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拓展活动心得

时间:2020-11-25 11:35:47 拓展心得 我要投稿

大学心理拓展活动心得

  导语:删除回忆时才发觉那么无所谓,原来退出过去只是时间问题。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大学心理拓展活动心得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心理拓展活动心得

  大学心理拓展活动心得

  4月26日下午,机电工程系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在东南体育场举行,本次活动由学生处主办,院阳光心理联合会承办,系分会协办,学生处霍卫红、董新法、朱孟昀三位老师担任活动指导,系心理健康指导老师曹林英、100名14级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下午两点半活动正式开始,活动开始前,首先由院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朱孟昀老师为同学们进行活动热身,朱老师首先为大家简要介绍了素质拓展活动的特点和意义;接着,她以风趣的语言和有趣的游戏互动调动了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然后,她把100名同学分为六组,每组选出一个队长,并且各自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分组过后,霍卫红、董新法、朱孟昀三位老师分别带领两组队员以竞技和积分的形式依次进行“穿越电网”、“有轨电车”和“夹弹珠”活动,并最终选出优胜团队。

  “穿越电网”要求同学们通过配合将一个队员在没有碰到电网的情况下安全通过电网,直到全xx员安全通过电网。“有轨电车”是在两块木板上将7名队员脚全部栓住,同时迈出统一步伐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终点,但这7个人不能在活动中喊口号,这样既培养了大家的配合能力,又给大家一个直接认识新同学的机会。“夹弹珠”则是队员相互交替用筷子夹住弹珠将弹珠顺利放回指定的道具里,这不仅锻炼的是队员之间的配合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同学们的操作能力。

  在每个项目开始之前,各位老师认真地为同学们介绍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注意事项。同学们依据老师的指导,饶有兴致地参与了各项活动。他们在活动中分工协作,共同体会成功的乐趣。活动结束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分享活动中的感悟,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思考,与同学们进行坦诚地交流和互动,让他们对活动项目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学生处霍卫红老师带领“穿越电网”环节,大家一边拍手一边喊口号,把活跃的气氛带动起来,为接下来的拓展训练奠定基础。

  而“有轨电车”项目主要由学生处董新法老师负责,“有轨电车”环节,大家都在想办法怎么样让自己的团队步伐一致,最快到达终点而想办法,这一环节考验的是队员之间的配合的默契程度。

  “夹弹珠”环节由院心理咨询中心朱孟昀老师负责,“夹弹珠”这一环节主要的是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与应急能力,在队友的配合下共同完成。

  活动的最后由学生处董新法及机电系心理指导老师曹林英对本次素质拓展活动进行了总结。他们都从不同侧面强调了彼此包容和团队协作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两个小时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结束了,训练时间虽短,同学们的收获却很大。作为团队的一员,他们学会了很多东西。首先必须有责任心,明确自己的责任。几乎所有的项目,团队的每个队员都在为完成一致的目标而努力,相互帮助和协作。所谓团队精神,就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作风,奉献成为激发团队成员的动力,为成功注入能量。他们更学会了在自然中放松、在游戏中学习、在欢笑中进步!不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了群体的作用,也增进了新生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了人际关系,学会了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

  初入大学,这样的集体活动对学生之间良好关系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次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给了大家终身难忘的经历,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还加深了同学们对心理教育训练的认识。同学们都表示会把这次活动中所感受到的一切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心手相牵,相互扶持,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团队。

  【拓展阅读】

  【摘要】本文从学校心理拓展训练的起源、内涵入手,总结学校心理拓展训练的特点,并归纳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即挖掘潜能,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促发高峰体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以期为学校心理拓展训练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学校心理拓展训练;心理健康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拓展训练引进我国的十几年来,以其独有的训练内容和特点,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良好途径,日益受到越来越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信赖与推崇。

  1。学校心理拓展训练的起源和内涵

  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1941年英国成立了第一所“海上生存训练学校”,并以Outward Bound为其命名,用以培训年轻海员做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活动和项目,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这就是学校拓展训练课程模式和学校拓展训练组织的开端[1]。20世纪40年代,拓展训练学校正式出现,这时拓展训练的培训模式变得比较系统和完备,不过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依然偏重于海上生存训练,对于学员的体能依然有较为严格的要求。1995 年以“拓展训练”命名的体验教育模式整合改造后进入中国,时至今日,拓展训练在我国已走过了十余年。2002年在教育部体育卫生司的倡导下,我国7所高校进行了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尝试,首次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引进了心理拓展训练的内容。

