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3-28 10:09:45 高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首先我将对教材进行简要的分析,《鸿门宴》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本中的一篇精选课文,它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全文以刘邦赴鸿门宴请罪为核心,连同赴宴之前与赴宴之后共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开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结束,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脱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

  二、说学情

  分析完教材之后,我将继续分析学情。把握好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程面向的是高中生,他们已经具备相当充足的知识储备和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本文涉及的历史人物,比如项羽、刘邦、张良等,在历史上都十分著名,对于高中生而言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但文言文的学习对学生们来说,可能还是会有些困难。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自学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欣赏本文的写人艺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提高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于历史人物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难点】欣赏本文的写人艺术。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和情境教学法。

  说完了以上内容,下面我将就我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个具体的介绍与分析,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一个好的导入往往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快速地进入课堂的学习。在导入环节中,我会给学生们播放电影《鸿门宴》的视频片段,在活跃了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之后,顺势导入新课《鸿门宴》。

  (二)整体感知

  导入结束之后我将进入整体感知环节。整体感知是对课文的大致感受,在此环节中我会带领学生们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然后,让学生们围绕着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阅读,为接下来的深入研读做准备。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关键环节。在此环节中,首先我会让学生默读全文,勾画出描写项羽的句子,自主思考项羽的性格特征。在学生思考时,我会给学生一定提示,即注意项羽的每一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的,据此判断项羽的性格。之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与完善,得出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不善用人这三点。然后,我会用多媒体展示历代名人对项羽的评价,让学生更全面、理性地认识项羽。

  接下来,我会继续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人手法。首先我会让学生自主思考作者在塑造项羽形象时,手法上有何高妙之处,之后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老师点评、启发、完善并总结。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看过的小说和电影,想一想矛盾冲突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好处,让学生明确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且能够自觉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去。

  (四)巩固提高

  在深入研读结束之后,我将进入拓展延伸环节。在此环节中,我会安排学生们就“项羽最后为何会失败”进行一个辩论赛,借此加深学生对项羽性格的理解,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力与思辨能力。

  (五)小结作业

  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我会结合学生的感受对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回顾与启示,并布置课下作业:结合分析项羽人物形象的方法,自主分析刘邦和樊哙的性格特征。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因此我在板书上将项羽的人物性格进行了概括与展示,分别是政治上的无知、自大轻敌和不善用人。此板书力图以简明直观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

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高中语文小说单元的一篇重点课文,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不论是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看,都具有极高的欣赏性,堪称千古佳作。《项链》以其精巧的构思,出色的心理描写、意味十足的结尾被广泛传诵。学习本文,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体味作为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作品的魅力;学习本文,可以为学习《陈奂生上城》打下基础;学习本文,还可以让我们领略到外国小说的无穷魅力。学习本文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可以从思想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确定教学目标

  1、确定依据

  1)那么鉴赏小说可以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小说的语言、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结构及小说的描写技巧等方面着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对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结构及小说的描写技巧进行鉴赏。

  2)本文的特色:本文构思特别精巧,作者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由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了逆境的曲折经历,安排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节。这些出人意料的情节,一次又一次的摆布着玛蒂尔德的命运,开着玛蒂尔德的人生玩笑;演绎着玛蒂尔德的命运悲剧。玛蒂尔德的心理,玛蒂尔德的性格,玛蒂尔德的命运均在这曲折的情节中实现。

  鉴于上述原因,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A、知识目标:

1、分析小说的情节,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2、分析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人物的精神世界。

3、整体阅读小说,客观、全面地评价玛蒂尔德的形象。

  B、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抓住线索,快速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小说人物的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展开思维的翅膀,培养学生仿照原文风格写作的能力。

  C、德育目标:体味人在物质与精神世界中的执迷和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在现实的限制下的无奈、荒诞与虚幻。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的本性的坚持和女扭曲。从玛蒂尔德身上吸取和发扬人性中善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幸,可能都将与自己有关,要学会关心、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玛蒂尔德的解读,传统的理解,人们常常从单纯的阶级论出发,忽略了从人性的角度去诠释这一人物,所以,如何引导学生鉴赏和评价玛蒂尔德这样既有虚荣心又有诚实、坚强、善良品质德复杂人物,是本课重点;探求隐藏于悲剧后面的根源是本文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对莫泊桑作品的情节的相关评价。

  <二>、品读本文情节和心理描写

  导入新课后,要求学生抓住项链这一线索,在项链前分别添加6个不同的字来概括本文情节,再由学生找出情节中的高潮部分,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原文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处处出人意料,处处又合乎情理”的情节特点的。赏读情节后,要求学生按照情节找出描写玛蒂尔德心理德句子,并加以概括,再据此指导学生初步探讨玛蒂尔德的性格。

