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心理技巧助你职场目标轻松达成

时间:2022-12-01 01:31:58 职场心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会心理技巧助你职场目标轻松达成

  导读:心理技巧有哪些?人们都在渴望能够成功,在对自己的职场规划时,总是规划得非常的好,但是总会因为一些事情让我们的目标无法按时完成,这样就会让我们失去了奋斗的动力。那么该如何来做目标才可以顺利的达到呢?下面为你介绍心理技巧有哪些。

学会心理技巧助你职场目标轻松达成

  我们对改变有着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我们渴望改变,另一方面,我们又在逃避它。

  正如身兼作者和心理学家的约翰。诺克罗斯博士在新书《改变只需五步,让你下定决心实现目标》中指出的那样,“对改变自身的想法我们是又爱又恨。我们渴望改变却又害怕它,崇敬改变却又轻视它。”

  我们害怕改变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我们对改变的看法。诺克罗斯博士写到:“毕竟,我们一直以来都去相信,改变所包含的那种不切实际的自我牺牲的生活方式,长期下去经常会以失败告终。”

  诺克罗斯博士认为,改变分四种:关于改变坏习惯的,像抽烟,过度消费;关于建立新目标的,诸如弹吉他或者学习园艺;关于改善人际关系的,例如提高婚姻质量或是与同事和睦相处;以及关于提高生活满意度的,比如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或者提升精神境界。

  无论你在试着戒烟还是在改善人际关系,诺克罗斯博士的五个步骤在这些改变中都适用。在对成功和失败的改变长达30年的研究的基础上,诺克罗斯得出了这五步:

  一、做好心理准备,明确你的目标是什么。

  二、做好准备工作,简单概括你想要怎样做出改变。

  三、付出汗水行动起来。

  四、坚持下去克服困难。

  五、长期保持改变后的状态。

  在《改变学》一书中,你可以逐步并系统的了解每个步骤中需要完成的行动计划。除了实践方法,你也可以看到来自于已实现目标人士的趣事,以及诺克罗斯博士的亲身经历。他也揭穿了人们对改变的一般看法,诸如足以影响改变的意志力。

  诺克罗斯博士对选择目标和加强自我意识的见解会让你开始改变的进程。

  选择你的目标

  你也许听说过只从事一个目标很重要。但是诺克罗斯博士援引的研究却发现如果选择了两个目标,可能也会成功。尤其是选择了两个有联系的目标时,会对你格外有帮助。比如戒烟和管理压力。

  当你选择的目标越来越接近第五个步骤时,你成功改变的可能性也越大。用诺克罗斯博士的话来说,“处于‘付出汗水’阶段的行为方式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要比在‘心理准备’和‘准备工作’的大的多。”

  但是如果一种行为方式突然妨碍了你的健康或者制约了你改变的能力,就把它当成一个目标。诺克罗斯博士拿抑郁症举例。

  最后一点,“马上追随你的热情。”如此来看,就是仅仅去追寻一个你想要追寻的目标。

  加强自我意识

  一旦明白了问题行为的模式,你就可以制定出针对该行为的行动方案。所以,自我意识对你实现目标是很重要的。

  (举例来说,采取行动的方法之一就是用有益健康的行为替换掉那些问题行为,比如“用放松代替焦虑。”另一个方法就是创造一个环境,来减少问题行为的触发因素,促进改变。)在诺克罗斯博士看来,自我意识包括提高对自身,自己的问题和目标上的洞察力。

  为了加强自我意识,你需要变成一个“行为侦探”。关键在于确定是什么引起了你的问题行为并使它继续下去,要考虑到“环境,人际和情绪”方面的触发因素。

  诺克罗斯博士建议至少要用五天来掌握这四个要素:

  1、一天中问题行为的发生时间和发生次数

  2、问题行为的触发因素,包括当时状况和你的感受

  3、问题行为的程度和数量,例如你花了多少钱

  4、问题行为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记录这些信息会让你意识到你的行为并不是反复无常的,而是可预测的。总而言之,这是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你可以增多,减少或是摆脱这种行为。诺克罗斯博士写到,仅仅通过密切关注问题行为,就可能改善它。

  实现目标需要的不只是意志力。这个过程需要周到的规划,辛勤付出以及学习新技能的意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已经提高到不亚于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心理治疗了。那么,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危机干预疗法

