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过后,心理灾区急需“减灾”

时间:2023-03-20 01:24:46 心理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灾难过后,心理灾区急需“减灾”

  遇到出现心理问题的灾民 别跟他说“你很坚强”

  温州讯 市卫计委近日组织12支心理干预应急队伍赶往文成、泰顺、平阳、苍南、瑞安等受灾地区。这12支队伍由来自于省、市、县各级医疗机构,共计96名心理专业的医护人员组成。

  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此次心理干预应急队伍的一位心理专家——市精神卫生防治办公室的负责人陈策。昨天,陈策告诉记者,12支队伍已整装待发,将在今天上午赶赴灾区。

  灾难过后,心理灾区急需“减灾”

  陈策谈道,经历过重大灾难,无论是人为事故,还是自然灾害,受灾群众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一种精神障碍疾病)。遭受财产损失的群众受伤较小,而痛失亲人的群众,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形成包括抑郁、焦虑、恐慌等心理症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其中最严重的是急性应激障碍,如果失去亲人,或是目睹了惨不忍睹的状况发生,患者一般会出现以下情况:一个劲地胡言乱语,同时肢体僵硬,并出现无法入睡、意识不清等症状。更严重的会出现记忆闪回、不断梦到过世的亲人,还会否认灾难发生和亲人离世,抑或是长久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伤中等。

  由于这次台风造成了很严重的伤害,造成一定人数的死伤,所以协助灾区群众走出“心理灾区”十分重要。昨日下午,陈策说,目前全市12支救援队已经处于时刻待命状态,截至昨天下午4点,他们已经接到平阳应急指挥中心的通知,将在今天上午前往平阳进行心理援助。

  心理医生:别乱安慰人,不要总说“你很坚强”

  陈策谈到,虽“苏迪罗”台风造成的心理援助刚刚开展,但群众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心理援助的技巧,帮助周围受灾的群众们。不过,从曾经的经验来看,很多人的心理援助方法,还颇有误区,往往适得其反。

  陈策曾参加过“7·23”动车事故和去年文成、泰顺地震救援。他谈到了“7·23”动车事故中一个例子。当时,他参与的救援小组曾遇到过一个10多岁的小男孩。当时他妈妈带着他坐动车出门,结果遇上了事故,不仅他自己身受重伤,更是遭遇前所未有的痛苦——失去了妈妈。

  在医院见到这个小男孩的时候,他表现得很恐惧,他一直否认妈妈已经去世的事实,不能入睡,十分焦虑。很多来看望他的好心人一直对他说“你很坚强,你很棒”、“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当听到这些安慰的话时,心理救助队的医生立即果断回绝了一切访客的探望,原因就是——这样的鼓励只会给孩子造成十分严重的不良后果。

  “经历过失去至亲的痛苦后,孩子的创伤有时候是隐匿的。如果没有及时的心理辅导,反而一再暗示他是个十分坚强人,他会将情绪藏着憋着,假装自己很坚强,日后会造成更大的心理创伤。”陈策说。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循序渐进,将他们的思想从灾难中拉回现实,把他们心里的伤疤慢慢揭开,疏导,才能够减少创伤。

  后来,通过家里人的陪伴,给他熟悉的玩具以及安静的环境,加上心理医生的辅导和治疗,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基本走出心理阴影,重新开始新生活。

  如何进行心理援助,医生教你正确的“打开方式”

  “面对灾难,面对痛失亲人的苦楚,受灾群众最需要的,其实就是简单的陪伴和关爱。”陈策特意介绍了心理援助正确的“打开方式”。

  首先,需要平复灾民情绪,有些人的悲伤比较压抑,大悲无泪,这时心理援助要辅导他将情绪表达出来,释放出来;有的人则是情绪激动,无法自拔,这时的辅导则主要是让他冷静下来,平复情绪。只有将情绪释放,才可继续进行心理开导。

  其次,他强调,灾难过后,灾民需要的不仅是吃、喝、住、用等方面的需求,更需要陪伴和关心,此时,送一瓶水,递一碗饭,一句简单的问候,都能给他们一些安全感,起到很大的心理修复作用。

  另外,灾区的群众还可以采取“自救”的方法,最简单的就是和亲友多相处,在安静的环境下,有家人、朋友陪在身边,可以感觉到自己不是孤单的。这时不要一味地安慰人,因为旁人可能无法理解当事人的感受,只需简单的陪伴就好。必要时还要给他们一些身体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一切都是要让他们有安全感。

【灾难过后,心理灾区急需“减灾”】相关文章:

给灾区的赠言09-20

IT业急需哪些人才07-31

热门职业急需新型人才11-11

中国急需什么人才08-08

民企急需五种人才02-18

面对灾难的励志名言07-28

关于灾难的英语名言02-10

灾难大学英语作文03-25

抱怨会带来灾难12-30

治疗灾难民众的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论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