  <三>、重点难点的突破:

  1、仿写:

  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要求突现人物的心理及性格。

  A、如果没有那份请柬。

B、“啊!假的”

  2、结合课后题对玛蒂尔德定位,并要求从原文找出依据,同组讨论后,选派代表发言。

  3、形象对比分析:将玛蒂尔德与简爱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玛蒂尔德追求的不合理性。

  4、引导学生对玛蒂尔德德的肯定评价。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A、俗语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

B、多面人。

  <四>、作业

  续写该文,注意尽量模仿原著的写作风格。

  五、板书设计:

  情节————心理————形象

  羡项链——痛苦不堪 爱慕

  借项链——忐忑不安 虚荣 玛

  失项链——惊慌失措 坚强 蒂

  赔项链——悲苦不堪 诚实 尔

  还项链——轻松欣慰 善良 德

  识项链——当头一棒

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大堰河——我的保姆》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首诗是现代诗人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诗人通过追忆大堰河短暂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真挚怀念与赞美。

  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和鉴赏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教学这个单元的诗歌,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揣摩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情”是诗的内核,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因此,教学本课的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以真情去感染学生。 根据这一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借助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和排比、对比、反复等表现方法的运用。2.通过综合性研究学习,获得诗歌鉴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揣摩诗歌语言,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2、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真挚而深沉的爱,感悟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鉴于本诗是叙事抒情诗,即通过撷取生活中一些典型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诗人情感。因此,抒情是本诗的侧重点。因而把“通过品味典型意象来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定为本课教学重点,而把“体会本诗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作为教学难点。

  说教法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点拨是重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这堂课我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将“现代诗歌赏析方法”贯穿课堂,运用朗读法,启思点拨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期望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说学法

  新课标旨在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设计了

  1.朗读法。只有反复读才能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感。

  2.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MTV作品《懂你》,用画面、歌曲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冲击,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出“母爱”话题,导入本课的学习。

  2.整体感知

  “论其诗知其人”,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及诗的创作背景后,自由诵读。在读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勾勒大堰河的形象。可投影显示大堰河的人物画像,给学生一点感性认识,再让学生抽象出人物形象。这样整体感知的训练为后面分析作者在人物中饱含的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3.合作探究

  a.搜索意象 把握情感

  投影出示问题“关于大堰河,作者最为难忘的是什么?”因为诗歌靠意象表达情感,所以只有发挥联想、想象,在反复诵读中方能体会诗人的情感。学生从文中筛选出信息:手、笑、哭、梦、泪、灰…老师适当点拨,并板书;投影出示“这些具体描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一环节学生分组活动,合作学习,首先找出具体描写的段落,其次运用联想与想象反复诵读,然后仔细体会,挖掘文学背后、细节深处所蕴含的作者对大堰河的怀念、同情、赞美、讴歌。这个问题及活动的设置,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培养学生一种合作意识,在互动交流中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思维撞击,产生更多的火花,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喜悦。

  b.探究修辞 体会作用

  投影出示“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个设计就是对本科教学难点的探究,让学生找出诗中运用修辞的诗句并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诗人情感表达上的妙用。

  4.现代诗歌赏读

  要求学生饱含讴歌与赞美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对比前面的朗读,在读中加深情感的领悟。

  5.延伸拓展

  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用情感来撞开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找到文章与现实的联系点,抓住这一联系点,让语文回归生活我设计了“本诗哪些语段让你联想到自己的母亲?讲讲你和母亲的故事。”这个问题是把对大堰河的感情升华为对母亲的感情的过程。这样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把课文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讲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教师可以播放背景音乐,调动学生情感。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感恩美德,同时也深化了本文的教学难点。

  6.布置作业。

  把“你与母亲的故事”整理成一篇文章。

  说板书设计

  一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这节课我采用图示式的板书设计,兼以简洁的文字说明,体现课文内容,并利于学生背诵理解。根据求实、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手

  灰 ↑ 笑

  ↖ ↓↗

  ↘ ↙

  人物形象 修辞手法

  思想感情-----------及作用

  ↗↑↖

  这就是我今天的说课,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先秦诸子散文,其篇目的顺序安排也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定,前面两篇分别是孔子的《论语》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而《劝学》则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为什么要选择这篇呢?首先,荀子是继孔孟之后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而且,《劝学》是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所以放在这个位置,对于已经熟悉高中学习方式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从文体上讲,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式议论文,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基于此,我确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诵的技巧。

  3、德育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重难点:

  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二、说教法:

  学生通过前一单元的文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而且,我所教授的班级中有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教师地点拨下较准确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种特殊现象,比如词类活用、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所以拟定采用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突破重难点。主要的教学设想是:

  1、抓住学生好新好奇的特点,利用幻灯片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讨论、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式饿授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文字障碍,并掌握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以文章的脉络为基础,在自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并引导学生得出比喻的含义和他们的内在关系,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4、在授课的同时注意提醒学生背诵课文的技巧。

  三、说学法:

  由于初高中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有所不同,高中要求得更深,所以,这对于部分学生特别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听不懂,看不懂的挫折感可能会更加严重,这时候,学生只有从教师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也才能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的年龄层决定了他们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的特点,所以,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设定:

  1、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见解,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2、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虽有槁暴,无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生词比较多,又是判断句式,学生比较难于理解,所以教师更做好点拨工作,首先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尝试翻译重点句子,从而教给他们处理这类问题的能力。

  3、学会辨析词义,并对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行归纳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布置预习:预习《劝学》,找出比喻句,思考每一段的比喻句的含义和它们的内在联系。

  第一课时:

  1、导入:以《花未眠》中“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入手,引出人不能因为能力有限自然美无限就停止审美,停止审美意味着死亡的结论,使他们更深刻的明白,学习不能因为没有止境就停止学习。自然导出新课

  2、解题。包括:

  (1)、“劝”的意思为鼓励,并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国人皆劝),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2)、荀子简介,复习孔子和孟子的相关知识。

  3、听磁带并对照注释,正字正音。主要有:、槁暴、舆、跬步、骐骥、锲

  根据预习,学生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质疑,其他同学答疑,教师进行点拨。

  4、找出第二段中的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

  “青,取之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为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得到提高和发展,并且能够改变原来的状态。

  5、约五分钟时间给学生按照论证过程尝试背诵。

  6、仿照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尝试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的比喻句的内在联系

  7、归纳:本文的设喻有什么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设喻方式多样(类比、对比、正面、反面)

  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8、总结:《劝学》以“劝”字统领全文,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个角度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

  五、教学设计依据:

  通过学生的讨论、质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样循序渐进,能发散重难点,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于学生从大出入手,品味细微知识,并形成好的阅读习惯,逐渐形成一个学习系统。

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和处理:

  《蜀道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二单元的第一首诗歌。第二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单元目标重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解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的不同风格,在朗读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本单元的设置意图是在必修2古代诗歌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依据以上内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制如下:

  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意,能够知人论“诗”;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反复诵读,鉴赏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品位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我们知道诵读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它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表层的东西,所以鉴赏一首诗歌首先要做的就是诵读。而要想透过语言表面读懂文字背后深层的意思,那就少不了问题探究,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鉴赏诗歌,就要给他们自主鉴赏的机会,给他们搭建展示自己文思的平台,因此,我将本课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为:

  1. 本诗教学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扩展升华”的过程进行。

  2.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采用诵读法、问题探究法、自主赏析法。

  (1)诵读法 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

  (2)探究法、点拨法 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白语言的独特魅力;

  (3)赏析法 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雄奇的想象,大胆的雕琢,从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赏析点,从李白的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李白来。

  诵读诗歌,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审美感受,从而陶冶我们的情操,基于此,我将本课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定为:

  了解李白的放达,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 之所以诗情勃发雄放,极具感染力,和它的艺术手法是分不开的,而且只有把握了艺术手法,才能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拓展,所以我把教学重点确立为:

  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学习本诗的艺术手法。

  古代诗歌距离我们年代久远,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我把教学难点确立为:

  体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得到审美享受,感受诗歌的艺术性。

  怎样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我以情感自我体验,唤起学生诵读兴趣,使他们爱学。开放自主协作,激发学生探讨钻研,使他们会学。联想探索实践,激活学生思维,使他们善于学习。依据教学媒体优化组合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我采取如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诵读法,讨论法,启发、点拨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诵读法。,诗歌的语言是独物的、精练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美学价值,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用心体会诗歌的情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第二、讨论法。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思,甚至能够生发出自己的个性见解。

  第三、启发、点拨法。当学生陷入迷途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该发挥了,教师的适时的启发、点拨,就会点铁成金。

  第四、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

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6

  一、 说话题

  面对这个话题作文,首先要仔细揣摩“喝彩”的含义。①“喝彩”是发自内心的祝贺。生活中总充满竞争,当自己取得成功时,应该为自己的努力而庆贺;当对手胜利时,也应该看到对手的努力,看到对手的优势,找到与对手间的差距,心悦诚服地去祝贺,虚心地向对手学习,让自己变得强大。②“喝彩”是真心诚意的鼓励。课堂内,为同学精彩回答由衷赞叹;操场上,为同学奋力拼搏加油助威;宿舍里,为同学和睦相处真诚叫好,等等。③“喝彩”是宽宏大度的认同。生活中每个人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相互间需要一种认同。能够理解尊重他人的个性,倾听他人的想法,承认他人的努力,自觉送去赞美,这也是一种“喝彩”。

