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4-05-16 15:51:00 初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初中音乐说课稿(精选)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音乐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音乐说课稿(精选)

初中音乐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七年级音乐课的一首作品。这首民歌是由有"西部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个乐句都是基本相同的节奏,同样的旋律重复而让人百唱不厌,只在第三乐句的旋律上稍许变化,就能给人以新鲜感。最末两小节是乐段的扩充,在稍许变化的旋律中,用乡间土味的虚词衬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结束全曲。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能力目标:通过音乐活动,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

  (三)教学重点:体会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炼对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二、说学情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对于我们所教的学生,都是乡镇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很少跟音乐接触,因此,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讨论法、表演法等。

  四、说学法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视听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五、说过程:

  (一)情景导入 引情激趣

  1。教师范唱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

  2。要求学生听后说出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并说说歌曲的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的注意力都比较分散,因此,运用提问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情景创设,运用视听法、提问法,让学生感受新疆民歌欢乐的歌舞场面,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引入新课教学《青春舞曲》。

  (二)整体感知 引导掌握

  1。教师范唱《青春舞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学唱歌曲

  (1)随老师跟唱歌曲旋律。

  (2)教师唱旋律,学生唱词。

  (4)教师根据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纠正。

  (5)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和拍的韵律感)

  (6)分小组和组合进行歌曲的演唱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都已经趋向于成熟阶段,已经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音乐活动———探究表演展现自我

  教师教授新疆舞蹈基本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教授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拓展

  1。思考:《青春舞曲》这手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2。讨论(师生、生生互动)

  设计意图:音乐也是一门学科,它渗透着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通过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不仅能够掌握歌曲中蕴涵的人生道理(告戒人们青春易逝,一寸光阴一寸金,要好好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五)小结:

  今天我们从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中,对我们美丽的新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同时还要谨记歌曲给予我们的人生道理:珍惜时光,展现自我。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贯穿整堂课。

初中音乐说课稿2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

  (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友谊圆舞曲》,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友谊圆舞曲》是河少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一节欣赏课;作品为bE调,四三拍,情绪欢快活泼,旋律跳动性强,描绘了人们舞蹈时的欢快热情的场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欣赏了解圆舞曲的舞蹈风格,能够很好地应用三拍子。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地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初中生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学习作品感受歌曲所表现的青年人热爱和平、珍惜友谊,增进团结、发展友谊、争取世界和平贡献力量的崇高精神。

  2.通过对歌曲演唱,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音乐的节奏感,并加强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3.欣赏了解圆舞曲的舞蹈风格,能够很好地应用三拍子。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欣赏了解圆舞曲的舞蹈风格,能够很好地应用三拍子。

  难点是感受圆舞曲的音乐美以及三拍子舞蹈强弱弱规律。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弹奏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唱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部分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探究学习、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用舞蹈视频方式进行导入,我会问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在视频中播放的是什么种类的舞蹈,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好开展接下来的新课教学。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我会让学生听一次音乐,并让学生听出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学生可能回答快速,我会进行总结歌曲是稍快地,并提问同学歌曲是几拍子的?学生可能回答3/4拍,我会总结这首音乐是3/4拍的.,强弱弱的规律。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快地了解音乐旋律。

  第三环节是拓展探究学习环节

  首先我会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哼唱歌曲,并提问会再完整听一次音乐,聆听音乐速度变化。学生可能回答歌曲速度可慢可快,节奏感很强,教师总结并进行评价。是的,这其实也是我们平常说的华尔兹。那么我会继续问什么是华尔兹,学生对华尔兹的了解。学生自由回答,我会进行评价总结。一般采用四三拍,强调第一拍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欢快。

  其次会进行分句聆听,并提问学生你们来听下里边是有什么乐器,学生自由回答并评价,我会进行总结这是一个管乐作品。接着我会让学生仔细听前半部分音乐变化,学生可能会回答音乐跳动稍快。我会让学生再听后半部分,并让学生感受音乐变化。学生自由回答,我会进行总结节奏后边短小精悍,清新动听。

  最后再次听完整段音乐,并学习几个舞蹈动作,迎合着音乐进行律动。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丰富了课堂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更加轻松学会表现歌曲,更全面感受圆舞曲音乐的独特魅力。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创编环节我会介绍魏群的其他音乐。让学生说出感受。

  这样做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也达到了新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带领每一位同学充分参与到课堂当中,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兴趣。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内容回顾,共同进行总结。

  为了更好的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会希望课后同学们能够搜集更多的圆舞曲并学习舞蹈下节课一块分享。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对课堂有了更好的回顾,还能让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的圆舞曲的音乐。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更好的感受音乐文化。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环节,着重体现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情绪、情感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板书直观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说课稿3

  我是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的音乐教师黄晓乐,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一堂唱歌课综合课《采金秋》。

  说教材:

  本 课我所用的教材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藤篮》中的第三课时《采金秋》。《采金秋》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 乡村儿童歌曲,它的旋律给学生们勾画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天景象。本课时就是以学习这首歌曲为主,让学生充分感受秋天的美景。

  说教学目标:

  包括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创编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对歌曲《采金秋》的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丰收的良好情感,从中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说教学重难点:

  歌曲中的节奏练习以及大跳音程的学习。

  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提问导入法、互动学习法、分组游戏法等等,同时运用现代信息

  音乐课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所以在学习歌曲后,我让学生用各种打击乐器给歌曲配上自己创编的节奏,同时分组进行表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秋天的美,从而使学生对歌曲的学习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过程由节奏训练、歌曲学习、创编表演三个环节组成。

  首 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同时也度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天,现在我们即将进入什么季节呢?”这个问题和学生的 生活联系很紧密,所以学生肯定会回答“秋季”;而后我接着提问:“那你们喜欢秋天吗?”这时大多数学生应该回答“喜欢”;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说出一系列喜 欢秋天的原因,比如“景色迷人、气候凉爽”等等;与此同时,我借助学生的回答继续引导:“秋天是凉爽的,秋天是金色的,秋天不光景色美,而且秋天的.声音更 美!不信,你们听: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这样,我就顺利引出了这节课的第一条节奏训练,同时大屏幕上也出示了这条节奏,然后我让学生跟我一起模仿秋雨 的声音来朗读节奏。接着,大屏幕上出现歌词,我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今年又是大丰收喂!”并且要突出强弱,这样促使学生对歌词的旋律 产生兴趣;随即大屏幕出现旋律,学生随着琴声演唱这一乐句,在演唱中即时纠正学生在音准或节奏方面的错误,从而顺利解决了大跳音程这个难点,也让学生对歌 曲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我采用同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第二条节奏训练以及乐句演唱,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节奏难点,也让学生对整首歌曲的学习产生了一 定的兴趣。

