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要学会心理自救

时间:2020-10-28 10:16:24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青少年要学会心理自救

  当身为青少年的我们出现了心理问题时,缺乏经验的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心理自救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青少年要学会心理自救,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青少年要学会心理自救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不愉快的事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此时如果不能适当的加以宣泄,不仅自己的精神得不到解脱,而且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因此,青少年要学会心理自救。

  心理自救就是豁达处事,想得开,不斤斤计较,生活潇洒自在。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学习心理自救:

  1.放松身体和精神:方法是转移注意力,不去想令人不愉快的事,做自己有兴趣的事。

  2.照旧做自已应该做的事:尽管有挫折和压力,只要专心做事,就会使自己情绪稳定,泰然自若。

  3.让自己快乐起来: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合理性,要平静地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不以沮丧和烦恼来“惩罚”自己。

  4.冷静考虑自己的对策。把不痛快的事、想不通的事,向自己喜欢和信任的人——朋友、伙伴、父母、老师倾诉出来,得到同情和帮助。这是很好的心理自救。写日记,必要时求助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也是心理自救的好方法。

  一个人如果长时间积累消极情绪,有过多的忧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诱发各种疾病,而且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成为发生意外事故的诱因。请学会心理自救吧,它是使你走向成熟的“助长剂”,你们会很快重新振奋起来,投入新的生活。

  延伸阅读:

  青少年抑郁高发,心理教育该学啥

  小学生有时也“心事重重”

  近年来,学生群体的心理疾患日益突出,不容乐观。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0年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将增长50%。

  时有中小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仓促画上生命句点:2010年10月,一名品学兼优的11岁女孩在北京海淀区冠城北园小区3号楼一跃而下;2013年,四川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五年级的10岁男孩在语文课本上留下遗言后,从30层高楼跳下;2016年1月6日,邯郸市鸡泽县一初中女生喝下农药后抢救无效去世⋯⋯

  小学生有时也心事重重。一位来咨询的孩子表现得非常焦躁,说父母不关心他,教师讨厌他,他感觉不到温暖,还总是挨骂。但是了解到,他的家庭非常完整,而且父母其实非常爱他,他的父母说有时孩子成绩波动,询问几句,孩子就觉得有压力,想要自杀。

  2014年,一份来自温州市部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抽样调查报告显示,约35%的初中生有抑郁情绪,10%的学生至少考虑过一次自杀。

  青少年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发病率高达2%至8%,且往往比成年人更具有自杀倾向。

  抑郁症有着生物性的根源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最根本性的特征是让一个人失去愉悦的能力,它并非单纯的心理疾病,还有着深刻的生物学根源。”2009年,著名生物学家Robert Sapolsky如此解释。这种生物性表现为人对各种压力源产生的应激反应,能够在短时间内调动生命的潜能,类似于“狗急能跳墙”,是生命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但是,危机结match束后如果应激反应开启了却不关闭,就会演变成慢性压力,对人体造成伤害,情match绪趋于消沉。“所以,抑郁症是环境、身体、心灵三重影响下的结果。”

  令人担忧的是,中小学生对自身心理问题的识别率很低,并且大部分中国父母,甚至教师,对孩子的心理认知是空白的。

  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焦虑不安、反应迟钝、少言寡语、失眠、厌食、乏力等生理表现,都是青少年心理疾患的初期征兆,需要引起警惕。生理上的变化也会带来心理上的改变,比如开始厌学、对父母吵闹、冷漠、逃避及厌倦人生。

  那么,如果有家长、同学、朋友、教师、甚至邻居及时发现了一个孩子的抑郁倾向时可以做些什么呢?陪伴、报告、寻求职业帮助以及持续关注是较为合理的步骤。首先是关怀陪伴,认真倾听他们的心事,保持释放压力的渠道,加上肢体上类似拥抱的亲密接触,用心呵护。

  同时孩子们要注意,发现同伴不开心或情绪异常,千万别去嘲笑或者揭发,仅仅是默默陪伴都有意义和价值。

  如有必要,需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解决心理的痛苦,尤其重要的是制定出今后的行动方案。最后,还须保持提供热心帮助的氛围。

  重点尖子生寻求心理援助

  在家庭保护中的孩子常感幸福,但到了学校,有了学业,和其他孩子相处,他们的'焦虑开始滋生。

  孩子小时候自我意识较强,不太关心别人,但是离开家庭的保护,到了学校,就会感到社会的关系、地位受到他人的影响,有时候会产生很大问题,例如同伴之间产生了不好的评价,甚至遇到霸道的欺凌、侵犯等行为。另外,很多孩子在这个阶段,个人身理变化后,开始会对异性有了朦胧的感情而产生焦虑。”

  多名中学一线心理教师表示,青少年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集中来自于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又包括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亲子之间以及异性交往之间产生的矛盾和焦虑。

  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吴增强说”从全国来看,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其中,小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大多是“幼升小”时同学交往问题,而13岁以上的中学生则是心理问题多发群体,主要原因来自于不良的家庭环境,及难以与教师的教学方式相适应。

  省市重点中学的“尖子生”寻求心理援助的例子越来越多。这些“好孩子”们的烦恼主要来自于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比如背负着考取名校的精神压力。“职高学生的心理状态明显好于普高生,他们更为乐观和自信。”

  心理问题与学生对生命的态度,与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密不可分。目前,社会与校园共同面对着价值观的多元,“因此,确立社会核心价值观既迫切又具挑战性。如果我们能少一点对金钱的崇拜,多一点对人文精神的追求,那么这对我们中小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改善的帮助都会很大。”

  心灵教育应是心理学教育最核心的本质

  “心灵的教育可能是心理学教育最核心的本质,但这方面又有多少教育者做得够呢。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我们都没有心理学的课程。甚至可以武断地说,很多中小学生没有上过一节心理课。”彭凯平教授认为,这与我国对心理学一直不够重视不无关联。“社会老以为心理学没有价值和意义。”

  “美国大概从小学三年级就开设心理课,给孩子讲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尤其偏重于将一些积极的心理学知识。比如,如何让自己开心?情绪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感到孤独?遇到别人不小心骂了你应该怎么办?”

  中国教育一定要真正加强普及与生活与大众生命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先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生理和感情可能产生的变化,就能提前做好准备,不至于不知所措。可怕的是因为无知,遇到困境之后陷在其中无法自救。

  大学心理课误区:过于强调生物学因素,少人性知识

  此外,社会中也应该有一个完善的心理学支撑的体系,保障孩子在学校以外的环境也能够健康成长。这需要真正愿意为社会底层、弱势群体服务的心理咨询师和机构。

【青少年要学会心理自救】相关文章:

失业后要如何自救12-18

家长和学校要如何面对青少年心理问题08-03

青少年心理学书籍:《青少年心理学》07-24

心理健康:关注青少年心理06-28

青少年心理问题探析08-13

《青少年心理学》介绍05-18

青少年心理健康作文04-27

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剖析09-02

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08-23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研究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