  其次,当今世界,强调“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把精彩留给自己”“为自己喝彩”,这固然是对的,但有时有的人太在乎自己,太在乎自己的感受,这时应认真思考:为谁喝彩,为什么事情喝彩,它们的实质是什么。为自己喝彩,是一种自信,一种人生态度;为别人喝彩,是一种风范,一种人格修养;为景喝彩,是一种欣赏,一种审美情趣;为物喝彩,是一种智慧,一种思想倾向。拥有旷达人生观的人,他们时时有喝彩,为自己,为他人。

  二、 说写法

  这个话题作文,总体来说是好写的,不过在写作时要注意两点:①写成记叙文,写自己听到过或见到过的值得大声叫好的人和事、景和物,在记叙中要突出那些生动感人的细节,使作品具有感染力。②写成议论文,发表自己观点,评论时事,要结合当今世界处处充满竞争,如何正确看待自己或对手的成功等,增添作品的现实意义。

  生命的舞台上,我们是演员,也是观众。谁都希望在曲终谢幕的时候得到别人的赞美,因为我们都在期待着他人和社会的认可。很多时候,我们却只知道为自己的成功欢呼,很少真心实意地为他人喝彩。由此看来,“学会喝彩”在我们全力创造“和谐社会”的新时代极为重要。写好这个话题,得把握两点:一是小处入手巧展乾坤,想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就要做到从细节入手,大家可以结合国内外近期发生的大事,也可选取与自身经历、体验有关的人、事、景、物、情、理,选取细节,叙事议论,敷衍成文,这样才可能写出真切感受。二是拓展思路巧著华章。不仅要说出值得“喝彩”的是什么,还要写出“喝彩”的原因。要学会从多方面展开联想,挖掘出新颖、深刻的立意来。

  三、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读写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谈话法。通过谈话给学生以亲切感,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2、 分组讨论法。把学生分成若干读写小组并让他们推举一名组长。让学生围绕发的这个话题从各个角度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畅说欲言。

  3、 巡视指导点拨法。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有争议或写作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要适当点拨、诱导。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

  4、当堂评定法。学生写完作文,小组评改后,当堂进行评定,选出几篇典型的文章集体点评,对他们的优点闪光之处当众给予表扬,尤其是有创意的地方给以热情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成功欲。对于一般的文章,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四、 说教学过程

  (一).与学生谈话,增进师生的感情,并导入新课。导入语:常见这样的孩子,自己有了成绩,有了荣誉,就欢呼雀跃,神采飞扬;别人有了成绩,有了进步,却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冷嘲热讽、挖苦、嫉妒、很少真正从心底里为别人喝彩。其实,随时发现的别人的进步,为别人的成绩而喝彩,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健康的心态。

  (二)发放材料,阅读材料。

  (三)小组内交流体会感受。也可以跨小组讨论。学习小组,可自由结合。以5人为单位。组长由自己的组员推荐。

  (四).讨论:1.你知道哪些为别人的成功喝彩过的例子(个人想,小组讨论) 2.你为别人喝彩的目的是什么(个人想,小组讨论)

  (三).作文片断练习。

  (四).快速修改;

  1.个人改。学生完文之后,自我修改。

  2.个人修改完毕,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以此作为小组评改的依据。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可略作补充。

  3.小组改。教师巡回指导。每人都和其他同学下评语。如果在评改中有异议的地方,小组内部可以进行讨论,如果还不能确定,小组之间可以商榷。也可以让老师也参与进去参加讨论。

  4.集体评改:由学生自由推荐文章共同评改。(文章内容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对所看到的文章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老师则从学生的评论中总结概括。从文章的题目,构思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归纳。

  (五)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为别人喝彩

  题目新颖的:

  构思立意好的:

  创新的:

  语言表达美的:

  五、反思

  因为考场作文的限制,学生作文结构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总分总的形式写作,使用的例子一般以自己生活为主,容易造成不吸引人的后果。在教学批改中,我建议学生更多地使用教材历史中的人物,比如徐庶走马荐诸葛,苏武牧羊等,适当引用名言如“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10篇07-02

精选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八篇07-28

关于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07-27

【精华】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八篇07-26

【推荐】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五篇07-26

有关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07-22

关于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六篇07-21

精选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十篇08-08

关于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十篇07-31

实用的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