  节 奏训练结束后,本课进入了第二个环节:歌曲学习。由于前面已经进行了两条节奏训练以及乐句演唱,所以学生对整首歌曲的学习不会感到很陌生。大屏幕出现了 《采金秋》的完整歌谱,我首先采用童声的演唱方法给学生范唱了一遍歌曲,同时让学生想象这首歌曲描绘的情景;接着,又让学生听一遍教学磁带中学生演唱的这 首歌曲,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并顺势鼓励学生:“现在我们也来唱一唱这首歌曲,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们会比他们唱得更好!”接着,由我弹伴奏,并带着学生 演唱《采金秋》,在演唱的同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如此反复几遍,学生对这首歌曲逐渐熟悉,最后要求学生富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最 后,进入本课的第三环节:创编节奏。学习完歌曲后,我拿出准备好的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等打击乐器,把学生分成五组,每组学生领取一部分打击乐器,要求学 生利用乐器为歌曲创编节奏,同时完整地进行歌唱表演。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由于有了多种打击乐器的加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 学生在歌唱中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

  这就是我的整个课堂设计思路,不足之处敬请指教!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说课稿4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是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的一节欣赏课,作品属于藏族牧歌,节奏自由、悠长,旋律音调悠扬、舒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真挚感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体验少数民族音乐作品风格特点以及对相关文化的了解,增强对民族多元化的了解、采纳和包容的意识。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初中生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作品《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感受作品自由的速度和舒畅的情绪,体会作品描绘的水草茂盛、牛羊成群的画面,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作品的聆听,感受作品自由的速度和舒畅的情绪;在创编舞蹈的过程中,感受藏族民歌的特点;从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分析作品,提升音乐分析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藏族民歌;能够从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分析作品。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

  能够从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分析作品。

  【难点】

  了解藏族民歌。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主要部分;在这一环节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探究——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用多媒体播放藏族的服饰和美食图片进行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少数民族,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入到本节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感知音乐是课堂展开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新课的第一环节,我会先使用多媒体播放作品《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音频,并提问作品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在学生回答后,我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作品的速度是自由的,情绪是舒畅的。然后,我会再次使用多媒体播放作品《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音频,并提问作品的旋律线条是怎样的?在学生回答后,我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作品的旋律线条是高低起伏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能够捕捉到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对于作品的分析及学习,是学生了解作品特点的主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地了解作品。

  在这一环节,我会先分析旋律部分,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哼唱歌曲,并提问学生歌曲的风格上有什么特点;其次,我会再次带领学生欣赏第一段旋律,并提问学生:旋律上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发现歌曲后三句旋律运用了变化重复;然后,我会请学生聆听第二段,并提出问题:第二段音乐节奏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自由回答之后,我会进行总结,歌曲的节奏是自由悠长的

  接着介绍藏族民歌,藏族民歌感情充沛,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藏族民歌的特点是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劳动歌曲,包括山歌、牧歌,内容是赞美山川、河流和歌颂生产劳动的,一种是生活歌曲,主要是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歌唱对人、对事、对生活的爱憎之感。

  再接着是分析歌词,引导学生欣赏歌词,从而领略歌曲所表现出的感情。

  最后,与学生完整聆听欣赏并哼唱。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欣赏歌曲。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全面地把握和体会,并让音乐变得生动有趣。我会以藏族为主题,请学生用创编舞蹈的方式表现作品。随后我还会请同学们在小组之间进行自由的展示,选取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与学生共同回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藏族民歌的特点,感受作品自由的速度和舒畅的情绪,体会作品描绘的水草茂盛、牛羊成群的画面,希望同学们能够喜爱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家乡饱含热爱之情。

  为了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在作业部分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搜集更多少数民族歌曲,下节课分享。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歌曲的风格并且对于藏族民歌有更深刻的认识。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说课稿5

  一、说教材

  首先,我简单说一说我对于教材的理解。

  《江河水》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节欣赏课,是一首双管独奏曲,它从另一个侧面演绎着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江河水》五十年代初经加工整理成为一首双管独奏曲,六十年代初由黄海怀移植为二胡独奏曲后流传更为广泛。无论作为双管独奏曲,还是作为二胡独奏曲,《江河水》都能展示其惊天地泣鬼神的独特魅力,乐曲开始,双管从最低音区起奏,旋律连续四次四度上扬,悲愤之情迸发,随后旋律即层层下落引出主题。乐曲第二部分音调平稳,采用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同音转调方法,由第一部分的激越的A羽转入暗淡的A徽同主音调使他和第一部分形成调性色彩的对比,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乐曲展现出激动、愤怒之情,音乐由哭诉、沉稳变成愤怒的声讨和激昂的反抗,极大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音阶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能够自己独立演唱简单的音乐;这一阶段学生学习自制力不够,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很强,所以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多引导多关注;初中阶段处于变声期阶段,在进行演唱之前一定要提示学生保护嗓音,并注意健康、卫生用嗓。在这一阶段学生比较喜欢流行歌曲,可以适度的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流行音乐进行组织授课,让学生能够乐于学习并忠于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乐曲《江河水》,感受歌曲中表达的悲愤情感。

  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比较、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知道哭腔音乐和乐曲《江河水》的音乐特点。

  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双管;能够用语言表达出对音乐的感受。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分析各段落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感受,并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难点是试着学唱主题部分的旋律,根据音乐要素进行分段分析。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聆听法、对比法、分析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感受体验、分段聆听、巩固提高、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将采用视频导入法,播放不同乐器演奏出来的乐曲,包括巴乌、钢琴、葫芦丝、双管,学生说一说能听出哪些乐器的声音并说出乐器得名称,之后向学生们展现双管,观察双管的外形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出不同的乐器能够吹出不同的音色,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首用双管演奏的乐曲《江河水》。在学生的回答中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感受体验环节

  感受体验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江河水》,并提问同学们歌曲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通过初听,学生能够说出歌曲从低音区起奏,整首乐曲让人感受悲伤、凄凉、低沉。随后复听歌曲并继续提出问题:歌曲的曲式结构是怎样的?可以拿出之前搜集的资料进行讨论。学生谈论分析后可以回答出,乐曲为三部曲式,包括引子、第一段、第二段、第二段。在学生回答后,我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音乐特点以及乐曲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分段聆听环节

  分段聆听乐曲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一环节,我选择用对比聆听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学生亲身实践、自主探究。

