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陷阱多 请擦亮你的眼睛

时间:2020-11-20 09:30:47 求职陷阱 我要投稿

大学生求职陷阱多 请擦亮你的眼睛

  新年伊始,又到了高校毕业生的求职高峰。虽然全国就业形势整体回暖,但由于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就业竞争仍十分激烈。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30万人,加上往届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大学生求职陷阱多 请擦亮你的眼睛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背后,一些用人单位利用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就业心切的心理,在招聘时编织美丽的谎言引其上钩,从中牟利。智联招聘等网站曾经作过一项调查,发现一些大学毕业生遭遇过这样的就业陷阱。

  “高职诱惑”:“储备经理人”本是保险业务员

  去年11月,北京某学院网络编辑方向的应届毕业生刘军接到一家自称是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电话,被告知已被录取为“储备经理人”。刘军在兴奋之余不免纳闷:自己从未向该公司投送过简历,他们怎么会知道自己的电话?但刘军还是兴冲冲地来到该公司。原来该公司从某招聘网站上的公开资料里“选”中了他,而所谓预先被录取的职位“储备经理人”则被换成了“理财专员”。经过一番咨询后,他才明白公司要招的是保险业务员。刘军所学的专业是网络编辑,而不善言谈的他竟然被业务经理夸成了“他见过的最适合做保险的毕业生,不做保险将会是终身遗憾!”

  “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刘军说,这种遭遇在他们同学中并不少见。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提醒大学生,这就是典型的“粉饰岗位”陷阱。招聘单位因担心招不来业务员、推销员、代理员等,就把职位美化成“某部经理”或助理等,以此来诱惑求职者。“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千万不要相信在工作初期就很容易获得高收入。”

  “我没有报这个单位,怎么会收到他们的面试通知?”对于这一疑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应届毕业生都会把个人资料公开于各大招聘网站上,以求得用人单位的赏识,不承想会给一些别有用心者提供了制造陷阱的机会,很多公司招聘业务员都是到各招聘网站收集应届毕业生的资料。

  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王延辉曾收到一个房地产公司通知面试的电子邮件。由于并未向该公司投送过简历,他决定上网先查一下。让小王惊讶的是,他搜索后发现该公司居然用同一个电话、地址注册了4个“公司”,涉及医药、保险、建材等不同领域。经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了解得知,该公司已不存在。

  面试阴谋:内容实为“骗财夺智”

  “辛拉面”,这是在激烈求职竞争的背景下诞生的求职新名词,指辛苦拉来面试机会。据统计,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大学生往往要投出50份以上的简历才能获得不到4次的`面试机会。

  “在招聘会上能找到工作的人并不多,太多的企业在变相宣传。”某财经大学经济系毕业生小华就是典型的“辛拉面”,先前所投递的简历,没有任何回音,但她仍不依不饶地挨门自荐,试图获得面试机会,小华说:“重要的是为自己争取机会。”

  前不久,一家还不错的企业通知面试,小华乐坏了,简单的几句问话后留给她一堆“作业”。“面试的是翻译,费了特别大的劲,翻译了十篇文章作为笔试题目,面试还让帮忙接待一个国外客户,最后却杳无音信,师哥告诉我肯定是被无偿利用了。”

  以往有些单位以招聘为幌子,待到应聘者交完体检费、培训费之后就“人去楼空”。人力资源专家周园说:“现在毕业生已经基本能识破先交押金类型的就业陷阱,但决不可掉以轻心,并不是只有收费才是求职陷阱的特征,现在不法企业利用毕业生涉世不深,而大肆侵占劳动者权益的事情已经成为‘求职陷阱’的新形态。”收取简历、组织面试,窃取应聘者殚精竭虑做出的一份份计划书、策划创意……求职者没得到工作,而用人单位却吃上了一顿营养丰富的“免费快餐”。

  岗前实习:“试用期到头成了白用期”

  “这算什么呀!”2009年11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何玉好不容易在一家计算机培训学校找到了一份实习辅导员的工作,校方承诺试用期月工资1000元。何玉非常看重这个机会,每天早出晚归,干得很卖力。一个多月后,校方突然以“年龄太小,不适合这个工作”为由辞了她,而且没有一分钱工资。何玉去找他们“理论”,校方负责人以各种理由躲着不见。“我那时气坏了,干了这么长时间,单位却以这么烂的理由就把我辞了。”何玉说。

  一家重点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小瑞几个月前就找到了工作,让同学羡慕不已。可她却说,“我在一家大公司试用啊,累死累活干了快2个月,公司说试用期不合格需要进行培训,请先交500元培训费。我对此提出质疑,公司却说,不交培训费可以走人。”

  “一般正规公司会向求职毕业生说明试用期,即使求职毕业生在试用期没有通过,也会得到相应报酬。至于培训费,一般应由公司担负。”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少具有欺骗性质的公司,利用很多毕业生不了解劳动法,都以岗前实习为由白白占用劳动力。因此,毕业生在实习时也要签订劳动合同,必要时咨询学校和老师的意见。作为毕业生,如想要招聘单位兑现招聘广告中的承诺,最好将这些承诺写入双方的劳动合同条款中,用合同的约束力来督促用人单位向毕业生履行承诺。在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后,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防止就业欺骗,最根本的问题是大学生要自强,应有识别能力。”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一直关注大学生就业,他认为,全社会也应该创造条件,让大学生了解社会,能在大学期间更多参与社会实践,可以让大学生提前认识社会尤其是就业市场。

【大学生求职陷阱多 请擦亮你的眼睛】相关文章:

大学生求职陷阱 请擦亮你的眼睛11-15

学生暑期求职请擦亮眼睛07-19

学生暑期求职,请擦亮眼睛07-10

擦亮眼睛警惕招聘陷阱08-18

大学生求职应擦亮眼睛 误陷入传销陷阱08-07

前方求职陷阱,请绕行!07-15

大学生网络求职“陷阱”多11-15

毕业生需擦亮眼睛 避免误入就业陷阱11-26

学生寒假求职陷阱多12-04

大学生求职网上招聘陷阱多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