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

时间:2022-11-03 11:10:25 成长心理 我要投稿

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

  儿童心理健康的表现有哪些?做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那么儿童心理健康的表现到底有哪些呢?小编这就来告诉大家:儿童心理健康的表现到底有哪些?请各位家长知晓。

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

  一、儿童心理健康的表现

  据了解,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目前尚无统一测量标准。根据我国青春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达到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六个心理品质。

  1、智力发育正常

  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智商(iq)在80分以上属智力正常,智商低于70分属智力落后,智力发展落后于实际年龄属心理发育异常,常伴有适应能力低下,是儿童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2、稳定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

  3、能正确认识自己

  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对自己的优点能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也能充分认识,并能自觉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儿童少年,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他们在别人面前能做到真诚坦率,从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在集体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实,是同学们的知己。

  5、稳定、协调的个性

  人格亦称个性,人格表现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对自已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对自己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征是: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坚韧的'毅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自制力。

  6、热爱生活

  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已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二、重视孩子的情绪健康

  如果问大多数的父母,他们如何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相信他们都可以轻易地列出一长串的方法,例如,为孩子准备营养均衡的饮食、定期带孩子做健康检查、鼓励或陪伴孩子运动等。但一谈到情绪的健康,绝大部分父母就显得束手无策,也不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毕竟情绪状态不像感冒,没有温度可让我们测量,也没有其他明显的症状可用于观察与诊断。但相信没有任何父母会否认情绪健康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生理健康。

  要想培养孩子的健康情绪,需要长期观察并了解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的天性都不同,面对冲突与挑战的响应方式也不同。有些孩子在面对冲突与挑战时,总以随遇而安的平常心来看待;但有些孩子天性容易紧张,遇到困难时,常常无法调整自己的心态。

  1、千万别拿孩子作比较

  对孩子们来说(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最讨厌的就是父母总爱拿自己和别的孩子作比较,或常把“我的孩子就是很顽皮、好玩、不爱念书……”这类话挂在嘴边。

  有位父亲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我的女儿长得没有杂志的封面女郎那么漂亮,儿子的成绩也总维持在中上程度,虽然他们都没有具备上好的条件,可是那一点也不影响我对他们的爱。在我心中,这两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算他们有时会顽皮、不听话,也不太帮忙做家务,但我还是很爱他们。”

  2、让孩子感觉被重视

  做父母的总是习惯站在大人的角度来看待孩子,认为孩子就只是孩子,不懂得生活的现实,所以孩子所想的、所做的都不如大人来得重要。有时父母因为急着要用电话,便要求孩子长话短说,或少打电话以免浪费;父母也常会理所当然地要求孩子配合自己,而不管孩子是否正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物上。如果父母经常这样做,容易导致孩子对大人产生不好的感觉,甚至因而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只不过是孩子,无论做什么,父母都觉得不重要。

  一般而言,父母经常会忽略孩子的意见与感受,或根本不关心孩子的想法,这会使孩子误认为除非自己做错事,否则无法引起父母的注意。但真正在乎孩子的父母,会随时观察孩子,会询问孩子的意见与决定,例如,晚餐想吃什么?假日想到哪里郊游?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生日礼物?……久而久之,孩子会渐渐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了解父母对他们的重视。

  由此可见,我们对孩子的心态一定要重视,这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

  三、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

  (1)活泼开朗。儿童能自然地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人交往坦率、真诚、随和,乐于接纳别人的意见。常常向父母和亲友诉说自己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和自己做过的事,遇过挫折后,能很快释放紧张和不快的情绪,不会郁积在心中。

  (2)心情愉快。儿童心境经常处于欢乐愉悦的状态中,很少哭闹、生气、焦虑、恐惧、忧郁。保持平衡心态,很少出现严重的心理冲突。

  (3)求知欲强。儿童喜欢观察、探索周围世界,常向父母师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兴趣广泛,什么都想试一试。思维活跃,爱动脑筋,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4)意志力强。为了达到目的,在遇到困难时不畏惧,不退缩,不半途而废。不依赖成年人或同伴,喜欢自己去克服。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制力,能根据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言行,能排除一些外界或内心的干扰,集中精力,去实现学习目标。

  (5)热情慷慨。关心周围的人,常有“利他”和“亲社会”表现,富有同情心,乐于帮助别人。

  (6)喜欢交往。儿童乐于和别人在一起。能做到大方、谦让,伙伴关系良好。能理解和尊重别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能遵守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

  四、儿童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之所以有这么多孩子有心理障碍的问题,与儿童的出生经历及早期教育有关。从目前情况看,造成学龄前儿童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胎教的影响。现在很多母亲给胎儿听胎教磁带,但已发现有些幼儿由于听觉刺激不适当,反而造成失聪。胎儿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生长环境,不应该受到无端的打扰。

  二、没有经过爬行训练的影响。现在2/3的城市儿童缺乏爬行训练,过早地使用学步车。婴幼儿在爬行的时候,会努力抬头,四肢、手眼的协调能力得到训练。没有爬行经历的孩子,长大以后手可能会不听指挥,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时过慢。

  三、缺少正规教育的影响。进过幼儿园的幼儿,活泼、开朗、易合群、守纪律、讲礼貌。而家居幼儿就显得过分害羞、怕见人,在陌生环境中难以适应。

  四、强制学习的影响。现在有些家长有意识地让几岁的孩子背诗词、字典、地图等,有专家认为,孩子3岁之前,不应该进行这些机械记忆训练。儿童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3岁之前,应该着重发展孩子的适应能力、语言能力、想像力等,而不是机械记忆。

  五、教育方法的影响,如父母对孩子溺爱迁就、百依百顺,使幼儿形成骄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一种是采用打、骂、吓、关等教育。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态度矛盾,更会使孩子发生心理问题。

  六、家庭气氛的影响,家庭和睦程度越差,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不和睦的家庭或父母离异,使幼儿不知所措,或失去应有的爱抚,容易形成自卑、抑郁、性格古怪、急躁等反常心理。

【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儿童自闭症的表现08-29

儿童孤独症的表现主要有哪些08-24

自卑者的主要表现09-15

儿童心理健康的6种表现11-16

儿童心理健康有怎样表现09-27

儿童心理健康的5个主要标志02-24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要表现09-14

抑郁症的主要表现10-03

精神障碍的主要表现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