  首先是聆听引子部分,学生聆听后分享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通过聆听学生可以发现节奏自由、情绪是凄凉地。紧接着聆听第一段并进行分析,第一段的速度是慢速、悲痛、倾诉的,感受乐曲所表达出主人公的茫然无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的乐谱旋律,并跟琴弹唱,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乐曲。教师引导学生聆听第二段,并让学生说出第二段跟第一段对比有什么样的不同,学生可以发现速度变换了,第二段为原速,情绪为若有所思地。

  其次,学生对比聆听第三段与第一段,学生可以发现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速度与力度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乐曲展现出激动、愤怒之情,音乐有哭诉、沉思变成愤怒的声讨和激昂的反抗,极大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最后学生带着情绪完整的聆听歌曲。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高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并让音乐变得生动有趣。教师播放二胡版的《江河水》,学生对比欣赏,开拓视野,更深一步的感受《江河水》的音乐情绪,以及不同音色的乐曲特色。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学生又可以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也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在作业部分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请学生搜集收集《江河水》有关的其他知识,下节课共同分享。

  这样既可以重新为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起到加深记忆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下,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

初中音乐说课稿6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音乐鉴赏《长江之歌》,这是第二单元影视音乐中的一首欣赏曲目.

  一、说教材

  教学目的:

  1、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2、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学唱《长江之歌》

  教学难点:

  1、《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由王世光作曲,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歌词采用拟人的手法,将长江比作为一位伟人,这样的比喻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不难理解的,它不止是在歌颂长江,更是献给祖国母亲的颂歌.

  二、说教法

  本单元以鉴赏活动为主,结合聆听音乐作品的分析认识活动,学习探究音乐要素的内涵及其所发挥的艺术作用,引导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鼓励学生自主性得探究性地参与学习,采用比较法,练习法,启发联想,分段教学法.

  三、说学法

  要鼓励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得参与学习,许多文字内容,学生有能力自学.怎样欣赏音乐的相关知识,可在学生认识实践活动中加以提高,在前后对比中认识,在学习名人格言和本课导言中认识.并大胆的演唱歌曲,从中感受和体验下歌颂祖国的爱国豪情.

  四.教学程序

  1、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聆听一段音乐片段《龙的传人》(老师演唱),你们知道歌曲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对了,这首歌曲主要是在赞美咱们的母亲河“长江与黄河”.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感受另外一首赞美长江的歌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1页《长江之歌》.

  2、教学过程

  (1)(初听)首先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去聆听这首《长江之歌》吧.(提示:听完以后,请你们谈谈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介绍《长江之歌》背景: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是电视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歌曲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长江的雄浑、壮丽,表达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让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的介绍)

  (3)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

  (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

  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流经九省二市,最后流到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4)作品欣赏

  ①完整的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②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③复听歌曲,听前提出问题

  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5)知识点:

  讲解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的要素互相结合,形成音乐中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6)作品分析:

  ①此曲典型的音乐创作手法采用了音乐素材的'重复与对比,作曲家为了统一作品风格,加深主题印象,常常使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对比变化给人一种新鲜感,通过段落,句法,节奏的平衡和变化.

  ②此曲为大调式,单三部曲式.A+B+A`+尾声的结构.A段是对长江丰采的描绘,B段是对长江力量的阐述,细腻、柔和,力度;波澜壮阔(高潮)具有推动力.A`段是对长江的歌颂和赞美,除第二句末略有不同之外,基本上是A段的重复.尾声运用歌曲开头的动机“3 4 5”发展而成.是对长江依恋与赞颂之歌的进一步抒发.

  (7)学唱歌曲,本课的重点.曲中长音有二拍、三拍、四拍,要求划拍视唱,严格唱准各音符时值.根据结构分段练习.

  (8)接下来我们完整的聆听全曲(提示:在听的过程中,用“亲切、热情地”声音演唱主要声部,感受歌词的大意.鼓励同学大胆的演唱).

  3、课堂小结:

  在九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敌人”就是长江.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我的说课完了,由于时间仓促,有不足的地方请评委老师指出,并加以改进,谢谢!

初中音乐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鲁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亚洲之声是初中音乐教材的一系列内容之一。我说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本课我选用了具有浓郁日本音乐特点的民歌《樱花》、尺八与筝二重奏《春之海》和朝鲜民歌《清津浦船歌》,这是学生首次接触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扩充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樱花》做为一首具有典型日本风格的民歌,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生动地展示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趁三月春光结伴前往观赏樱花的喜悦心情,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统一。《春之海》刻画了春天的大海,给人以美好的遐想。《清津浦船歌》起伏的强弱节奏和渔人的水上生活情景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清津浦渔人的生活。

  2、教学目标:

  1)学会有表情地背唱日本民歌《樱花》,并体会其独具特色的五声音阶的都节调式的特征。认识日本的民族乐器。

  2)欣赏《清津浦船歌》,了解朝鲜民歌的'特点;三拍子律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教学重点、难点:

  1)背唱歌曲《樱花》。

  2)日本音乐与朝鲜音乐的特点。

  二、说教法

  1)情景法: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贯穿虚拟的“亚洲之旅”使学生处于富有乐趣的情景中,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不知不觉地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

  2)识谱视唱法:

  歌曲教学以视唱为主,分乐句视唱歌曲旋律进行歌曲的学习。

  3)视觉图象法: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通过各部分音乐的变化配以不同的画面,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乐曲的不同变化形式。

  4)启发式:通过启发,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音乐中的各要素,理解表达音乐。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思”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和乐曲的情绪

  四、说教学程序

  (一)日本民歌《樱花》

  1、创设情景,兴趣引入: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旅行。先去哪呢?出示课件富士山樱花图片。引出本课第一个内容-----日本民歌《樱花》。

  2、范唱歌曲,理解音乐:学生听后说出音乐内容。

  3、识谱视唱:(重视学生双基能力的练习)

  启发学生从结束音开始说出歌曲中使用的音3 4 6 7 1 ,学生总结出歌曲调式:一种五声音阶的都节调式。音乐抒情、平和、流畅。(突出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4、演唱《樱花》

  1)配乐朗诵的加入。“暮春三月天空里,万里无云多明净。如同彩霞如白云,芬芳扑鼻多美丽。”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使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术的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也体现了“提倡学科综合”的宗旨——艺术门类的综合。)

  2)轻声唱词,跟琴轻声演唱并背唱。

  3)歌曲的情感处理。逐句轻唱,老师启发,哪些地方可作渐强减弱的处理,学生讨论。

  4)听录音,有表情地演唱,表现与同伴相邀去观赏樱花的喜悦心情

  音乐起,师:这时,想象你已穿上宽大的和服,拖着木笈在尽情歌唱。

  (简洁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带进了音乐的氛围。爱因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二)尺八与筝二重奏《春之海》

