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招聘选拔 > 进军海外如何来招贤纳才

进军海外如何来招贤纳才

发布时间:2017-11-05编辑:ZMR

  对于管理发达国家人才,我有三个建议:

  首先是与海外员工成为伙伴,尊重他们。在重要项目中注意聆听他们的建议,邀请他们参与其中。

  第二,中国公司要打破璃天花板。通过三到五年的合作,与发达市场的当地员工建立了一定信任基础后,公司要推行人才的本地化,如任命当地人为公司一把手,甚至可以把总部的一些位置给发达市场的人担任。举例来说,宏全球总裁是意大利人,即使宏的总部在台湾,在全球高管中,宏有多位外籍人士,让外籍人才看到一个职业发展的有利空间。

  第三,安排国际人才可以调回中国总部一段时间,比如1到3个月,让他了解母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认同度和声望。

  对话嘉宾:

  杨国安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教席教授

  廖廓 研祥集团人力资源总监

  陈雪萍 Hay Group中国区副总裁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化市场。尤其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在危机中依旧保持良性增长的中国企业群体,除了自身融入世界的渴望,也成为被世界经济需要的重要力量。

  如何招募和管理海外人才,成为摆在中国企业家面前不容回避的课题。面对发展程度不同国家和市场,中国企业如何建立相应的人才招聘和管理体系;如何选择合适的区域开拓者;如何对海外员工进行绩效考核……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邀请来自学术界、企业界和专业人力资源咨询机构的三位嘉宾,共话国门之外的中国企业人才战略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市场截然不同,中国企业如何建立合适的人才招聘和管理体系?

  杨国安:现在的国际社会,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以西欧、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也有以中国、印度、东南亚、拉美、非洲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实力稍强的。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中国企业要考虑人才的招聘和保留;进入发展中国家,中国企业要考虑人才培养。

  发达国家的人才有文化优越感,他们在知识、管理和经验上比国内同事专业、丰富,成熟度高。职业经理人的专业度、成熟度也比较高。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难以吸引和保留一流人才,比如去美国顶尖大学招聘人才加盟中国公司比较难,原因主要是企业的知名度、薪酬,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对于管理发达国家人才,我有三个建议:首先是与海外员工成为伙伴,尊重他们。在重要项目中注意聆听他们的建议,邀请他们参与其中。第二,中国公司要打破璃天花板。通过三到五年的合作,与发达市场的当地员工建立了一定信任基础后,公司要推行人才的本地化,如任命当地人为公司一把手,甚至可以把总部的一些位置给发达市场的人担任。举例来说,宏全球总裁是意大利人,即使宏的总部在台湾,在全球高管中,宏有多位外籍人士,让外籍人才看到一个职业发展的有利空间。第三,安排国际人才可以调回中国总部一段时间,比如1到3个月,让他了解母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认同度和声望。

  对于发展中国家市场,如果中国企业的管理系统和思想在当地比较容易被接受,可以外派员工担任当地市场的负责人,并将企业管理移植到当地。HR负责人可以选本地人,他们比较了解当地的法律和规范,市场销售人员也以熟悉本地市场的当地人员为主。但发展中国家的最大挑战是人才质和量的缺乏,公司必须从长考虑,在最好大学挑选优秀学生,内部有系统和快速的培养。

  陈雪萍:作为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我们操作过诸多实务,我觉得这个问题必须要有一些明确的前提才能讨论。

  首先,海外招聘要与配套的业务目标相一致。通常而言,中国企业进军海外有几种目的:第一是为了把国内的产品到海外进行销售,在国外成立一个以销售为目的的运营机构;第二是为了实现技术更新,通过收购一个海外技术先进的企业,掌握其技术;第三则是出于成本考虑,为了能够得到更低的人工成本,这通常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地区。

进军海外如何来招贤纳才相关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