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趣的心理学现象

时间:2022-04-21 12:19:51 心理学与生活 我要投稿

生活中有趣的心理学现象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中有趣的心理学现象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演唱会上,为什么观众会跟着唱?

  本来性格内向、羞于在人前讲话的人,看演唱会时也会跟着大声唱歌,看体育比赛时也会高声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状况下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当人把自己埋没于团体之中时,个人意识会变得非常淡薄。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为“没个性化”。个人意识变淡薄之后,就不会注意到周围有人在看着自己,觉得“在这里我们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巨大的开放感能使自己的欲求进一步增长。反正周围也没有人认识自己,也没有人际关系的束缚,因此害羞的人在这种场合下也会大声唱歌、高声呐喊助威。此外,大声喊叫出来,也是一种释放精神压力的方法,可以使人心情舒畅。因此,有的人甚至大声喊叫上了瘾。

  不过,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发展下去,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当人的自我意识过于淡薄时,就会开始感觉什么事都不是自己做的。比如狂热的足球迷,如果自我意识过于淡薄,就可能发展成危害社会的“足球流氓”。当然,“没个性化”并不会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导致人丧失社会性。在保持着社会性的团体中,“没个性化”也很难使人做出反社会的行为。

  心理学家金巴尔德曾以女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项恐怖的实验。他让参加实验的女大学生对犯错的人进行惩罚。这些女大学生被分为两组,一组人胸前挂着自己的名字,而另一组人则被蒙住头,别人看不到她们的脸。由工作人员扮成犯错的人后,心理学家请参加实验的女大学生发出指示,让她们对犯错的人进行惩罚,惩罚的方法是电击。实验结果表明,蒙着头的那一组人,电击犯错者的时间更长。由此可见,有时,“没个性化”会让人变得很冷酷。

  二、乘电梯时,为什么人总往上看

  有一天,乘电梯的时候,我和往常一样,仰头看着显示的楼层数,突然意识到:为什么我每次乘电梯的时候都会仰着头往上看呢?而且,我看了看周围的人,发现他们竟然和我一样,也都仰着头看着显示的楼层数。难道显示的楼层数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吗?还是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心理效应在背后起作用呢?

  实际上,乘电梯往上看的行为与我们的“私人空间”有着很大的关系。所谓私人空间,是指在我们身体周围一定的空间,一旦有人闯入我们的私人空间,我们就会感觉不舒服、不自在。私人空间的大小因人而异,但大体上是前后0.6-1.5米,左右1米左右。据调查数据显示,女性的私人空间比男性的大,具有攻击性格的人的私人空间更大。在拥挤的电车中我们会感觉不自在,就是因为有人进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间。

  电梯是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在电梯中,人与人的私人空间出现了交集,也就是说互相感觉到对方进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会感到不舒服,都想尽早离开电梯这个狭窄的空间。向上看正是想尽快“逃离”这个狭小空间的心理表现。

  此外,盯着显示楼层的数字看,不只是为了确认是否到了自己要去的楼层。当我们急于离开这个狭小空间时,不停变换的数字能让我们感到电梯在移动,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在向“解放”前进,从而缓解焦急的心理。

  三、人类面对信息越多选择结果越差

  常言道,“箩里选瓜,越拣越差。”美国心理中心网近日报道,美国《决策与判断心理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信息越多,选择结果越差。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表示,人们通常认为,掌握的相关信息越多,做出的决策就越好。而新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研究人员要求参试者对电脑程序提供的250道题进行回答,并计算其累积得分。一部分人提前知道题目的数量和选项,一部分人不知道任何信息。结果发现,那些知道信息越多的人,得分越低。这说明,选择时,信息太多反而可能影响人们的决定。

  四、学会让宝贝自己解决冲突

  当宝贝和别的小伙伴之间发生冲突时,父母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尽快教给宝贝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这种方式并不能让宝贝变得更加合作,更加容易与人相处。

  最好的方式是不要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帮宝贝理出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让他自己设想多种解决问题的可能。经过这种训练的宝贝在面对冲突时,会不断变换方式来达成自己的目标,显得更有“外交手腕”。

  千万别和任性的宝贝较劲。

  小时候看起来很任性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是个有主见、有能力、有创新、有作为的人,不见得就是坏事。因此,当宝贝任性时,父母不要一味地和他较劲,而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帮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行为。如果父母态度恶劣,看到宝贝的任性行为就严加斥责,反而对宝贝的成长不利。

  五、路见不幸,为什么不愿出手相助?