  1、尺八与筝介绍:

  2、欣赏:学生理解感受音乐。( 学生展开想象,发表各自的观点、见解。)

  (注重音乐课标中提出的教学内容应注重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清津浦船歌》

  1、创设情境,兴趣引入:一同与学生演唱《大长今》的主题歌《希望》,理解感受朝鲜半岛音乐的特性:三拍子倾向。节奏为长短、短长两种基本形态。(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韩剧音乐出发,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朝鲜半岛的音乐特征,这比单纯的说教更易于学生掌握)

  然后出示视频资料,让学生们感到我们又来到了朝鲜半岛的朝鲜。

  2、欣赏《清津浦船歌》

  1) 初听:学生感受具有三拍子倾向的6/8音乐的《清津浦船歌》,说出音乐内容。

  2)《清津浦船歌》是表现朝鲜半岛清津浦渔人劳动生活的歌曲。衬词表现出集体劳动中人们的乐观精神。起伏强弱的节奏和渔人的水上生活情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清津浦渔民的生活。

  3)复听:找出歌曲中模仿鼓声的象声词,跟着音乐敲击节奏一起感受清津浦人的乐观精神。(不经意的举动,其实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四)音乐活动:比比谁的耳朵灵

  老师分别放了中国、日本、朝鲜的音乐片段,学生回答分别是哪国音乐?

  (这既能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又是对本课内容的当堂检测,回扣了教学目标)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参与了第一次亚洲之旅,学习了东亚日本、朝鲜的民歌。让我们相约,下次一起走进印度、泰国和印尼!

初中音乐说课稿8

  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音乐:播放录像专题电视连续节目《话说长江》插曲《江河万古流》

  二、组织教学(略)

  三、导入新课

  1、导入: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

  备知识点:

  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解:京口:镇江。一水:长江。数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赏《长江之歌》(录音、磁带)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看谱视唱,在书上标记出有几处出现这一句(4处)

  7、此曲典型的音乐创作手法采用了音乐素材的重复与对比。

  知识点: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区别:音乐:时间的艺术。绘画、摄影、雕塑、建筑等;空间的艺术。

  音乐是转瞬即逝的,它有时间限制,美术作品可以一览无余,整体到细部反复欣赏。其有很大的自由性,而音乐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地由局部到整体按顺序欣赏。这便增加了欣赏理解的困难,作曲家为了统一作品风格,加深主题印象,常常使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

  但如果只有重复便会给人以单调乏味的感觉(好处:统一)。例:《长江之歌》中的两句,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反之一味地进行对比,只会让人觉得花哨琐碎,没有主体。如进行适当的对比,则会给人以一种新鲜感,(统一中见变化)。对比例:第二段(B)第二句在旋律、节奏和句法上都有所改变,第一句与第二句形成了对比。

  课堂提问:音乐素材发展的两种重要基本手法是什么?重复统一加深印象,对比变化新的感觉(动力)通过段落,句法,节奏的平衡和变化。

  8、歌曲分析

  《十面埋伏》

  一、乐曲简析:

  《十面埋伏》是一首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的情绪特征;

  2.使学生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3.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三、教学难点:

  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熟悉乐曲(25分钟)

  1.“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呢?”

  (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

  2.“好,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21页,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器乐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舞曲的优秀代表作品。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的体会,听完之后谈谈你们的第一感觉。

  3.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7分钟)

  4.首先我想提问的是这首乐曲是由何乐器演奏的呢?(琵琶)

  琵琶简介: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弹拨乐器,相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琵琶的种类很多,但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

  5.“我们听了这首乐曲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它给你的整体气氛是什么呢?兴奋?激动?还是紧张?

  《十面埋伏》是一首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汗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这首乐曲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战争场面的激烈雄壮,及当时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烈场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6.“下面我们结合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再次感受一下此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它所运用演奏技巧。”

  7.再次播放器乐曲《十面埋伏》,同时请一位同学上台朗诵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及“垓下歌”(把项羽在面临失败时的那种焦虑及儿女情长表现出来)。(7分钟)

  “楚汉相争”:垓下决战是我国历一次有名的战役。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猛烈打击下,秦王朝宣告灭亡。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展开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斗争。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由于西楚霸王项羽骄矜、优柔寡断而一再坐失良机,错过消灭刘邦汉军的机会,到该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十万之众。深夜,张良吹晓,兵士唱楚歌,使楚军感到走投无路,迫使在乌江展开一场格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拔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二)拓展练习(15分钟)

  1.“我们这里有哪些同学见过兵马俑呢?大家都知道秦兵马俑的出现是世界的一大奇迹。它塑造了将军、步兵、车兵等不同兵种的将士形象。有谁能告诉我“俑”的含义吗?”

  (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庄子称之为“象人”。俑的质地以木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或金属制品。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等,并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厨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避邪的神物。)

  2.“我们已经听了两遍这首由琵琶演奏的器乐名曲,对它也基本有所了解,下面我想来做个小游戏,我想请几位同学来模仿一下古战场上勇士们英勇奋战的画面,也可以模仿书本上兵马俑的造型。”(分别请三位同学上台模仿,让同学作出点评。)

  (三)结束小结(1分钟)

  “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希望同学们回去仔细回想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好好消化一下,今天这节课就到这,下课!”

初中音乐说课稿9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双流县东升一中的李华。我说课的题目是唱歌课《无锡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下册,今天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四个环节进行说课。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江南,风光秀美,人文荟萃,这里富饶美丽。江南的音乐,也如江南的山水般的秀丽柔美。

  《无锡景》是引领学生感受我国江南音乐魅力的一首歌曲,歌词描述了无锡的历史名胜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一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的风情画卷,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小调的特色。有多种变体,所唱题材内容也十分广泛,曲调在我国流传甚广, 表现了江南音乐的独特风格。歌曲为五声调式:为“起、承、转、合”的结构,四个乐句皆是趋于下行。歌词中常用“呀”“末”等衬词,听起来亲切柔和、优美、耐人寻味。极大的附和了“弘扬民族音乐”的新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和执教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学习、发展,让课堂动起来”的要求

  通过师生间、生与生间的交流,把生活音乐化、音乐生活化,激起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爱上江南音乐,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歌唱《无锡景》,唱出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了解江南人文地理与江南音乐的关系。(知识与技能)

  2、从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学唱时采用欣赏法、跟唱法、加强体验,以乐动情,引起学生热爱江南音乐(过程与方法)

  3、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通过学习江南民歌和民间音乐,增强学生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本课中,我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唱歌曲《无锡景》,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能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在本课中可能会出现的教学难点是:①音乐的节奏和装饰音;②准确把握歌住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特征(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难点,一定要让学生多听,多感受,并且多做有气息支撑的、连贯的、高位置的发声练习)