  危机干预,属广义的心理治疗范畴。危机干预则借用简单心理治疗的手段,帮助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干预的对象不一定是“患者”,尽管大多数国家将此列为精神医学服务范围。干预的最低目标应是保护当事人,预防各种意外,故常动用各种社会资源,寻求社会支持。

  存在主义疗法

  存在主义疗法基于哲学的途径来探讨人类及其生存,论述重要的生命主题,它是对生命问题的态度,而不是是技术和方法。生命的主题包括生存、死亡,自由、选择、责任(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责任),爱和孤独、找到生命的意义、应付无意义的感觉。相对其他疗法,存在主义疗法更多地检验个体的自我认识,对生存所遇到的问题的思考能力及与他人发展诚实亲密的关系是存在主义疗法的主题。存在主义疗法认为焦虑是由于在世需要选择而不去选择并逃避由此而产生的责任所致。存在主义疗法就是心理治疗师帮助客人在时间上即昨天、今天和明天及空间上即客观世界、同世界和自我世界中找到同一感,并对生命的主题即在世做出深入浅出的探索与感悟,从而找到个体在宇宙间的准确的定位,实现心理治疗的中远期目标。

  交互分析疗法

  交互分析疗法,由伯尔尼(EricBerne,1910-1970)创立于50年代,其主要观点有。

  (1)。 人格由3种自我状态组成:“父母式自我”(ParentSelf)、“成人式自我”(AdultSelf)和“儿童自我”(ChildSelf)。其中P代表父母的价值观,是内化的结果,偏向权威化;A是个人对外界环境的客观反应与评价,它既不情绪化,也不权威化;C是人格中的儿童欲望与冲动的表现,是其本能部分,偏向情绪化。这3种自我状态,构成了人格冲突与平衡的基础。

  (2)。 人皆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得到生活中重要人物的爱护与肯定。这通常包括父母、师长、领导朋友、恋人等人物。个人在人格成长中得到关爱与肯定越多,则其人格冲突便越少,自信心则越强。正面的“父母式自我”、“成人式自我”与“儿童式自我”之间的交互作用,会产生积极、正面的生活脚本(lifescript),反之,则会导致不良的人格表现,使人在交往中充满焦虑和自卑。

  (3)。 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使来询者成为一个统合之人(integratedperson),使个人从“父母式自我”与“儿童式自我”的交互模式中解脱出来,增强“成人式自我”的效能,而不再受他人的支配。由此,学会与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并在交往中学会自我反省,是“交互分析疗法”的核心任务之一。

  (4)。 在操作技巧上,“交互分析疗法”十分强调倾听分析的作用。它旨在推动来询者深刻反省其人格中“父母式自我”与“儿童式自我”的冲突,以“成人式自我”的眼光来审视个人的生活脚本,积极地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增强自信心。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咨询者认为,生活中的误解导源于错误的认识和/或产生无效反应模式的思想。他们相信,思想过程能够被随意的推断、过度泛化和在总体上夸大了的曲解所污染。实质上,他们试图帮助人们建立起一个能导引他们工作的现实基础。他们也相信,典型人物能从他们的思维方式发展出一种新的行为方式,或者从他们的行为方式发展出一崭新的思维方式。结果,他们对咨询的探讨非常强调一个人做“什么”,而忽视他或她“为什么”做。

  在认知行为理论上所运用的方法随咨询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诸如着名的理论家迈切鲍姆(1977年)使用紧张灌输训练;马奥尼(1977年)使用个人技术模型;贝克(1976)使用认知练习;古奇和赖特诺(1978年)使用认知和行为塑造与再塑造;埃利斯(1973年)使用理智一情绪方法。这些方法具有下面一系列步骤,但不必受此限制:

  (a) 强迫受咨询者考虑自己说什么。

  (b) 告诉受咨询者怎样作不同的回答。

  (c) 给受咨询者布置家庭作业。

  (d) 帮助受咨询者懂得要改变他们的行为,他们必须向自己的信念系统提出挑战。

  这些方法,如果运用得恰当,可以造成一种风气,即自我评价,自我观察,自我管理,自我接受,科学的思想,灵活性,容忍,承担义务,以及冒险成为规则而不是例外。这个模型与其他模型迥然相异的是,它促进过程定向,即估价自己的能力,它不是建立在一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运用于思考中的守程的有效性的基础上。这个模型倾向于功效,但未必有这样的保证,即既定的目标将成为达到的目标。而且,通过这个模型,人们会认识到,目标定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当他或她停止朝这一目标努力时,失败才会降临。良好的自我感觉与懂得达到自己目标的最佳进程是有关系的。