  有别人在场时,人总会想:“即使我不求救,也会有别人求救的。”在现实社会中,有困难的人得不到救助,很多情况下都是这种心理效应起作用的结果。

  在地铁中或马路上见到有困难的老人,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想去帮他们一把。可是,真正采取行动的人却很少。难道是因为城市里的人比较害羞吗?确实有这个因素,但其所占比例相当微小。

  有另外一个心理原因,使我们不愿伸出援助之手,那就是当周围有很多人的时候,我们心里就会想:“即使我们不去帮助他,也应该有人会出手相助。 ”这其实是一种依赖别人的想法。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林格曼效应”。

  德国心理学家林格曼曾经做过一个让众人拉网的实验。结果,每当拉网的人数增加,每个人出的力就会减小一点。原本,我们认为人数的增加会发挥相乘效应,即每个人出的力会增加,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当人数越多时,人就越会感觉“我只不过是其中一分子”,于是拉网的时候就不那么卖力了。

  爱情心理学的效应现象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挫折越多,感情越深。莎士比亚的经典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由于双方家族的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大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古烈治效应:喜新厌旧。古烈治效应说明了男女思维的差异,后来也成了男人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著名心理学效应。这一效应在任何哺乳动物身上都已被实验证明了。男性在心理上有喜新厌旧的倾向也不是什么人格缺陷,而是有着深刻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契可尼效应:初恋最难忘。情窦初开时懵懂的爱情最让人怀恋。西方心理学家契可尼做了许多有趣的试验,发现普通人对已完成了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却总是记忆犹新,这种现象被称为“契可尼效应”。

  多看效应:日久生情。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向参加实验的人出示一些人的照片,让他们观看。有些照片出现了20几次,有的出现10几次,而有的只出现一两次。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人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就越喜欢这张照片,也就是说,看到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这真是有趣的爱情心理学效应。

  黑暗效应:光线暗的地方更易产生恋情。浪漫的西餐厅是很多情侣约会的'首选地点,因为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黑暗效应”。

  行为背后的心理学机制。

  1、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一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豫的抛,丝毫不觉羞愧。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么一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那么脏,再脏一点也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的时候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像是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2、责任分散效应

  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

  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

  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3、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4、习得性无助实验

  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有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后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简单地说,很多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当狗后来有机会逃离电击时,他们也变得无力逃离。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

  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是由于在实验的早期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也就是说,它们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的终止。在每次实验中,电击终止都是在实验者掌控之下的,而狗会认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外界的控制,从而学到了一种无助感。 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把自己的眼光在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

  5、证人的记忆

  证人,在我们的认识里,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观的证据的人,就是把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东西如实地讲出来的人。然而,心理学研究证明,很多证人提供的证词都不太准确,或者说是具有个人倾向性,带着个人的观点和意识。证人对他们的证词的信心并不能决定他们证词的准确性,这一研究结果令人感到惊讶。

  心理学家珀费可特和豪林斯决定对这一结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了考察证人的证词是否有特别的东西,他们将证人的记忆与对一般知识的记忆进行了比较。他们让被试者看一个简短的录象,是关于一个女孩被绑架的案件。第二天,让被试者回答一些有关录象里内容的问题,并要求他们说出对自己回答的信心程度,然后做再认记忆测验。接下来,使用同样的方法,内容是从百科全书和通俗读物中选出的一般知识问题。和以前发生的一样,珀费可特和豪林斯也发现,在证人回忆的精确性上,那些对自己的回答信心十足的人实际上并不比那些没信心的人更高明,但对于一般知识来说,情况就不是这样,信心高的人回忆成绩比信心不足的人好得多。

  人们对于自己在一般知识上的优势与弱势有自知之明,因此,倾向于修改他们对于信心量表的测验结果。一般知识是一个数据库,在个体之间是共享的,它有公认的正确答案,被试可以自己去衡量。例如,人们会知道自己在体育问题上是否比别人更好或更差一点。但是,目击的事件不受这种自知之明的影响。例如,从总体上讲,他们不大可能知道自己比别人在记忆事件中的参与者头发颜色方面更好或更差。

  6、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

  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尽管有些例外,但大趋势却是如此,同时这也给教师敲响了警钟。

【生活中有趣的心理学现象】相关文章:

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现象09-25

生活中的心理现象12-10

5个有趣的生活心理学10-07

八个有趣的生活现象分析10-12

生活中的常见心理学10-07

生活中实用的心理学知识12-19

我们生活中的心理学效应10-01

如何参透生活中的心理学10-11

浅析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论文09-19

有趣现象的日记300字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