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如何迈向就业新天地

时间:2022-08-04 23:43:21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毕业生如何迈向就业新天地

  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供需矛盾问题,还是因为人才结构和市场要求不匹配?是因为就业形势差“无业可就”,还是因为大学生眼光高“有业不就”?
  
  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77%左右。今年,我国将有680万名大学生即将踏出校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大学生就业难仍是社会热点问题。近段时间发布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强调,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等难度依然很大。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
  
  必须转观念贴市场
  
  初春的南京还有几分寒意,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显示技术研究中心的实验室里,提前回校的研究生小峰和小笛,正忙着准备自己的毕业设计。
  
  小峰是江苏淮安人,去年11月,他和研究半导体的跨国公司Marwell签了工作协议,工作地点在北京,月薪达到税前8000多元,这是班里目前为止薪酬最高、最让人羡慕的一份工作。导师推荐了5名优秀同学参加面试,最终成功的只有他一个人。
  
  电气工程是东南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业内名气大,即便就业大环境不佳时,也是签约最早、毕业生最抢手的专业之一。3年前小峰本科毕业时,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工作并不好找,薪酬最高的工作税前也不到4000元。“IT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虽然有波折但不可能没落,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回暖,就业环境一定会变好。”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心,小峰考了研究生,两年间行业的就业形势也从波谷逐渐回升。
  
  去年9月,还在读研二的小峰就参加了第一场企业校园宣讲会,踏上了自己的求职路。这是一家来自上海的生产路由器的企业,和企业签订就职意向的同学有数十人,但最终正式签约的却寥寥无几。从那时起,小峰每天日程就变得满当当的:每天刷新学校的就业信息网,查找相关企业的招聘信息;从同学和辅导员那里得到最新消息;不断地在网上投简历;先后参加了6场笔试和9场面试。
  
  “公司最看重的就是学校、专业。不同公司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也不一样,有的只看重纯技术;有的更看重你的个人综合素质和可塑造能力,技术反而不是关键。”很多时候,小峰明显感到了用人单位在面试时的态度差异,“我们属于985工程的重点院校,又是学校排名靠前的好专业。考官问几个简单的问题后就会跟你谈薪酬。但是一些非重点院校的学生,就有可能被考察更多。”
  
  小笛是另一所大学数学系的毕业生,与小峰不同,小笛一开始就确定不搞科研,而是转向市场与销售。“我不在意工作地点,但是很在意公司的规模名气,还有提供的岗位和薪酬。有时参加面试,招聘官会隐晦地问我,你什么时候打算结婚生孩子,出差能够接受吗?”在参加了10次面试后,小笛最终拿到了中兴公司的Offer,但这家公司最终录取的女生并不多。
  
  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近年来,就业率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重要指标。去年1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将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这意味着,就业率将成为一个风向标,高校不能惟办学而办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副处长鲁学军说。去年,江苏省有高校毕业生52.9万人,年终就业率96.53%,同比增长0.48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江苏总体年终就业率水平维持在95%,这几年我们重点抓的是就业质量。”鲁学军说,江苏省的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都在全国名列前茅。
  
  即便如此,对于江苏2012年的高校毕业生来说,仍存在三方面结构性矛盾:一是专业性矛盾,专业仍有相对的冷热;二是性别矛盾,2012届毕业生的男女比例几乎达到1:1,但用人单位对女生的需求却没有这么多;三是地域性矛盾,据统计,江苏高校的毕业生90%留在本地,再加上外省毕业生涌入江苏,总体就业压力增加。
  
  “近几年,我们学校一直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提前谋划就业,提升就业的竞争力。”东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张晓坚说,去年东南大学毕业生近8000人,就业率达98%。从2012年起,东南大学开始全面实施按院(系)或专业类招生,全校70个专业共纳入35个院系或招生专业类别,学生在入校第一年按照大类专业进行培养,到了高年级再选择细分专业。
  
  “既不能盲目地上新专业,也要保持老牌专业的传统优势。”河海大学就业中心主任、学生处副处长黄林楠说,作为一所以水利为特色的高等院校,河海大学从1999年就开展了大规模的毕业生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每五年调整一次专业结构。
  
  “从加强英语和计算机的培训,到通过综合素质培养加强人际交往和生活能力,再到训练团队合作能力,都直接来自于毕业生的反馈。”黄林楠说,从目前看来,技术含量高的专业依然具有优势,但是法律、国贸等布点较多的专业就会相对弱势。
  
  近些年,学生的择业观和用人单位的观点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于毕业生来说,从看重地域和工资发展到更重视个人发展空间,而用人单位则从过去在意学生成绩到现在更关注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知道途牛网吗?是我们数学系的毕业生创建的。”东南大学团委副书记赵剑锋不无骄傲。他说,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东南大学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原有《就业指导》公共必修课中纳入创业教育内容;在校内投资40万元开辟专门场地设创业示范区、创业训练活动室等;广泛整合校友资源和长三角地区企业家资源,同企业合作建立10个高层次创业教育基地、100个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和1000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十一五’期间,江苏全省本科创业率1.5%,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专科创业率3.6%,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鲁学军说,江苏省这几年重点抓了创业教育,创建了一批创业教育示范基地。
  
  “去创业,下基层”,正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主流。《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全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基地建设。而《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则指出,要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以及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个人和家庭都投资了很多,当然都希望有更高的回报。但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如果大学毕业生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大价值,自然不愿付更多的工资。”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主任都阳认为,劳动力短缺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同时存在,意味着高校毕业生和社会就业岗位的结构性匹配问题比总量问题更突出。
  
  “从经济发展看,我们正处于劳动力市场的转折阶段,从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到如今出现了用工荒。当企业的用人成本越来越高时,会谋求转型、用知识和机械化的生产替代劳动,对高知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增加,这种需求会传递到大学生就业市场。”都阳表示,当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向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发展时,将为高校毕业生带来大量就业岗位。对于高校来说,需要不断调整专业结构,积极与劳动力市场互动。

【大学毕业生如何迈向就业新天地】相关文章:

大学毕业生如何赶上就业“末班车”08-19

春暖花开,大学毕业生如何冲出就业困局07-31

毕业生如何拓宽就业路?08-18

广东残疾人就业打开新天地08-08

毕业生如何摆脱“鸡肋”就业窘境?08-03

毕业生如何搭上就业“末班车”08-05

应届毕业生如何识别就业陷阱?08-20

毕业生如何提升就业竞争力08-07

刚就业毕业生如何开启职业生涯08-07

IT业大学生就业情况如何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