生常常看不清楚海波状态的变化以及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固体海波受到纯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在温度还没有达到48℃的时候就开始融化了,由于时间短,导致学生无法进行良好的观察。我在这个实验的时候就凭借多媒体融入,制作了海波熔化的CAI课件,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看到了理想状态下海波融化的现象,课件的介入,使学生完全理解了晶体熔化时温度是保持不变的这个现象。再如“动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实验的时候,木球撞击弹簧片,导致弹簧片弯曲变形,然后弹簧片瞬间恢复形变又反推木球的整个过程中的变化持续时间太短,用肉眼观察很难感受到,我就通过CAI课件把整个实验过程放慢,达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实实在在看到了动态的变化,充分理解了其中能量的转化。总之,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实验教学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应着力研究适合学生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新思路,力图研究构建出适合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模式。

物理课改论文3

  一、转变理念,实践素质教学

  一直以来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被动接收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作用发挥十分有限。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分数要求下,知识灌输十分积极,分数也成为了教师检验学生知识接收水平的唯一标准,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新课改提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必须转变观念,将那些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模式,诸如灌输,只求分数,不求过程的教学方式。关心学生、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提高学生素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很多教学理念,是教师新时期教学必须认真理会与实践的理念,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加深对这些理念的理解,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并最终成为全面素质教育的推动者。比如,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多设置一些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或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接受程度,尝试分类教学,在确保整体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满足有特殊需求的学生。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都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兴趣,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提升其思考能力。初中物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类似课程,具有启蒙课的性质,学生是否会喜欢上这门课,以后学习物理知识是否会顺利,主要取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获得的兴趣和锻炼的学习方法,这是他们日后都有用的源泉与动力。我们的物理教师要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的精心组织与设计,创设有利于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物理情境,同时辅以丰富的物理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物理课程绚丽的一面。然后再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做物理实验与课外活动,将学生牢牢地吸引到物理教学中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从包办一切的核心转变成为知识的引者,启发学生根据物理知识的特点,探究物理知识的产生与特点,获得学习的乐趣,形成学习的方法,增强物理课的求知欲,不仅从中学习到物理知识,更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转变角色,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可能是出于对学生的负责,对学生接受能力的不放心,或者直接就是教学时间的限制,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师总喜欢包办学生的一切,比如,教学过程要完全按照老师的想法来,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知识不重要,关键是老师一定要讲完。如此一来,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得不到保障,而且会使一些接受能力稍差、接受稍慢的学生从此不愿意上物理课,这显然违背了我们的教育原则。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每一名学生负责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就要求我们的初中物理老师必须加快角色转变,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一方面,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样也是知识的参与者。教师不能再象以往那样讲不停,而应该和学生一起学习知识,一起感受,并与学生充分交流,进而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科学的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另一方面,新的初中物理课堂,其重点不应该在教上,而应该是在学上,也就是说,教师教的有多好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学生学的有多好。“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调整、自我选择就成为了水到渠成的事,其能力将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将大大有利于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优秀品质形成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是新课改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要实现这一点,利用物理知识的科学精神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就必不可少。对于教师来说,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物理知识背后的思想教育材料与科学研究方法,都是可以应用的重要源泉。比如,通过“热机”“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等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与环保意识。而通过学习小组的共同学习与探讨,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也可以通过阅读物理学家的故事集,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放弃的献身精神。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贯穿科学精神,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初中物理教学必须用改变来适应新课程改革,围绕着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成为课堂主角,得到全面发展,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理念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等环节进行改变,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全面能力,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