  四、说教学方法

  综合以上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欣赏法教学

  3,跟唱法教学

  4,讨论教学综合以上教学方法,下面开始说我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4个步骤来进行我的教学。

  1、导入

  老师完整的演唱一遍《无锡景》,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风韵,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风韵,引起学生想要学唱本首歌曲的激情。

  2、学唱《无锡景》

  在新歌学唱的环节中,我又分了以下几个步骤:

  1、初听:

  以《无锡景》为背景,来播放课件:关于歌曲《无锡景》中所出现的景点的图片,让学生一边感受音乐的情绪,一边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无锡的自然风光,感受人无锡的文地理环境,进一步增加对无锡、对江南的热爱

  2、复听: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并提出问题:

  a 、歌曲的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呢?(是婉转抒情的还是热情爽朗的)

  b 、歌曲的拍号是?强弱规律是?它的划拍形式是怎么样的呢?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来做简单的音乐分析,得出答案 ,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练声:

  ⑴、用本首歌曲中的55 621‖来作练声曲,引导学生表情放松,我选择这这段旋律来练习的目的是:1、难度适中2、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了本课的教学歌曲。在这段练声曲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练声。

  ⑵、看谱,“lu ”来唱整首歌曲。

  在第一次有了高位置的练习下,进一步练习,达到学唱《无锡景》的第一步——在实践中,熟悉旋律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发现难点(节奏和装饰音)、解决难点。

  ⑶、在解决了本课学习难点①之后,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lu ”,既保证了学生正确歌唱方法,并且让学生正确的、完整的掌握了《无锡景》的旋律,为后面的学唱打下了强有力的基础。

  ⑷、朗读歌词

  在学生完全掌握了歌曲的旋律之后,引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保证学生在歌唱时,能规范的咬字归音。

  ⑸、老师用钢琴伴奏,引导学生在旋律中,加入歌词,完整的学唱至唱会《无锡景》,完成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⑹、通过课堂活动“去掉歌曲中的衬词演唱与原来的演唱”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发现衬词在歌曲中的奇妙之处,理解民族音乐中的地方特色的不可忽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进一步了解江南音乐,慢慢的喜欢上江南音乐。

  ⑺、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个简单的音乐分析,找出出本首歌曲的调式特点,并引导学生带着最好的情绪、优美柔和的演唱《无锡景》

  3、拓展“找民歌、唱民歌、品民歌”

  在教学的最后,我设置了“找民歌、唱民歌、品民歌”的课堂活动进行教学拓展。

  其中“找民歌、唱民歌”是让学生在本课的学习基础之上,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江南民歌,并唱两句的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到江南音乐的学习中去,通过实践来了解并掌握江南音乐 “细腻、委婉、柔和、富有情韵” 的风格特点,从而喜欢江南音乐。再通过“品民歌”来让学生了解江南音乐与江南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爱上江南,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4、在歌声《茉莉花》中结束本课

  在本课结束时,我做出评价性总结,组织学生齐唱他们最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最后感受江南音乐的优美如同一幅幅烟雨蒙蒙的国画,被远远传唱。

  在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达到“画龙点睛”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初中音乐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阳光路上》是花城出版社义务教育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六课的一节唱歌课。歌曲为四三拍子,速度为小快板,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掌握二声部的演唱方式与和谐统一,并能够感受歌曲中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提高了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探究音乐。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聆听、直观演示以及音乐实践,找到切入口,着重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值变声期,教师要讲通过授歌唱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嗓音的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阳光路上》,感受歌曲中表达出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运用模仿、合作的方式,提升音乐的表现力。

  知识与技能:掌握二声部的演唱技巧,并能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能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难点是掌握二声部的演唱技巧。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课教授——拓展延伸——教师小结,点题升华。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会用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祖国妈妈即将迎来她的生日,大家想送什么样的礼物给我们的祖国妈妈呢?学生自由发言后,我会给予鼓励性评价并总结后顺势导入新课。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阳光路上》,并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通过初听学生能够分析出歌曲/乐曲的情绪是抒情且激昂的,速度为小快板的。随后我会向同学们介绍歌曲创作背景的相关知识,辅助学生从宏观角度来整体的了解歌曲。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学唱歌曲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一环节,我选择用教师弹唱歌曲、学生跟琴哼唱等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让学生按照学习“旋律-歌词-加歌词完整演唱”的步骤,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反复记号以及二声部。其中,反复记号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已经有所涉猎了,因此只需要带领同学们进行简单的回顾即可,但二声部演唱的和谐统一对于他们来说把握还不够准确,在这里我会选择讲授法等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并解决问题。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在完成基本的授课内容以后,适当地拓展课程之外的内容,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在拓展提升环节,我会请学生们自由分享关于祖国相关的歌曲,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为今天所学习的这首歌曲编创打击乐器伴奏,随后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这样设计,一方面巩固了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和全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初中音乐说课稿11

  一、课题阐述: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下面就教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五方面谈谈我的课堂教学构思:

  二、 教材分析

  《银屏之歌》所在的单元主要是影视音乐,把它纳入初一学生的音乐教材,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悉的电视剧,学会分析影视音乐在影视剧中作用,并感受音乐魅力. 表述对主题音乐或背景音乐的认识,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由于电影、电视、多媒体的普及. 学生看过许许多多的影视作品.并对作品中的音乐非常熟悉,但对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很少去分析.因此,我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了解什么是影视音乐,影视音乐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对本课中的音乐就乐曲风格、演唱方式等做对比分析,从而总结出影视音乐的作用。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视觉影像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陶冶情操。

  四、教学重点、难点

  这其中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是我的教学重点;而引导学生对本课中的音乐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出影视音乐的作用应该是教学难点。

  五、学法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顺利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准备引导学生采取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听唱感知,整体把握 音乐这一艺术类别主要是通过听、唱的手段来感受内涵、体味情感,又加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理解的前提是感知,而听唱是学生感知的一种基本手段。

  2、对比分析,获得知识 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探究现象,获得知识。

  3、亲身体验,验证结论 将自己探究中得出的结论运用于实践,从而实现能力目标。

  六、说教法

  同时,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得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我的教学方法是:

  1、视觉图象法: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配以电视剧照,给学生视听结合,这样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影视音乐。

  2、体验法:

  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教学中我准备创设情景,让学生以相同的剧情体验恰当和不恰当的音乐对表演的作用。

  七、教学环节

  在对教材具体分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制定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一)导入环节

  上课后,播放《好汉歌》

  歌曲录音,同时播放《红楼梦》中的影视片段,观察学生的反应,学生们窃窃私语,偷笑,说是不是老师放错了,提出画面与音乐的不协调, 为什么不协调?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接下来引导学生去探究:

  《好汉歌》 反应的是什么人物形象?

