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之知觉

时间:2020-10-08 11:11:29 心理学与生活 我要投稿

心理学与生活之知觉

  知觉是什么呢?很多人都理解却不能很准确地说出。下面心理学与生活之知觉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什么是知觉?

  认知的过程分为感觉和知觉。

  如果面前出现了一只猫,你的视网膜捕获到这只猫的平面图片,并且把这只猫的图片信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送给了大脑,这就是感觉;那你的大脑体验到这个神经冲动之后,把这份信息分析处理,结合之前的经验识别断定:“这是一只猫!”这就是知觉。

  书面一点的描述是:感觉是把物理能量转换为大脑能够识别的神经编码的过程;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2. 没有知觉会发生些什么呢?

  事实告诉我们,“不会分析”可不仅仅是变成傻子这么简单的!

  我们的视网膜成像还没有进化成3D打印,所以是一个二维平面的照片。如果仅仅是看照片而不经过分析的话,是不会有3D感受的。

  其次恭喜你,不会再有关于“是酒杯还是人脸?”“是鸭子还是兔子?”“哪一个圆形更大?”这一类认知上的疑问了。因为正常人类知觉的最基本性质之一是倾向于把环境中的模糊和不确定转化成一个清晰的解释,就给你带来了很多的错觉和模糊的多种解释。

  3. 那么宏观来看,知觉过程是先天论还是经验论?

  中庸的说法一定是:是两者兼而有之结合而成的。但是如何调配各位大佬也有不同的看法。

  赫尔姆霍兹把这分成两部分,分析阶段和整合阶段。在分析阶段,感受器官把物理世界分析称基本的感觉,在整合阶段,这些客观的感觉单元被整合成对课题和其属性的知觉。所以基本是后天经验为主的。

  格式塔方法主张:心理现象只有被看成是有组织和结构的整体,而不是分解成原始的知觉单元时才可以理解。就是说整体大于局部之和。不知道为啥,这让我想起了《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里面的良质,其中罗伯特说到当你不能感受到整个摩托车的时候,你是无法感受单个零件的价值和作用的。无论如何格式塔是在强调内在加工(也就是良质)的作用咯!

  吉布森的生态光学认为观察者不是被动在观察,而是积极地在探索。我们在寻找环境中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关注环境中刺激所反映的稳定信息。

  下面进入到知觉的步骤中:

  一)注意过程

  注意分为两种:目的指向选择和刺激驱动捕获。比如说马上要期末考,你在认真地看PPT复习,这就是目的指向选择;可你却连了图书馆wifi,突然看到了一个弹窗“re0更新了”,然后你变得无法平静下来,无法控制右手点开了弹窗开始看蕾姆,这就是刺激驱动捕获。可怕的是至少在某些情况下,刺激驱动捕获会胜过目的指向选择。

  >>一些好玩的事情

  1. 有时候明明没在听课,但是还是能清晰地听见教授点我名了。

  曾经研究者以为:没有得到注意的信息源发出的信息都会直接流失掉。但这个发现改变了他们的想法。基于这些实验,他们相信非注意通道的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大脑的加工和认知,但没有足够到达意识知觉。只有一些很特别的东西才能成为意识注意的中心。(想起前几年票圈盛行的游戏:评论一个我一定会回头的名字TT)

  2. 你一定玩过一些“3秒内在E里面找F你就是神”的'智障游戏吧?

  很多时候,对于这种单一变量的问题(仅仅是有没有下面的一横),你在检索中都不至于一个一个看。我们都自带一种前注意加工,这种加工方式能让人熟练地在环境中找到由单一特征定义的客体。这种检索方式是一种平行检索(区别于序列检索/遍历),放空视线就可以看到整齐的E方阵中有一个缺口了。

  二揭示了知觉的一些原则:

  1. 接近律:其他条件相同,离得近的元素会被组织到一起(要是想被凑CP请尽情靠近男神?)

  2. 相似律:其他条件相同,最相似的元素会被组织到一起(省略把妹方法)

  3. 共同命运原则: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运动方向和速度相同的元素会被组织到一起(原谅我懒得找视频)

  既然知觉是为了能看到一些不同的东西,下面介绍一下知觉如何让我们看到3D的物理世界。

  双眼线索:你造么,因为左右眼看到的东西有微妙的区别(不能理解的话请仔细研究高考内容:三视图),所以机智的大脑可以通过左右眼造成的视差调整出3D图!不仅如此,因为人看比较近的东西两只眼球会往内翻,眼部肌肉也会感觉到“这玩意儿太近了!”并且传导这个神经冲动。

  图形线索:

  1. 线条透视:会画画的人都知道,当启用主角视角的时候,本来平行的路是不能画成平行线的,你得在远方制造一个相交点才能代表平行,这也就无形中给我们带来了3D感。

  2. 质地梯度:不由得吟湿一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那为什么草色遥看有,近了又没有呢,就是因为图形存在质地梯度,同样的东西越远看起来质地越密,就有颜色了。

  三)辨识与识别过程

  主要分为两种情况: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自下而上加工比较像归纳法,是通过处理一定量的信息,把外界具体的物理刺激转化成抽象表征的过程。而自上而下比较像演绎法,是利用过去的经验、知识、动机和文化背景对信息进行加工。

  举个例子:

  “为么什汉字序顺时有候不响影阅读?”

  在阅读这句话的时候你经历了这些步骤:自下而上读到每一个字-整合成一句话-利用过去的经验和优异的汉语水平-读出“为什么汉字顺序有时候不影响阅读?”

【心理学与生活之知觉】相关文章:

心理学与生活之佯笑11-02

心理学与生活之孕期篇10-27

心理学书籍之《心理学与你的生活》05-16

心理学与生活之写给情感转移的你10-30

2017基础心理学知识点:知觉08-12

心理学与生活定律10-27

心理学与生活之精神分析对世界的忠告10-10

心理学书籍之《儿童与情绪》05-24

心理学与生活的距离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