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心法:择业问题大讨论

时间:2022-11-11 12:00:23 职业生涯规划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求职心法:择业问题大讨论

求职心法:择业问题大讨论

第一回 择业模型
在这里我想说的并不是技法,而是心法。就业的技巧其实不必过多地纠缠,我希望
能在更高的层面上去讨论职业的选择问题。
   首先,在就业时候一般按照从大到小的范畴定位。我推荐一个模型:
“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其重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只有四个属性都符合
了,才算得上是真正成功的职业规划。而在职业定位时一般是按从产业到职业的大
到小顺序。
   首先产业的概念就是说生产提供某种产品的相关行业的统称。比如说房地产
产业,IT产业,电影产业等等。对职业来说产业之间并无明显的优劣可比性。更多
的是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对不同产业的建设有不同的侧重,先基建再科技最后文娱
等。当然不同的产业也有各自的发展周期,比如IT产业有盛衰交替的现象,这可以
从股票涨跌和国家规划上看出来。所以说职业的热门和非热门主要讲的是产业周期
的现象。而在产业的选择时需把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跟整个大时代的大背景结合起来
看,这才能有最好的事业发展。
   其次是行业,即一个产业中的产业链里,占据各个位置的不同分工。比如说
在房地产产业里分设计,施工,开发商,代理等等不同行业;在唱片产业里分创作


,录音制作,发行,现场演出调控等不同行业。行业的选择主要还是看自己的兴趣
和优势所在,但也有行业的优劣之分。一般来说,占据着产业链上游的行业都能分
得大多数的利润,而这些行业一般都是从事创作,管理等对价值的产生和分配有直
接且重要的主导作用的。所以在择业时最好能够选择靠近产业链上游的行业。
   然后是企业,即行业中的各个实体公司。公司有明显的优劣之分,衡量标准
就是盈利状况,比如说盈利的多寡或者盈利的方法,后者又涉及到企业文化的层面
。一般来说我们都会在一个行业当中选择尽可能优秀的公司,以保证自己在相同努
力的情况下利益最大化。当然有时候优秀的公司并不意味着最大的公司,它可能是
企业文化非常好的公司,或者人均盈利率最大的公司,标准是不尽相同的。但我们
都会选择最符合自己要求的公司,在这个意义上讲,最优秀的企业仍然是最受青睐
的。
   最后就是职业,更确切的说应该是职位。一个公司有大大小小不同的部门,
在选择职位时最好是能够选择直接为公司创造利益的部门职位。比如说做IT的话最
好去IT公司而不是银行的support,做HR最好去专业的人力资源公司而不是随便一
个公司的HR,做会计当然最好去四大而不是普通公司的财会。只有在为公司直接创
造利益的部门,每个员工才被视为最重要的,价值也才能得到最大的体现;而在做
support的部门,员工会始终有种被边缘化的感觉,很难有很大的话语权,晋升的
空间自然也相应较少。当然这个标准主要适用于对事业有强烈追求的状态,若是出
于家庭或者健康状况的考量,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标准并不完全适合每一个
人。但如果想找到最适合事业发展的途径,这种标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若是按照这种模型去逐层逐层为自己准确定位的话,我相信择业将不再是件
让人无所适从的事情。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让自己满意的人生定位,开展实现人生价
值的美好事业。

第二回 曲线救国
有人提到无法进入自己最喜欢的行业的问题。
我觉得心仪行业要求普遍较高的话,其实可以退回到产业链的环节,重新审视一下
行业在产业链的位置,然后可以选择其他关系较紧密的行业先做着,待积累了经验
以后再跳槽过去。
一个比较理想的职业规划是按照一定顺序把产业链做过去,从下往上的,或者从上
往下的(估计多数人不愿意)。这样会比较懂得整个产业的大致情况,在看问题时
得以高屋建瓴,具有这样的工作经验也是比较受公司青睐。
当然,这样就要求我们一开始就对自己有个清晰的定位,对职业规划有个谨慎的安
排。在现今先就业再择业的浮燥大环境下,有一部分人会比较难以实现。