  《红楼梦 》又应该用什么风格的音乐呢?

  这种设制悬念、层层引入的方式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亲生体验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去主动学习的理念,也给予学生交流互动平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主动理解音乐在影视中,对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二)感受体验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对剧情所起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我选取了歌曲《雪绒花》在电影《音乐之声》中两次出现的不同效果来让学生做对比分析。

  教师先教唱电影插曲《雪绒花》,引导学生深情的演唱并用手势引导学生随旋律起伏作渐强减弱变化,使音乐更具感染力。接着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演唱,既能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又以唱歌作切入点让学生感悟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情感作用,更为下一步欣赏歌曲《雪绒花》在电影《音乐之声》中两次出现的不同效果作好铺垫。

  下一步欣赏《雪绒花》插曲一

  上校和他的孩子们,还有家庭教师自已一场家庭派对上演唱《雪绒花》请大家欣赏并思考:在演唱速度,力度和音乐情绪上是怎样的?体现一种怎样的氛围,学生总结:优美。抒情很温馨的家庭氛围

  然后欣赏《雪绒花》插曲二

  创作环节

  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我从激发学生想象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创造的原则出发,分两步完成这一环节。

  第一步:音乐与画面

  听一段“日本鬼子进村”的音乐,请同学们想像场景

  生:大战在即,魔兽争霸等等

  提问:这段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什么的作用?

  学生总结:烘托、渲染气氛、衬托场景

  音乐在影视剧中有这么多的作用,那么我们也来为影视剧配音吧。

  第二步:画面与音乐

  观看一段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画面片段,请同学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发挥想像,对其进行音乐风格,旋律 速度力度方面的创编。

  这段画面开始猫在睡觉,老鼠悄悄地从猫身边走过,却不小心踩到了猫最后猫开始追逐老鼠的场面

  教师给出三段音乐进行选择:一原配音乐 二《野蜂飞舞》片段

  三《致爱丽丝》哪段更合适,说说为什么?

  最后欣赏原作,进一步感受主题影视音乐与剧中人物形象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本环节活动中,激发了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影视音乐的第三功能:烘托、渲染气氛、衬托场景。

  四)提升环节

  虽然新的课程理念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因年龄关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不够成熟,老师的提升是升华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首先,要明确什么叫影视音乐: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而作的音乐,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使音乐内容更具体明确,更具有感染力。

  其次总结影视音乐的作用:

  1、揭示主题思想,抒发情怀

  2、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3、烘托渲染气氛,衬托场景

  4、说明影片的时间和环境

  5、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体会,去运用。

初中音乐说课稿12

  一 说教材

  1 教材的特点和作用

  《乐手的实验》这一单元,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和爱好,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之学会将一首简单的乐曲,通过各种手段变得丰富多彩。本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聆听 模仿,寻找生活中的打击乐节奏.并学习了解鼓和钹两种乐器的声音特点及演奏方法;第二部分通过唱 奏学习两种乐器的合奏,体验乐曲的风格特点,感受打击乐对情绪的渲染气氛的烘托起很大的作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第三部分“试验与创造”又分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为伴奏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二是为打击乐器设计固定节奏,三是为旋律加花添彩;第四部分“实验设计方案”由各小组展示自主设计的方案,进行评比演示,选出最佳方案,全体演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创作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为他们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听 唱 奏 创等综合性音乐活动,让同学们在自由探索中学习鼓和钹的节奏打法。并根据其音色特点及合奏的规律特点进行创编。

  能力目标:能与他人合作为乐曲设计简单的打击乐伴奏,并为旋律加花添彩。

  思想教育: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交往 协调。

  二 说学情

  通过七 八年级上册的音乐课学习,学生们对竖笛 口琴的基本常识和演奏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已能较自如地演奏一些简单的乐曲,在视奏能力 多声部训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乐手的实验》这一单元,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器乐演奏的兴趣和爱好,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之学生将一首简单的乐曲,通过乐器的合奏变得丰富多彩。

  三 说重难点

  重点:学习鼓和钹的节奏打法,并通过唱 奏学习两种乐器的合奏,体验乐曲的风格特点.

  难点:与他人合作为乐曲设计简单的打击乐伴奏,并为旋律加花添彩.

  四 说教法

  1 根据乐曲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如鼓 钹 三角铁 碰铃 木鱼等,既要注意全曲统一,又要达到和谐的效果.

  2 在为打击乐设计固定伴奏时,教师可提供较多的节奏型供学生选择,并提示学生注意乐曲的起伏 发展和高潮所在,设计的节奏要尽量起到烘托 渲染乐曲的作用,以便将乐曲表现的精彩动人.

  3 为旋律加花添彩,教师可采用启示法和对比法来进行,对学生来讲,这是一个巩固 提高的内容.

  五 说学法

  1 认真聆听:在听的基础上,感受打击乐器的表现力,体验打击乐器的节奏美.

  2 讨论 交流:在聆听的基础上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理解打击乐器的作用,并激发创作灵感.

  3 创作 表演:让每个同学都能亲自演奏各种打击乐器,通过实际演奏来感受打击乐的特性与风格,掌握基本的节奏型打法.

  六 说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各种打击乐器 多媒体设备.

  学生的准备:搜集各种打击乐曲,丰富课堂知识。

  七 说教学设计

  (一)、开始部分

  1、课堂仪式 师生问好

  2、检查人数及用具

  (二)、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器乐课,学习民族打击乐中的鼓和钹两件乐器。首先,老师想问问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这些乐器的表演呢?

  生:各抒己见。

  师: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多锣鼓形式的表演,比如像欢庆节日的文艺演出等等,都是用来表达人们幸福生活的一种方式。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个片段,同事大家思考一下画面中的鼓的声音和演奏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生:思考,回答。

  (三)、新授部分

  1、“鼓”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好!

  鼓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的种类有很多。比如:大鼓、小鼓、堂鼓、花盆鼓、定音鼓等。那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其中之一——堂鼓。

  它的演奏方法有单槌击和双槌击。从鼓心到鼓边可发出不同的音色。鼓心的声音低沉,鼓边则很高,常用于民乐合奏、戏曲伴奏中。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鼓的节奏,同学们把鼓的节奏写下来或者打出来。

  生:尝试写出所听节奏。

  师:展示

  讲解 节奏的打法(强拍弱位置及弱拍上的强位置)

  2、“钹”

  师:接着我们听小钹的节奏,同样请大家思考小钹的音色与演奏方法。

  生:听、思考。

  师:小钹的声音清脆明亮。演奏时双手各持一面互击、上下相击,左右相击都是它基本的演奏方法。常用于地方戏曲、民乐合奏中,表现欢快、热闹的场面。

  生:回答2种节奏

  学生思考并积极举手回答

  学生认真欣赏并思考、回答

  听、打节奏认真听声音及节奏

  师:出示

  提问:为什么会有两种节奏?