  格式塔疗法

  “格式塔疗法”,由佩尔斯(Frederick S 。Perls,1893-1970)创立于60年代,其要点简述如下:

  (1) .人都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心理咨询的中心任务是帮助来询者充分认识到自我在现实中的存在和感受。由此,心理咨询不求为来询者的困难作解释与指导,而是鼓励来询者主动承担责任,主持自我的治疗与改善。

  (2)。 人应该将精神集中在现实的生活与感受当中,而不要对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人的许多焦虑都产生于不能正确对待以往生活向当前生活的过渡,以逃避现实的做法来处理个人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压力。这严重阻碍了一个人的健康成长。

  (3)。 使人积极的面对现实,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帮助他完成内心中的那些“未完成情结”(unfinished business),这通常指个人因以往生活中的某些心灵创伤和刺激经历所留下的不良情绪体验(如懊恼、悔恨、内疚、愤怒等),他们犹如一个个心结,系住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活动自由。而要使人全心全意的投入现实生活,就必须排除这些“心结”的干扰。

  (4)。在咨询手法上,“格塔式疗法”甚强调帮助来访者由“环境支持”转向“自我支持”,以使来访者从一开始就不依赖他人,尽量挖掘个人的潜能。

  家庭疗法

  家庭疗法(Feamily Therapy)又称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以对象而施行的心理治疗方法。协调家庭各成员间的人际关系,通过交流,扮演角色,建立联盟,达到认同等方式,运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个性、行为模式相互影响互为连锁的效应,改进家庭心理功能,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

  家庭疗法与以个人为对象而施行的个体心理疗法有所不同,其特点是不太注重成员个人的内在心理构造与状态,而是把焦点放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上。

  家庭疗法的主要理论观点是把家庭看成一个私人性的特殊“群体”,需从组织结构、沟通、扮演角色、联盟与关系等观念和看法出发,以了解此小群体,并且依据“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此家庭系统内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即在家庭系统内,任何成员所表现的行为,都会受家庭系统内其他成员的影响;个人的行为影响系统,而系统也影响其成员。这种系统相关的连锁反应,可导致许多所谓病态的家庭现象;而一个人的病态行为,也常因配合其他成员和心理需要而被维持。基于此种观念,家庭疗法主张,要改变病态的现象或行为,不能单从治疗个人成员着手,而应以整个家庭系统为其治疗对象。家庭治疗通过语言疏通家庭关系,指导生活模式,对家庭成员进行心理治疗,以改善病人生活环境,促进病人康复。

  婚姻疗法

  婚姻疗法(Maritalrherapy)又称夫妻疗法,是指一对夫妻就他们的夫妻关系及婚姻问题为主要焦点而进行的治疗方法。

  婚姻疗法是心理理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婚姻疗法的观念与施行,可以说始于19世纪初。当时欧美各国社会面临工业化的变迁,相应地带来了夫妻关系的变化,也主生了夫妻间的适应困难,随之也感到了婚姻咨询的必要。到1920年左右,欧洲的医学家开始从夫妻关系的角度来了解性问题的真象,即通过人际关系来探讨个人的病理,可以说是精神医学理论上的突破,到20世纪40年代,英国的米特曼医师(B·Mittlenan)着书阐明神经症求治者的病理起因与所处的婚姻问题有密切关系,提议治疗已婚神经症的求治者时,宜同时分别治疗求治者的配偶。

  要施行婚姻治疗,施治者必须从心理学的角度充分了解夫妻关系的真相。施治者要能清楚了解并能辨认功能性与非功能性的夫妻关系,体会导致夫妻夫妻题的根源,才能确立治疗和辅导的方向,帮助夫妻消除病态的关系,建立健康的婚姻生活。

【学会心理技巧助你职场目标轻松达成】相关文章:

运用技巧助你轻松攻破企业面试关11-06

职场心理:心理资本助你增加职场竞争力08-01

职场女性轻松快乐的几种心理05-29

10个谈话技巧,助你在职场平步青云!11-19

职场交往小技巧_职场上应学会的相处技巧11-08

职场学会自我心理调节07-28

向上管理的7个实战技巧,助你职场晋升12-14

轻松面试技巧01-10

新人学会变通行为方式助你走出职场冷宫07-30

招聘未达成目标总结范文推荐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