第三回 研发与销售
有人提到了研发和销售的部门,这里应该是在职位选择这个层面上讨论的,可以展
开继续说一下。
研发和销售的本质分别是创造和实施,两者既有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在这里可能
用IT公司来举例更容易理解。
首先公司要卖产品,产品从何而来?这就需要一个团队负责创造这部分出来。产品
既可以是实质的,又可以是某种服务,其共同点就是都能让客户(不论是个人还是
公司)获得便利或利益。
有了产品就必须要有客户群愿意为其买单,透过交易来实现其价值。这就需要一个
团队对客户的需求进行跟踪,这就是销售。
由此可以看出,研发和销售都有其一定的导向,比如说根据销售部门反馈客户有某
种需求,然后让研发部门对其度身定做;或者反过来,研发部门创造出很好的产品,
然后让销售部门对其进行推销。而企业的运营就是紧紧围绕在创造和实施这两个部
分的,其他的部门或多或少都是为其提供支持的,属于辅助性质。
说到主要和辅助,在这里可以用更通俗的比喻去理解。网络游戏角色当中,有人专
门负责打怪,有人专门负责加血治疗。前者为主后者为次,这是一目了然的。而一
般各种最大的荣誉和获益都是给主要的部分,我想这也没有异议。


我本身不玩网游,例子举得不好的话敬请谅解,但我想大致的意思是表达清楚了。
在一个团队里当然每个分工都不可或缺,但在其中还是有一个地位的问题,能够创
造最多利润的部门自然地位最高。当中涉及到办公室政治方面,就不展开了。
然后我们可以再从产业链的角度去审视研发和销售。
经济学当中有一个“微笑曲线”的概念。对现代产业价值链的研究表明,产业链利
润呈现一个“V”字形,即所谓的微笑曲线。在这个曲线中,一头是研发、设计,
另一头是销售、服务,中间是加工生产。一般而言,处在两头的产业利润率在20%
至25%之间,而处在中间的加工生产产业的利润只有5%。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研发和销售是最有利可图的部分,前者创造价值,后者分配
价值,是整个产业链最重要的环节。
因此,研发和销售成为“比较光鲜”的部分,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四回 实业与投行咨询
然后我想把甲方和乙方的关系单独出来,在产业链的层面展开讨论。
甲方就是业主,实业;乙方就是为其提供服务的行业。我们很容易就联想到就业中
最热门的投资银行和战略咨询公司。
从本质上讲,投行和咨询都是提供服务的,本身并不直接处于产业链当中。他们大
多拥有非常多的客户资源,在某一领域从事非常专业的“建议式”工作。这种智力
消耗型行业的附加值非常高,因此从业人员能从非常辛苦的劳作中获得丰厚利润。
他们之所以能够获得大多数应届生的青睐,除了可观的收入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不需要从基层做起,很快就能够有一个很高的平台,从企业营运的高度去看待问题。
总的来说,是务虚的。
有两种相左的意见,一种是挤破头也要进去,我想这也是主流意见;另一种就是认
为这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职业路线。
前者大家都非常了解,我就不再赘述,现在主要谈谈后一种观点。
我们都听说过企业里“空降兵”的说法(这里不是指海龟空降兵,而是指比如从咨
询投行跳到某个专业领域做高级职位的人),大家对其看法不尽相同,但大多还是
排斥的。毕竟多数人都是从基层打拼上去,在一个突如其来的管理者面前或多或少


总有一点不服气。一个人从基层做上去,跟空降到达那个位置,他们的威信是不一
样的,而且在对企业的理解,对员工的管理上也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前者更能感同
身受,后者可能更多理论方面的知识,这就涉及到一个微观操作和宏观规划的不同。
到底是成竹在胸还是纸上谈兵,确实很难说清楚。
很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前面几年这些“服务者”可能一帆风顺,靠出卖青春来赚
取丰厚收入,人像是吸了毒似的为了钱而工作,到了40岁左右也许就会出现瓶颈,
过早到达职业生涯晚期。
而从底层做起的员工也许已经成为了实业家,能够非常精通该行业的宏观微观大大
小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在业内培养了自己的声誉及人脉,这些都是无形的宝贵
资产。
如果能够这么正反两方面去看待投行和咨询的话,我想我们能够更心平气和地看待
职业选择的问题,而不会一窝蜂地涌入这些未知是否合适只知道起薪不错的投行、
咨询、甚至四大,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关于脚踏实地的个人培养。