  生:配合起来好听、音响丰富,能充分表现特闹的场面。

  3、学习合奏

  师:从以上简单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出鼓和钹虽然是打击乐器,没有音高,但它们同样可以烘托气氛。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鼓和拨的合奏,看看它们在音乐中又有怎样丰富的表现力。(出示曲谱)

  ①练唱旋律

  ②找出节奏规律

  ③分别联系鼓、钹的节奏

  ④鼓 讲解附点节奏 A 前长后短 强弱关系

  B 节奏感强

  A 练习要准确

  钹 讲前休止节奏 B

  C 最后4小节由弱渐强推上去

  ⑤学生练习时间

  ⑥合奏

  4、创作

  师:同学们合奏的非常好,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它们简单的节奏规律。下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对乐曲进行节奏创编。请看《凤阳花鼓》,我们先一同来感受一下它的音乐。

  提问:同学们知道《凤阳花鼓》是哪里的音乐吗?

  生:安徽

  师:凤阳是安徽很著名的一个县,其中《凤阳花鼓》是凤阳地区最具特色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它就是人们在喜庆丰收、欢庆节日时所展现的幸福生活的场景。

  出示

  讲解书上范例 ①节奏创编

  ②乐器合作创编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练习

  讨论练习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练习(教师走进学生给予指导)

  学生展示创编成果

  教师与学生给予评价

  四、结束部分

  1、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简单学习了鼓和拨这两件打击乐器,感受到它们的节奏规律以及对乐曲情绪、气氛的演奏起着很大的作用。这就说明民族打击乐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如今的民族乐器已走向世界舞台,成为中国人的骄傲。老师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要多关注我们的民族音乐,把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2、下课

  练习、讨论、展示

初中音乐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②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①引导学生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阿宝《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音频,配合西北风情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曲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民歌;哪位同学能够用几个词,形容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学生回答,我来总结“之所以西北民歌的旋律高亢、辽阔、悠长,这与西北人民长期在高原山川之上演唱有着很大的关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北,去感受(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感觉”

  ③完整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之后,分小组讨论: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让你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下面我来介绍“花儿”。①“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④接下来在欣赏《脚夫调》之前,我将有请音乐课代表为大家朗诵《脚夫调》的歌词,

  由我来介绍“脚夫”这一职业。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脚夫调》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去聆听歌曲。之后我来介绍“信天游”。②“信天游”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⑤最后再次聆听 《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我来引导学生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四、拓展

  课后聆听歌曲《黄土高坡》。思考为何这首歌曾红遍海内外,家喻户晓,震撼了一代人的心灵。

  五、总结

  通过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音乐说课稿14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教材中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这单元从教材内容上讲对学生了解和认识电声音乐具有及其重要的引领作用,因为它让老师和同学们在音乐世界这个浩如烟海的艺术天地里,通过欣赏音乐家雅尼和他的电声乐队演奏的《夜莺》,感受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的魅力。

  《夜莺》是他音乐创作中的经典作品,他在电声乐队中加入了中国的笛子,使整个音乐作品充满中国古典音乐风格,充满着清新、浪漫、积极向上的精神,充满了对世界,对生命的那种磅礴、激昂,积极进取的力量。今天的这堂课是欣赏课,围绕欣赏《夜莺》展开初步认识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学习。

  教学目标定位:

  一知识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和了解相关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方面的知识。

  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从游戏猜乐器—听辩乐器演奏—对比欣赏音乐作品有步骤的来学习。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和开阔开放的视野去感受电声音乐的魅力,来发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和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

  本课的重点是围绕着欣赏《夜莺》来初步认识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而难点是在45分钟的时间内组织和把握好比较新的音乐欣赏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的设计理念是:让教师尽量少的说教,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音乐氛围,让他们用心聆听和感受音乐,让音乐在这节课引领和感动我们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对音乐的感受再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感受。本着在一堂课内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更是想让学生开阔视野,唤起每个人封闭的内心让我们一起徜徉在电声音乐瑰丽的殿堂里。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师范法、聆听法、讨论法等等。以上是对教材教法的一些说明。

  整堂课的上课程序是:

  首先是导入—猜乐器:

  (1)在设计这个环节中,我先模仿演奏打击乐器架子鼓的动作,让学生看然后模仿它的声音说出乐器名称,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模仿一段节奏;XXXX|。

  (2)学生自愿组合两人一组,一人比划乐器一人猜出乐器名称。要求比划的学生可以用肢体语言和模仿乐器声音及描述这件乐器的特征,在描述过程中不能说出带有这件乐器的字词,对猜不出来的乐器可以有三次放弃机会。每组时间为一分钟,进行三组。我在教学开始的活动是想先起个引的作用,用猜乐器这个游戏引起对学生乐器的注意,然后学生自己完成,这样设计是想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了解认识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作个小铺垫。

  然后欣赏一段流行音乐《菊花台》,听辩用了那些乐器,主要是感受西洋的吉他、合成器等乐器和民族的古筝、葫芦丝等乐器融合在一起演奏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紧接着欣赏《夜莺》,让学生看着《夜莺》的主题一旋律,先听教师演奏,然后试着哼唱和熟悉。在这个基础上一起欣赏雅尼和他电声乐队是如何来表现这个主题的。乐曲有二个主题。试唱主题一是想让学生在初步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能有目的去感受雅尼音乐的演奏形式。欣赏完大家一起围绕这个主题的出现说说用了那些乐器来表现,谈谈自己对雅尼音乐演奏形式和音响效果的感受;一起唱主题一旋律感受人声合唱。在学生谈完感受后教师简单小结:雅尼是将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夜莺》是中国古典民族音乐和现代电声乐结合的经典作品,最后听着教师用电子琴演奏《夜莺》,一起看着多媒体课件默读雅尼在音乐上说的一段话。这样设计是为欣赏感受雅尼电声乐队和用电子琴模拟音色演奏《夜莺》形成对比,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形式和演奏效果。更进一步感受一个用音乐讲述生活的人——雅尼;他是这样说的:“我的目标是用感情与人们沟通,我捕捉到了生活的感受并把它溶于音乐之中,音乐将会给听众带来希望的撞击。”

