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玻璃少年

时间:2020-10-13 18:08:10 心理资讯 我要投稿

心理:玻璃少年

  近年来,类似小昭和佳成这样的孩子我做了上千例,年龄从8岁到18岁,贯穿整个中小学。在大学和研究生里,也不乏这样的成年人,他们生理上成熟了,心理上却没有长大。

心理:玻璃少年

  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同时又缺乏责任的承担性,情绪障碍频发,常常陷入自己的不良认知引发的不良情绪里,上不好学,读不成书,人际交往陷入自限状态,有些少年甚至走向自我毁灭。媒体上称这类少年为“玻璃少年”。

  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了这么多的“玻璃少年”呢?

  一、以孩子为家庭中心

  一家老小都围着孩子转。孩子的喜怒哀乐,孩子的衣食住行,孩子的人生成长,这些都是家庭中的重中之重,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走入学校,走入社会依然会以自我为中心。哪怕他烦透了被家人关注,认为那些关注和呵护是用爱的名义做的枷锁,他依然拉着长辈的呵护,为自己的随时提供需要。在这种环境里成长出来的孩子,无论身体怎么长大长高,心理却总都是那么小。这使得孩子在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里不堪一击。他们缺乏困难挫折的承受性,缺乏责任的承担性,毅力不够,耐力不够,胆小又敏感。

  二、孩子不参与生活打理,生存劳动

  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父辈努力的结果,孩子只是生活的享受者,他们坐享其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们尽一切力量为孩子谋划着,更有心急着抱着孩子走孩子的人生路,认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些弯路,少跌跤,走得平坦顺心。殊不知,这种思路培养出来的孩子嘴高脚虚,眼瞎心盲,走路不稳,时常歪斜,一丢手就摔跤。父母恨铁不成钢,恨恨的骂,怎么养出这么一个不成器的孩子哟!

  三、功利教育心态,要孩子活得比人好,至少不比人差。

  孩子的生活内容很单调枯躁,功利熏心。培养爱好和特长,是为了和人比;

  上辅导班,是为了和人比;出去旅游,也是为了孩子见识不比人少。这种心态教育出来的孩子,要面子,不要尊严,要学习生活表现形式上风光,而顾不上学习生活的内容充实愉悦。思想上容易走极端,情绪上悲、忧、怒、躁无常,而且坏情绪时常发泄给家人。为了将来活得比人好,却落得现在活得不是人,也许这一个跟头栽进去,永远不如人。

  四、文化知识了解的进度远远超越了生活阅历的进度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过早教会孩子识字,并努力培养出孩子阅读的爱好,

  孩子大量读书,阅读影视、动漫文学作品,从这些文化载体的信息里,看到了社会人事的忧患恶疾,在没有经历根本还不理解的人生时光里,学会了多思多虑、多愁善感,随着文字信息的描述,走入影视、动漫、文学作品的故事场景里,给自己找来一堆不良思绪,玩忧伤,摆深沉,装幼稚可爱,单纯浪漫,出现一系常人不能理解的心理及行为问题,不堪承受,又痛苦不堪。

  如何避免孩子成为“玻璃少年”,让心理承受性强大起来呢?教育的目的有二:

  一、让孩子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生存能力。

  二、让孩子有享受生活的心态

  基于以上两个教育的目的,我们应该让孩子按其力所能及,参与生活打理,

  家务永远有孩子的一份,让他们习惯于自理生活。让孩子见证父辈为生存打所体验到的`艰辛与快乐,让孩子见证到父辈挑起生活担子养家的压力,以及压力中的成就与自豪。其次才是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爱好的培养,才华与能力的争峰。且随着他们的年龄成长,文化知识的积累,可以让孩子遵守父母的工作要求,协助父母做些辅助性的工作,适当地给予物质回报及精神认同,这样,孩子就自然地进入工作状态,为以后的独立打下良好的适应基础。

  按照以上的内容和程序培养孩子,就能避免孩子成为心理玻璃少年,孩子长大后,如同大自然中的哺乳类动物,自然担当起自己的生老病死,自然成家立业,在同类中圈点出自己的一席之地,自然地打理自己的天地,享受生活的内容。

【心理:玻璃少年】相关文章:

青少年心理学书籍:《青少年心理学》07-24

心理健康:关注青少年心理06-28

青少年心理问题探析08-13

《青少年心理学》介绍05-18

青少年心理健康作文04-27

青少年逆反心理测试12-25

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剖析09-02

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08-23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研究08-13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