第五回 你了解你自己吗?
你了解你自己吗?
其实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包括我自己也曾经一度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
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在那段日子我也是头脑发热地漫天海投,完全没有规划,
只知道要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不然无法对自己交代。
现在想想,so naive, too simple.
不同的工作代表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生态度,一旦作出选择就很难能够改变,
而其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对自己的性格都会有所改变。
所以说,人怕入错行,入行须慎重。
在找工作的日子里是会非常容易迷失的,对着物欲横流的社会,自己很容易就随大
流走了,当回头再看时,就总是发出无奈的感叹。
这种矫情的行为是大可不必的,毕竟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因此一切后果由自己
负责。无奈,那也是妥协的下场。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这并不是学习成绩、钱,或者工作等一元的价值观就可
以衡量。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和技能,为什么一定要随波逐流地追逐不一定
适合自己的东西?是因为虚荣吗?是因为攀比吗?还是因为迷失?好好地回答这些
诘问,也许最后就能找到新的出路。到时候就会发现,人生不是一条路走到黑的,
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都有足够的自信和自知,那就可以避免走弯路,也不会出现很多人抢一个
职位,最后抢到这个职位的人又把它放弃的“面霸”现象。我个人是不太支持“面
霸”的行为的,诚然实战中锻炼面试技巧有一定可取性,但盲目的海投,盲目的笔
试面试,弄得自己心力交瘁,到了最后关头才面对着仅有的几个OFFER来做职业规
划,这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吗?
这就衍生了一种现象,大家都热衷于投四大保底,更有人信誓旦旦的说,如果不知
道自己将来想要做什么,就去四大吧,毕竟这是份体面的工作,去工作了几年再跳
槽也不迟。
面对这种逻辑,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职业规划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我赞成即使毕业之际一时不能达到自己最理想的
计划,多花个三五年来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以曲线救国来达到目标是非常好的,
但这跟盲目进入一个行当是完全不同的,后者对我来说跟出卖自己无异。
多想想关于理想的话题,多跟人交流意见,我们能够得到很好的启发,从而告别羊
群心理。

而与没有职业规划相反的是另外一种情况,有一些人非常渴望在刚毕业就能够看到
一个很清晰的规划,工作,过两年读MBA,然后找更好的工作。似乎需要非常看得
见回报才会愿意去实行。这是比较急功近利的态度,到最后也许就会造成眼高手低,
光说不练的结果。诚然我们苦读寒窗十数载,最后肯定希望找到好工作,得到一份
沉甸甸的肯定,但是否这种肯定必须在毕业之际就让我们看见,对此我是非常怀疑
的。
乔布斯有一句名言,意思大致是:人的前半生很多经历都只是互不相干的点,而到
了某一天,会有一条线把所有这些点都穿起来。当然我们在开始时是无法预料这些
点如何连成线的,但在那时回头再看,这条线却是无比清晰。
人生就像是盒子里的巧克力,我们永远无法完美安排将来种种,也许今天我们做的
很多看似无用的事情,到最后却成为非常珍贵的财富,谁知道呢?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作一个计划,并包含着相当的弹性(我称之为a plan with flexibility),
以此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有了这种弹性的心态,也许就会更能脚踏实地做好目前
工作中的琐碎事情,从而减少了某种浮燥的成份。
社会是个染缸,而找工作仅仅是第一步,但绝不是最后的一步。
要是真有抱负的,不妨比比看十年之后是怎样?

从来没写过这么多字的帖子,如今终于完成了。我的看法仅仅是一个还没毕业的愣
头青的一家之言,肯定会有不成熟的成份。无论如何,我是真心希望我们能慎重考
虑职业规划,甚至是人生规划这个课题,如果有错漏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求职心法:择业问题大讨论】相关文章:

先就业后择业的问题分析08-13

女生求职择业须把握的6大要素03-07

就业择业的三大法宝08-14

就业择业三大法宝08-14

提高员工素质的十大心法08-15

求职故事:择业的想象力08-19

就业与择业08-02

求职者类型与择业策略分析03-31

良好的择业心态04-19

浅谈就业与择业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