  由《夜莺》这个作品来认识感受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试着来介绍电吉他、电贝司、如果有学生会演奏能展示一下更好。然后通过看图片和欣赏乐器演奏(电子鼓、电子机械吉他)的小片段有进一步的了解。最后出示电声乐队为主组成的乐队的图片,知道这是一个基本的电声乐队形式。然后知道一个人通过演奏电子乐器可以完成一个乐队的演奏效果。听电子合成器模拟的自然声音和合成的音色,这就是电子音乐即用现代电子手段合成创作的音乐,这其中电子琴的出现开辟了电声音乐的一个新天地,但是自从电子合成器的问世以来,电子音乐就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知道电子音乐的出现是音乐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电子音乐的出现是音乐在社会高速文明发展下的产物。这个环节是让学生欣赏当下流行的《菊花台》拉近和他们的距离,同时抓住他们的耳朵。考虑学生对电声乐队不是很陌生,所以直接通过对比欣赏《夜莺》来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形式和演奏效果。

  最后,实践与创作,在听完电子琴演奏的《夜莺》后,大家谈感受。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合唱主题。预测:电子音乐能否取代人声合唱和器乐交响。回答是肯定的不能,那么反之会怎样?在欣赏完了人声模拟表演和中法文化年开幕式雅尔的激光音乐会。把时间交给学生谈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讲解,注重学生的交流和互评,学生可能被音乐感染和震撼,不能把自己感受说清楚或者表达出来,但相信他们接受了更多的信息和音乐之后,审美趣味和审美修养会逐步在提高。

  尾声

  (1)欣赏我国走向世界年轻的双排键电子琴演奏家朱磊的录象),(2)播放中国年龄最小的一支电声乐队的作品《我的20xx》,(配的图片)这样设计想法比较多,是想尝试选用这两段新的材料去启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扩宽他们的视野,最终能让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和形式,不管是电子音乐还是人声合唱和器乐交响。这些音乐表现形式和手段都不是唯一的,更不是结束。它们将被人类不断的融合发展,像涓涓溪流表达和抒发着人类的情感。

  这堂课的设计本着给学生留下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参与游戏活动和欣赏及教师补充讲解音乐概念(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而进行的,猜乐器—听辩乐器演奏—对比听音乐作品—实践于创作,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更是想让学生开阔视野,唤起每个人封闭的内心让我们一起徜徉在电声音乐瑰丽的殿堂里吧!

初中音乐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新疆之春》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音乐欣赏曲目,第三课时。初中音乐第七册属于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一般音乐能力,着重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春之声》,则重点是了解、感受新疆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感受春天美好时光。中国民族音乐,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富有民族生活气息,是劳动人民的指挥结晶。学生通过学习,将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艺术,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新疆之春》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曲作者是马耀先、李中汉。乐曲采用维吾尔族音乐素材,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人民幸福生活、欢欣鼓舞的生活情绪。乐曲的`感情乐观豪爽,乐思奔放流畅,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特点。结构为单三部曲式。

  二、说学情:

  鉴于上述认识,我认为本课音乐欣赏要降低困难系数,利用学生已有的音乐根据教育学和人类智力发展规律表明:初一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阶段,这一阶段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形象思维,而音乐欣赏恰恰就是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聆听音乐,找到切入口,着重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①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②聆听、感受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并体验小提琴齐奏的艺术特征。

  ③能演唱、背唱《青春舞曲》

  ④能创造性地为歌曲、乐曲配伴奏

  根据教材编排的目的和教材本身特点以及教学大纲关于初中音乐欣赏课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定为:重点:感受、体验音乐,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难点:为乐曲编配伴奏。

  ①感受新疆民族音乐风格,体验小提琴演奏的艺术特征。

  ②能用身边乐器(手势、自制乐器)为乐曲配伴奏,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四、说教法:

  根据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以及初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我认为本课音乐基础知识,欣赏不必要精讲细唱。只需从整体上把握,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感知力,开阔音乐视野,训练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鉴于这点认识,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①愉快教学法;②复习引入教学法;③提问教学法;④试唱教学法;⑤点拨教学法。其中以①愉快教学发法;②复习教学法;③试唱教学法;④点拨教学法等为主要教学方法进行施教。

  说学法:

  1、自学法: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懂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本课中,着重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习惯,达到自觉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实践活动。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略)。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大屏幕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学生伴随音乐走进教室。优美的音乐,动人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歌舞之乡--新疆

  2、复习导入:列举常见的新疆民族-复习歌曲《青春舞曲》:起伏流畅的旋律,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密集而富有动感的节奏,展现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特有风采。 师生随着乐曲边唱边做运动,自发表演,充分展示自我。

  3、整体感知:1)感性欣赏《新疆之春》:让学生看着画面,聆听音乐,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和音乐风格。

  ⑵设置疑问:A、乐曲的音乐风格怎么样(音调、节奏) B、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C、是采用哪种演奏形式? 根据设置的疑问进行讨论,教师整理归纳:这是一首新疆音乐风格的乐曲,演奏乐器是小提琴,伴奏乐器是钢琴。

  (3)作品简介:教师简介乐曲有关的背景知识:《新疆之春》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作曲家马耀先、李中汉,采用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素材,1956年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音乐风格的乐曲,乐曲的感情乐观豪爽,曲调优美、流畅、朗朗上口,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4)视唱练习(音乐主题):引导学生击拍、视唱练习。(要求:旋律顺畅、节奏准确)精讲多练,以唱代讲,以唱入境,以唱悟情,最后熟唱乐曲主题。

  4、理性欣赏,突出重点:复听音乐,加深对音乐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的理解,达到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引导、启发:展开想象的翅膀,跟着音乐一起飞翔。

  5、艺术创作,突破难点:分组创作: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小乐队,利用身边乐器(身势、唱歌、跳舞)或自制乐器,为乐曲《新疆之春》编配伴奏,教师指导,适时点拨。

  7、教师总结:《新疆之春》带领我们领略了天山风光,了解了新疆的民族音乐风格,体验了祖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六、说板书设计:

  谱例便于教师指导,学生容易掌握并准确熟唱乐曲主题。

  七、说教学效果:

  说好的教学效果,关注到:课堂情绪、兴趣培养、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创造、合作、表现等)

【初中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音乐说课稿11-16

初中《牧歌》音乐说课稿11-11

初中音乐说课稿04-03

初中音乐说课稿最新02-16

【热】初中音乐说课稿02-17

初中音乐《牧歌》说课稿11-21

关于初中音乐说课稿06-06

初中音乐说课稿模板04-21

初中音乐《采花》说课稿03-19

初中音乐说课稿(精选15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