  由于对拓展训练理解角度不同,其概念的内涵也存在差异,由拓展训练发展起来的学校心理拓展训练概念的界定,同样是百家争鸣[1][2][3],但其中包含的.两个核心元素确是各位专家的共识,即体验和反思。此外,学校心理拓展训练较普通拓展训练也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它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其他身份的群体,其次,学校心理拓展训练的实践场所并非真实地野外环境而是学校内部的自然环境。因此,贾书文等[4]对学校心理拓展训练作了如下的界定:学校心理拓展训练是以学校自然环境为主,通过情境的模拟,使学生亲自经历体验和反思,实现改变态度进而改变行为的目的,达到提高学生“个体能力”和“集体能力”的最终目标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

  2。学校心理拓展训练的特点

  学校心理拓展训练在继承了拓展训练的先进性基础上,也丰富了自身的特点,使其更符合学校办学的条件,也更加贴近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2。1 情景特设,环境真实

  学校心理拓展训练项目的设置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每个项目都设置活动的规则,模拟特殊的环境,并尽量注意保持虚拟情景的真实感,让学生在真实且不熟悉的角色中发现问题、了解问题、进入问题,突破了原来的角色和环境,重新适应新环境、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新位置,同时也避免了在旧有环境中面对问题时所产生的倦怠情绪,从而获得深刻的体验与经验的重组。

  2。2 学生为主体

  学校心理拓展训练的整个过程,项目实践与体验和联系实际(团队的分享总结)所用的时间比约为6:4。由于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心理素质和已有的生活经历、知识结构不同,对活动项目的体验也不尽相同,所以在项目完成后,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团队分享,既可让他们自己的体验得以表达,强化训练带来的内心感受,又能在团队中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使学生们在分享中彼此学习、影响和教育。在整个学校心理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在项目前把项目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向学生讲清楚,活动中一般不进行讲述,在讨论中只是做方向性的引导,不参加讨论,由学生亲自去体验,在项目后的总结中,教师也只是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来小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3 团队协作与个性发展同步

  事实上,学校心理拓展训练项目中没有个人项目。首先从项目的内容上来说,训练中的绝大多数都是集体项目。其次,从项目的性质来看,项目本身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想顺利完成项目的既定目标,就需要团队的配合协作,相互鼓励和支持,唯此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同时,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集体项目中获得个性的同步发展。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每个成员的特点有所不同,如有的个子高,有的力气大,因此在团队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团队的需要,更是个性的展示。此外,个体也可通过对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进而达到了重新认识自己的目的。

  3。学校心理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学校心理拓展训练以综合体能活动为导引,以心理挑战为重点,以拓展心胸、拓展品格、拓展意志为宗旨,以改善合作意识、完善人格为目标。

  3。1 挖掘潜能,增强自信心

  学校心理拓展训练的项目都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这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在他们通过各种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克服以往无法克服的心理和生理障碍的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自我效能得到了提高。当学生最终超越自己的心理预期,顺利完成任务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功感就会让他们获得内心的满足,增强自信心,从而进一步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和协作性,他们会重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超越自己,个人的心理素质也会因此得到极大的提高。

  3。2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学校心理拓展训练项目以团队为单位,在完成艰巨任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只有密切的协作,精准的配合才能保证项目成功完成。在训练中每个成员共同体验着成功与失败,体验着助人与受助的快乐,体验着团队智慧的力量。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成员更容易敞开心扉,诚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相互理解、信任、关爱和包容,从而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3。3 促发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是人们在攀登人生最高境界时不断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超越一切功利之上的纯粹体验,它伴随着强烈的自我证实感,将感觉到自我的存在、自我的价值[7]。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当学生克服一系列困难,顺利完成任务后,内心深处都会有一种难以言传的高峰体验,而这种体验正是来自自身潜能被发掘后的欣喜,以往以为无法克服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困难和障碍都被克服了,获得了自己或他人的认可,产生了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获得了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

  3。4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是指个人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环境的过程。社会适应的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心理拓展训练让参与学生在项目过程中,学会与人沟通与协调,优化人际环境;让学生能够释放学习生活中的压力,调整心态,增强面对挫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培养自控能力,增加自律性,增强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增强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强化竞争意识,增强生活和生存能力;让学生能够提高团队意识,服从组织纪律,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4。结语

  进入中国不久的学校心理拓展训练,打破了传统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心理拓展训练走入我国的短短几年中,各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今后,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拓展训练将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钱永建。拓展训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2]林思宁。体验式学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毛振明,王长权。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贾书文。学校心理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初步研究[D]。江苏:江南大学,2009。

【大学心理拓展活动心得】相关文章:

大学素质拓展活动总结心得08-15

心理健康素质拓展心得09-21

拓展训练心理类项目心得10-18

心理健康素质拓展心得01-18

心理拓展心得体会12-12

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心得体会(5篇)11-27

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心得体会5篇11-27

大学素质拓展活动总结08-21

大学素质拓展活动游戏08-30

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心得体会精选5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